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格
- 格式:ppt
- 大小:356.50 KB
- 文档页数:37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又称辞格、辞式。
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
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只出现喻体。
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第六章修辞一、填空1、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四种,如“月亮像玉盘”,其中的“玉盘”是,“月亮”是。
1、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喻体本体2、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党是阳光”是。
2、明喻暗喻借喻暗喻3、夸张分为、、三类,如“巴掌大一块地,他也种上了粮食”是夸张,“看到青青的秧苗,他就嗅到了面包的香味”是夸张。
3、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4、对偶从结构角度分为、两类,从语义角度分为、、三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
4、严对宽对正对反对串对严对反对严对串对5、修辞格的配合有、、三种方式,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那数不清的灯火就象千万颗星星飞上了天去”是。
5、连续(连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包孕(套用)复合(兼用)6、“。
6、暗喻7、“我最近在读鲁迅”这一句话中用了借代,其借代方式是。
7、以作者代作品二、单项选择1、“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运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回环C、比拟D、借代2、以下各例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这孩子像他爸爸。
B、这孩子像个猴子。
C、这孩子好像感冒了。
D、这孩子好像活过来了。
3、下面的句子里使用了拈连辞格的是()A、人老心却不老。
B、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
C、酒好不怕巷子深。
D、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4、下面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是()A、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C、天寒地冻冻不坏我们的决心。
D、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5、“瞧人家两口子,‘郎财女貌’,多般配!”这句话用了。
A、仿词B、夸张C、双关D、反语6、关于修辞,下列最准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B、修辞是指有关修辞格运用的著作。
C、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D、修辞就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一种艺术,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巧。
修辞,在古人那里,称为“文”,即写作;在今人眼里,则称为“语言表达技巧”。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就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语言学为指导,遵循认识论、方法论和创作论三大原理,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修辞的本质,二是研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学主要研究什么是修辞?怎样运用修辞?一般说来,我们对修辞的基本定义是:“利用语言符号和人类普遍共同的生活知识,对语言进行选择或调整,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鲜明、更强烈、更生动,更完美。
”(黄伯荣《现代汉语》, 2002年第3版),这也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的全部内容。
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就是现实的口语表达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运用什么修辞格,怎样用这种修辞格等问题,目的是创造出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词义上讲,修辞是一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表达技巧。
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在言语交际中如何选用词语,如何安排句子结构,怎样掌握语言节奏,如何处理停顿等技巧。
这里不但包含着语法修辞,还涉及到逻辑修辞。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适当的修辞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修辞在汉语表达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修辞手段的创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感情色彩很浓的活动,是语言感情活动在语言交际中的反映。
因此修辞活动必然会与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要从现代语言观出发,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去考察修辞现象。
我们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就是修辞格。
1、标志性特征一,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它的根据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同时又是广泛被人们承认的。
二,灵活性和简练性。
这是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必须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作用。
语言表达活动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节修辞概说⼀、修辞的含义:1.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2.修辞知识或修辞学;3.运⽤特殊⼿段加强语⾔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
⼆、语境分为语⾔语境和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双⽅的⾝份、职业、思想、⼼情等);2.客观语境因素(语⾔运⽤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
三、修辞同语⾳、词汇、语法的关系。
(⼀)同语⾳的关系:语⾳在突出语义和增强⾳律美上⾯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因素,扩⼤了语⾔表达功⽤。
(⼆)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具体的修辞⽅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从筛选词语的⾓度研究词汇运⽤,使词汇在语⾔中发挥更为⼴泛⽽深刻的作⽤。
(三)同语法的关系:语法为修此现象和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为修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修辞具有扩⼤语法效能的功⽤。
四、修辞学和语⽤学的异同。
同:⼆者都研究语⾔的运⽤。
异:1.研究的⽬的不同:语⽤学注重解释性,⽬的在于分析语⾔运⽤的原则,建⽴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运⽤规律。
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性,注重研究修辞⼿段和技巧。
2.研究⽅法不同:语⽤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归纳的⽅法,如辞格的确⽴、语⾔变异的表现⽅式。
3.研究内容不同:语⽤学以⾔语⾏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语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辞格、预提风格等为具体研究内容。
4.研究要求不同:语⽤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全过程;修辞学使语⽤学⾥⾯的⼀个分⽀学科。
五、修辞的作⽤和学习修辞的⽬的。
1.提⾼说话、写作能⼒和阅读欣赏⽔平;2.提⾼语⾔修养和语⾔美的⽔平;3.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第⼆节词语锤炼⼀、词语锤炼的含义:对语⾔的词汇进⾏有⽬的的选⽤和调遣,从⽽使语句表达更加完美的语⾔活动。
⼆、词语锤炼的⽬的: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得准确,⽽且要求词语⽤得鲜活。
浅谈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比喻。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本体与喻体一定是性质不同、而在某一方面又具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
贴切、新颖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语言更加准确精炼、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2.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比喻的种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例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姑娘美得犹如一朵花。
(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像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是、成为)借喻--甲代乙例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为喻体的食物必须通俗浅显,使人易懂、易理解。
(二)借代1.概念不直接把人和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替代。
2.借代的种类借代种类有四种。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现代汉语》第六章第六节讲义常用修辞格(上)一、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
它是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用跟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喻中,被描绘或说明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描绘或说明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它们必须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第二,它们之间有某种相似点。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试比较下列各例: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例①本体是出水很高的叶子,喻体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在形态上有着相似点,叶子出水很高跟舞女盘旋起舞时那婆娑的裙子相似。
这是比喻。
例②虽有相似点,即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但相比的都是眼睛,一是指“他”的眼睛,一是指的“他的父亲”的眼睛,没有质的差别,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一个条件,不能构成比喻,仅仅是比较。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的事物形象化,从而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是十分明显的比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用在喻体之前的“像”“好像”“好比”“如”“如同”“犹如 ”“有如”等一类动词和用在喻体之后的“似的”“一样”“般”“一般”等一类比况助词,有时这两类比喻词也可以搭配使用构成“像……似的”、“如同……一样””“如同……一般”等格式。
这些词语表示比况关系时,人们一见就知道是比喻。
例如:(1)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2)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例(1)把“陈伊玲”比作“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例(2)把天山“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比作“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