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演奏公开课教案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人音版高中音乐:《演奏》第一单元《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了解吹管乐器的分类和吹管乐器的起振方法。
.从笛子唢呐葫芦丝的音色结构代表作品来认识吹管乐器。
.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认识乐队》中的第一节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民族管弦乐欣赏和乐器简介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单元的宗旨是由器乐欣赏过度到对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直接让同学们来学习演奏的确有点困难,因为他们接触很少,甚至有些同学几乎远离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
他们对民族乐器只是有一点点的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
鉴于这种情况,我把这节课变为一节探索课,把欣赏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吹管乐器的分类,并能从音色演奏方法和结构上对三种代表性吹管乐器进行判断。
.能力目标:学习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三十个葫芦丝,五个打击乐。
埙唢呐管子等乐器。
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学习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并学会演奏本课设计的练习曲;掌握中音和低音的演奏技巧,达到合作演奏的效果。
教法学法:.教法导学自主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处于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采用导学自主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启发法:对于一些较困难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
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充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情景陶冶法:本节课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比较多,在教学中出示适当资料创设相应情景,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并陶冶情操。
体验法:在音乐判断和乐器练习中,让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来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目的。
欣赏管弦乐《青年管弦乐队指南》【教材依据】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演奏》,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二节西洋管弦乐队---欣赏《青年管弦乐队指南》【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本单元共分五节分别从五个方面介绍几种不同类型乐队和乐队指挥知识。
本节课是第二节《西洋管弦乐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乐队的建制,演奏风格和表现特征的了解,使学生在继高一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学习之后,于高二阶段能结合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知识学习,增加对音乐作品中器乐曲的接触和了解,进一步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和内涵,更加全面而具体地了解音乐文化。
本节课通过“欣赏”、“知识”、“拓展与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展开,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西洋管弦乐队。
高二学生的音乐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体验,更加直接的认识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让学生从“欣赏”层面逐渐过渡到乐器演奏层面。
由于《青年管弦乐队指南》完整欣赏一遍的时间为十七分钟,而且在完整欣赏前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介绍管弦乐队、介绍每个乐器音色、及分组后的音色、乐队编制及位置排列、介绍作曲家、分段欣赏、完整欣赏、音乐知识变奏、拓展探究等,所以第二节《西洋管弦乐队》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2.教法学法设计:(1)导入新课直接选用《青年管弦乐队指南》乐队合奏主题视频,然后介绍西洋管弦乐队、介绍作曲家。
(5分钟)(2)介绍每件乐器音色直接选用《青年管弦乐队指南》每个变奏的分段视频(共十三个)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变奏的理解,增强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分析。
(3)分段听一至十三变奏,运用讲解、感受、讨论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二,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的音色及演奏知识,了解这些主要乐器在管弦乐队的声部中所起的作用,能够辨析一些代表性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个性。
(4)介绍管弦乐队位置排列及乐队编制,按照教室座位排列因地制宜让学生自己分组。
《管乐队》教案
③你听到了那些乐器?
模唱第一主题
2.第二主题
聆听第一主题,并思考:
①第一主题的音乐情绪
②这段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③相较于第一主题添加了什么乐器?
