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03.66 KB
- 文档页数:3
论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变迁与组织排练作者:周海涛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在创作和发展上取得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尽管当前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编制上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各声部的基本结构已然生成,基于此,文章在论述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及发展趋势后,分别从优化拉弦乐器组的民族特征、规范弹拨乐器组的力量意图、提升吹管乐器组的音响效果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管弦乐队的组织排练策略。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管弦乐队;发展变迁;组织排练【中图分类号】G47;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前言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指的是中国民族乐器的合奏表演组织,它起始于清朝末年的大同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我国民族乐器特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交响乐队的编排理念、结构以及技法等,组建成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有别于我国民间乐队的器乐合奏形式。
基于这样的创建背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合奏过程中便极具乐器特色、风格特色以及音色特色,无一不体现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特殊品质与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审美的进步,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发展变迁和组织排练的过程中,更应重点掌握好各民族乐器性能、重视保留民族音乐的韵味,创作和演奏出更多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及发展(一)民族乐队的多样化组合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作为民族音乐在时代中发展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民间乐队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均不一样,其在诞生和组合之初,在参照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结构和配器思维,立足于我国民族器乐特色以及精神品质的前提之下,组合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民族管弦乐队,并最终主要由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的组合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种乐队组合形式具有规模大、音域宽广、声部齐全、音色鲜艳等特点,非常有利于表现出具有重大主题的、大型乐曲作品,甚至非常适合现代音乐会的演奏方式。
民族器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民族器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民族器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创造力的关键元素。
民族器乐的历史渊源与多样性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
这些乐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用于宫廷和宗教仪式,还广泛应用于民间庆典和日常娱乐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器乐的种类和演奏形式不断丰富,秦汉时期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和清乐,以及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都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
这些器乐种类不仅包括弹拨、吹管、打击、拉弦等传统乐器,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等。
这些乐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器乐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
从结构上看,民族器乐可以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是单一独立曲牌,而套曲则由多个曲牌或若干独立的段落连缀而成。
在变奏手法上,民族器乐也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如加花、变头尾、变换演奏技巧等。
此外,民族器乐还按照器乐曲标题进行分类,如标名、说明乐曲结构特点、说明乐曲开始处音符等。
这种分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民族器乐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音乐形式的需求,为民间歌曲、舞蹈、说唱和戏曲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民族器乐在民族音乐中的核心作用此外,民族器乐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族器乐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现了草原文化的辽阔与壮美;傣族的葫芦丝则以其清脆悦耳的音色,体现了热带雨林的神秘与柔美。
这些民族器乐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宝库,还为国内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进入新时代,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时代价值乃至世界意义提炼并展示出来,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时代命题。
对此,作为当代中国音乐艺术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品种,民族管弦乐的创作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
一、以宏大叙事彰显时代主题2021年10月,中央民族乐团推出民族音乐会《长城》,汇集郭文景、张千一、郝维亚、王丹红等多位作曲家共同创作,以多元化的音乐语汇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试图借由艺术家的诗意化表达,开掘出长城所蕴含的倡导秩序交流、融合共赢的当代内涵。
为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上海民族乐团于2020年底创排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从作曲到导演、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大胆启用了一批90后新人。
简约时尚、富于象征性的舞台视觉呈现,与或恢弘或灵动的民乐交响相互映衬,展现出青年一代艺术家对于这座历经岁月沉浮的古老建筑,从帝王的宫殿演变为人民的精神寄托、世界的艺术瑰宝的文化解读。
2020年,北京民族乐团打造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由叶小钢领衔创作,通过具有鲜明符号意义的北京特色音调的创造性运用,使历史的厚重与市井的诙谐相互交织,生动描绘了这条独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的精神内涵与现代风貌。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音乐家,他们越来越自觉地投入生活的洪流,用音符记录着对于现实的所见、所感、所思。
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主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共同汇聚成时代的宏大乐章。
新时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掠影◎ 张萌紫 禁城坛根儿情正阳雨燕天安九州为祝贺澳门回归16周年而作的《澳门随想曲》(2015,王丹红曲),借教堂、节日、渔歌、焰火等多个意象,以张弛有度、明暗相间的笔法,调动各声部乐器的音色、力度对比,表现了澳门回归祖国后中西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景象。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程时数:1教材分析: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器乐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
