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沙糖桔黄龙病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0
沙糖桔种植防护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沙糖桔是一种重要的柑橘类水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沙糖桔种植防护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并探讨如何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
1.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1)病害防治:沙糖桔常见的病害有黄龙病、疮痂病、枯黄病等。
针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其中,黄龙病是沙糖桔的主要病害之一,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生物防治等措施来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沙糖桔的常见虫害有红虱、绿蚧、黄条蚜等害虫。
为了防治虫害,可以采用封袋、喷雾、化学药剂等方法。
同时,也可利用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品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2.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的技术研究:(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比如耐病虫、产量高、品质好的沙糖桔品种,这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合理,避免造成肥料过量和缺乏的问题。
(3)科学管理:加强果树的管理,及时修剪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有助于花芽分化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疏果、修剪、支架等工作,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4)科学灌溉: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确保果树充足的灌溉水分和养分供应,以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总结起来,沙糖桔的种植防护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是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和果树管理,可以减少因病害和虫害带来的损失,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合理的施肥、科学的灌溉等技术手段也能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优质果实的产出提供保障。
只有全面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应沙糖桔种植的最佳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的目标。
沙糖桔黄龙病防治方法
沙糖桔黄龙病是一种由黄龙病菌引起的严重病毒性病害,对沙糖桔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防治沙糖桔黄龙病的方法:
1. 检疫措施:引种新树苗时要求提供检疫合格证明,确保无病无虫的树苗进入果园。
2. 剪除病株:对已感染的病株进行及时的剪除,防止病菌在果园内的扩散。
3. 管理虫害:采取综合虫害管理措施,如覆盖网、使用黄板诱捕、喷洒有机农药等,减少传播病毒的虫害数量。
4. 防治病菌传播:采取隔离种植、减少病菌传播源、消灭传病介体等措施,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5. 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栽种,降低感染病害的风险。
6. 防治措施:定期对果树进行喷洒杀菌剂,如链霉素、四环素等,以防止病害的扩散和发生。
7. 合理管理果园:定期修剪、清除果园内的杂草和败果,保持果园的整洁,减少害虫和病害的滋生。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沙糖桔黄龙病,上述方法仅能降低发病风险和减缓病害的发展速度,且其效果可能因地区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建议植物园良好管理、尽早发现并对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如何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简称HLB)是由杆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很高的柑橘病害。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传播,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一、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复杂的病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要定期检查柑橘树,及时发现并处理已感染的树木。
其次,应做好病株的淘汰工作,以遏制病害的传播。
此外,还要采取农艺措施,如保持柑橘园地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剪枝。
同时,注意避免感染源的传播,比如使用无病毒的苗木和种子,加强对接种桩和接玉的监管等。
二、科学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柑橘黄龙病研究表明,植物抵抗力的增强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
因此,在柑橘栽培过程中,应合理施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
同时,注意维持土壤的健康,避免土壤板结和沼渍,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制剂和适度的钾肥,以增强柑橘树的抗病性。
