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人的麻醉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3
糖尿病患者麻醉管理要点一、麻醉期间管理:手术及麻醉等各种应激性刺激使得临床上难以将血糖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通常认为围术期可接受的血糖低限是不引起低血糖发作,高限是不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和高渗性昏迷。
1. 术前需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在接受短小手术时,术前可不停用降糖药。
手术中及手术后应反复测定血糖水平。
如行较大手术,应在术前几天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正规胰岛素治疗。
2. 对于较大手术的病人,术中应采取皮下注射半量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同时静脉连续输入含糖液100ml/hr。
由于手术和麻醉等因素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故围术期使用胰岛素以静脉给药较好。
目前对病人术前是否注射胰岛素仍有争议,赞同者认为此类病人的肝糖原储备少,术前在输糖的同时补充胰岛素有利于肝糖原的生成,而反对者认为术中的血糖一般不会明显升高。
目前临床上可采用血糖监测仪术中每隔2-4小时测定血糖的水平,酌情输注含糖液或补充胰岛素,肾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适当减量。
成年病人术中输糖量应5-10g/h(5%葡萄糖100-200ml),输含糖液过多可导致高血糖。
3. 对于术前已使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的病人,最好于术前1~3天改用正规胰岛素。
此类病人术中胰岛素用量应参考术前用量,或先按胰岛素与葡萄糖1:4(即1单位胰岛素加入4g葡萄糖液中),然后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整。
4.术中一般不输含糖液体,以免出现高血糖。
可选用复方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如需输葡萄糖液时,应根据病人血糖检测结果按一定比例同时输注胰岛素。
5.合并严重心脏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病人对血管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血管扩张药较敏感,容量不足及失血时易出现血压下降,且程度较重。
另一方面病人对手术操作等刺激敏感性增加,当刺激较强时或应用某些血管活性药物时,易出现较剧烈的心血管反应。
因此,应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麻醉操作轻柔,尽量避免循环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6.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病人常常胃排空延迟,应注意防止麻醉诱导期间发生胃返流、误吸。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一概述糖尿病好发于老年或青年人,分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胰岛素非依赖型(2型)两大类型。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难以完成血糖的正常代谢,使血内经常维持较高血糖的疾病,同时出现尿糖。
糖代谢障碍必然带来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在长期代谢紊乱的影响下,可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肾神经系统眼结构内部及各种感染等并发症。
麻醉的风险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病理生理1 糖代谢:胰岛素缺乏可导致葡萄糖磷酸激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糖原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
当血内糖的含量超过肾糖阈值时(8.32----11.15mmol/L)即产生糖尿,引起渗透性利尿作用,使水电解质大量丢失,容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另外,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组织不能很好的利用葡萄糖以产生机体所必需的能量,而动用脂肪与蛋白质来供给机体能量,引起体重下降与消瘦。
2脂肪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强,脂肪酸的利用很不充分,酮体生成增多,导致形成酮血症及酮尿。
3 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分泌减少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负氮平衡。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典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诊断为:具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8 mmol/L,两次以上,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
理想的血糖浓度应为空腹8.3 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0 mmol/L。
1、心血管病变: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心室功能下降。
(1)糖尿病冠心病:围术期要考虑到心肌缺血的危险,其心梗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倍,是老年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死因。
由于心脏交感神经病变,心脏应激功能下降,心肌缺血和梗死可无症状。
(2)高血压:由血管紧张素2引起,胶原蛋白糖基减少,血管壁弹性减退导致收缩压增高,长期高血压又致肾小动脉硬化和糖尿病肾病。
治疗上主要应用a—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麻醉科合并糖尿病病人手术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概述】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择期或急诊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的并非罕见,但近年来临床症状隐晦或不典型的日益增多,某些病人是以其他一些部位的症状如皮肤及会阴部瘙痒、视物模糊、腰痛以及经久不愈的感染、间歇性跛行、手套或袜套样知觉障碍麻木等首发症状,或出现食欲减退、厌食甚至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前来就诊。
认真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这对麻醉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L糖尿病可引起全身性组织及器官的病变,尤以全身微血管病变最为突出,严重程度与病史的长短及血糖升高程度有关。
(1)微血管病变:最常见。
表现为视网膜小血管增殖致视网膜出血,视力减退;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致肾功能衰竭;心脏微血管病变可致心肌病及心肌梗死;脑微血管病变可致脑卒中,发生率约为非糖尿病者的2倍。
(2)自主神经系统病变:当病变累及自主神经系统时,患者于静息状态下即有心动过速;在麻醉下对低血容量的代偿能力异常差,极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心脏骤停。
(3)周围神经病变:可致肢体感觉麻木。
2.低血糖症(略)。
3.高糖高渗非酮症昏迷主要发生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
