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绝句十二法(仅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例如: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 例如: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又如: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 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 “好是 ”分“明”好“到 ”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 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渔阳绝句十二法 第一法 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 王维:高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 第三句用否定词 “不见 ”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 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 第二法 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 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 ”忆“”记“”等词。
第五法“而今 ”“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清】王士祯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等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州西南有亭,北宋欧阳修知滁州时曾来此饮酒,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醉翁亭记》。
现在的滁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译文】: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一、全诗脉络:《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胡铁成.绝句十二首依渔洋绝句十二法王渔洋其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
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祯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
谥文简。
王渔阳绝句十二法第一法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第三法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第五法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第六法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第七法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第八法作法: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第九法作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第十法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第十一法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第十二法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作者简介胡铁成网名东巷茅庐、许慎乡人,河南省郾城县人。
1964年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曾任河南省京剧团舞台美术设计,省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副主任,省人民大会堂副书记。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省老年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岳诗词》副主编,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州诗词》主编。
(黑)诗联女工委练笔渔洋绝句十二法之四总第121期黑龙江省女子诗词楹联工作委员会11月28日同体练笔:渔阳绝句十二法之四主任:史虹常务副主任:李雪莹副主任:张秀娟、李鸿岩、刘显英、尚桂凤、王卓平、韩文莲主讲老师:李鸿岩值班管理:赵成茹渔阳绝句十二法【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大风渡江三首之三】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
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绝句】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真州绝句五首之二】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
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
【雨宿山家二首(之一)】郁冈山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
遥忆青溪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
【卢师山】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三】水轩面面似船窗,沙燕鵁鶄尽作双。
忽忆梦回闻柁鼓,一枝柔橹破烟江。
注意:题目自拟,新旧韵不可通押,新韵需要标注,且一律用《中华通韵》李雪莹看物伤感拂尘忽的惹心酸,浏览存书只影单。
堪记桂林山水旅,陪君一路矿层观。
张秀娟秋游所思风凉阵阵吹残叶,鸟叫疏林语调低。
最忆西疆原上树,昂头挺拔与天齐。
李鸿岩滑雪寒潮频送冷风来,六出邀春久不开。
犹记当年冰雪事,腾云驾雾下瑶台。
牟晓宁忆昔别(新韵)蜂蝶炫舞绕花间,绿树浓荫盛夏天。
最忆长亭折柳日,含情对视却无言。
赵成茹听歌思怀听罢母亲难入眠,今宵又动这根弦。
年来常忆蹒跚影,村口望儿尘两肩。
胡梅小雪有感(中华通韵)清晨路上雪一层,串串脚窝向远行。
遙忆当年阡陌走,知青岁月眼前呈。
刘玉华中秋节忆母(通韵)一轮皓月挂窗前,美酒杯杯醉意添。
忽忆去年今夜里,母亲同在共欢颜。
李桂芹回故乡望奎十字小街头,华路浓荫看阕楼。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摘要:
I.引言
- 介绍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和背景
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具体内容
- 详述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各个要点
- 阐述王士祯对绝句的贡献和影响
I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特点
- 分析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独特之处
- 探讨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IV.结论
- 总结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正文:
渔洋绝句十二法是清初诗人王士祯所提出的一种绝句创作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生于明末清初,是清初杰出的诗人。
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渔洋绝句十二法,旨在规范绝句创作,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
这十二法分别是:意喻、比拟、借景、寓意、用事、设问、对偶、排比、谐谑、色彩、绘声。
这些方法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得绝句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提出,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诗人纷