三、病虫害综合治理,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柑橘黄龙病主要是通过一种名为亚洲柑橘龙虱传播的害虫传播的。
因此,控制害虫数量是预防和控制黄龙病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减少龙虱数量。
其次,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修剪和整枝,减少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四、加强监测与溯源,及时处置疫情对于柑橘黄龙病的预防和控制,及时监测、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对柑橘园进行病害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病情。
同时,要完善疫情溯源体系,准确判定病株的来源和传播路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治意识,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参与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
总之,预防和控制柑橘黄龙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病害防控工作,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黄龙病防控措施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柑橘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控黄龙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对柑橘种植者提供帮助。
一、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苗木和接穗传播。
因此,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是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对于新引进的苗木和接穗,应该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不携带黄龙病病原菌。
同时,对于已经感染黄龙病的果园,应该及时进行封锁和消毒,防止病害扩散。
二、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的柑橘对黄龙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
因此,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该充分了解各个品种的抗病性能,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三、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增强柑橘树的抗病能力,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例如,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可以促进柑橘树的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同时,要及时清理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枯枝等,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黄龙病防控措施。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抗菌剂、农药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柑橘树造成药害和污染环境。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黄龙病防控措施。
通过引入拮抗微生物或利用植物提取物等方式,可以抑制黄龙病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例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植物提取物等具有拮抗黄龙病病原菌的作用,可以在果园内喷洒或土壤中施用。
六、采用健康苗木采用健康苗木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种植柑橘树时,应该选择无病、健康的苗木,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
同时,对于新栽植的苗木,应该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不携带黄龙病病原菌。
七、加强果园管理加强果园管理是预防黄龙病的必要措施。
果园内应该保持整洁、卫生,及时清理病枝、病叶和病果等。
同时,应该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促进柑橘树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八、定期监测病情定期监测病情是预防黄龙病的必要措施之一。
柑桔黄龙病的防治时间:2012-12-24 来源:广东柑桔网作者:苏桂才点击: 1905次黄龙病又名黄梢病,是沙糖桔生产的重要病害,为国际、国内检疫对象,主要分布在华南几省的桔区,当病害严重流行时,往往使大片桔园在几年内全部毁灭,对沙糖桔生产威胁极大,应严加注意。
黄龙病又名黄梢病,是沙糖桔生产的重要病害,为国际、国内检疫对象,主要分布在华南几省的桔区,当病害严重流行时,往往使大片桔园在几年内全部毁灭,对沙糖桔生产威胁极大,应严加注意。
1.为害症状黄龙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夏、秋季的新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
新梢发病叶片褪绿转黄,叶脓肿胀。
叶质硬化发脆,叶肉多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秋后病黄叶陆续脱落。
第二年抽生新梢纤弱短小,病叶细小狭长,硬化,叶脉肿突,叶色黄白,似缺锌症状。
病梢上花器小而肥厚,无光泽。
病果小而畸形,无光泽,味酸,着色不均匀。
病树根部变褐腐烂。
2.病源以前认为该病是一种病毒病,现已确定为一种限于韧皮部的需复杂营养的细菌微生物。
3.发病规律病害蔓延流行主要通过有病苗木和接穗作远距离传播,田间由媒介昆虫木虱成虫传播。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和土壤传播。
一般老龄树较幼龄树抗病力强,病害的传染和发展也较慢。
凡肥水管理好、树势健壮、防虫及时的果园发病就轻,反之,病害加重。
