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遭遇医院暴力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10.61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且压力最大的部门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急诊科护士们还需要应对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作场所暴力。
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问题,而急诊科护士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职责,往往更容易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本文将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关的进展和解决方法。
1.1 暴力类型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们可能面临各种形式的暴力,包括言语暴力、肢体暴力、性骚扰等。
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因为焦虑、恐惧、疼痛等情绪产生冲动行为,导致护士遭受暴力行为。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护士遭受暴力的比例逐年上升,给护士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1.2 影响范围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存在不仅对护士本人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产生负面影响。
暴力事件可能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下降,进而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受到暴力袭击后,护士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受到长期影响,甚至导致职业倦怠、抑郁,以及离职。
1.3 社会舆论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后,社会舆论往往会对此进行广泛关注。
这不仅会对医院声誉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也可能对患者的对医疗服务的信任产生影响。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不仅是一种对护士个人的侵害,也是对医疗行业整体形象的伤害。
2.1 患者情绪及行为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面对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急切情绪和紧张行为,这种情绪冲动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暴力倾向。
特别是当患者因病情紧急或疼痛难忍时,他们的情绪往往会变得异常激动,容易对护士造成暴力伤害。
2.2 工作压力急诊科护士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需要经常面对不断涌入的患者和病情的变化,这种工作压力会增加护士们遭受暴力的风险。
护士在长时间的高压力工作下,容易出现疲劳、烦躁等情绪,这也会影响患者和家属的态度,增加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引言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最直接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暴力行为是急诊科护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暴力行为对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秩序和服务质量。
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型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常见的暴力行为包括口头辱骂、恶意扣押、拳打脚踢、抛掷物体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发生持刀、持枪等严重暴力行为。
这些暴力行为不仅对护士本人造成身体伤害,也会对医疗设施和患者造成损害。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范围内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超过30000起,较前一年增长了30%左右。
这些数据反映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频发程度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对护士个人和工作单位均有不良影响。
在个人方面,暴力行为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工作单位方面,暴力行为会破坏医院的秩序,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1.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医疗资源短缺和就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患者和家属的就医压力增大,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失控和暴力行为。
2. 医院因素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设施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配备等都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医院的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急预案和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3. 患者因素患者的情绪和行为也是导致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
一些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或者家庭环境的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医疗暴力案件分析总结汇报医疗暴力案件是指患者或其家属对医务人员进行身体、言语上的攻击、侮辱、威胁等行为的事件。
这种暴力事件在近年来不断增加,给医疗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和威胁。
本文将对医疗暴力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医疗暴力案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疗行业的不断商业化和利益驱动。
随着医疗行业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医院和医生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患者的真正需求。
这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不信任。
第二,医患沟通不畅。