模唱第二主题
3.完整聆听
三、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乐曲简介
管乐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我国作曲家郑路根据江西民歌改编而成。
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产生于上世纪初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江西苏区歌曲。
歌曲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人们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
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调由四个对称的乐句。
《管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介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中音乐演奏模块教学中的《管乐队》一课,因学生很少近距离接触管乐队,对管乐器的实体与原声了解不多,故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管乐器实物现场的观看、聆听示范演奏,亲自尝试吹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了解管乐器的构造、音色、音乐的表现力,进而对管乐队的基本乐器有更直接与丰富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聆听演奏、尝试演奏了解各种管乐器的构造、音域、音色、和基本的演奏方法;2、聆听管乐重奏、合奏曲,了解每种管乐器在音乐中的角色与地位;3、学会聆听分辨管乐合奏曲中不同乐器的表现,引导学生在聆听同类音乐作品时形成聆听和声音响的音乐思维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并分辨管乐器的音色,建立整体聆听合奏音色与音乐表现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萨克斯),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上低音号、大号),酒精擦布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吹奏长笛《凉凉》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了解管乐器的兴趣。
带领学生观看ppt乐队图片与管乐器,师生交流对管乐器的认识。
分组由学生持乐器观察对乐器构造的了解。
二、了解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音色、构造及重奏的和声效果。
学生观察乐器后提出问题师生随机进行交流互动,如乐器的构造、演奏姿势、音色、音乐表现、在乐队中的角色与地位、音域。
(一)长笛1、说说乐器的名称;通过演奏师生交流认识长笛各音区的音色特点。
2、学生试奏并介绍乐器的构造、发声方法、演奏的基本姿势。
3、出示ppt,整体了解长笛的特点及在乐队中的地位。
(二)单簧管1、师奏音阶,生轻唱音阶,了解单簧管的音域。
2、认识单簧管各音区的特点,师分别用低音区和中音区演奏乐曲《天空之城》,感受并交流认识单簧管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与音乐表现力。
3、单簧管简介,出示ppt。
(三)中音萨克斯1、师奏《卡萨布兰卡》感受萨克斯的音色特点。
2、师吹奏音阶了解音域。
3、引导学生认识两种单簧管与萨克斯的异同之处,相同点:同属簧片乐器、发声方法;不同点:音色,音区、演奏风格等。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是人音版音乐六下的一首曲目,这首曲目展现了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曲目的欣赏、分析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乐队编排,以及感受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和演奏技巧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管弦乐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和特点,认识更多的民族乐器;2.分析《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的演奏技巧和乐队编排;3.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4.能够运用民族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和特点;2.《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的演奏技巧和乐队编排;3.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和特点,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民族乐器,体会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管弦乐队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2.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3.准备《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的乐谱和相关音响资料;4.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民族乐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的演奏技巧和乐队编排,引导学生关注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简介民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是中国近现代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在模仿交响乐团编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乐队。
在中国大陆称为民乐团,在台湾称为国乐团等等。
现代民乐团一般分为四大声部,即弦乐、弹拨、管乐、打击乐。
近年来还有不少民乐人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加入电声乐器,称之为新民乐。
拉弦声部是以胡琴为支撑的,是民乐团的灵魂(相当于交响乐团中的提琴)。
其内包含高胡、二胡(又可分为二胡I和二胡II 等等)、中胡、革胡和低音革胡(以上定弦由高到低)。
坐在最前方、最靠近指挥的是二胡首席,也是整个乐队的首席。
由于革胡和低音革胡存在缺陷,多数乐团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代替。
也有使用改良的革胡与低音革胡的,如香港中乐团。
此外,京胡、板胡也常常作为特殊音色使用,常由胡琴演奏员兼任。
弹拨声部是民乐团区别于交响乐团的重要特征。
交响乐团中除了竖琴和小提琴的拨弦之外很少使用弹拨乐器。
但是民乐团中弹拨声部十分重要,包括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以及筝和扬琴。
在一些曲目中还有使用三弦的,常由阮演奏员兼任。
吹管声部的主要乐器是笛(梆笛、曲笛、新笛)、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唢呐(高音唢呐、中音唢呐、次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常常处于音准考虑加键)以及管(也分高中低,有些乐团使用)。
有时使用巴乌作为特殊音色。
打击声部的乐器则五花八门,常用的有排鼓、中国大鼓、板鼓、堂鼓、定音鼓、军鼓、钹、吊钹、小锣、大锣、云锣、木鱼、磬、梆子、铃鼓、三角铁、风铃、木琴、钢片琴等。
打击乐师通常身兼数职。
至于摆台的方式,各团差异较大,但一般打击乐距离指挥最远,然后是吹管。
拉弦和弹拨声部的排列,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高、二、中胡在指挥一侧,弹拨和低音拉弦乐器在另一侧(但是扬琴一般在正中间正对指挥)。
