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队欣赏感受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对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聆听感受
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聆听感受是独特而丰富的。
首先,中国民族器乐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源自于中国古老的音乐传统。
这些曲目通常以各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如琴、琵琶、筝、唢呐、笛子等,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其次,中国民族器乐曲的旋律优美,富有诗意。
它们可以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如《广陵散》的悲壮、《梅花三弄》的清雅,也可以展现出生动的画面,如《渔舟唱晚》的宁静、《寒鸦戏水》的活泼。
这些曲目往往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共鸣。
此外,中国民族器乐曲的演奏技巧也十分精湛。
演奏者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如滑音、拨弦、颤音等。
他们的精湛技艺使得这些曲目能够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听众带来无与伦比的听觉享受。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器乐曲是一种充满诗意和情感的音乐形式,它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在聆听这些曲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可能。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程时数:1教材分析: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器乐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
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中国的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音色上各具特色,可以说是色彩个性十足,这是民族乐器的优秀特点。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认识乐队》中的第一节课“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民族管弦乐欣赏和乐器简介相结合的一节课。
本单元的宗旨是由器乐欣赏过度到对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2、欣赏民族乐器演奏,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3、了解中国民乐的发展,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民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聆听民族器乐曲,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情感。
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2、启发法:对于一些较困难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
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充分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3、情景陶冶法:本节课的音频资料和图片资料比较多,在教学中出示适当资料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并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回答,听辨播放音乐中所用的乐器2、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3、教授新课:介绍中国民族乐器(课件显示),分类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看图让学生说出乐器名称,听辨乐器音色特征(通过图片与音乐音频展示)中国的四大类乐器:1、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管子、笙、埙、葫芦丝等。
2、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高胡、革胡、低胡等。
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阮、三弦、古琴、古筝、扬琴等。
14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以乐育人——浅析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杨 西摘 要: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茁壮成长中的小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非常快,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一些流行音乐正在悄悄替代并吞噬我们祖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国粹、国宝。
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也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我国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小学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民族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开展,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无论怎样变化或者革新,我们都不能使我国的教育缺少民族特色,应该以人为本,以乐育人,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素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根基以及民族情怀等。
我们必须立足于民族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以此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工作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民族乐器;小学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杨西(1980-),女,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学院讲师。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五十六个民族和丰富的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智慧结晶。
而当今大量的日韩音乐、港台音乐、摇滚音乐等大量涌入,使得民族音乐变为一种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的状态,再加上年轻一代的小学生们,对民族音乐了解也很少,甚至根本不知道何为民族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有责任把这项工作从小学生着手落实,点点滴滴地渗透,从而渐渐提升小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中国民族乐器传承的现状二十世纪,随着西方文化的持续传入,尤其是八十年后以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越来越局限化。
