发热治疗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酒精擦浴、 温水擦浴、冰冷敷、灌肠、降 温毯
退热药: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实用文档 肛塞退热药
体温测量
1.根据病情选择测量部位。 2.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4.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置于病人舌下部位,闭口3
分钟,取出。 5.直肠测温: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
实用文档
4cm,3分钟取出。 6.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
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 取出。 7.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8.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 者,不可自口腔测温。进食、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 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分类——发热程度
低热:37.5℃~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 长期低热。
中等热:38.1℃~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实用文档
高热:39.1℃~41℃,见急性感染;高热 持续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过高热:〉41℃,如中暑。
实用文档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5)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6)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 细菌等。
发热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 放射、化学性炎症。 (2)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 瘤等。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输血和输液反实应用文、档 血清病、注射异体蛋白等。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血卟 啉病等。 (5)中枢神经性疾病脑外伤、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 血、颅内压升高等。 (6)散热障碍外界气温过高或湿度过大时,可使机体体 温调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而形成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