由于医生的專业性和患者的素質水平不同,导致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有些时候,医生无法满足患者的期望,而患者也无法理解医生的复杂情况,这容易产生冲突。
第三,公众关于医疗行业的误解和偏见。
媒体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报道,往往只呈现了一个方面的事实,容易给公众造成误解和偏见。
其次,医疗暴力案件对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医务人员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丧失生命。
这使得医生们感到无助和恐惧,对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医疗暴力事件也使得医疗行业的声誉受损,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导致患者就医意愿下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应对医疗暴力案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医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他们应该注重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冲突的发生。
其次,完善医患沟通机制。
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同时,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增加患者的了解和信任。
第三,改善医疗环境和服务质量。
医院应该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确保医疗设施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医疗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医德医风也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
最后,我们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是指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遭受到患者、家属或其他人员的身体攻击、言语恐吓、人格侮辱、威胁等行为。
近年来,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频发,给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对急诊科正常秩序和患者安全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1. 患者与家属因素: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资源的不满、情绪失控、焦虑不安、恐惧等都可能成为暴力发生的原因。
对于急诊病房来说,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但是人员有限、时间紧迫,这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情绪,并倾向于采取暴力行为。
2. 急诊科工作环境因素:急诊科是医院最为繁忙、复杂的科室之一,工作环境相对混乱,人员、时间、资源都有限。
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从而引发暴力事件。
3. 护士个人因素:急诊科护士通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医疗问题和患者,常常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情绪较为容易激动。
一些自身素质不够优秀的护士在面对暴力行为时可能无法冷静应对,从而影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 监管管理因素:医院管理不规范、对暴力事件漠视以及急诊科护士的权益保护不力等因素也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的重要原因。
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相关的保护政策,使得护士在受到暴力行为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1. 了解暴力的类型和程度: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遭受到的暴力类型和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2. 分析影响暴力发生的因素:研究者通过对暴力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3. 探讨暴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心理测量等手段,对受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探讨暴力事件对护士的身心健康的具体影响。
4. 提出预防暴力的策略:研究者通过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提出了预防暴力的一些策略,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安全措施、加强监管管理等。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随着急诊科工作量的增加,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急诊科护士也面临着来自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等方面的暴力行为。
因此,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是必要的。
(一)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种类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暴力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言语攻击:患者及家属使用辱骂、恐吓、威胁等语言进行攻击。
2、生理攻击:患者、家属或其他工作人员使用肢体、器物等进行攻击。
3、性骚扰:患者、家属或其他工作人员对护士进行性骚扰。
(二)急诊科护士受到的暴力行为的危害1、身体伤害:受到生理攻击时,护士会出现多种程度的身体伤害,如擦伤、瘀伤、骨折等。
2、心理伤害:急诊科护士在面对暴力行为时,会出现恐惧、愤怒等情绪,长期受到暴力行为影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
3、职业受损:急诊科护士在遭受暴力行为后,会对工作产生厌恶,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患者及家属因素1、情绪不稳:由于来急诊的患者大多已经受到了疾病的折磨,而家属也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对护士发泄负面情绪。
2、知识匮乏:有些患者及家属受到偏见或信息不足的影响,对护士的工作所做的要求不合理或者过高,面对这类人员,护士遇到的工作难度大。
(二)医疗机构因素1、医疗机构管理不严:如果医疗机构对人员管理不严格,很容易造成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过大,从而加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