曾经,大大小小的剧院上演着外来的歌剧、舞剧、音乐剧;电影院播放着前卫的动作片、动画片;英语读物如:哈利·波特、闪电麦昆、小猪佩奇等满视野都是;游乐场所有迪士尼、环球影院等。
之前早就看过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我的祖国》,例如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等其它交响乐团的演出。
今天看的是中国青年民族乐团演奏的管弦乐《我的祖国》,由作曲家刘文金根据同名歌曲和河北民间乐曲改编而成。
与西洋管弦乐团相比,民族管弦乐团融入了新的素材(淘金令曲调),曲目改编程度较大,其篇幅较长容量较深。
我们仅按熟悉的曲调,将全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原歌旋律,第二部分淘金令曲调,第三部分又是原歌旋律。
第一部分在乐队全奏(前奏)后,引出宽广优美的弦乐(二胡大提琴),熟悉亲切的旋律,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里的大提琴目前看来还不能被革胡取代,如果低音乐器的改革再加把劲也许就成了真正的纯民乐队了。
第二部分气氛热腾,由淘金令吹打素材展开的旋律,显露出一片喜悦欢庆的场面。
青年演奏员个个激情振奋,管乐组、弦乐组、弹拔乐和打击乐组时而分奏时而合奏,使得该乐段与前后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指挥彭家鹏的优雅手势,旋律又回到开头舒缓的旋律,进入第三部分再现段,在适度重复原歌主旋律之后,将主题扩展将节奏拉伸直至缓慢中结束。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音乐是美的。
它能表达我们的心情,思绪,引起我们的共鸣,打动我们的心。
通过这几周学习通识课《管弦乐器与民族乐器》课程,我从中认识到许多乐器知识,对乐器的分类与音乐的欣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了乐器蕴含深邃的艺术涵韵,以及音乐的奇妙的意境。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弦乐器大多数都是起源于欧洲。
早在几个世纪以前,乐器一般都用于宫廷奏乐。
弦乐组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弦贝斯),而铜管乐则是由小号,圆号(法国号),长号,大号组成的。
另外,木管乐分为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巴松管),萨克斯。
弹拨乐则包括竖琴。
管乐团通常以合奏的形式表现。
其中指挥占了其中的核心地位,因为指挥本身了解整个乐曲的演奏过程,对乐曲本身有一个完整的构思。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介绍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各种民族乐器,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乐队以琵琶、二胡、扬琴等为主要乐器,同时也包括笛子、唢呐、筝等其他各种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能够表现出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乐队的演奏形式多样,包括独奏、合奏、重奏等,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氛围。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都对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出。
同时,许多音乐家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推广和普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总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它的演奏和表演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民乐演奏会观后感引言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乐演奏会,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传统民乐的魅力。
在这次演出中,我不仅欣赏到了民乐的纯粹与美妙,还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下面将从演奏内容、演奏者表现以及整体观感等方面,对我在这场民乐演奏会中的观后感进行分享。
演出内容这场民乐演奏会中的曲目安排得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的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同时也加入了一些西洋乐器与中国民乐的结合。
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一曲《高山流水》,演奏者运用古琴和二胡,将江南古典音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曲调上,结合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激扬,给人一种充满朝气和自由的感觉。
除了传统曲目外,演出中还包含了一些现代民乐的作品。
其中一支名为《彝乡韵律》的乐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演奏者们通过手指灵活的技巧和琴弦上不同位置的演奏,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演奏过程中,我仿佛被带入了神秘的彝族乡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土地、人文和生活的情感。
演奏者表现演出中的演奏者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技术水平。
无论是琴弦上的琴技还是吹管间的咽音,每一位演奏者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他们不仅在演奏技巧上驾轻就熟,更是能够将音乐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其中一位琵琶演奏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以她温柔而独特的音色,将琵琶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满了情感,让人很容易沉浸在她演奏的音乐中。
同时,她的技术也非常高超,无论是琵琶的滚音还是扫弦,都让人赞叹不已。
整体观感这场民乐演奏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演出内容和演奏者的表现外,我还要赞扬整个演出团队的专业精神。
从舞台的布置到灯光的运用,无一不体现了他们的用心和专业。
演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这场演奏会不仅是一次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推广。
通过这次演出,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我们传统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民乐活动感想体会怎么写我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尤其是对民乐情有独钟。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一群古老乐器发出那独特悠扬的音响的画面,仿佛是一幅古老的中国山水画,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
因此,当我有机会参加一场民乐活动时,我立刻报了名,这是一次对民乐的亲身体验。
活动的第一天,我来到了活动现场。
转眼间,一群身着传统汉服的参赛者来到了场地,这些参赛者有的是中老年人,有的是年轻学生,他们各自拿着不同的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等等。
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民乐味道,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古老的山水画中,感受到了一股很深刻的文化氛围。
