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我国是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大国,国家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它们直接与食品接触,然而,在我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违规行为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控制现状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性安全隐患安全控制现状及质量控制措施随着“pvc保鲜膜”、“毒奶瓶”、“废塑料饮用水桶”、“一次性发泡饭盒”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已不再仅限于食品本身,我们更多地开始关注食品的其他方面,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存在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危害。食品安全危害除了来自于食品本身和食品链全过程之外,在原材料、辅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迁移并渗入至食品中,如铅、镉、铬等重金属,甲醛、苯、多氯联苯等,会影响人体健康,材料的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的出口,它是当前食品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食品包装的安全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持食品新鲜并安全卫生地提供给消费者: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各章复习题汇总

食品安全模拟试卷一(第一、二章) 一、选择 1. WHO已将下列_____________列为极危险的有害农药。 A 甲萘威B涕灭威C 甲氰菊酯D 二氯苯醚菊酯 2. 蔬菜对有机磷农药的吸收能力下列正确的是: A 根菜类>叶菜类>果菜类 B 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 C 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 D 以上都不对 3. 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导致5000多人患病,该病由_____________引起。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4. 下列能引起运动失调、视野变窄的重金属是_____________。 A 汞 B 镉 C 砷D铅 5. 水俣病是由下列_____________引起的。 A 汞 B 镉 C 砷D铅 6. 痛痛病是由下列_____________引起的。 A 汞 B 镉 C 砷D铅 7. 下列具有“世纪之毒”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8. 下列植物最容易受到氟化物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 A 豆科植物 B 谷类植物 C 十字花科植物 D 山茶科植物 9. 下列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 A 小麦 B 大米 C 果类 D 蔬菜 10. 下列物质有类似人体激素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11. 下列不属于有毒蛋白的是_____________。 A 蓖麻毒素 B 巴豆毒素 C 刺槐毒素D龙葵毒素 12. 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A 用水浸泡至60%含水量 B 干热 C 浸泡后高压 D 高温加热 二、名词解释 1. 食品安全性 2. 食品安全 3. 过敏 4. 农药残留 5. 兽药残留 6. 实质等同性 7. 转基因食品 三、填空 1.影响食品卫生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污染,其中包括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数据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3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 3.环境污染物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 5.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包装和容器可能给食品带来有毒物质的 污染,如_____________可从聚苯乙烯塑料包装进入食品;陶瓷器皿表面的釉料中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盐溶入酸性食品中;_____________处理的包装纸上残留有毒的胺类化合物;不锈钢器皿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文章篇号:1007-2764(2006)03-0193-068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郭恒斌,曾庆祝,王雅卿 (大连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简述了当前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初步分析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加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工作、建立中国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对策 Safety of the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its Strategies Guo Heng-bin, Zeng Qing-zhu, Wang Y a-qing (Department of Food Engineering,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The safety status and factors of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was presented, and the reasons of producing unsafety problems of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Some sugges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for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safet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China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was also provided. Keywords: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Safety, Strategies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日常消费的特殊商品,其营养卫生极其重要,但它又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包装自然就成了保护食品的重要手段,它必须保证食品作为商品在其流通贮运过程中的品质质量和安全卫生。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所使用的包装也日益增加,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其包装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主要有:纸、塑料、金属、复合材料、玻璃、陶瓷、木材、麻袋、布袋、竹等[1]。其中,纸、塑料、金属、玻璃已成为包装工业中四大支柱材料。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随着食品包装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例如1997年江西省发生食用猪油中毒造成几百人死亡的严重事件,事故原因是用剧毒化工用容器盛装猪油造成的,还有用有毒化工用袋盛装大米,面粉,用废弃垃圾塑料等有机物生产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等问题[2],暴露了食品包装材料上的安全隐患,从而也就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关注。 1.1 纸类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纸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包装材料,纸和纸包装容收稿日期:2006-03-02 器在现代包装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某些发达国家纸包装材料占包装材料总量的40%~50%, 我国占40%左右。从发展趋势看,纸包装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大。纸包装材料之所以在包装领域独占鳌头,是因为其具有如加工性能好、印刷性能优良、便于复合加工、品种多样、成本低廉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1]。 虽然纸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包装性能,但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纸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主要是: 1.1.1 荧光化学污染物 造纸的基本原料是天然纤维,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纸。为了提高纸的洁白度,改善感官指标,多数纸张都经过荧光增白剂处理。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致癌活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它虽然能起到漂白纤维的作用,但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大的毒害作用,所以食品包装纸应使用未经增白的纸张。日本厚生省经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它的致癌性,已严禁在食品包装用纸中使用荧光增白剂。我国有关部门也提出过类似要求,但缺乏有效监督,使用增白过的纸张作为食品包装纸的现象仍屡见不鲜[3]。 1.1.2 油墨污染物 包装纸中的油墨污染也很严重。传统的用于柔版、凹版的印刷油墨含有着色剂(通常是颜料或某些染料)、凝色剂载色体(硝化纤维素、丙烯等树脂)、添加剂(如塑化剂等)和溶剂(酒精的碳氢化物和酯)[4]。可 193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简述食品分析质量控制