2、卫生设施过于简陋:卫生设施过于简陋,无法满足患者就诊需求,这也是一个导致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护士自身因素1、职业素质问题: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素质是直接影响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果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疏忽、态度恶劣等,很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2、情绪管理不当:急诊科护士工作具有很强的压力性和紧张性,如果护士处理情绪不当,容易在工作中发泄情绪,这也是容易引起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
医院暴力事件现状分析与对策1.暴力事件频发。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医院暴力事件正在不断上升。
暴力行为不仅局限于医院门诊室、急诊室等区域,还扩散到病房、护理站等区域。
尤其是一些严重暴力事件,造成医务人员的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干扰医疗秩序。
医院暴力事件会导致医务人员的恐慌和紧张情绪,影响医疗秩序。
一方面,医生和护士会对病人情绪进行反应,从而影响医疗准确性和效果。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会因为安全问题而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3.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暴力事件让医务人员感到威胁和不安全,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度。
医生和护士可能不敢在病情急需的情况下及时处理,病人可能因此而延误诊治时机,甚至因此丧命。
暴力事件还会让医务人员对一些疾病或风险未能及时评估,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对策如下: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安保部门,加强安保人员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医院应加强对诊疗区域和重要场所的监控,确保暴力事件能够快速被发现和处置。
2.提高警示和宣传。
医院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医院暴力事件的宣传力度,普及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提高病人和家属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3.加强人员培训。
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暴力事件防范培训。
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学习如何处理矛盾和纠纷,以及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和暴力事件。
4.增加治安设施。
医院应增加安保人员和治安设施的投入。
例如,在门诊室和护理站安装报警系统,配备应急处置工具,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感。
5.加强对暴力事件的惩罚和追责。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对暴力行为的惩罚措施。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严重暴力行为进行严惩。
6.强化医患沟通。
医院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医生和护士应尊重病人的合理需求,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做到公正、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
7.加强社会共治。
医院暴力事件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参与。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引言急诊科护士是医院中最忙碌、高压的工作岗位之一,他们负责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和病情,因此工作压力大。
最近一段时间,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医疗工作本身的压力,还包括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
一、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遭受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比如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等。
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急诊科护士常常会面对病患家属的理解不足、情绪不稳定或是受伤患者的情绪抑制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70%的急诊科护士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受到过一次暴力袭击。
这种情况导致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担大大加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健康状况。
二、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影响因素1.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复杂、压力大,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情绪波动,从而引发暴力事件。
而大多数暴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患者或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情绪所引发的,这可能与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的设施、病房管理、医疗质量等因素有关。
2.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和家属,比如情绪激动、恐慌、焦虑等。
这些情绪的仓延和扩散,会增加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
3.工作岗位压力急诊科护士工作岗位属于高压工作岗位,工作压力大,加之医患矛盾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更容易受到暴力袭击。
4.行为习惯一些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行为习惯也是导致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研究进展为了解决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开展相关研究,以期减少或避免因工作场所暴力而导致的不良影响。
1. 提高预防意识相关研究人员建议,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预防意识。