我想到我们国家有如此悠久的民乐传统,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自豪。
活动的第二天,我主动与一些参赛者交流。
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平时业余时间都喜欢练习自己的乐器,有的甚至在家就设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型乐队。
他们的热情和坚持让我深受感染,也让我对民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也在这一天尝试了一下弹奏古筝,虽然非常的生涩,但是这次尝试也让我更加亲近了民乐。
活动的第三天,是比赛的日子。
我选了一个比较容易的曲目,希望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得游刃有余。
当我走上舞台时,我感受到了观众对我的注视,我忐忑不安,但同时也充满了期待。
随着第一声乐器响起,我开始了奏曲。
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观众们的喝彩声,我的紧张也慢慢的散去了。
面对听众,我尽情的释放自己,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接近,感受到了民乐所带来的快乐和光荣。
活动的最后一天,颁奖晚会上,我收获了一枚铜质奖牌。
这枚奖牌虽然没有金质的那么耀眼,但是对我而言,这枚奖牌背后是我对民乐的热爱,是我对梦想的坚持。
看到激动的家人,看到教练的鼓励,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参加这次民乐活动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
我将继续坚持练习民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种优美的文化形式。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够在民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并热爱上了中国传统民乐。
关于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民族音乐是一种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欣赏民族音乐,我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民族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语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通过音乐可以表达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学习民族音乐欣赏,首先要学会辨别不同的音乐语言,了解其音调、节奏、旋律等特点。
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才能真正欣赏和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民族音乐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音乐是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我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方式,还了解了民族的传统仪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听到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我不仅感受到了草原的广袤和自然的宁静,还能想象到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和坚韧。
通过音乐,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人文精神。
再次,民族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
尽管每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但是其内在的艺术价值是普遍的。
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我不仅能体验到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发现其中共同的美学原则和审美体验。
例如,苏格兰的风笛音乐和中国的笛子音乐虽然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吹奏气流产生声音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音乐的共同之处,我更加理解了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最后,学习民族音乐欣赏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体验。
欣赏民族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体验,需要通过亲自参与演奏和演唱来真正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在学习民族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主动参与了一些音乐活动,比如参加合唱团和乐队,通过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创作和演奏,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民族音乐的表达和传递力量。
总之,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这种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音乐素养,还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音乐欣赏的心得体会音乐欣赏的心得体会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欣赏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欣赏的心得体会1音乐欣赏就是通过听觉去感受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美,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其定义看出,音乐欣赏就是用耳去听,并且在这过程中通过联想等的一些思维方式去用心体会出来的对该歌曲或者乐曲本身的感情及美感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
在欣赏音乐时,你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
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
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
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时,往往每个人所领略的感受或者从中听出来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跟作者的`创作的原意也不一定相同。
这是跟几个因素有关系的。
第一,这与我们对该音乐作品的本身的了解相关。
在不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感情,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与该音乐作品相关的具体内容时,我们在欣赏该音乐作品时或许就不会真正体会的出作者相凭借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三篇民族音乐,又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一篇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
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
