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绝句十二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4
冬夜落⾬七绝12⾸引⼦:清代王⼠祯,⼜称渔阳先⽣,曾总结绝句⼗⼆法,世称渔阳⼗⼆法,颇有见地,是⽇,余就⼗⼆法,以冬夜落⾬为同题,挥笔七绝12⾸,合为⼀章。
1渔阳第⼀法——《七绝.冬夜落⾬》风吹叶落⾬浮寒,⽉隐三更湿客船。
⼈在江湖情不⽼,繁星随我下云天。
2渔阳第⼆法——《七绝.冬夜落⾬》⾬侵半夜昏灯照,窗外凄清叶落残。
却是多情来道别,⼀腔⼼⾎润⼈间。
3渔阳第三法——《七绝.冬夜落⾬》⼀味风寒云冷落,释怀飞⾬把窗敲。
此时若问三更客,醉在书⾹是暖巢。
4渔阳第四法——《七绝.冬夜落⾬》万滴飞来寒⼊夜,不应怀恨叩今宵。
初⼼忆得当年事,⼈⾯桃花梦⾥娇。
5渔阳第五法——《七绝.冬夜落⾬》⼀见倾⼼是往时,桃花微笑美如诗。
⽽今红袖知何处?夜⾬垂怜怪我痴。
6渔阳第六法——《七绝.冬夜落⾬》飘飞落叶今宵湿,⼀簇销魂菊抱枝。
好在⼈来⼼敬佩,黄花不谢晚吟诗。
7渔阳第七法——《七绝.冬夜落⾬》寒侵夜⾊⾬飞丝,落⽊凋零⽚叶知。
纵使此⾝多潦倒,三千⼤梦⼀⼼持。
8渔阳第⼋法——《七绝.冬夜落⾬》缤纷落叶⾬温柔,执⼿三更上⼩楼。
忘却陈年沧海事,⼈间莫道不风流。
9渔阳第九法——《七绝.冬夜落⾬》三更难寐⾬⽆邪,落个缤纷⼆⽉花。
不解流年添寂寞,⼈⽣何处是天涯?10渔阳第⼗法——《七绝.冬夜落⾬》凄风冷⾬浥流年,落叶⽆⼼蝶梦翩。
⼀醉今宵书不尽,当初最美杏花缘。
11渔阳⼗⼀法——《七绝.冬夜落⾬》霏霏⼩⾬夜来参,寂寞诗情梦⾥谙。
他⽇乘风⾼处上,江湖⼤笑不空谈。
12渔阳⼗⼆法——《七绝.冬夜落⾬》⼀颗伤⼼千滴⾬,满怀旧梦五湖⼈。
江⼭醉却迷茫夜,岁⽉摧来落魄⾝。
《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渔阳十二法》七绝12首习作诗/何志华【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七绝.寒流悲风夜袭一陈狂,叶落纷纷万木伤。
秋兴不知来客意,寒潮莫问众悲怆。
注:此诗背景是上个世纪末,当时国有、集体等企业改制,将公有制财产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连送带卖给了个人,一夜间绝大部分产业工人被迫买断和面临失业。
然而使得极少数利益关系人先富起来,成为百万、千万元乃至亿万富翁。
现今社会形成的贫富两极分化不能排除与此无关,也给全社会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作者回忆此事,不免伤感溯源而作。
【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七绝.钱塘江观潮蔽日乌云欲发狂,钱塘高浪不声张。
忽闻堤上喊潮急,江畔游人亭驿藏。
【法三】: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七绝.七夕月光如水夜清辉,万树今宵鹊未归。
谁为连枝迎织女?云桥相拥泪沾衣。
【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七绝.悼岳飞愁云凄雨天灰暗,西子百花泪飞溅。
游客含悲忆忠烈,英雄不语美名传。
【法五】:以下诸首,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七绝.荷塘秋日往昔荷塘好闹嚣,蝉蛙吟唱曲声嘹。
而今寻觅无踪影,寂静伴余何日消。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春雨小钓春雨茸茸湿柳花,渔舟远影离吾家。
近闻人语似相识,隐约村头一钓娃。
【法七】: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七绝.久违秋雨满眼浮云漏青花,远闻雷语近飞霞。
村前小涧细流水,夜半雨声润万家。
【法八】: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七绝.钓鱼岛风云风云突变又疯狂,归晚渔舟遭掠抢。
军国野心今复活,岂容倭寇再嚣张?【法九】:此法,第四句作诘问(追问;责问;质问;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一)——冯振心——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
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渔洋绝句12法习作第一法(第三句用否定句式转折)诗协十五年庆典有感酒侣诗朋血沸腾,天星盛会忆艰程。
倘无那日家中宴,岂有今天榜上名。
第二法(第三句用连词作转折)问镜问镜青丝染雪霜,额横川岭复沧桑。
惟余血热流还缓,拼与诗心咏夕阳。
第三法(第三句以设问作转折)冬至有寄冬至寒深万物苏,回阳渐暖有还无。
仁君若问情何在,且把琼浆烫一壶。
第四法(第三句以追忆畴昔作转折)戏题香雪兰花风曳兰花浴日浓,日浓含笑展娇容。
娇容最忆当初绽,初绽情怀舞秀风。
第五法(用而今等词、见今昔之比)题拆迁院内老杏树几载晨光拼雪烈,还曾日暮伴寒鸦。
而今满树缤纷色,飞作邻家院里花。
第六法(第三句作简要评论)无寐寒风催雪夜凄迷,屋冷床凉供热低。
好在孤灯怜弱笔,词成半阙早闻鸡。
第七法(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忆初植香雪兰花喜见香兰报早熏,花荣叶茂忒天真。
当年记得姨娘送,满目春城柳色新。
第八法(以否定词作结)自嘲十载艰辛为赋诗,搜肠刮肚醉如痴。
可怜空有雄心志,不似江郎少壮时。
第九法(以第四句作诘问)忆军旅思乡青海湖中秋水白,钢枪紧握倚襟怀。
边关渐近一轮月,可是刚从故里来?第十法(第四句归结到作者自身)忆初中就读街人攒动车流涌,夜幕霓虹捧月辉。
楼自学堂墙处起,当年踏雪几时归?第十一法(前三句铺垫、结尾归结到自身)春之即景自古伤春弱不禁,愁情指上四弦琴。
花开各有风流韵,独赏斜阳散若金。
春之寄语料峭寒风刺骨深,花无醒意柳无音。
流云卷处心何以,明月诗情酒一樽。
第十二法(诗中必须要有对偶句)悟心梦如花花似梦,瞳情若景景含情。
人生悟得人生味,枉自忧愁枉自争。
题香雪兰红颜初绽赴相邀,曼许忧思润紫毫。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作者简介:。
渔阳绝句十二法(七)【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清】王士祯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译文】: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一、全诗脉络:《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承句直陈渡江所见景色:苦竹丛丛,低云阴阴,让人感到特别的愁。
起承两句,直接扣题,以“实”笔直描眼前景物,直抒心中情感。
转句用“回首”把笔端引向诗人的联想,即转入人的思维活动—--“人事”活动之中,因眼前的寒雨萧萧,不由的让人联想起这里曾是歌舞升平的南唐故土,当初的风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胡铁成.绝句十二首依渔洋绝句十二法王渔洋其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
