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7 鱼游到了纸上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
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
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
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及赏析《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星期天,我来到公园的莲花池边,看见一位青年正在画画。
他身材不高,头发乱蓬蓬的,裤腿上沾满了泥水。
他一会儿低头细看,一会儿快速挥笔,画得那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
我走过去一看,哇!他画的是一条鱼,一条栩栩如生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起来。
我惊奇地问:“叔叔,你怎么能把鱼画得这么活灵活现呢?”他抬起头,微微一笑,说:“因为我爱鱼,常常观察它们。
每一条鱼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姿态,我用心去感受,用笔去描绘。
”我仔细一看,果然,他画的每一条鱼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神态,有的活泼灵动,有的安静沉稳,仿佛真的在水中游动。
他的画笔下,鱼儿们的鳞片闪闪发光,尾巴轻轻摆动,眼睛炯炯有神。
“鱼游到了纸上。
”我忍不住赞叹道。
他笑了笑,说:“只有心中有鱼,才能让鱼游到纸上。
”赏析:《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热爱画画、善于观察的青年的形象。
文章通过描述青年画鱼的过程和结果,强调了观察和热爱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通过对青年外貌和动作的描绘,展现了他专注、执着的艺术追求。
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裤腿上沾满了泥水”,这些细节描绘出他全身心投入画画的状态,形象生动。
其次,文章通过“我”与青年的对话,揭示了他画鱼活灵活现的原因——热爱和观察。
青年的话“因为我爱鱼,常常观察它们。
每一条鱼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姿态,我用心去感受,用笔去描绘。
”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最后,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这一形象的比喻,高度赞扬了青年的绘画技艺和艺术成就。
这句话也寓含了深刻的道理:只有心中有物,才能将其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启发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7、《鱼游到了纸上》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是吗?j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准备好。
1、名字叫小花,(停看学生)喜欢摇尾巴。
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
你第一个举手,请你回答。
2、第二个,头大耳朵小,胡须两边翘,走路静悄悄,说话喵喵叫。
3、再来一个难的,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
生:鱼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鱼有关的文章。
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
一、预习探究(一)导语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提示“游”字写法,“方”字书写要细长,结构要紧凑。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生提问题,在题目后板书“?”)3、这么简单的一个题目,竟然能让同学们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想不想到文中找找答案?来打开课本127页(二)初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合作交流1、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文中的生字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指读齐读)(2)这里面有两个有关中国画绘画技法的词语,猜一猜是哪两个?(工笔细描挥笔速写)(3)简介这两个词语,完后再次齐读。
2、生字词我们都掌握了,那谁能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依据同学回答板书:聋哑青年看鱼画鱼3、结合板书小结,由于聋哑青年每天到西湖边看鱼、画鱼,画的鱼很逼真,所以让人们感觉(指课题,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三、品读体验(一)品读:鱼游到了纸上1、切入:《鱼游到了纸上》不仅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也出现了许多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想一想,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2、读后交流在文中找到了几处?(三处)(1)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第 1 讲课题27 鱼游到了纸上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感受聋哑青年画画的专注,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4.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2.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杨细青审核人教学过程:再备课记录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金鱼生活在哪里吗?(在水里)可我见到的鱼却可以在纸上游,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嘛?那就和我一起走进27课吧!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文:快速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识记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词:花港清澈见底一丝不苟厂徽聋哑人(1)指一人读,纠正字音。
(2)关于生字词你有什么想说的?(重点指导认记“澈、徽”两个字,四字词语的意思。
一丝不苟造句)(3)指读3、指名接读课文:好,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谁愿意读?请你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精读感悟1、你能用一个词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人?2、默读思考: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出这是一个做事专注而忘我的青年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的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想好的同学在小组内读读画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全班交流: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教学预设:句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神态描写)教师点拨:①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②“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③看大屏幕,青年人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现在的神态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指导朗读:①指读评价:多么认真,多么专注的青年啊!你能读出青年的专注吗?(谁还能读得更好?……你读得真棒!……我们已经看到了那用心看鱼的青年。
……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②全班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句二: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点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她?(忘我)指导朗读: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来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看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引读:就这样他老是……忘了回家。