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即将大四毕业的这个学期,我带着略微激动的心情选修了这门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课。
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仅仅是因为觉得欣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
但在去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变化。
可能由于自己不是音乐专业的原因或者由于自己对民族器乐的不了解,在这门课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门课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投入学习,稍微有些失望,也就觉得有些枯燥。
但从第二节课开始,随着老师对中国传统乐器笛子的介绍,我开始慢慢提起了精神。
在课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不同种民族器乐演奏的乐曲,比如悠扬婉转的曲笛演奏的充满江南韵味的《姑苏行》,音色高亢明亮的梆笛演奏的《扬鞭催马运粮忙》,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的洞箫演奏的《梅花三弄》,带有山西绛县浓郁山西特色的鼓曲《老鼠娶亲》,这不禁让我惊叹艺术的伟大,噪音也能变为悦耳的节奏感十足的乐曲,而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师讲的老鼠娶亲这个故事的原委。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老鼠要把女儿嫁给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他们选定了太阳,但太阳说我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云,云把握遮挡了我就什么都看不见了,于是老鼠就去找云,但是云说我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风,风一下子就可以把我吹散,于是老鼠就找到了风,但风说我也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墙,墙能把风挡住。
这样,老鼠又找到了墙,要把女儿嫁给他,但墙说我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老鼠,因为老鼠可以在我的身上打洞!多么有趣的故事!还有经典的中华瑰宝京剧里的《三岔口》片段欣赏,记得当时教室里所有坐着的同学好像是自己在扮演者戏里两位主人公,很安静却偶尔发出阵阵笑声。
我当时感到更多的是扮演者技艺的高超,因为一不小心或者两个演员有一点不默契就会发生伤到彼此的危险。
在所有这些曲子中,我最能打动我的还是笛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曲子还是曲笛演奏的《姑苏行》。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至今,笛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民族音乐会《锦绣中华》学习心得天津
为了给观众奉献更多民乐曲目,同时也推动青年作曲家的成长和新作品的传播,民族乐团为本场音乐会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曲目。
这些曲目大部分是在两三年内面世的,由青年作曲家以传统内容结合西方技法创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民乐作品今后的发展趋势。
乐团昨晚的倾力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令他们感受到中国民乐新的生命力。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极富想象力的民族管弦乐组曲《胤禛美人图》,由罗麦朔创作。
《胤禛美人图》是北京故宫现存的清宫工笔重彩人物画,分别描绘了十二位女子品茶、观书、赏蝶、对菊等情景,在刘沙的激情指挥与乐团的精准演奏下,这些女子的生活情境通过灵动优美的旋律得到“重生”,笛子的空灵飘逸、弹拨的清雅俏丽、弦乐的温婉唯美在“观书沉吟”“桐荫品茶”“博古幽思”“烘炉观雪”四个乐章中化作美人的低吟浅唱、琴棋书画,令人流连忘返。
随后上演的二胡与乐队《弦意岭南》吸收了广东音乐的曲调特征,描绘了岭南地区浓郁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闲情逸致之美,二胡演奏家金玥在观众凝神屏息的欣赏中以刚柔相济的演绎展示了二胡的柔美
洒脱。
获得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优秀资助项目的琵琶与乐队《丝路飞天》是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作曲并演奏的,赵聪以优美旋律及高难炫目的技巧,生动刻画了一位神态雍容、手持琵琶翩翩起舞的女舞蹈家形象,使现场观众叹为观止。
最后上演的《太阳颂》是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以“踏江”“挑山”“思念”“太阳颂”四个乐章为观众展示了一
幅巴山蜀水的风景画。
乐团的演奏诠释出浓郁的巴渝风韵、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磅礴的气势,特别是对曲中劳动人民的生活精神和生命力量,乐团的演奏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新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发展与传承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民族打击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传承。
从最初的民族乐队到现在的各类交响乐团和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得到重视和推动。
在各个地区和民族中,民族打击乐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打击乐文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乐队新中国成立初期,音乐工作者们开始展开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整理和收集工作。
一些民族乐队由此得以组建,开始演奏和传承民族传统音乐。
这些民族乐队中,可以发现不少民族打击乐演奏家和音乐作品,他们在不同场合和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展着中国传统打击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民族打击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推广。
在各类文艺演出和庆祝活动中,可以看到不少民族打击乐队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表演形式和音乐作品,为大家展现了中国传统打击乐的魅力和魄力。
二、民族打击乐在交响乐团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各地的交响乐团也开始涌现出来。
在这些交响乐团中,可以看到不少民族打击乐队员的身影,他们在乐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乐团的音乐表演增添了不少色彩和魅力。
在这些交响乐团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打击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一些新的演奏形式和技巧得以产生,一些新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也得以推广和传承。
在这些新的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民族打击乐逐渐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魅力。
三、民族打击乐在音乐学院中的教学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各地的音乐学院和音乐研究机构也开始涌现出来。
在这些音乐学院和音乐研究机构中,民族打击乐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一些专门的民族打击乐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开始建立,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机会。