简述食品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食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色、香、味的高要求,对绿色食品的推崇和消费的盛行,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倍受关注。为此,食品检验工作无疑在从中起到了关键的代言作用。食品分析作为产品质量的最后把关环节,其分析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如何把控食品分析的质量,就得从分析过程入手,严谨结果报告,控制分析质量结果。现针对分析过程质量、结果的报告控制两个方面做以下论述。 1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食品分析从取样、样品制备、前处理、检验分析、结果报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食品的种类繁多,基体复杂,对实验环境条件、分析过程要求更为严格苛刻。除了要保证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具备高端精密的实验仪器、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外,如何保证分析质量,还应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科学分析,才能保证分析过程质量。 (1)取样,即从目标事物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通俗解释为从大量物品或材料中抽取少数做样品。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取样方式有随机和非随机两种。一般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能够避免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集中于某种特性或缺少某种特性的现象。还可以分为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非随机抽样方法代表性的有双倍取样:在随机取样进行化验、检验不合格时,必须进行对于同批检验、化验对象,进行双倍取样,再做复试。取样的关键是“代表性”,要通过对样本质量的检验来推断总体的质量水平,就要求我们要采用合适、合理的方法抽取子样。抽样方法的选择,包括抽样工具、存样器皿的正确性,比如以检测微生物为的目的的样品、即食性食品如蛋糕等,应注意在取样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存样设施的无菌化,检测的及时性等;又比如雪糕等冷冻饮品,应具备一定的冷藏设施,保证样品在分析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执笔人:彭芳刚 一、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O9000族及ISO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1 质量 1.2 质量管理 1.3 企业质量管理

1.4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2.1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2.2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2.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3.1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3.2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4.1 概述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_刘浩