另一种是将弹拨放在吹管前面(扬琴仍在指挥面前),然后拉弦分布在指挥两侧。
此外,新民乐乐队中加入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键盘等电声乐器,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力。
人民音乐出版社演奏模块第一单元《认识乐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枣庄市第十六中学赵雪静【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演奏模块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一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丰收锣鼓》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一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本单元的“欣赏”部分既是高一“音乐鉴赏”必须课内容的延伸,又是乐队演奏阶段示范性曲目的指导。
本单元书上分类别介绍了部分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技巧。
《丰收锣鼓》此曲是彭修文、蔡惠泉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曲。
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雄壮嘹亮的引子过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快、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
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旋律后,笛子和云锣分别展现了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和阳光下水库的波光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场面。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探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器乐以及民族乐队管弦乐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乐曲欣赏,激发学生演奏乐曲的兴趣,能够参与实践活动,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探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各组别代表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等,为下一步组织乐队打下基础。
(2)通过聆听,能够感受每一乐段表达的情感和不同乐器组可以描绘不同场景。
(3)通过部分主题的演奏,初步体验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乐队的合作精神。
3、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乐队构成和介绍乐队的主要乐器以及部分乐器演奏方法。
(2)能够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听辨每一乐段出现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情绪和描写场景。
(3)能够初步参与部分主题的打击乐器的演奏。
重点:认识民族器乐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对乐队演奏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难点:能够初步以打击乐为主演奏部分主题。
二、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导入2.走近中国民族器乐让学生自己依次选择想要了解的组别乐器吹奏组:简介吹奏组的乐器以及初探其演奏方法,聆听笛子的音色特点,了解吹奏组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乐队中担任的角色。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演奏(乐队)”第二单元第二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演奏(乐队)”第二单元第二节《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
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了解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的主要乐器简介及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主要讲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品鉴赏”,鉴赏《丰收锣鼓》,通过鉴赏,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第二部分“知识”,包括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乐队的位置排列。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常识,激发学生演奏兴趣,学习演奏方法,积累演奏经验,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器乐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喜爱中国民族管弦音乐。
但他们对美妙的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并不了解。
学生对管弦音乐常识认识不多,这对教学来讲是难点。
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管弦音乐常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与位置分部。
3.学会欣赏丰收锣鼓。
(二)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民族管弦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基础知识,培育在听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2. 艺术表现:培养学生通过鉴赏、演奏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实践的兴趣,提高艺术表现水平。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有初步认识,并尝试理解、分析全曲。
2、引导学生体验、领会《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的美。
3、力争掌握“协奏曲”这种乐曲的音乐体裁。
4、欣赏、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工具:小提琴、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设计:学生进教室看到大屏幕上是一把小提琴作背景,琴弦上两只蝴蝶在上下飞舞,背景音乐是《梁祝》的主题。
这样制造了一个欣赏的氛围,由于这个主题大家都非常熟悉,因此也为这节课作了铺垫。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4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4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教学设计: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演奏部分第一单元认识乐队第一课的内容。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一种在继承传统器乐合奏形式的基础上又大胆地吸收西洋低音弦乐器而形成的乐队样式。