在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里,他——在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里,他——在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里,他——在这一年里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
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句三: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句四: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过渡: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句五: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动作描写)以读代讲:①指名读想象:他花的多细心多专注啊!谁来读一读!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②想象画面: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③自由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④指名读: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青年的专注、忘我以及他高超的吧!⑤合作读:女生读工笔细描的部分,男生读挥笔速写的部分。
过渡: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画作,一个女孩惊奇地叫道——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补白:(看插图)听到她的叫声,大家不由得向青年人围拢过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们看到他的画喊道:“——”;阿姨看到他的画称赞道:“——”;老爷爷看到他的画赞叹道:“——”;是啊,青年人的画技真是太高超了,金鱼被他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好像是——鱼游到纸上理解关系:你能用学过的一组关联词将“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吗?(因为……所以……)四、反顾整体情感升华:理解得真好!正因为青年人的忘我,正因为它那么勤奋专注的看鱼,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所以才能落笔升辉,把鱼画活了,让鱼游到了纸上。
可以想象他在这学画的一年里会遇到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付出得也要比我们正常人多得多,可他却能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向命运挑战。
板书设计27.鱼游到了纸上(因为)鱼游到了心里专注忘我(所以)鱼游到了纸上作业设计:(分层设计)六、作业:1、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点儿什么?(学生自由答)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3、作业:搜集像青年人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反思第 2 讲课题27 鱼游到了纸上课型精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杨细青审核人教学过程:再备课记录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清澈见底、一壶、鱼缸、花港2、课文主要讲件什么事?(估计学生会说:一位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以及他画技高超的事。
)3、学了课文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估计学生会说:玉泉“泉如白玉”;观鱼的人多;看鱼赏心悦目……)二、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1、谈话:我们从前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中知道:要了解一个人,要把一个人读活了,就应该抓住文中描写他的句子来品读感悟。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篇课文中的青年是个怎样的人?2、布置任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写青年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中体会到青年是个怎样的人?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交流。
(关键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一些句子进行品读感悟,并适当地进行感情朗读。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关键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体会到青年观察鱼时专注、入神着迷,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②个别读,评读,齐读。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抓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体会到青年作画全神贯注,相机理解“一丝不苟”的意思,体会青年作画不马虎;抓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青年把鱼画活了,真是画技高超;抓住“有时…‥有时……”体会到青年作画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②个别读,评读,赛读。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抓住“唯一没有任何反应”“融为一体”体会到青年作画专注、忘我、痴迷,全身心投入。
(有感情朗读。
)②语言训练:假如你就是围观中的一员:你看到青年的画会怎么赞叹着,议论着?(生先练写,再交流。
最后再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此时此刻,青年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的全是鱼,他已各游鱼融为一体了。
我们用刚学过的一个成员说就是——全神贯注(生说)。
(4)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①抓住“太阳快下山”“可青年还在画鱼”“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体会到青年执著的精神。
②有感情朗读。
(5)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抓住几个时间“一年多”“每个星期天”“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体会青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专注认真的品质。
②有感情朗读。
5、理解“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1)通过我们的努力,一个活生生的青年站在我们的面前,他是那么的勤奋专注,画技是那么的高超,这不由得让我们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文中的一句话就是对他的最高概括,是哪一句?——鱼游到了纸上。
(生)当我把这句话告诉青年的时候,他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生说)(2)“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呢?(估计学生会说:是因果关系,因为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了纸上;是前后关系,只有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3)师:人家是胸有成竹,我们的这位青年可以说是胸有成“鱼”。
三、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师: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围观的人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文中还有一个人也认真观察了,你们知道是谁吗?(作者)2、布置任务: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3、学生讨论学习。
4、反馈学习情况。
(估计学生会说:作者认真看,听别人说,还问青年等。
)5、教师归纳小结:作者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他认真看,听人说,亲自问,才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勤奋专注的青年展示在我们面前。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2、作业: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