此时血浆胰岛素水平虽可足以防止酮体的生成,但却不能预防高血糖的产生;虽可预防脂肪酸代谢为乙酰乙酸及B羟丁酸,但却不能防止高血糖所致的高渗性利尿,所以病人有明显的脱水。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病人。
当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不足时,脂肪分解代谢增加,即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内代谢为酮体。
【适应证】麻醉科医师根据病人糖尿病的病情、并发症的情况和手术类型、是择期手术还合并糖尿病病人手术的麻醉娓急诊手术,对糖尿病病人做出全面的评估。
L择期手术凡血糖控制达到标准(至少血糖控制在ll.lmmol/L).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控制稳定、心肾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稳定者。
2.急诊手术治疗目标是尽量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在6-10mmol∕L水平,合并严重酮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是手术禁忌,争取在l~2h予以纠正,控制血糖在13.3mmol∕L以下、尿酮体(一)。
糖尿病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李瑞涛 (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 719000)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
由于糖尿病患者情况特殊,如果需进行相关手术,在手术麻醉方面有很多要求。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升高。
目前认为,遗传、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与糖尿病发生存在相关性。
糖尿病发生后,会累及机体其他脏器、组织及系统,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麻醉需注意什么糖尿病可损害肾脏、视网膜、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引起相关并发症,使得患者免疫力、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手术麻醉风险,降低预后效果。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有很多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前,医生要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包括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等,并对机体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进行评估。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负面情绪,因此在术前应重视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治疗。
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对血糖的影响非常大,而区域性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对血糖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局部麻醉几乎不影响血糖水平。
实施硬脊膜外与蛛网膜下联合阻滞麻醉时,麻醉效果比较满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中较为常用,特别适用于盆腔、下肢、下腹部等手术。
对于必须要行全身麻醉的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要对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测。
麻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时,瑞芬太尼、丙泊酚为首选麻醉药物。
骨骼肌松弛药物一般选择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硬膜外麻醉时,通常选择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等。
有调查显示,吗啡、氯胺酮等药物会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依托咪酯会导致糖尿病患者麻醉风险升高,所以此类麻醉药物不适合用于糖尿病患者手术。
麻醉前准备通常要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后才能开始手术,即空腹血糖控制在3.9~6.7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能超过6.5%,且尿酮体检测结果呈阴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保持电解质、酸碱处于平衡状态。
糖尿病病人麻醉管理要点糖尿病病人麻醉管理要点包括:1. 做好困难气道的准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存在关节僵硬和脖子的活动度较小的问题,气管插管的操作可能会面临困难。
因此,在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以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插管困难的问题。
2. 注意食物排空时间: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胃排空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全麻诱导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避免因胃内食物过多而发生反流和误吸的风险。
3. 维持血压稳定:部分糖尿病患者对全身麻醉药可能相对敏感,因此需要格外注意维持血压的稳定。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药物和输血等措施来确保血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引起的并发症。
4. 维持血糖稳定: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术前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血糖水平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因此在术前和术后需要严格控制感染的风险。
可以通过抗生素预防、消毒护理等措施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6. 优化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例如,对于椎管内麻醉来说,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腰椎情况、脊柱稳定性等因素;对于全身麻醉来说,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状况,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7. 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尿糖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8. 术后管理:在手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糖、尿糖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血糖水平等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监测,确保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