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密切关注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综合医院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笫175结果20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30min,术后18例手足立即干燥,红润,手掌温度升高3cc左右(术中监侧值),2例先后于术后l~3d转为干燥红润.所有患者术中无一例出现心率失常.1例术中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经术中吸痰,鼓肺通气后,回升至97%.有两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未发生霍纳综合征(homersynbrome)等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合并有严重手足汗液性皮炎,术后1个月皮炎明显好转,并将其儿子也介绍我院来进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手术治疗.20例手术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2~4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讨论术中洗手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胸腔镜专用器械操作杆长,若操作或管理不当易碰撞造成损坏或污染;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光导纤维的管理,避免打折弯曲;镜头须轻拿轻放,谨防碰撞碎落而影响手术.术后要认真检查各个配件是否完好,将器诫置于含酶的?2717?清洁剂中,用超声波震荡清洗,以快速溶解蛋白质和血液以及管道内的凝结物,用水枪冲洗干净,烘干后上油,镜头要用专业镜头纸擦拭,以免划伤镜头.须全面掌握胸腔镜手术技术,熟知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系统掌握手术程序要求.;根据荧屏显示快速准确熟练的递送器械;掌握各种仪器的功能状态和正常工作数值,以便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由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2O~40min),住院时间短(3—4),创伤小,已成为治疗手足多汗症的第一选择,而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手术,使患者平稳,安全的渡过手术期,从而对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7参考文献[1]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742.[收稿日期:2010—02—10编校:李晓飞]综合医院护士遭受暴力事件现状和原因的调查分析梁柳梅,赖青谣,明爱红(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质控科,广东江门529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程度和性质.方法:对两所综合医院的部分护士采用问卷,访谈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188名被调查者中,过去12个月超过60%经历过来自患者或患者亲属及朋友不同性质,程度的肢体和情感的伤害;而访谈得出的结果比问卷的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医院暴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对暴力事件发生的程度,性质,环境,特点及个人行为等风险因素加以评估,希望引起共同关注,设法降低暴力风险.[关键词]护士;暴力事件;调查分析近年来,发生在医疗卫生工作场所的暴力行为越演越烈,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医疗卫生工作者所承受的暴力风险是其他服务工作者的16倍以上,而护士则是其他医务工作者的4倍j.目前,医疗单位电很难有一个严肃的,较完善的程序去预防暴力发生或做好暴力发生后的善后事宜,只能依托公安局,派出所行驶违反治安条例执法处理.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及分析护士暴力事件的发生因素,性质,程度及过程,希望引起同道的共同关注.1调查对象此项调查在两所综合医院(三甲,二甲医院各1所)进行,拥有病床600—700张,全院员工均约1200名,专职护士占工作人员总数30%一35.3%.医院均能提供广泛的综合服务,包括相关的专科医疗和手术,康复,24h急诊等,每年急,门诊量约60—7O万人,住院患者约1.6万人.参加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共204名,包括参加问卷者188名和访谈者16名,受访者中女性占主导地位,以注册护士为主.见表1.表1参与者特征2调查方式2.1发放问卷:问卷分别由不同专科病房和急诊室的护士长分发给各自部门的护士.为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采用匿名形式调查,并在卷面上都附带做了说明本次调查的方法和目的,务请他们单独和认真地回答本份?27】8?问卷.问卷发出后隔一天由相关人员收集,并对所有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在这次凋查中,共派发调查问卷3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62.7%).2.2半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的访谈是将受访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由1O名护士和6名护士长组成,他们随机选取来自不同部门,并有兴趣接受访谈者;第二组由护理部主任和工会负责人,人力资源科长和质量控制部管理人员组成.根据两组人员工作要求的不同,所访谈的内容也不同.之前提到的问卷将被用于第一组受访者,以获得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比较问卷调查的结果.一些预先设计的问题将用在第二组人员访谈中,侧重于了解管理人员对问题发生的态度,从中掌握医院管理层在暴力发生时处理中的一般性的信息.所有的受访者采用一对一访问形式,以便释放出他们内心对同事和管理层的压力,尽量使他们处在无压力状态下回答这些问题.3暴力行为程度和性质3.1问卷调查结果:188名参加者中,118名(62.8%)表示他们在过去12个月经历过来自患者或患者亲属及朋友的暴力. 具体而言,60.6%的受访者经历了情感暴力;17.0%受到了患者或亲属的殴打,但没有受伤;18.1%受到没有携带武器的威胁;6.4%经历了性骚扰或侵犯.此外,结果表明,许多受访者遭受了不止一种的暴力行为.3.2访谈结果:暴力的发生,从访谈得出的结果比问卷的情况更为严重.这可能与大多数参加答卷者对工作场所暴力含义的理解不透切有关.几乎所有的受访者(87.5%)都承认他们在过去12个月里受到过患者或其家人的辱骂;l6名受访者中有4名承认他们受过躯体攻击并造成轻微身体伤害.例如,1名外科病房的护士长前额曾被患者扔来的烟灰缸致伤, 需进行紧急处理.1名急诊室的护士长出表示曾受到醉酒患者伤害等.不少急诊的护士在岗时都经历过患者的性侵犯.护士长似乎更容易受到暴力,特别是身体方面的伤害.这可能与护士长工作性质,肩负相关责任有关.因为他们与患者或其家人的接触,沟通更多,面对情绪复杂的人群所出现不可能预测的未知数可能更多,见图l.(%)70.o()60.0o50.o040.o030.0o20.o010.000.0060.8O%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17翅体.有61.9%介于30—45岁年龄组的护士遇到过攻击行为. 大多数参与者表示,他们在最近12个月经历了一次以上的暴力(56.4%),尤其是情感暴力.其中只有9.6%承认他们只受到一次的攻击或骚扰.原因可能是他们由于年纪轻,其中一些人剐刚从学校毕业,欠缺生活和工作经验(临床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欠缺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知识有关.还发现与人员的性格差异有关,如比较内向,不善言语或面容板刻,倔强的人比其他人承受更高的风险,比其他年龄组的人更容易受攻击.而45岁以上的护士没有经历过的记录(45岁以上护士组的状况可能被低估,因为在这组样本太小).3.2.2部门和暴力:不同部门的暴力事件发生率不同,某些部门的一些情况相比其他的更加严重.