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我国已有乐队活动的记载,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类早期乐队的发展展开叙述,带同学们认识乐队。
乐队有不同的声部,因此,我们从不同的声部中不同的乐器,给同学们介绍其代表乐器,带同学们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人设计通过一首民族管弦乐曲的代表《春节序曲》,在这首乐曲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和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在音乐活动中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对中国民族管弦乐曲还比较陌生,本人以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为主线,加入了演唱,打节奏,器乐合奏等教学环节。
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对民族管弦乐队的各声部与民族乐器有更深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理念
本课采用新颖的教学法,以一首民族管弦乐的代表作品为主线,通过
这首作品的部分旋律,乐曲结合打击乐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协调,发动各方面的能力,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本课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弘扬民族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
音乐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表现、创造,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提高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民族管弦乐曲的特征,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
(2)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3)通过集体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提问法:通过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
(2)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通过演唱,上台演示乐器等音乐活动,在音乐当中积极参与,提高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3.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民族乐器的特点;
(2)掌握特色乐器的演奏方式;
(3)能够自己创编一段简单节奏,并跟着乐曲进行演奏。
五、教学重难点:
1.民族管弦乐队各声部的特点。
2.通过小型打击乐器对乐曲的某一乐段进行伴奏。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课型:
讲授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音像资料,扬琴,双声筒,锣,镲,小鼓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提问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是一首庆祝春节的乐曲,提问同学们聆听完这首作品的感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在熟悉的音乐中感受民族管弦乐的魅力。
【设计意图】提问导入,引发思考,对民族管弦乐队有初步认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展开阶段:
1.初识新课《春节序曲》,让同学们欣赏这首曲子,这是一首采用秧歌音调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看一看,想一想:
(1)这首曲子中出现了哪些富有特色的乐器。
这首曲子出现了唢呐,云锣,大鼓,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我们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
(2)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这首曲子表现了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里人们欢乐的心情,描写了人们团结有爱,互庆互贺的一个景象。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曲子出现的乐器,联想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为这首曲子营造了一个浓烈的音乐氛围,与表现的主题息息相关,音乐源于生活,善于发现音乐的魅力。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
乐队一般由吹、拉、弹、打四个声部组成。
(1)管乐声部。
由笛子,唢呐,笙等乐器组成,这个声部个性鲜明,声音独特,富有个性,旋律性强,表现一种恢弘气势。
这个声部是民族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声部。
(2)弦乐声部。
由高胡、二胡、中胡、低音大提琴等组成。
本声部乐器是民族管弦乐队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力十分丰富。
表现一种长线条旋律,并且主要负责中低音声部。
(3)弹拨乐声部。
由扬琴、柳琴、琵琶、月琴、阮、三弦、古筝等组成。
A.出示扬琴,演奏一首《步步高》,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敲打双声筒,共同配合,给同学们展示这件乐器的音乐魅力。
扬琴为击弦乐器,有变音扬琴和大扬琴、十二平均律的扬琴之分。
扬琴音色柔和、灵活、适合快速演奏。
B.总结:扬琴是从阿拉伯传进我国的乐器,渐渐演变成我国的民族器乐,它由于与钢琴同宗,因此演奏的曲目非常广泛,是中国民族乐器
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
同时它也是弾拨乐声部代表乐器之一,展现了弾拨乐声部节奏性强,音色清脆的特点。
让同学们在乐曲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4)打击乐声部。
主要有板鼓、板、小鼓、堂鼓等组成,这组乐器的民族特色也十分突出,尤其擅长表现特定的效果。
向同学们展示4种打击乐器,分别是锣,鼓,镲,双声筒。
这个声部主要是烘托气氛,掌握整个乐曲的节奏,属于伴奏乐器。
【设计意图】简介乐队构成的四个声部,增强同学们对民族管弦乐队的了解。
教师通过民族乐器的演奏展示,让同学们上来演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体验艺术的魅力。
3.为《春节序曲》的片段敲打节奏
出示谱例
节奏片段
(1)先分组让同学们进行探讨,自行学习这个片段。
(2)同学们以拍掌的方式从慢到快的学习。
(三)扩展阶段:
请四位同学分别上来演示双声筒,锣,镲,小鼓,分别演奏这两个节奏型
双声筒,小鼓:|XXX|X XX|
锣,镲:|X X|X X|
师生共同参与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们的探讨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进一步感受乐队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和一首西洋管弦乐队作品,并写下名字,进行欣赏,互相分享,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