食品包装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起着 保护、宣传和方便食品储藏、运输、销售的重要作用。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 刘 浩1,赵笑虹2 (1秦皇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秦皇岛 066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秦皇岛 066000) 摘要:分类介绍了塑料、纸类、金属、玻璃、陶瓷等常见食品包装材料,论述了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包装 材料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有密切的关系,食品包装必须保证被包装食品的卫生安全,才能成为放心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及主要材质的安全性分析旨在帮助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增加食品包装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关键词:食品包装;食品安全;放心食品*项目资助: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品中化学污染的检测与评价”(07276943)。 作者简介:刘浩(1977~ ),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学士,工程师,多年从事食品险验分析工作。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05,2009 2009年第5期 出编制澳大利亚GAP的需求,并以指南形式出现。该指南有助于评估新鲜农产品田间生产中微生物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指南中的新鲜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药草和坚果等;而生产则覆盖了种植、收获、包装、储藏及农产品的分销。 对于每类主要食品安全危害(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都要对其潜在的危害和污染源进行识别。虽然有多种潜在的化学及物理危害存在,但微生物污染仍将是主要的生物危害。新鲜果蔬污染是通过果蔬与受污染表面或物质接触而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 5对我国蔬菜微生物污染防控的建议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田野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 及很多部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食品质量控制是板块型的,农业部门管原料,工业部门管生产,卫生部门搞检测,这需要统一和协调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体系的系统建设,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行动统一协调有力。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力的法律支持。逐步完善蔬菜的分拣、加工、包装、储藏、保鲜、检测等相关设施建设,加快蔬菜物流体系建设。 此外,我国微生物的检测项目应与国外接轨, 设定量微生物、指示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及产物3大类[6]。(1)定量指标包括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等,用来衡量可能造成食用者危害的微生物总量,建议蔬菜以菌落总数为定量标准。(2)指示微生物用来指示蔬菜被特定污染源,如人和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程度,包括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肠杆菌科及粪链球菌等。(3)致病性微生物指标应建立在蔬菜本身的性质和可能污染微生物的类群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预测微生物学研究进行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参考文献 [1]王明,赖以刚,陈善隆.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措施.海峡 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62-63. [2]Beuchat LR.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fresh produce. J. Food Prot, 1996,59: 204.[3]陈月英.我国居民蔬菜消费需求现状及前景.中国食物与 营养,2005,7:38-39. [4]齐正,李保国,王欣,等.果蔬清洗杀菌技术研究新进展.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 23(5):452-454. [5]陈欣,常志州,袁生,等.常见蔬菜受粪肥病源菌污染情况 的研究.中国蔬菜,2007,2:25-27. [6]赵丹宇.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设定上的国内外差异.中 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6):548-551.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食品包装》课程论文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王慧霞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安全 班级081班 学号2083608111 指导教师朱建萍 完成时间2011 年 6 月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所使用的包装也日益增加,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其包装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就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分类,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建议进行分析。让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自己开始观察食品的包装材料问题,了解不同类型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分类,安全性,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包装的定义: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品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现在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了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食品包装虽然只是给食品提供保护食品,方便储运,促进消费,提高商品价值的功能,但是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中,食品包装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主要有:纸、塑料、金属、复合材料、玻璃、陶瓷、木材、麻袋、布袋、竹等[1]。其中,纸、塑料、金属、玻璃已成为包装工业中四大支柱材料。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随着食品包装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例如1997年江西省发生食用猪油中毒造成几百人死亡的严重事件,事故原因是用剧毒化工用容器盛装猪油造成的,还有用有毒化工用袋盛装大米,面粉,用废弃垃圾塑料等有机物生产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等问题[2],暴露了食品包装材料上的安全隐患,从而也就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关注。 1.1 纸类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食品安全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 第四节食品安全展望 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植物毒素 第三节动物毒素 第三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细菌 第三节真菌 第四节寄生虫 第五节病毒 第六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农药及其残留 第三节兽药及其残留 第四节重金属对食品安全陛的影响 第五节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六节有机污染物 第七节辐照食品的安全 第八节物理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大气污染 第三节水体污染 第四节土壤污染 第六章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应用 第三节转基因生物(GMO)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可能造成的影响第四节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法规 第七章食品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产环境卫生 第三节食品加工 第四节消毒杀菌(灭菌) 第五节食品包装 第六节食品贮运

质量控制篇 第八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第三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第四节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第五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第六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第七节 PCR检测技术 第九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品安全性的风险分析 第三节食品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第十章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GMP基本要求 第三节 SSOP基本要求 第四节食品企业应用GMP生产案例 第十一章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HACCP七项基本原理 第三节 HACCP计划制订步骤 第四节食品企业应用HACCP生产案例 第十二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第三节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 第四节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干扰因素,比如试剂干扰、人员操作干扰、环境干扰、仪器干扰、方法选择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对食品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在实际的理化检验过程中,应当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排除干扰因素影响,才能保证各种元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本文当中,笔者将对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检验前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理化检验的准确度,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理化检验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物理理论和化学理论,其具体方法是通过各种仪器对食品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这一过程中,既有物理实验,也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食品当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相应的含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等等。食品理化检验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步骤:首先,采集检验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处理,以方便检验使用;使用提取法、浓缩法、化学方法、色谱分析以及化学蒸馏等各种方法将样品处理成为能够供试验直接使用的状态;第三步是采用各种

仪器或者化学测定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添加剂等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第四则对测定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并实施分析,检测数据结果是否合理;最后,将检测结果制作成最终的食品理化检验报告。 食品理化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样品抽取与制备质量控制。抽取样本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如果样品抽取不合理,不具代表性,或者样品性质遭到破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理化检验的最终结果,所以,在抽取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不能够主观控制和影响样品的抽取过程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对抽取工具进行消毒清洁,务必要保证抽取工具不向样品输送干扰因素,保持样品原有的生物结构,抽取时还应注意控制抽取力度,不对样品的物理组织等造成损耗。(2)在合适的时间下和合理的环境下抽取样品,同时控制样品抽取的数量。食品都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限,越是接近保持期限,食品的性质就会越加偏离其原有的状态,所以,应当在选择未变质的食品作为抽取对象,而样品抽取过少,则会使得检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而不能够代表整个批次食品的安全性。(3)抽取时,应当保证样品质地均匀,比如对于各种饮料、食醋、酱油等液体类食品,应当充分搅拌,保证质地均匀之后,再进行抽取,对于含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液体,在