四、各地区各民族中的民族打击乐发展与传承通过这些地区和民族的努力,民族打击乐在新中国的发展和传承中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传承。
天坛民族乐队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天坛民族乐队。
天坛民族乐队成立于2004年,是一支由一群热爱民族音乐的年轻人组成的乐队。
乐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各自擅长不同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等。
乐队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天坛民族乐队的宗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
乐队的演出曲目涵盖了古典名曲、民间音乐、现代创作等多个领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乐队成立以来,曾多次在国内外进行演出,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他们曾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知名场馆举办音乐会,也曾受邀参加国际音乐节和文化交流活动。
乐队的成员们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除了演出,天坛民族乐队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他们曾多次走进学校、社区,举办音乐讲座和义演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乐队成员们也参与了一些慈善演出,用音乐的力量传递爱心,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
未来,天坛民族乐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创作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传统音乐注入现代元素,让更多的人喜爱民族音乐。
同时,乐队也将继续参与公益活动,用音乐的力量传递美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爱心和正能量。
最后,我代表天坛民族乐队的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民族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参加民族乐团世界巡演的心得作为美国之旅的重头戏,来自北京的XX民族乐团在纽约林肯中与卡内基音乐厅的两场演出《泱泱国风》与《印象•又见国乐》无疑为纽约的音乐界扔了两颗重磅炸弹,在纽约这个世界艺术之都掀起了又一次对于中国音乐的狂热。
久别了的XX民族乐团,上一次来纽约的演出还是1997年,乐团经过20来年的衍变,很多老面孔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很多音乐学院毕业的新生代年轻演奏家。
作为民族乐团的老朋友,义不容辞的去助威捧场,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同为中国音乐家,但长期旅居美国的我,是为了聆听来自中国最高水准的民族乐团的演奏,通过他们的演奏来把脉中国当今民族音乐发展的状况。
在第一场林肯中心的演出中,虽然民族乐团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然作为一个职业音乐家,作为一个同样来自中国的我,乐团的演奏并没有跳出我事先就已经具有的印象。
及至第二场在卡内基的音乐会,乐团的演奏令我刮目相看,无论曲面的安排,还是演奏家超群的演奏发挥,都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上乘佳作。
《信天游》中老同学XXX那令山谷震荡的一吼,喊出了中国音乐的精髓,XXX即兴的发挥,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灵动的气质,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少有的好作品。
其他的作品,无论是经典的《二泉映月》还是《渔舟唱晚》,无论是改编自交响作品的《黄河》还是根据琵琶曲创作的双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在著名指挥家XX的指挥下都发挥到了极至。
尤其是《黄河》,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作品,民族乐队演奏这样的作品在我听音乐会之前,存在着极大的疑虑。
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音乐宏伟的气势,变化丰富的色彩与音量上大幅度的对比,冲撞,民族乐队可以做到吗?与西洋交响乐团相比,传统的民族乐队有着先天的不足与缺陷,原因是我们没有好的,足够的低音声部来支持整个乐队。
中国传统音乐不缺乏高、中音部分。
在高音区,我们有各种不同音高,大小的笛子、唢呐、管子,也有着西洋管风琴之称的各种笙,中音区,我们有高胡,二胡,中胡,有琵琶,中阮,大阮。
中国民族乐队欣赏感受
比较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建制,我们从它们建制的“组织原则”上识别出两种乐队的渊源,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乐队形式。
1,以弦乐族为中心的组织特征
西洋管弦乐队是从17世纪的歌剧、芭蕾舞的伴奏乐队发展而成的。
自海顿和莫扎特确立了“双管编制”的乐队形式后,乐队人数由少增多,从总人数40—60人左右的“双管编制”发展到当今百余人的“多管编制”的超大型乐队,有一个特征始终未变,就是弦乐队的人数占乐队总人数的60%(甚至比例更大)。
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乐队的核心乐器族。
民族管弦乐队接受了这个“外来的”西洋管弦乐队特有的组织原则。
2,力求自由转调
民族管弦乐队吸纳了西洋管弦乐队的律制、半音阶及宽音域概念,力求自由转调。
世界上各个音乐体系中存在多种律制——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等等,不一而足。
在产生了一定乐队组合形式后,就要求有一个各种乐器都接受的、能够表达某种音乐体系基本特征的律制。
在西洋管弦乐队中,十二平均律是乐队律制的基础。
它以牺牲了和声方面的部分谐和为代价,以求自由顺畅地转调。
西洋音乐以十二个半音阶为基础,并力求扩大乐器的音域,表达丰富的音乐信息。
西洋乐器的改造,也是以能顺畅地演奏十二个半音作为基本出发点的。
通过比较贝多芬时期总谱中的管乐器,特别是铜管乐器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洋乐器改造”的努力方向。
3.乐器组高、中、次中音和低音乐器的组合方式
民族管弦乐队吸收了西洋音乐这种高、中、次中音和低音乐器的排列方式,不但表现在弦乐族(高胡、二胡Ⅰ、Ⅱ、中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且在弹拨族、管乐族也都如此,尽管这两个乐器族在体现这一特征上尚存不尽人意之处,两种乐队的类似排列特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顺畅地演奏和声,而以单旋律为特征的民间音乐是不要求这样的乐器组合方式的。
4.力求发音方式的多元化原则
合唱队、管乐队都可以是西洋音乐中独立的集体表演方式,由于其发音方式的统一使得音色单一,缺乏色彩,往往在音乐会后,听众有一定程度的音色审美疲劳感。
管弦乐队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的发音方式是弦鸣乐器族和气鸣乐器为主导乐器族,辅以体鸣乐器为主的打击乐器,较之发音方式单一乐队组合,这样的组合音色更为丰富。
接受了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学上的组合方式,民族管弦乐队不仅采用多种发音方式共存,而且还加入了弹拨乐器族。
从萨克斯乐器分类学的角度看,弹拨族也属于弦鸣乐器族,但它是一个在演奏法上迥异的一个乐器组合(拨奏:琵琶、阮、柳琴、筝等;击奏:扬琴)。
较之西洋管弦乐队这一乐器族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所特有。
它更加丰富了乐队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