4.防治方法(1)严格实行检疫制度,严禁将病区的接穗和苗木引入新区和无病区。
(2)建立无病健康苗圃。
特别是新区发展沙糖桔,要坚持从无病区采集接穗、引进苗木,并要求做到自繁自育,保证苗木健康无病。
(3)接穗要消毒处理,从外地采接穗,特别是从病区带来接穗需用49℃湿热空气处理5 0min,取出用冷水降温后迅速嫁接。
(4)黄龙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发病区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外,主要通过加强对媒介昆虫木虱的防治,切断传播渠道,防止病害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在一个区域内,几年功夫就有成万甚至几十万亩柑桔毁于黄龙病,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里有如此严重危害的病害主要的问题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柑橘类作物,如柠檬、桔子和柚子等。
该病害严重影响了柑橘业的发展,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对黄龙病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以下将对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 防范黄龙病传播途径:黄龙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植物器官之间的嫁接接触、传播媒介(如杂草)和病源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
因此,一个基本的防范措施是杜绝病株的引入和传播媒介的扩散。
农民应定期巡逻田间地头,发现并及时处理病株和传播媒介,减少病害扩散的机会。
2. 使用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柑橘树种苗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步骤。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健康的种苗,可以降低患病率。
因此,农民应该购买来自可信的供应商的种苗,检查种苗是否有黄叶或其他病害症状。
3. 植物营养管理:研究表明,合理的植物营养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发生和发展。
特别是,柑橘树缺乏锌元素容易感染黄龙病。
因此,饮食中含锌的肥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此外,合理的氮肥使用也可以提高柑橘树的抗病性。
4. 生物控制: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对黄龙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作用。
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黄龙病菌的生长。
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生物农药进行黄龙病的防治。
此外,一些腐霉菌和真菌也具有抑制黄龙病菌的能力。
5. 遗传改良与多样化:一些科学家正在对柑橘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它们对黄龙病的抗性。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柑橘树对黄龙病具有抵抗能力。
此外,增加柑橘树品种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以上是黄龙病最新防治方法的一些例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和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因此防治病害的具体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浅析沙糖桔病虫发生情况及生态控制措施沙糖桔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有关沙糖桔病虫的发生情况及生态控制措施进行了浅析,以下是具体内容。
沙糖桔病虫的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害方面:沙糖桔主要受到的病害有黄龙病、枯死病、炭疽病等。
黄龙病是沙糖桔的主要病害,是由一种叫做黄龙菌的细菌引起的。
该病主要通过媒介传播,如飞虱、蚜虫等。
枯死病是由木质部真菌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外来侵入或瓜果内部感染传播。
2. 虫害方面:沙糖桔主要受到的虫害有桔小实蝇、桔瘿蜂、桔蚧等。
桔小实蝇是沙糖桔的主要害虫,是由雌虫产卵引起的。
桔瘿蜂是一种寄生虫,会在沙糖桔的种子上产卵,导致种子发育异常。
桔蚧是一种 sucking-sucking 口器的害虫,会在沙糖桔的茎、叶、果实等部位吸食汁液,并分泌蜡质保护自身。
接下来,针对沙糖桔病虫的生态控制措施如下:1. 病害方面:a. 黄龙病的控制可以采取防治措施,如定期喷洒杀菌剂、清除传播媒介等。
培育抗病品种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措施。
b. 枯死病的控制可以采取清除感染植株、剪除枯死部分等措施,同时加强管理措施,如加强通风、避免过湿等。
c. 炭疽病的控制可以采取定期喷洒杀菌剂、清除病源等措施,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伤口管理,避免疫情蔓延。
2. 虫害方面:a. 桔小实蝇的控制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捕食性昆虫、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等。
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等。
b. 桔瘿蜂的控制可以采取删除感染种子、消灭寄生虫等措施。
也可以通过培育抗性品种来进行控制。
c. 桔蚧的控制可以采取物理控制措施,如手工清除等。
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寄生性天敌、利用植物天敌等。