食品包装安全性分析

食品包装安全性分析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对外贸易中技术壁垒的限制,我国出口食品因包装质量问题频遭国外封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大国,国家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然而,在我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违规行为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包装、现状与问题、对策 一、食品包装的定义 食品包装是食品商品的组成部分。食品工业过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它保护食品,使食品在离开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外来因素的损害,它也可以有保持食品本身稳定质量的功能,它方便食品的食用,又是首先表现食品外观,吸引消费的形象,具有物质成本以外的价值。因此,食品包装制程也是食品制造系统工程的不可分的部分。但食品包装制程的通用性又使它有相对独立的自我体系【1】。 二、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食品包装材料自身缺陷带来的危害 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分为塑料类、金属类、和纸(壳)类等。 塑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在聚合合成工艺中会有一些单体残留和一些低分子量物质溶出【2】。为了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抗静电剂、可塑剂等加工助剂)。上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从聚合物材料向接触的食品中迁移而污染食品。 金属包装材料化学稳定性差,特别是包装酸性内容物时,金属离子极易析出而影响食品风味,一般需要在金属容器的内、外壁施涂涂料,内壁涂层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向内容物迁移污染食品,外壁含苯的涂料和油墨也会渗透而污染内容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总结

第一章绪论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天然有毒物质、天然过敏物质、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龙葵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土旦中 1、将马铃薯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或辐照处理,以防马铃薯发芽。 2、发芽较多的皮肉变黑绿色者不能食用;发芽少者可剔除芽与芽基部,去皮后水浸30-60min , 烹调时加入少许醋煮透,以破坏残余的毒素。 3、目前,对发芽马铃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现病人后立即采用吐根糖浆催吐,用4%糅酸溶液、浓茶水或0.02%高镒酸钾溶液洗胃。停止食用并销毁剩余的中毒食品。对重症病人积极采取输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秋水仙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鲜黄花菜中 1、不吃未经处理的鲜黄花菜。最好食用干制品,用水浸泡发胀后食用,可保证安全。 2、食鲜黄花菜时需做烹调前的处理。即先去掉长柄,用沸水烫,再用清水浸泡2-3h(中间换水)。制作鲜黄花菜必须加热至熟透再食用。烫泡过鲜黄花菜的水不能做汤,必须弃掉。 3、烹调时与其他蔬菜或肉食搭配制作,且要控制摄入量,避免食入过多引起中毒。 4、一旦发生鲜黄花菜中毒,立即用4%糅酸或浓茶水洗胃,口服蛋清牛奶,并对症治疗。 有毒的动物性食品几乎都属于水产品,动物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河豚毒素、贝类毒素、鱼体 组胺、蟾赊毒素。 第三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沙门菌属,属于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无芽弛直杆菌。中毒临床表现类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短杆菌。 葡萄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革兰阴性菌。 肉毒梭菌,格兰阳性内生芽弛杆菌,厌氧。 蜡样芽弛杆菌,革兰阳性菌。 产气荚膜梭菌,厌氧革兰阳性菌。 李斯特菌属,革兰阳性菌。 食源性寄生虫分类:肉源性寄生虫、水生动物源性寄生虫、水生植物源性寄生虫、蔬菜水果源性寄生虫。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及其衍生物和杂质的总 称。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以及可食性产品中 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代谢产物和杂质。 药品残留危害表现方面:毒性作用、过敏和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三 致”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最新版)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 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77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最新版) 目前,大多数食品药品复合包装材料,都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玻璃纸、镀铝膜)与铝箔或纸张,以有机溶剂型的凹印油墨印刷、以有机溶剂型的双组份PU胶复合起来的,还有少量是用水性油墨印刷和用水性胶粘剂复合起来的。其中,与被包装的内容物(食品药品)直接接触的内膜,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粒子料经吹膜或流延加工做成的。当然,这种基本的粒子料必须首先要无毒、无味、安全、卫生,要符合食品用的卫生标准,但在用它们加工制膜时,往往要加入不少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爽滑剂等,这些低分子量的助剂不能超出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具体品种限制和最大使用量限制,在该标准中未被可的物质,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不允许