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
王士祯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王士祯卒于里第,享年七十八岁。
谥文简。
王渔阳绝句十二法第一法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第二法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第三法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第四法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第五法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第六法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第七法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第八法作法: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第九法作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第十法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第十一法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第十二法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作者简介胡铁成网名东巷茅庐、许慎乡人,河南省郾城县人。
1964年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曾任河南省京剧团舞台美术设计,省图书馆古籍整理部副主任,省人民大会堂副书记。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省老年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河岳诗词》副主编,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州诗词》主编。
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要前二陈兴三否定;前二一事三连转;第三设问四答之;前二说今三追忆;前二往事三说今;前二赋景三好在;前二直景三欲问;三用连状四否结;三应不应四诘问;前三今事四追忆;前三烘托四自结;中有一对复起结。
附:渔洋绝句十二法(编辑:微笑)渔洋绝句第一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七绝·湖上红梅》微风拂面绽娇颜,对镜犹疑梦寐间。
不许枝头真味减,却期心事与云闲。
渔洋绝句第二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七绝·烟雨星湖》烟雨濛濛笼客亭,轻舟远去渐空宁。
唯余湖面七岩影,一样迷离一样青。
渔洋绝句第三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七绝·踏春闻鸟啼》烟波湖畔翠盈盈,小径行来四体轻。
欲问天音何处有,高枝叶底两三声。
渔洋绝句第四法: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七绝·红梅》身于锈驳旧窗台,一遇春风独自开。
长忆多情明月下,甜甜浅笑两人栽。
渔洋绝句第五法:以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
《七绝·夕阳桥边》暖盎斜阳柳亦娇,曾经携手过溪桥。
如今暮色仍如旧,孤立风中任雪销。
渔洋绝句第六法: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七绝·溪边之一》青溪水冷缓流中,深绿浓荫淡淡风。
好在春光仍似旧,为卿奉上几枝红。
《七绝·溪边之二》碧绿深深又一春,无情水畔有情人。
分明眼底轻红色,一样芳心款款陈。
渔洋绝句第七法: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七绝·深山访僧》层林叠嶂少人踪,鸿雁飞时雾正浓。
欲问高天僧可在?隔山听得数声钟。
渔洋绝句第八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清】王士祯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等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州西南有亭,北宋欧阳修知滁州时曾来此饮酒,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醉翁亭记》。
现在的滁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译文】: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一、全诗脉络:《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绝句渔洋十二法渔洋十二法渔洋第一法七绝·寒夜文∫日月(敬金忠)夜寒风曳雨丝迎,落木时传瑟瑟声。
不见妻儿归旧舍,一宵无寐到天明。
渔洋第一法七绝玫瑰花文∫日月(敬金忠)铠甲披身刺猬妆,春风摇曳舞千行。
不能月月枝头绽,但可天天送媚香。
渔阳第二法七绝·乡思文∫日月(敬金忠)一张画卷赏琼芳,绘我家园玉素妆。
却是西窗人影瘦,情思萌动黯神伤。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挑灯夜读寄骚人,寸惜文章介草茵。
哪得诗词升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高山流水识音人,墨海文章草木神。
谁训诗词精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二种写法七绝踏青文∫日月(敬金忠)细雨霏霏恼树鸦,郊游含泪赏桃花。
然而梦去心仍在,谁舍东方那片霞。
渔洋第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细雨敲窗柳夜听,鸟飞檐下看枝青。
谁将万物披颜色,唯有东风洗满庭。
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花开三月柳芽亲,归燕衔泥觅旧邻。
十里桃红谁染色?东风催雨洗芳尘。
渔洋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春雨萧萧夜打蓬,风惊百鸟水流空。
静听窗外谁弹唱,原是桃花别样红。
渔洋第四法七绝春柳之思文∫日月(敬金忠)杭州堤柳挂春帘,白絮描眉鸟戏檐。
却忆家乡三月冷,凌风飘雪厚衣添。
渔洋第四法七绝柳思文∫日月(敬金忠)风吹柳女舞轻纱,偷看桃红树满花。
回想当年沿小径,夫妻为啥走天涯。