纷效仿,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创作,使得清代诗歌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渔洋绝句十二法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清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渔洋绝句十二法是王士祯在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它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诗/何志华【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七绝.寒流悲风夜袭一陈狂,叶落纷纷万木伤。
秋兴不知来客意,寒潮莫问众悲怆。
注:此诗背景是上个世纪末,当时国有、集体等企业改制,将公有制财产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连送带卖给了个人,一夜间绝大部分产业工人被迫买断和面临失业。
然而使得极少数利益关系人先富起来,成为百万、千万元乃至亿万富翁。
现今社会形成的贫富两极分化不能排除与此无关,也给全社会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作者回忆此事,不免伤感溯源而作。
【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七绝.钱塘江观潮蔽日乌云欲发狂,钱塘高浪不声张。
忽闻堤上喊潮急,江畔游人亭驿藏。
【法三】: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七绝.七夕月光如水夜清辉,万树今宵鹊未归。
谁为连枝迎织女?云桥相拥泪沾衣。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七绝.悼岳飞愁云凄雨天灰暗,西子百花泪飞溅。
游客含悲忆忠烈,英雄不语美名传。
【法五】:以下诸首,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七绝.荷塘秋日往昔荷塘好闹嚣,蝉蛙吟唱曲声嘹。
而今寻觅无踪影,寂静伴余何日消。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春雨小钓春雨茸茸湿柳花,渔舟远影离吾家。
近闻人语似相识,隐约村头一钓娃。
【法七】: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七绝.久违秋雨满眼浮云漏青花,远闻雷语近飞霞。
村前小涧细流水,夜半雨声润万家。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七绝.钓鱼岛风云风云突变又疯狂,归晚渔舟遭掠抢。
军国野心今复活,岂容倭寇再嚣张?【法九】:此法,第四句作诘问(追问;责问;质问;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练习《渔洋绝句十二法》法十一
【法十一】:此法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二】
长江如练布颿轻,千里山连建业城。
草长莺啼花满树,江邨风物过清明。
练习:
七言绝句.金湖四季赏月
一、金湖春月
花明层碧鸟鸣途,水抺微云鱼戏珠。
我家三十六陂月,照看风物满金湖。
二、金湖夏月
河汉在天星在水,捧香立玉待清晖。
等闲不识金湖月,三十六陂看鹭飞。
三、金湖秋月
长淮如练落青虚,荷静波平风试芦。
三十六陂闻雁夜,霜清月白响金湖。
四、金湖冬月
玉龙未肯降天阙,教误花期轻不发。
三十六陂归雪衣,梅香暗度金湖月。
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渔阳绝句十二法(一)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又何尝不是?由于传统诗歌(尤其是今体诗)有押韵、粘替、对仗、平仄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且受到篇幅、字数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遵循常规的表达语法、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诗歌要在区区百十字之中纵横捭阖、谈古论今,呈现至性之悲喜,寓言至深之事理,实在是对心智的极限挑战,炼字炼意功夫、谋篇布局的技巧、行文布势的逻辑,缺一不可!此三者,非三言两语能说得透彻,笔者功夫不到,且结合清代诗评家、诗人王士祯的“渔阳绝句十二法”浅谈一下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
所谓行文布势,其实就是起承转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写诗如同作文,开篇如何落句?线索或情节如何铺陈?情绪如何转进?高潮如何引导?这就是一首诗作(尤其是绝句)必须考虑的基本逻辑范式!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因避雍正名讳而改为王士祯,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其潜心研究前人诗作,对历代名篇佳作的创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十二种绝句的行文布势方法,因其号为渔阳山人,故后人将其绝句创作方法称为“渔阳绝句十二法”,此法对于学诗者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价值,笔者不惴肤浅,尝试对其进行一一解读、分析,先说第一法。
渔阳绝句第一法的创作要点是:在一首绝句作品中,要注意虚实、大小、远近、今古等内容、场景的落实、铺陈,从首句到末句,每句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制造层层递进、铁骑突出的效果,形成诗歌的跳跃性、起伏感。
基本规则是:首句、第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可以是写实的景物、人事描写,也可以开门见山地表达某种观点,议论某种现象,一、二两句可以平实,也可以浪漫唯美,但不宜过分高调,不宜是全诗的“诗眼”,否则一开始就将最出彩的内容说完了,会影响全诗的节奏,成为虎头蛇尾的怪物。
第三句为情绪、诗境的拔高、转进之句,转得好,就有佳作诞生,转了得不成功,诗作就成为次品或废品!所以第三句最为关键,“渔阳绝句第一法”的要求是,此句以否定句转接。
绝句渔洋十二法渔洋十二法渔洋第一法七绝·寒夜文∫日月(敬金忠)夜寒风曳雨丝迎,落木时传瑟瑟声。
不见妻儿归旧舍,一宵无寐到天明。
渔洋第一法七绝玫瑰花文∫日月(敬金忠)铠甲披身刺猬妆,春风摇曳舞千行。
不能月月枝头绽,但可天天送媚香。
渔阳第二法七绝·乡思文∫日月(敬金忠)一张画卷赏琼芳,绘我家园玉素妆。
却是西窗人影瘦,情思萌动黯神伤。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挑灯夜读寄骚人,寸惜文章介草茵。
哪得诗词升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高山流水识音人,墨海文章草木神。
谁训诗词精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二种写法七绝踏青文∫日月(敬金忠)细雨霏霏恼树鸦,郊游含泪赏桃花。
然而梦去心仍在,谁舍东方那片霞。
渔洋第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细雨敲窗柳夜听,鸟飞檐下看枝青。
谁将万物披颜色,唯有东风洗满庭。
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花开三月柳芽亲,归燕衔泥觅旧邻。
十里桃红谁染色?东风催雨洗芳尘。
渔洋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春雨萧萧夜打蓬,风惊百鸟水流空。
静听窗外谁弹唱,原是桃花别样红。
渔洋第四法七绝春柳之思文∫日月(敬金忠)杭州堤柳挂春帘,白絮描眉鸟戏檐。
却忆家乡三月冷,凌风飘雪厚衣添。
渔洋第四法七绝柳思文∫日月(敬金忠)风吹柳女舞轻纱,偷看桃红树满花。
回想当年沿小径,夫妻为啥走天涯。
渔洋第五法七绝梦怨文∫日月(敬金忠)笔下飞诗梦打开,鸾鸯两地韵难栽。
如今冷雨淋春路,遮月乌云本不该!渔洋第五法七绝落花月向西斜水向东,故园春貌已朦胧。
如今鸟在枝头笑,花落何来梦却同!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满果是谁家?玉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美,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果满是谁家?一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景,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七法七绝·南国红豆文/日月(敬金忠)红豆南开北国遥,梧桐痴恋欲望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