使用,而被许可使用的物质,也不能超过最大使用量界限,否则会造成蒸发残渣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指标不合格。残渣太多或高锰酸钾消耗量太大,就表明能被抽提、渗透到内容物中的易被氧化的不稳定物质太多,如果渗透迁移到食品药品中来,有产生异味的可能;若被人体吸收,就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制膜的加工过程中,若温度太高,就会造成原料的裂解氧化变质,除了产生焦糊难闻的气味外,裂解降解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同样会使蒸发残渣增加或高锰酸酸钾消耗量超标。所以,采用的薄膜本身必须严格检测,所有指标都应符合成型品的卫生标准才可使用。 1、包装袋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在复合包装袋上印刷的油墨,大多是含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型凹印油墨,其中,有二个方面会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或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苯类溶剂早就不在GB9685标准中被许可使用,但实际情况却仍被大量使用,这是十分不应该的。甲苯、二甲苯的沸点都超过110℃,在印刷工艺过程中,干燥温度只有七八十度,很少超过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塑料包装材料,特别是软性的食品、药品用复合包装材料,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生产厂家多,产品品种多,质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包装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规模、产量、物理机械性能、耐高低温要求、抗介质侵蚀这些方面,而对包装材料本身的卫生安全性能却还不够重视。所以,不少复合包装材料的生产厂家,对原辅材料的采购、使用,到生产条件的完善,直到产成品的检测,都存在着一些不卫生、不安全的隐患;许多食品药品生产厂家,在采用包装材料时对内容物和人体的卫生安全影响方面考虑不周,只注重牢度、强度、外观和价格,最多关心一下有无异味。总体上讲,过去大家很少关注包装材料对食品药品卫生安全以及包装材料对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因此,我国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自前两、三年开始,国家对食品本身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了监督检查,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实行了QS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今年六月开始,又对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监管和检测,媒体曝光了一些食品包装袋中的苯类超标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是我国政府实行以人为本、保护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目前职能部门的检测和媒体曝光的内容,只限于大多数人都闻得到、嗅得出的苯类溶剂超标这一表面现象,对更潜在的、一般人无法觉察到的重金属(铅、镉、汞、铬)、致癌物(芳香胺、卤化联苯、稠环化合物、醛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还未涉及到。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加强,今后,我国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要求,肯定不会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到跟美国或欧州一样的标准,不仅对人体的健康安全无害,同时也对地球环境安全无害。国家已经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不少地方都是由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担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表明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提倡放心食品工程,主张从田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把关和检测。包装材料是最后一关,如果它卫生安全了,我们放入嘴里的食品才能卫生安全,否则,再好的食品也会被污染,变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一、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没有好的包装,就没有好的食品,没有放心的包装,就没有放心的食品,包装材料成为最后一道关。那么,食品药品包装材料对被包装的内容物为什么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 影响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 目前,大多数食品药品复合包装材料,都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龙、玻璃纸、镀铝膜)与铝箔或纸张,以有机溶剂型的凹印油墨印刷、以有机溶剂型的双组份PU胶复合起来的,还有少量是用水性油墨印刷和用水性胶粘剂复合起来的。其中,与被包装的内容物(食品药品)直接接触的内膜,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粒子料经吹膜或流延加工做成的。当然,这种基本的粒子料必须首先要无毒、无味、安全、卫生,要符合食品用的卫生标准,但在用它们加工制膜时,往往要加入不少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爽滑剂等,这些低分子量的助剂不能超出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具体品种限制和最大使用量限制,在该标准中未被可的物质,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不允许使用,而被许可使用的物质,也不能超过最大使用量界限,否则会造成蒸发残渣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指标不合格。残渣太多或高锰酸钾消耗量太大,就表明能被抽提、渗透到内容物中的易被氧化的不稳定物质太多,如果渗透迁移到食品药品中来,有产生异味的可能;若被人体吸收,就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制膜的加工过程中,若温度太高,就会造成原料的裂解氧化变质,除了产生焦糊难闻的气味外,裂解降解产生的低分子物质,同样会使蒸发残渣增加或高锰酸

酸钾消耗量超标。所以,采用的薄膜本身必须严格检测,所有指标都应符合成型品的卫生标准才可使用。 1、包装袋印刷油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在复合包装袋上印刷的油墨,大多是含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型凹印油墨,其中,有二个方面会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或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苯类溶剂早就不在GB9685标准中被许可使用,但实际情况却仍被大量使用,这是十分不应该的。甲苯、二甲苯的沸点都超过110℃,在印刷工艺过程中,干燥温度只有七八十度,很少超过90℃的,而且车速很快,每分钟高达150m甚至250m,溶剂不能被彻底清除,总会有一部分残留在墨层中。如果被人体吸收,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会引起呕吐、失眠、厌食、乏力、白血球降低、抵抗力下降等典型的永久性苯中毒症状,在职业病(如:制鞋业、箱包业、油漆业、装修业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早已引起人们的反对。目前引起关注的,就是残留的苯类溶剂超标的问题。 第二个是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染料中,存在着重金属(铅、镉、汞、铬等)、苯胺或稠环化合物等物质。重金属中的铅会阻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汞对人体的神经、消化、内分泌系统和肾脏会产生危害作用,特别是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更大,它还会损害人脑导致死亡。镉会造成骨骼损害,产生“痛痛病”,而苯胺类或稠环类染料则是明显的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很大。所以,包装袋印刷油墨中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卫生影响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明显和严重的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纲