渔洋第五法七绝梦怨文∫日月(敬金忠)笔下飞诗梦打开,鸾鸯两地韵难栽。
如今冷雨淋春路,遮月乌云本不该!渔洋第五法七绝落花月向西斜水向东,故园春貌已朦胧。
如今鸟在枝头笑,花落何来梦却同!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满果是谁家?玉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美,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果满是谁家?一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景,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七法七绝·南国红豆文/日月(敬金忠)红豆南开北国遥,梧桐痴恋欲望迢。
王士祯《渔洋绝句十二法》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李攀龙),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先说以第三句为主者。
【法一】:此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访纪伯紫隐居】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
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七】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
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大风渡江三首之二】红襟双燕掠波轻,夹岸飞花细浪生。
南北船过不得语,风帆一霎翦江行。
【竹公溪二首之一】漏天未放十分晴,处处江村有笛声。
水远山长听不足,竹郎祠下竹鸡鸣。
【江行望乌尤山】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秋。
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宋陵】洛水邙山饱废兴,宋家幽寝閟鱼灯。
奉香不见临安使,白日茫茫下七陵。
【法二】:此法,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骊山怀古八首(之七)】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
例如: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作法: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 例如: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 渔阳三月无芳草,客思离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气,青骢尾蘸鸭头波。
又如: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第六法 作法: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 “好
是 ”分“明”好“到 ”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例如: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第七法 作法: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
渔阳绝句十二法 第一法 作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如: 王维:高
邮雨泊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 第三句用否定词 “不见 ”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 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 第二法 作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如:
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 第四法
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
年来 ”忆“”记“”等词。
第五法
“而今 ”“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例如:
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第八法
作法: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例如: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四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
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五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
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
第九法
作法: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例如:
樊圻画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夜泊双漩子闻笛嘉陵江上泊舟时,戍鼓初停月上迟。
已听寒潮不成寐,谁家横笛怨龟兹。
第十法作法: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例如: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万山新钓槎头缩项鳊,楚姬玉手鲙红鲜。
万山潭水清如昨,只忆襄阳孟浩然。
第十一法作法: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例如:大风渡江三首之一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三
风俗淮南古禁烟,红桥解褉雨晴天。
酒徒散尽杨枝别,说着花朝一惘然。
褉(xie 第一声):短袄。
第十二法
作法: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例如: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对仗)
叶欣离宫秋晓翠华寂寂罢宸游,苑树声凄碧水流。
一片败荷千点叶,灵波宫外不胜秋。
出句句中自对)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