沙糖桔病虫的发生情况与种植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定期喷洒杀菌剂、清除感染源、生物防治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沙糖桔病虫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沙糖桔黄龙病概述•黄龙病的识别与诊断•黄龙病的防治策略•综合防控与果园管理•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附录与参考资料录定义影响黄龙病的定义和影响感染面积传播途径沙糖桔感染黄龙病的现状黄龙病对沙糖桔产业的重要性经济损失:黄龙病严重影响沙糖桔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果农收入,威胁沙糖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意义:有效防治黄龙病对于保护沙糖桔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果农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扩展结果中,我们详细阐述了黄龙病的定义和影响、沙糖桔感染黄龙病的现状以及黄龙病对沙糖桔产业的重要性。
这些信息有助于增强对沙糖桔黄龙病问题的认识,为后续讨论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黄龙病的典型症状030201田间观察通过观察沙糖桔树的叶片、果实和树冠等症状,初步判断是否为黄龙病。
实验室检测采集疑似病树的叶片、枝条或果实,进行病原检测,如PCR检测等,以确诊黄龙病。
沙糖桔黄龙病的诊断方法黄龙病与其他柑橘病害的区分黄龙病与营养缺乏症的区分:营养缺乏症也会出现叶片黄化等症状,但黄化程度较均匀,且不会伴随果实异常和树冠稀疏等症状。
黄龙病与柑橘溃疡病的区分:柑橘溃疡病在叶片和果实上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与黄龙病的黄化症状有明显区别。
通过以上识别与诊断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沙糖桔是否染上黄龙病,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选种健康苗木强化果园卫生平衡施肥控制传播媒介预防措施:果园管理与健康栽培控制措施:病树清除与虫害管理治疗方法:药剂选择与施用时机选用对黄龙病病原菌敏感的药剂,如氧化亚铜等,确保药剂的有效性。
药剂选择施用时机轮换用药安全防护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药剂,严格按照药剂的说明书进行施用,确保药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药剂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建立综合防控体系综合防控策略选用抗病性强的沙糖桔品种进行繁育,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砂糖橘黄龙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莫建华梁银燕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1期我国南方多地以种植砂糖橘为农业支柱产业,例如,20 世纪90 年代早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广东省引进的砂糖橘,防病措施落实到位,大多种植户因此获得了良好的收成。
随后各地纷纷效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各种植户自身防控病害的效果不佳,使得砂糖橘病害成灾,如黄龙病传染性很强,因管理不当导致果园荒废,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砂糖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砂糖橘黄龙病的病因、危害及病症1.1 病因黄龙病病源主要由柑橘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其吸食黄龙病植株毒液到健康树株,通过唾液进行传播。
砂糖橘园里柑橘木虱发生数量多,苗木带病率在10%以上的新果园是导致砂糖橘黄龙病发生严重的重要因素,3~5 a 内成片果园将会遭受毁灭。
因为幼龄树发新梢的次数较多,在发病严重的老果园附近种植幼龄树,会比老树更快病死。
另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砂糖橘树的抗病力,若栽培管理不当,则易感染黄龙病。
而且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碍病害蔓延。
1.2 危害砂糖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砂糖橘检疫性的病害。
砂糖橘黄龙病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危害程度重、波及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发病后一两年死亡,成年树也活不过5 a[1]。
当前柑橘黄龙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砂糖橘黄龙病一般是集中性爆发,造成果园荒废,相隔较远地区通过病苗传播。
若对病树处理不当,将导致黄龙病迅速扩散。
该病病源能侵染多种柑橘类植物,如果不加强对黄龙病的防控,将严重影响我国砂糖橘产业的安全生产。
1.3 发病症状黄龙病在柑橘树的枝、叶、花、果及根等部位均会显现出病症。
其中,秋梢症状最为明显。
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变黄,起初在树冠顶部出现黄梢,随后逐渐扩展,若不实施防治,2 a 内全株发病。
春梢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叶脉逐渐发黄,叶片出现淀粉积累现象,出现不规则黄绿斑驳。
夏梢症状多出现在嫩叶期,叶片硬化失去光泽,有的叶脉呈绿色细网状,叶肉老化,有的叶子边缘出现不规则、不明显的绿斑。
如何防治沙糖桔黄龙病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
该病70年代在广东爆发流行,80年代传入闽南、福州一带,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管理差、抛荒的柑桔园发生较重,如任其蔓延,将给我国柑桔产业造成死树毁园的致命打击。
柑桔黄龙病病原:革兰氏阴性细菌,学名Rickettsiae-like organism gloeosporioides Penz 简称RLO。
为害症状:病树初期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发生1~2条或多条的枝梢发黄。
中质硬化,无光泽,叶脉肿突,黄梢下部的老叶仍呈正常绿色。
病树中后期,当年发黄的黄梢至秋末时,病叶陆续脱落,到次年春萌发前全部落光。
病梢萌发较早。
新梢短而纤弱,病叶细狭长,硬化,主、侧脉绿色,其余部分为淡黄色或黄色。
这时从初发病的枝梢以下的新梢由上而下陆续出现均匀黄化或斑驳症状,随着病害进一步扩展,长出的新梢日渐细小,在病枝上常见脱了叶的新梢,最后全株的枝条都表现症状。