高纲1175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28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 制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涉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类健康与种族繁衍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课程是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食品安全科学理论,管理法规和控制措施为指导思想,以食品加工过程和供应链为主线,针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安全,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科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食品安全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来源及控制措施,并希望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设。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四)说明 大纲中打有“*”号的部分学生可以自行掌握。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食品安全的发展概况,明确了食品安全的内涵;论述了影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因素及其意义;在指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应对之策。 (二)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食品安全性的定义及内涵; 2、掌握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监管现状。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定义; 2 、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因素。 (重点是食品安全的定义与内涵。)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 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1.食品加工的三原则: 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亦满足外观、风味、卫生、货架寿命、方便性、功能特性等要求。 2.一般的加工过程: 原料→预处理→加工→灭菌→包装→入库 过程学:化工过程——反应基础科学、过程设计及实施 ?例如:巴氏鲜牛奶:原料奶验收→净乳→冷却→标准化→均质→巴氏灭菌→冷却→灌装→装箱→入库贮存 ?澄清型苹果汁:原料选择→清洗和分选→破碎→压榨→粗滤→澄清→精滤→糖酸调整→脱气→UHT杀菌→无菌罐装 ?冷鲜肉:生猪→冲淋→麻电放血→冲淋→烫毛、脱毛→挂钩、燎毛、刮毛→去内脏→去头、蹄→劈半→修割、冲洗→分割→预冷→包装→金属监测→运输 3.食品加工特点 (1)生物活体:通常是鲜活的生物原料、活体加工到易消化代谢的食品;(2)营养性:无营养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食品,营养性是作为食品的基本属性; (3)安全性:安全性要求对人体健康无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是一个绝对概念; (4)风味:中国传统食品讲究的就是色香味形俱佳,食品风味是食品的一种嗜好性;

(5)功能性:传统中医学上的温热性、寒凉性、平性;现代的功能性、保健性等等 要求加工的特殊性——分子、纳米、微米到宏观各个尺度上的可控过程温度、时间、环境、设备、添加物、包装、贮运等等 4.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包括原料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运输加工过程的、添加附料的、包装的、贮藏的、运输的、销售的、售后的,一直到餐桌的 ?加工过程的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 ◆来自不规范的操作,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注意操作卫生,从而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量不合乎标准等。 ◆来自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比如添加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 另来自原料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食品加工角度:原料学(自身的、外来的) 5.食品中的危害 ?食品中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存在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生物污染: ?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环境污染: ?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中外食品包装安全分析研究进展

借鉴 滁州学院 课程论文 中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 考查学期 2018 / 2018 学年第一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蔡****

中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纸张、塑料、金属等包装材料中小分子化学物质向食品内的迁移研究。提出这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各个国家目前纷纷制定相应的法规以确保食品安全, 并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方向。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能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包装行业的广大科研、生产人员和商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国的食品包装,特别是复合软包装,无论是基础材料还是生产工艺,乃至于使用环节,都存在一些健康安全的隐患问题;包装安全已经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软包装。小分子迁移。 BPO。 2- ITX。松香酸 Progress of Food Packaging Safet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 10 level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 Abstract:The st udies on the migr atio n o f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molecule chemicals from paper,plast ic, metal, and other packag ing mater ials into foo d at home and abroad wer e intr oduced. It w as concluded that food po llution pro blems that caused by these small molecule chemicals have a lready attr acted att entionar ound the wo rld. Legislatio ns wer e established to ensure food safety in each co untr y. The research d-ir ect ions of the foo d safety in o ur countr y w ere put forwar d.Currently, China's food safety some deep problems have not been able to solve, the food security situation is still severe. The packaging industry research, production personnel and business, must have a sober understanding: Chinese food packaging, especially compound soft packing, whether foundation material or production process, even to the point of use, there are some health and safety hidden trouble, Packaging security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consumer and national lead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Key words: flexible packaging 。 migr ation of small mo lecul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