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8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全民坚持抗战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国民政府抗战: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
中共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日本侵略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2中共七大召开:年4月,在召开。
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为争取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取得一系列胜利;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的声明。
日本的投降: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回到祖国怀抱。
知识点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对世界战争的胜利、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得到提高。
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日军的策略转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日军策略对国共两党的影响(1)国民党: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1940.3南京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1941.1“皖南事变”(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国民党爱国将领——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共产党——左权血洒疆场二、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式1.国际: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2.国内——战略反攻与中共七大的召开(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2)中共七大:(时间:1945.4 地点:延安)内容:①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大会确定毛泽东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日本投降(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屈原)(2)1945.8.8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苏武)(3)1945.8.9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大反攻)(4)1945.8.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17张PPT)•抗日战争背景及原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主要战役介绍•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及影响•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contents目录抗日战争背景及原因日本侵华政策与企图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北进”与“南进”战略军事扩张与“大陆政策”中国国内形势分析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政治经济混乱,无法有效抵抗日本的侵略。
社会矛盾尖锐中国国内存在严重的社会矛盾,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抗日力量。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中国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逐渐兴起,各种抗日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 2 3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制裁日本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日绥靖政策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国际环境对中国影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沟桥事变始末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当晚,日军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政府发表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淞沪会战经过与结果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挑衅,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淞沪会战爆发。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对日军进行猛烈轰炸。
双方在上海地区展开激战,持续三个月之久。
最终,中国军队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劣势,被迫撤退。
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抢劫等暴行。
据估计,约有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沦为人间地狱。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激起了全世界对日本的愤怒和谴责。
南京大屠杀事件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历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分析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