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美术基础知识1、素描是美术中基础的造型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叫结构素描。
一类是着重用光线明暗来表现物象叫明暗素描。
2、素描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3、几何体写生的基本要素:三大面、五大调子。
三大面从色调块面的转换层次上看是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是把物体的明暗关系归纳为五种基本调子,即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
(出题:画一几何体能标出五大调子), 4、透视中的名词: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心点: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点视点:即作画者眼睛所处位置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也就是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侧逐渐消失的地方。
5、我们学习两种透视规律,分别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叫主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叫余点。
6、我们以正六面体为例,只要六面体中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其他面则逐渐向主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平行透视,它有一个消失点,也叫一点透视,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最少可以看见一个面。
平行透视举例:路两边的树越来越小。
7、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8、透视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出题):1、掌握两种透视的基本规律2、给出一种现象能判断是什么透视现象3、能画出各种物体的平行、成角透视图暗面 亮面明暗交界线 灰面投影 亮面 灰面暗面 明暗交界线 投影平行透视图画法:1、确定消失点;2、画出与视角平行的面;3、面上各点与消失点连线;4、线上截取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成交透视图画法:1、确定两个消失点;2、画出冲着你的物体上的边;3、边上两点分别与两消失点连线;4、分别截取两个透视面;5、形象地画出物体。
9、构图有三角形构图(重点)、圆形构图、S形构图等。
(出题):1、给出一些东西可以完成特定形式的构图。
如:一个酒瓶、两个梨和一个苹果的构图。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
(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四、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产生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五、教学过程: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1、导入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1)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2)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2、邂逅色彩两幅作品对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千里江山图出水芙蓉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舞蹈(马蒂斯)星夜图(梵高)思考:国画的分类及特点思考:西方绘画的特点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3、感受色彩色彩色相:暖色、冷色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欣赏视频:当梵高的画动起来说一说: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4、实践色彩用不同色彩来表达:喜怒哀乐5、作品展示6、课后小结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鲁教版初一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1课《造型的表现力》教学设计学习领域:观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从线条、明暗、体积和空间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外古代和现代艺术作品,涵盖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艺术形式,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赏作品来了解造型的差不多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线条:从《朝元仙仗图卷》《菩萨立像》和《缠枝牡丹纹梅瓶》的用线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线条的使用是专门讲究的。
第一,它强化了线条的表现力——洗练,力度,速度。
其次,丰富的线条语言不仅表现出了“形状”的特点,而且还表达了对象的不同纹理特点。
第三,线条富于节奏和韵律,同时具有专门强的装饰性。
明暗:明暗是塑造形象空间和体积的一种艺术语言。
比如《圣母玛利亚》确实是运用了明暗造型法,通过画中人物面部与头部侧面光影的对比,使人物形象产生了极强的立体感。
在大的明暗对比中,一些小的风光转折则有机地融合在了整体光影之中,使画面色值变化丰富而统一。
这种柔和的色调营造出和气可亲的圣母形象。
体积:体积是指物体(建筑或雕塑)的物质体积。
体积的差异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成效和心理感受。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和高度,具有多维性质,作为造型的差不多语言,它是以视觉感受为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造型的差不多要素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并感受其表现力。
2.通过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观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了解造型的表现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的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学会从多个角度明白得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找到生活中的美,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造型差不多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评判建议:1.能否在感受、体会的基础上,认识和明白得造型的差不多要素。
2.能否和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并敢于进行判定与评述。
教学思路:第一,向学生明确造型的差不多要素是线条、明暗、体积、空间。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艺术作品,理解绘画作品不同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鉴赏和评述不同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情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2、新授课(1)线条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
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
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分组对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教师提示: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讨论、分析)《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白描局部宋代武宗元(长垂流畅、遒劲有力。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柔美)《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疏密有致,装饰性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西班牙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构图的作用》
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构图形式的分析;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她在干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讲解: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2)三角形构图特点:
正置的三角形最稳定;倒置的三角形最不稳定。
(3)《自由引导人民》鉴赏
2、新课讲授
(1)构图的概念
(2)欣赏分析作品构图
s形构图《初踏黄金路》(版画、现代、李焕民)
圆形构图《舞蹈》(油画、马蒂斯、法国)
井字构图《蜘蛛侠》海报
黄金分割《露气》(中国画、现代、潘天寿)
水平线构图《阳关三叠》(油画、现代、王宏剑)
垂直构图《吉祥蒙古》(油画、现代、韦尔申)
3、构图原则
(1)突出主题(2)追求形式美4、小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1课造型的变现力线《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武宗元《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酒碗饰画约前490年古希腊《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美国)《缠枝牡丹纹梅瓶》宋代水平线开阔感宁静感垂直线高耸感庄严感曲线柔美感强烈的动感圆线旋转感强烈动感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白描画法、工笔重彩画法、写意画法(简笔画发)。
明暗三大面:亮面、暗面、黑面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塔吉克新娘》现代靳尚谊《圣母玛利亚》(局部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夜巡》伦勃朗荷兰体量是指一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
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国家馆《双环》雕塑英国现代亨利摩尔空间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关系。
空间具有多种维度,绘画在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属于二维空间造型。
建筑、雕塑、环境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中的器皿造型,都是利用实际物质材质制造出具有体积和空间的艺术形象,即三维空间造型。
林荫道霍贝玛(荷兰)焦点透视《阿尔让特伊的大道》西斯莱《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散点透视《临韦偃牧放图》李公麟散点透视罗丹【法】《思考者》三维空间——雕塑达芬奇【意大利】《岩间圣母》达芬奇【意大利】 (素描)空间的透视关系——虚实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成交透视平行透视第2课色彩的魅力色彩的产生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同一种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
因此,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色彩的构成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