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中国的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音色上各具特色,可以说是色彩个性十足,这是民族乐器的优秀特点。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认识乐队》中的第一节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民族管弦乐欣赏和乐器简介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单元的宗旨是由器乐欣赏过度到对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2、欣赏民族乐器演奏,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3、了解中国民乐的发展,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聆听民族器乐曲,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2、启发法:对于一些较困难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
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充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3、情景陶冶法:本节课的音频资料和图片资料比较多,在教学中出示适当资料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并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回答,听辨播放音乐中所用的乐器2、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3、教授新课:介绍中国民族乐器(课件显示),分类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看图让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听辨乐器音色特征(通过图片与音乐音频展示)中国的四大类乐器:1、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管子、笙、埙、葫芦丝等。
2、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高胡、革胡、低胡等。
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阮、三弦、古琴、古筝、扬琴等。
2013年第l期(总第112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J O U R N A L O F J l U N C O L L E G E O F T H E A RT S。
A ca dem i c F or umN o.1.2013(V01.112)中国民族“室内乐①’’——民族器乐小型合奏(沈阳音的发展方向的源流与展望口陈窈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25】[摘要]“室内乐”本属外来词,西方室内乐形式在二十世纪初叶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传入中国。
这种小型器乐组合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演奏形式的异同对当代民族器乐演奏形式的发展具有重要启发,因此被广泛用来定义这一历来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从历史源流的脉络简单梳理出我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历程,试图从器乐演奏的角度概述总结一些有益于民族器乐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民族器乐;室内乐;演奏形式;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 N22—1285(2013)01—0005—03民族室内乐是~种能够全方位发挥器乐演奏特色的组合形式,以其实用、精简的音乐形态受到民众和从业者的喜爱。
近年来,国内的音乐院校逐渐有了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各种音乐节里亦出现很多新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作曲家们借鉴西方室内乐的技法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室内乐作品,使现代室内乐以其乐器组合的灵活多样丰富了音乐的表现空间,为音乐艺术的多元性体现拓宽了道路。
一,筒述中国“室内乐”的源流早在崇拜图腾信仰的原始氏族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音乐组合形式,人们以音乐和舞蹈等手段来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信仰和崇敬。
至封建社会时期,宫廷音乐逐渐发达,除大型乐舞和军乐外,燕乐是作为贵族娱乐的主要音乐形式,其本质与西方室内乐相类同。
宫廷燕乐和后来的文人音乐等运用小型声器乐组合形式并具有娱乐功能的音乐表现形式,可以笼统归纳为中国古代的传统“室内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牢L记乐记)),人的内心情感描绘于声音便产生了音乐。
淮海齐乐管弦乐队简介资料
(最新版)
目录
1.淮海齐乐管弦乐队的成立背景和初衷
2.乐队的组织架构和主要成员
3.乐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4.乐队在国内外的影响和成就
5.乐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
正文
淮海齐乐管弦乐队是一支来自中国的管弦乐队,成立于 2010 年。
乐队的成立初衷是为了传承和推广中国古典音乐,同时也为了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乐队的组织架构非常完善,由一个行政管理团队和一个音乐团队组成。
行政管理团队负责乐队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包括财务、市场推广、公共关系等。
音乐团队则是乐队的核心,由一批技艺精湛的音乐家组成,包括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四个声部。
乐队的主要成员都是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人,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对乐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淮海齐乐管弦乐队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古典的巴洛克、古典、浪漫等音乐风格,也有现代的流行、民族等音乐元素。
乐队的代表作品有《黄河》、《梁祝》、《蓝色多瑙河》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观众喜爱。
在国内外,淮海齐乐管弦乐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曾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举办过多场音乐会,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同时,乐队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对于未来,淮海齐乐管弦乐队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计划。
他们将继续推广中国古典音乐,提升乐队的国际知名度。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与民族管弦乐队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
有民族器乐,就要有民族管弦乐队,我国管乐创作是十分重视民族化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队;创作;发展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16-02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到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主要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以及语言、宗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
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反映出自身的风格与特征,有别于西方音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数千年来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
民族音乐的旋律多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或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在旋律的定向上,都较自然圆滑,在多数的拖音或长音上都不是一种音高的,它需要加花、变奏等手法来美化旋律,使得旋律进行动静结合、以静带动或以动带静,使音乐更加生动,旋律线条更加优美。
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表现中,演唱演奏中要达到情感的体现是“内与外”的有机统一,音乐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要有内心感受、体验,通过演唱(奏)来表达,求得情与气、力与气的和谐统一。
只有注意保持气与力的和谐通畅,才能有力地表达出多层的音乐情绪。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共同地美学基础和艺术范式,包括以“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简约相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均衡对称的结构原则,逐层对称的展开手法,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诗歌、语言、舞蹈、戏曲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等。
二千多年以前,中国已有很多的乐器:钟、磬、鼓、埙、铃等等,到了周代(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发展到了八十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