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导读:《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学生说略)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
(板书:面对困境)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
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
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
)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读)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 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
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一)2[①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景象?]3[②诗人为什么写小孩儿呢?]赏析:这首诗展现了农民劳动的情景。
全诗语言浅显清新,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1☜2 ①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男耕女织、昼夜忙碌的劳动景象。
3②一个“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首先想要说明的是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需要劳动,人人爱劳动;其次要说明的是劳动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二)4[③这两句诗描写了夏季哪些典型的景物?]5[④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写了什么?]赏析:这首诗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前两句从面上写,色彩鲜明;后两句从点上写,以动衬静。
1.学习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2.在具体分析字、词、句的基础上,想象古诗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了解范成大的生平,了解田园诗歌。
第一首古诗的诵读录音及全文投影,作者简介及田园诗歌简介,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劳动影像的投影画面。
一启发思维,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许多首诗了,诗人都是用极精练的语言,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
(齐读课文题目)2.谁知道“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一年的四季被称为“四时”;农民都是在“田园”中劳动的;当诗人看到这种田园的劳动画面时,产生了许多即兴的感想,这就叫“杂兴”。
)3.了解作者。
(见“备课资料”)4③通过写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再现了南方农村夏季的景色。
有花也有果,有色也有形。
5④这两句诗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显出一派寂静的景象。
板书:田园诗歌。
4.了解田园诗歌。
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农村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较全面地描写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3 珍惜·古诗二首【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会写“适、莫”等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2.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板书课题)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
二、研读与赏析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2)高适是谁?(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
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
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
让我们祝福他吧。
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
)(板书:豪情昂扬)三、小结: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
课下应大量阅读。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体会诗句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背诵自己喜欢的送别诗。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背诵《别董大》二、对比阅读,感悟诗蕴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古诗二首》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zá xīng yún tián gòng gēng zhī jiá dié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昼()耕()供()绩()
尽()耘()拱()债()
傍()蜓()蛱()蝶()
旁()蜒()颊()碟()
三、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各当家:
童孙:供:傍:桑阴:肥:麦花:稀:日长:篱落:惟:蛱蝶: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朝的(),共有()首,分为《》《》《》《》《》五部分。
请分别说明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景象?以及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3.诗人着力描写了“童孙”的非正式劳动,是想表现什么?
4.解释“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这句话用()的动态来衬托了村中的(),静中有动,显得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