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见辞格表
- 格式:doc
- 大小:272.50 KB
- 文档页数:26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现代汉语辞格
1. 主格:表示主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2. 宾格:表示宾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在动词后面作宾语,表示受到动作的对象。
3. 属格:表示某个名词所有关系的格,如“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等。
4. 经验格:表示体验或经验关系的格,一般表现为“对……有
经验、对……有感觉”,如“我对这个问题有经验”。
5. 与格: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与”属于一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之相似、……与之相反”,如“我很
喜欢与动物玩耍”。
6. 施事格:表示动作的施事者,一般表现为“……做/干/吃……”,如“我去喝了杯咖啡”。
7. 状语格:表示状语的格,一般表现为“……在……情况下、……之前/后、……中”,如“我在学校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8. 谓语补语格:表示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或性质,一般表现为“……成为……、……变得……、……被认为是……”等,如“他成为了这个公司的CEO”。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两大类,12小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方位词: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第七节辞格(四)一、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对比的基本类型两体对比①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②有的人似乎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你虽然死了,却永远活着,越活越好!《天安门诗抄·颂总理斥林彪》两种根本对立或某些对立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
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
注意一体两面对比①蜜蜂是渺小的饿,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写在一起,使它们显得更鲜明,更彻底。
1.着眼点不同。
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
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对偶的特点是对称。
2.作用不同。
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
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二、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反衬异的事物作陪衬。
1937年4月中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
日本横滨码头噪声沸腾,无数彩色的纸大,在远行人与送行者手中飘动。
一、现代汉语词类总表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词类(一)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1、表示具体的人和事物名称的词人、牛、山、水、对联、书2、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3、表示抽象事物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中东南前面后边中间5、表示时间的叫时间名词上午昨天傍晚去年(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可能、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1、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漂亮、英明、宽广2、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