根部腐烂,病株生长逐渐衰弱,早期发病的枝梢逐渐干枯,最后病株死亡。
病树开花早,花多,有的病枝仅开花不长新叶,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无光泽。
病果小,畸形果脐歪斜,果皮光滑,无光泽,味酸,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有的品种果蒂附近变橙红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②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③加强栽培管理与防虫;④挖除病株;⑤病区改造,对一些发病严重,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的果园,将整个果园的柑桔树全部挖除,重新种植,及时挖除新出现的病株,将病区改造成为无病的新区。
化学防治:在冬季和春芽期,或在各次抽梢期,及早喷施40% 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或松脂合剂15~20倍液等药剂。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
20世纪初在广东已有发现和记载,在70年代在广东爆发流行,80年代传入闽南、福州一带,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管理差、抛荒的柑桔园发生较重,如任其蔓延,将给我国柑桔产业造成死树毁园的致命打击。
一、柑桔黄龙病症状黄龙病在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尤以秋梢症状最明显。
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黄梢最初出现在树冠顶部,后渐扩展,经1-2年后全株发病,春梢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
夏梢症状多在嫩叶期不转绿均匀黄化,叶片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有的叶脉呈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似缺铁症状;有的叶上出现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绿斑。
老枝上的老叶也可表现黄化,多从中脉和侧脉开始变黄,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状。
芦柑的叶片初期表现花叶症状。
新梢上的叶片黄化不久即脱落,老枝上的病叶多在未完全变黄以前脱落。
发病中期,即新梢生长后期,叶片叶脉及沿脉附近的组织变绿色;叶肉变黄,黄化轻微的似缺锰状,严重黄化的,似缺锌状。
后期,新梢抽出困难,叶片症状较中期严重,大部分落叶。
枝条由顶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质部局部或全部变为橙玫瑰色,最后全株死亡。
病树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味酸、品质极差,是识别黄龙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状。
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
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
二、病源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寄主筛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内分布不均匀,故同一株树各枝梢发病时间也呈现不同。
病菌只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
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通过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
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
5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严重。
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施肥不足,低洼果园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
同一品种中,幼龄树较老龄树抗病,4-8年生的树发病重。
不同品种抗病力为芦柑、福桔<甜橙类<温州蜜柑<柚类<杂柑类<金柑类<枳壳。
立地条件也有关系,平地、河谷、溪边果园发病重于山垅果园重于山地果园。
四、防治方法柑桔黄龙病应以防为主:1、严格控制带病苗木,接穗进入无病新区,新建柑桔园应距离5-10公里以上。
2、防治木虱①九里香是木虱寄主植物,柑桔园应禁用九里香作绿篱,有九里香的应立即挖除。
②木虱主要为害新梢嫩叶,因此,春、秋季抽梢时要做好防治木虱工作,夏季要做好抹芽控梢工作,冬季结合清园消灭群集在叶背越冬的木虱,木虱抗药力差,只要重视防治就可奏效。
③砍伐病树烧毁,杜绝传染源。
病原菌在树体内分布不均匀,且潜伏期长短不一,因此,一株树有时仅部分枝梢发病,有的果农就采用把生病部分砍掉,结果第二年另一部分又发病,而传染源一直无法杜绝,仍然在果园流行传染,所以发现病树,一定要痛下决心,把整株树彻底挖掉烧毁,以杜绝传染源。
病园全部挖树后要间隔一年以上并且错开定植位置方可重新种植柑桔。
④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柑桔产量,争取尽早收回投资。
如何防治沙糖桔黄龙病:黄龙病又叫黄梢病,它不仅使叶片转黄,还使柑桔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情严重时会使根系腐烂,甚至会造成整片橘园被毁,是柑橘管护中的重要防治对象。
症状表现:黄龙病的典型症状有3种,即黄梢型黄龙病、黄斑型黄龙病和缺素型黄龙病。
黄梢型黄笼病的症状表现是:在病树外围部分枝条或树顶的新梢叶片不转绿而呈均匀的黄化,多发生在初发病树和夏秋梢上,叶片呈均匀的淡黄绿色,且极易脱落。
黄斑型黄龙病的症状表现是:患病新叶转绿后从叶片基部、叶脉附近或边缘开始褪绿黄化,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不均匀的斑块,在春、夏、秋梢上均有发生。
缺素型黄龙病的症状表现是:开花多、结果少且小而畸形,病叶小,叶片的主侧脉绿色,而脉间叶肉呈淡黄或黄色,类似缺乏锌、锰、铁等微量元素的症状。
发病规律:黄龙病的病源是类菌原体,主要通过苗木调运和带病接穗进行远距离传播,使无病的橘园成为病区。
柑橘园内主要通过木虱和其它传病昆虫(如橘蚜)进行传播。