从结果可以看出,急诊室是严重的部f-j.80%以上急诊室护士在最近12个月经历过暴力,其中大部分都不止经历一次.令人惊讶的是,儿科病房(77.8%)发生率是次高的,甚至高于外科病房(67.7%)和内科病房(58.5%).而其他领域包括门诊和一些部门测试的事件发生率相对最低(50%).见表2.表2不同部门的事件发生率(例)3.2.3施暴者类别:在132名受害者中,60.6%的人声称暴力的来源是患者亲属或朋友,然后是患者本身(37.88%).只有一个受害人声称来自其他人(1.5%).来自同事和管理者的暴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来源之一,特别是言语暴力.见图2.誓患者的亲属或朋友髓患者隔其他肢体暴力感情暴力威胁性骚扰性侵犯图2暴力的来源图1暴力的平均水平和类型4暴力行为的原因3.2.1年龄和暴力:结果表明,暴力事件更倾向发生于某些所涉暴力行为原因是依据DuxburyandWhittingt.n所使年龄组.如<30岁受访者(70.18%)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群用过得MA V As调查问卷和我国文献中不同的内容设计的.一一置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171O条问题分别涉及到个人原因,组织原因,相互关系原因和社会原因.受访者要求回答介于0—100分的评分的相关问题.0分表示强烈反对,100分表示非常赞成,而50分表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那么,每个问题的平均得分将被视为所有受访者对特定原因的普遍态度.①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他们的疾病,35分;②患者及其亲友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他们对情况不清楚或困惑,56分;③患者及其亲友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他们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足,51分;④患者及其亲友具有攻击性是因为很长的等候时问,57分;⑤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乙醇或药物的效果,27分;⑥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的不满,45分;⑦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医院的硬性条件及环境,41分;⑧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对治疗的结果不满,61分;⑨社会环境的改变,如社会暴力行为导致了医院暴力行为的上升,62分;⑩患者具有攻击性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原因,53分.其中,问题1,5,6和10都与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及其亲属个人有关.从护士的角度来看,药物和乙醇不能成为影响患者及其侵犯行为的主要理由.然而,毒品和乙醇在急诊室的受访者被视为重要原因(61分).问题4…678及9涉及组织原因,包括硬件环境和机制因素.受访者一致认为,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成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组织,社会和其他因素等.以上数据是对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所得出的概况,进一步的分析相关因素可能还存在如下情况.4.1患者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障碍:在无法自控的情况下(药物,乙醇,沮丧,恐惧,神昏谵语,意识模糊,烦躁不安,脏器衰竭等),未能及时约束,容易对护士产生暴力伤害.4.2城市和农村地区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有效的三级医疗制度和转诊机制缺乏,使本来可以在小医院用较少的钱就可以治好的常见病,多发病,却到较大的医院加入到拥挤的行列就诊,一定程度造成大医院卫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医疗服务费用的昂贵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可产生暴力.4.3制度上的缺陷和目前舆论导向的偏差:医院更多强调患者权利保护,造成了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不平等,受害者和肇事者信任危机导致消极关系的加剧,医学有时的无奈成为他们利用暴力作为测试医疗人员对其照顾好坏或是否安全的手段,甚至是他们抱怨和泄愤的理由(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这显然也是推高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4.4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高期望值以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使护理人员似乎没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应付这种变化.而未能达成愿望时,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企图赖账,逃帐,引发辱骂甚至机体伤害的暴力事件.4.5暴力行为的主要来源是患者的家人:如独生政策导致儿科家长过分疼爱自己的子女,护士在执行护理治疗过程,如果缺乏明确的告知让家属很好的理解,小孩有被护士控制所产生恐惧的抗拒及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行为,很容易使家长变得具有攻击性,这是儿科护士暴力风险高发排列第二位的重?2719?要因素.4.6医学知识掌握的不对等:当患者承受巨大的病痛,家人体力,经济,精神,心理严重消耗,当感觉医疗支持不足时,他们对遇到的问题就会感到困惑.无法理解相关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必要性而发生过激行为,甚至无中生有制造麻烦,把不满发泄给护士.4.7护士容易受伤与她们工作性质有关:她们有更多机会与患者的接触,在医院各部门(医生,医技人员等)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所以,他们总是容易成为患者攻击行为的目标.4.8医院领导的管理方式,文化氛围,决策诱导及相关的工作流程,护理人员的素质等也被视为重要的因素:由于护士接受的是传统的护理教学,参加工作后,医院不注重利用足够的资源和时问对护士进行医学人文的培训,导致护士信息缺乏, 思维不敏捷,更新观念薄弱,容忍程度差,欠缺与患者接触和交流的主动性,也是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4.9人员配置水平较低:工作量不断增加的的同时,团队意识的欠缺,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某医院承诺对新人院的患者,病房必须在5min内予病床安排,门诊患者缴费取药不超过10min.然而,实际工作中给患者的承诺较难实现.患者有时要等待超过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也可能造成患者受骗的感觉而产生暴躁.4.10医院布局不合理:患者(家属)来诊从挂号到取药离院往往要在医院内兜兜转转,人群中不断穿插,排队,长时间的等候,拥挤的环境致空气流动差而使患者情绪不稳,增加了暴力的风险.总之,在工作场所对护士暴力伤害的普遍性,广泛性,严重性的曝光,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对这个项目研究的深度还相当有限.要国家立法支持,引入其他国家的做法,政策等.