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60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戴胜华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七)世界历史研究方法二、四大方法: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一)实践基础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对于它的重要性我们用了一个表述: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从三个角度回答了怎么体现以实践为基础,即从选题开始就选择有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而不是选择那些和实践毫无关系的问题。
你研究“屠龙妙技”有什么意义?你研究“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有什么意义?选题确定后就要开始研究,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成果形成后,又要回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这就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不要把已经形成的理论看成是不可移易的东西。
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经验,但不能搞经验主义。
(二)辩证思维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都是讲辩证思维。
系统、矛盾、过程都是辩证法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理解,叫辩证思维。
首先要把社会作为系统来把握,研究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由于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实现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其次要研究社会矛盾。
利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剖析社会矛盾特别是关于利益矛盾,关于和谐与矛盾等等。
第三要把社会作为过程来研究。
社会不仅是系统、矛盾,社会还是过程,要研究社会过程就不能不研究阶段和阶段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就涉及到连续性、非连续性、质变、量变、方向和道路等等,涉及到辩证法的另外两个规律: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实践,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描述当下、预测未来!汤因比:“有人说,对于《伊利亚特》,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你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虚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你又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
所有的历史都同《伊利亚特》相似到这种积度,它主要内容: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二、“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批判三、社会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一、“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现实淡出,学术凸显”己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心照不宣的流行话语,所谓的“纯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界主导的研究范式,过分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1、现实淡出、学术凸显: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在“学术凸显”的旗帜下,理论的目光对现实视而不见,学术的能量对现实无能为力,思想的话语对现实沉默寡言,甚至干沉默不语,在急剧变动的现实生活面前,社会科学无法“出场”干预现实,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现实性与学术性之间构成了紧张的二元对立关系。
一些学者为了迎合“凸显学术”的潮流,走向了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问题_,以文本抗拒时代,以逻辑替代经验,一以经典代替流变‘在纯粹精神领域里自娱自乐,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现实世界采取一种规避的态度,仅仅把社会科学研究看作一种纯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现实就不是学术,理论研究成为了学者们自娱自乐、自言自语的智力游戏。
后果I: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音符,突出地表现为伴随着理论成果“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是思想的荒漠化,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论着成果,可能有着过剩的言说能力和无尽的言说内容,但未必解答了很多当下的问题,未必提供了很多现世的智慧,未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学术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学术失语的砌.寒。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思考,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它不同于传统理论性学术方法,例如历史、文化或心理学;而是将重点放在当前问题上:如何应对当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强调交流、协作、创新思考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特别重视团队合作能力、整体思考能力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此外,要特别强调“尝试-评估-修正”循环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断尝试和修正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咬文嚼字(阅读)、汲取吸收新信息并把之应用于当前问题之中。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回复以下是一个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文章。
引言:社会科学研究是研究社会系统、社会矛盾和社会主体等问题的学科,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对实际社会实践进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社会数据来揭示社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规律。
这种方法强调实际的验证和实证,使得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和问题。
例如,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对实际教学工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
在社会政策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评估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社会系统的方法。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通过研究社会系统内部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社会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调节机制。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揭示社会网络的结构和演化规律。
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社会矛盾和矛盾解决的方法。
它强调社会矛盾的存在、发展和解决过程,通过研究社会矛盾的生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矛盾的策略和路径。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社会变革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预测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
在社会政策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社会矛盾的成因,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的实践活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社会历史,不仅超越了神学目的论的历史观,而且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历史观。
(1)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它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且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
(2)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
(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4)实践创造了社会关系。
A.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产活动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创造了物质财富。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在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Summary: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才能把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5)实践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人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一方面,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人们能否够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
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满足于认识世界,而是要实现从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化,从真理向价值的转化,而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诉诸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
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案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Practice-Based Research,简称PBR)是一种强调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个PBR的案例:案例名称:以实践为基础的儿童教育改革研究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儿童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往往只关注理论探讨和数据分析,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用PBR 方法开展了一项儿童教育改革研究。
研究过程:1. 实践经验积累:研究者深入到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观察和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2. 理论框架构建: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儿童教育改革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3. 实践探索与改进:研究者与教育机构合作,根据理论框架进行教育改革实践。
在实践中,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完善理论框架,同时将新的实践经验应用到改革中。
4. 成果评价与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与改进,研究者对教育改革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家长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评价结果证明了教育改革的成功和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通过学术论文、报告、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结论:PBR方法能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儿童教育改革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深入实践、构建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改进以及成果评价与推广等步骤,研究者成功地推动了儿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的指导意义◎姜楠理科学任何实践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更需要正确方法论来推进现实事物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实践的基础上,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实践基础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科学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和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关键期,需要面对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实践的观点,灵活有效的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发现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发挥重要指导意义。
一、学习并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方法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运用它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实践是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和感性活动,从认识论角度说,也是一种能动的主体性的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结合,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实践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又被称为实践哲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理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方法同样也是客观的、科学的方法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并分析问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论是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的、客观的、开放的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