其发病率和病情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柑橘园内病树多、木虱量大时,黄龙病的发生量就大;幼树易感病,中成年树较耐病;树势强的抗病力强,树势弱的易感病;春梢发病轻,夏秋梢发病重;柑、橘、橙、柚类均可感病,但柑橘等耐病力弱、感病后衰退快,而柚类、橙类耐病力较强。
对柑橘黄龙病,至今尚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
对其防治,只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主要防治措施有: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原侵入和外输,杜绝病穗、病苗和病果进入新种植区和无病区。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壮苗。
苗圃地应选择在无病区、隔离条件好的地区,或实行塑料棚隔离封闭式育苗。
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树,播种前进行热水浸泡处理,即将种子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5分钟,捞出后再浸入55℃左右的热水中50分钟。
也可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或盐酸土霉素浸泡2小时。
接穗应取于无病母树,最好是采自无病区,在嫁接前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浸泡1.5小时,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嫁接。
3、及时防治虫害,消灭传播媒介。
①做好冬季清园。
杀灭越冬期的木虱,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
②在春夏秋梢抽发整齐时,用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木虱。
③在1/3以上的新梢上有蚜虫发生时,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4、尽快挖除病树,减少病菌来源。
在每次嫩梢转绿后,要认真全面地检查每一棵树。
一旦发现病株,要尽快挖除,不留残桩,并将其运至橘园外的空隙地烧成灰烬。
橘园丙应做到品种一致,及时摘除零星枝梢,使抽梢整齐,以减少产卵场所。
砍除已失去结果能力的衰弱树,减少病虫源。
5、及时注射药剂,降低危害程度。
对初发病的结果树,用1000倍液的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注射树干,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防治效果。
6、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对幼龄树,在生长季节的4~8月份,每月施一次稀薄水肥,年施肥4~6次。
对结果树,每年要施好萌芽肥、稳果肥、壮果肥和采果肥。
同时要科学地进行水分管理,要保证水分及时、充分供应。
否则,水分过多或湿度过大,会造成烂根和出现脚腐病,严重时还会死树;水分过少或严重缺水,会使植株萎蔫,生长势转弱,甚至死树。
柑桔树得了“黄龙病”能救吗?有什么预防措施:对柑橘黄龙病,至今尚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彻底治愈。
对其防治,只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主要防治措施有:1、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原侵入和外输,杜绝病穗、病苗和病果进入新种植区和无病区。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壮苗。
苗圃地应选择在无病区、隔离条件好的地区,或实行塑料棚隔离封闭式育苗。
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树,播种前进行热水浸泡处理,即将种子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5分钟,捞出后再浸入55℃左右的热水中50分钟。
也可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或盐酸土霉素浸泡2小时。
接穗应取于无病母树,最好是采自无病区,在嫁接前用1000倍的盐酸四环素浸泡1.5小时,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嫁接。
3、及时防治虫害,消灭传播媒介。
①做好冬季清园。
杀灭越冬期的木虱,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
②在春夏秋梢抽发整齐时,用40%水胺硫磷乳油800 倍液、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杀木虱。
③在1/3以上的新梢上有蚜虫发生时,用50%马拉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4、尽快挖除病树,减少病菌来源。
在每次嫩梢转绿后,要认真全面地检查每一棵树。
一旦发现病株,要尽快挖除,不留残桩,并将其运至橘园外的空隙地烧成灰烬。
橘园丙应做到品种一致,及时摘除零星枝梢,使抽梢整齐,以减少产卵场所。
砍除已失去结果能力的衰弱树,减少病虫源。
5、及时注射药剂,降低危害程度。
对初发病的结果树,用1000倍液的盐酸四环素或青霉素注射树干,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防治效果。
6、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对幼龄树,在生长季节的4~8月份,每月施一次稀薄水肥,年施肥4~6次。
对结果树,每年要施好萌芽肥、稳果肥、壮果肥和采果肥。
同时要科学地进行水分管理,要保证水分及时、充分供应。
否则,水分过多或湿度过大,会造成烂根和出现脚腐病,严重时还会死树;水分过少或严重缺水,会使植株萎蔫,生长势转弱,甚至死树。
到目前为止,仍未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根治。
因此,对黄龙病只能预防。
对黄龙病病源的传播,主要由柑桔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在吸食黄龙病植株的汁液后再到健康树吸食汁液,通过唾液将黄龙病病菌传播。
植株在染病初期仍能挂果,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病叶早落,枝条枯死,春季提前开花,但花而不实,或果小畸形,着色不匀,出现红肩果,品质严重下降,商品价值每况越下。
目前,有不少的果农朋友,在果场最初有少量植株出现黄龙病时,觉得辛辛苦苦将树栽培起来,舍不得挖除,存在着观望的侥幸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