八年级美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一、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造型、色彩、构图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包括: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总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真实的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对于出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构图一般指美术创作时,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形象的位置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来变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比,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方法,被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比值约1:0.618.二、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1、书籍设计: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些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封面设计。
书籍设计的全部内涵与内容有:书籍造型设计、封面设计、护封设计、环衬设计、扉页设计、插图设计、开本设计、版式设计、以及相关的纸张材料的应用、印装方法的确定等。
中国古籍设计:竹简、叶子、梵夹装、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书盒……国外书籍设计:纸莎草、羊皮卷、拜占庭圣经(豪华“精装”)。
2、藏书印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是藏书者专门将其印于书上,借以表明图书的所有者和表达其个人性情志趣的一种印迹。
藏书印是书法、篆刻、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
藏书印文以小篆为主,也有用金文、隶书、楷书入印的,印中往往有“藏书”“收藏”“藏”等字样。
、藏书票藏书票:是指读书人在自己所收藏的书籍的扉页上贴上一幅小装饰作品,作为书籍收藏者的印记。
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刺猬藏书票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1910年关祖章)藏书票的内容包括:图像和文字(1、票主名;2、拉丁文EX-LIBRIS)。
拉丁文EX-LIBRIS是指“我的藏书”。
藏书票中图像的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风景、抽象图案等。
目录一、单元信息 (1)二、单元分析 (2)(一)课标要求 (2)(二)教材分析 (2)(三)学情分析 (3)三、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3)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3)五、课时作业 (3)第一课时 (3)第二课时 (5)第三课时 (7)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9)(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9)(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9)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课标要求本单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依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3 年版)》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作品,分析美术作品的造型手段,感受色彩的美丽,领悟不同构图形式在画面中的作用。
,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其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艺术表现力。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3.欣赏不同构图的美术作品,来学习领悟构图在组织画面中的重要表现。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构图三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和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感受、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造型和构图等主要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特点,体会其重要作用。
第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个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通过对作品分析鉴赏,引导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第二课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1欣赏、评述以及对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课型:欣赏评述课课时总数:3课时主备人:谭英杰执教人:谭英杰备课时间:2014年8月30日授课时间:2014年9月1日——9月20日单元综合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构图三种主要表现手段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通过这三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感受、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造型、色彩和构图等主要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特点,体会其重要作用。
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构图三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艺术特点,体会它们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与感受、思考与探究、交流与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分析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课时备课卡1课时备课卡2课时备课卡32.线形三、深入分析阶段1、课件展示图片:《自由引导人民》2、分析构图: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代表画面)学生练习。
3、教师总结: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学生欣赏图片,分析构图教师总结:画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形成了视觉上一连串的连续的点,画家非常注重画面的疏密、虚实对比与布局。
如果我们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画面,就会发现,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这两部分如果是实,右下和左上两部分则是虚。
完美的分割法则令作品具有了清爽、舒适的形式美感。
课件展示图片:马蒂斯《舞蹈》画家采用圆形构图来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而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活泼和富有动感。
画家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安排众多人物形象,这种形式的构图最。
鲁教版初一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3课《构图的作用》教学设计领域:观赏•评述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的要紧表现手段”单元中的第三课,属于“观赏•评述”领域,课本选用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作为构图的例子,观赏作品的同时教师概括地介绍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和形式美的原则,并结合作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认真分析构图的表现形式及差不多原则。
让学生初步了解构图的方法,明白得构图在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艺术作用,为以后的绘画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1.明白得艺术作品中的差不多构图形式,感受作品的形式美,并明白得构图在不同类型和风格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通过观赏感受、摸索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观赏古代和现代中外艺术作品。
了解构图的差不多方法,明白得其重要作用,提高观赏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逐步提高艺术品质。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乐趣和积极的审美意识。
重点:对作品构图形式进行分析,了解构图形式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表达主题的作用。
难点:分析构图的形式及创作意义。
评判建议:用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鉴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二是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以相反的形式组织画面,并评论成效。
本课的评判标准应表达多维度和多极化,鼓舞学生积极展现自我,提高自主性、自信心和语言能力。
教学预备:安排学生课前利用网络、书籍搜索关于构图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互动出示《自由引导人民》油画德拉克洛瓦法国关键问题:作者什么缘故要创作一幅如此的画面?小问题:画面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在造型艺术中,各个艺术形象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必须遵循一定的章法,而构图确实是这种规则的表达。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本作品中的构图形式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师总结:这是三角形构图的经典作品,作品中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含义的三色旗位于三角形的顶角,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于横向黄金分割线处,街头斗争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造型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
2、新授课
(1)线条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
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
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
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
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
3.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
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
宴罢——红绘式装饰画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西班牙
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
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
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圣母玛利亚》达芬奇
《塔吉克新娘》靳尚宜
明暗: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欣赏——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现代作品
双环(雕塑)英国
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
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结合欣赏,介绍“空间”在作品中的作用。
欣赏——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法
空间:建筑、雕塑意识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美术效果;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三、课后拓展
选一幅自己喜欢而又耳熟能详的绘画著作,写一篇短文,谈谈各种表现手段在其艺术作品造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