作为管理部门,管理者都有责任尽快消除这些职业危害,对暴力行为发生存在的各种相关复杂因素也应做深层的研究,以便医院有良好的医疗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5参考文献[1]ScottH_ViolenceagainstnursesandNHSstaffisonthein—crease[J].BrJNurs,2003,12(7):396.[2]NolanP,SoaresJ,DanenderJ,eta1.Acomparativestudyof theexperiencesofviolenceofEnghshandSwedishmentalhealth nurses[J].InternationalJoumalofNursingStudies,2001,38(4): 419.[3]SalimMA,AhmadKA,ShadiaK,eta1.Violenceagainst nursesinhealthcarefacilitiesinKuwait『J_.InternationalJournal ofNursingStudies,2002,39(3):469.[4]HeqneyD,EleyR,PlankA.Workplaceviolencein Queensland,Australia:theresultsofacomparativestudy[J].IntJ NursPract,2006,12(4):220.[收稿日期:2009—12—10编校:侯小玲]。
医院暴力事件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与干预医院暴力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医院暴力事件对医护人员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医院暴力事件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1.1 心理创伤医护人员在经历了暴力事件后,往往会受到心理创伤的困扰。
被暴力行为直接威胁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失眠、噩梦、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2 自尊心受损医护人员经历暴力事件后,往往会感受到自尊心的受损。
暴力行为让他们产生了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怀疑,降低了自尊感,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1.3 人际关系破裂医护人员在医院暴力事件中受到攻击,可能会导致其与患者、家属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破裂。
这种破裂不仅会影响到工作中的合作与沟通,还可能导致职业道德和团队凝聚力的下降。
二、对医护人员心理影响的干预措施2.1 人性化关怀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力度,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支持小组”等机制,为遭受暴力事件的医护人员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
2.2 增强安全保障措施医院应加强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安装摄像头、制定安全警报预案等措施,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暴力事件。
增派保安力量和提供自卫装备,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感。
2.3 提供培训与教育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应对暴力事件的能力。
这包括培训他们学会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处理冲突以及应对危机的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识。
2.4 建立预案和规范医院管理者需要建立针对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相应的规范,明确医护人员遇到暴力事件时应该如何行动。
这些预案和规范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暴力事件,包括口头威胁、肢体冲突等,并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程序。
2.5 加强舆论引导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和理解。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护士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是医生的得力助手,是病人的守护神。
尽管护士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经常面临着来自病人、家属甚至同事的身体和言语上的暴力。
这种暴力不仅对护士们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研究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对于保障护士的权益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现状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根据国际护士协会(ICN)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近一半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过暴力。
而在中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院暴力事件共发生了达33000起,其中超过60%的医护人员受害者为护士。
可见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1. 社会因素: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道德观念的淡化、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度下降等,都是造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社会因素。
2. 医患矛盾:病人和家属对医疗服务不满,或医疗纠纷,容易引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
3. 护士工作环境:缺乏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因素,也是造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对策1. 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医院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暴力行为的成本,从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2. 加强安全管理:医院应该加强安保力量,加强对医院安全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3. 提高护士工作待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减轻其工作压力,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4. 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使其能更好地应对暴力事件,减少伤害发生。
四、结语护士是医院的中流砥柱,保障护士的工作安全和人身健康,不仅事关护士本身的利益,也事关患者的权益和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