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长短,比高低
- 格式:ppt
- 大小:502.00 KB
- 文档页数:12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比高矮,比长短与老师比高矮时,可能很容易比较得出来,但同学与同学相差不明显的情况下就男比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得教给他们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
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高矮,长短。
2、初步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方法,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高矮,比长短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2、理解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教学知识点:1、掌握比高矮。
2、掌握比长短。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情境引入(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比一比高矮,谁有兴趣?请来。
(2)教师指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同学与同学比高矮。
(4)老师在白极上贴了俩只小兔子,一高一低,指名上来拿,谁拿到手,就给谁。
老师却不费劲就拿到了。
(说明老师高,同学门矮)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学习《比高低,比长短》(齐读题目)二、探究与体验(一)比高矮1、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高低吗?指名比高矮,并互相说说,谁高谁矮。
2、总结比高矮的方法(1)让比高矮的两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观察两人的头顶的高低来判断谁高谁矮。
3、归纳总结比较事物高矮时,可以把事物直立在水平面上,观察顶端确定高矮。
(二)比长短1、教师拿出长短不一的铅笔,和长短不一的圆珠笔和粉笔比较,哪个长?哪个短?2、再拿出小棒、小绳,让同学们比较。
3、总结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1)用眼睛直接观察判断。
(2)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看顶端确定长短。
(3)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确定长短。
三、实践与应用1、请几位学生进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队。
(指名同学给队伍整理)2、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一些团体辅导游戏类的活动对于提高凝聚很有效,以下是一些游戏的介绍,可以参考一下。
1、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 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二人以上。
2. 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
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
3. 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
题目例子: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2、记忆考验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 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 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
4. 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3、比一比简述:藉着组员的动作,来猜题目是什么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五人以上。
2. 轮留每组派出一个人出来,老师给他看题目。
他只能以动作来告知组员题目。
3. 视题目的难度来计时。
看那组的得分高低来算输赢。
4、比长短简述: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人数,至少要二组。
每组五人以上。
2.老师宣布要比的小组,然后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赢此小组的人。
3. 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老师再说比什么。
4. 计算每次比完的输赢即可。
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要想越不会被大家猜中的越有趣!比长:比手臂;比上衣;比头发…比短:比手指头;比裤子或裙子…比高:比声调;比手抬起来的高度…比大:比眼睛;比手掌…比多:比身上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4、猜猜是谁?简述:藉着猜背后的名字认识对方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一些名片贴纸,或是任何纸加胶带;笔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 1. 给每个人一张名片贴纸,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 2. 老师收集所有的名片贴纸,然后把每一张贴纸贴在每个人背后(不能是同一个名字贴在同个人背后),不能让他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人的名字; 3. 游戏开始,每个人必须去问别的人任何是或不是的问题来猜他们背后名片上的名字。
16个团体游戏增加团队凝聚力16个团体游戏增加团队凝聚力一、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二人上。
2. 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
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
3. 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
题目例子: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二、合力吹气球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人数:每组限六人场地:不限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人;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
2. 老师请每组每人抽签。
3. 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人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三、记忆考验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 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 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
4. 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四、比长短简述: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人数,至少要二组。
每组五人以上。
2.老师宣布要比的小组,然后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赢此小组的人。
3. 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老师再说比什么4. 计算每次比完的输赢即可。
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要想越不会被大家猜中的越有趣!比长:比手臂;比上衣;比头发…比短:比手指头;比裤子或裙子…比高:比声调;比手抬起来的高度…比大:比眼睛;比手掌…比多:比身上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五、比一比简述:藉着组员的动作,来猜题目是什么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五人以上。
第1篇活动目标:1. 了解物体的长短特点,能够初步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各种长短不一的物体(如木棍、绳子、纸张等)、尺子、记录表、标记物。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安全、整洁。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跑步等,让幼儿活动身体,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2. 教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如“猜猜我是谁”,活跃课堂气氛。
二、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各种长短不一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看,这些物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有的长,有的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三、基本活动1. 教师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a. 将物体按照长短顺序排列;b.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c. 使用标记物进行标记。
2.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活动: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长短不一的物体和记录表;b. 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幼儿开始操作;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 幼儿展示成果:a.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比较结果;b.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幼儿进行快速比较,巩固所学知识;2. 幼儿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比较得又快又准。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掌握了比较方法等;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向家长推荐一些比较长短的家庭活动,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2. 区域活动:在教室设置“比较区”,提供各种长短不一的物体,让幼儿自由探索、操作。
活动反思:本次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反思:1. 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2.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3.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给予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都有所收获;4. 活动延伸部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2023年《比长短、高矮》教案2023年《比长短、高矮》教案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2、观察主题图出示主题图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1)比较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2)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3、练一练 (1)直接比较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
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
(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1)汽车图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
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
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3)钉子图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28个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1、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 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
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
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二人以上。
2. 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
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
3. 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
题目例子: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2、合力吹气球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场地:不限,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屁股;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
2. 老师请每组每人抽签。
3. 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屁股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3、记忆考验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
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游戏方法:1. 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 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 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
4. 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4、比一比简述:藉着组员的动作,来猜题目是什么。
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五人以上。
2. 轮留每组派出一个人出来,老师给他看题目。
他只能以动作来告知组员题目。
3. 视题目的难度来计时。
看那组的得分高低来算输赢。
5、比长短简述: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
长短的详细解释1. 长和短。
指距离、时间。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 晋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夫良知之於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於方圆长短也。
” 巴金《秋》二九:“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2. 偏指长或长度。
《齐民要术·薕》引汉杨孚《异物志》:“薕实虽名三薕,或有五六。
长短四五寸。
” 宋苏轼《私试策问》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
”《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绫绸绢缎来,妇人将尺量了长短,裁得完备,便缝起来。
”3. 长处和短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人各有长短,子欲学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败矣。
”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
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
” 清唐甄《潜书·讲学》:“此长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资。
”4. 偏指长处、正确之处。
《汉书·张汤传》:“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5. 偏指短处、错误之处。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
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
悲夫!” 宋苏轼《上皇帝书》:“上有监司伺其过失,下有吏民持其长短,未及按问,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 刘贡父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韪,必面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