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电极放于损伤区,描出低电位的基线。当全 部心肌除极完毕时,此区完全处于负电位而不 产生电位差,于是等电位的ST段就高于除极前 低电位的基线,形成ST段“相对”抬高。
.
5
②“除极受阻学说”:
当部分心肌受损时,产生保护性除极受 阻,即大部分正常心肌除极后呈负电位, 损伤心肌部位不除极,仍为正电位,出 现电位差,产生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 肌的ST向量,使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现 ST段抬高。
异常Q波。
.
17
.
18
.
6
3.“坏死型”改变
坏死的心肌细胞丧失了电活动,该部位心肌不 再产生心电向量,但正常健康心肌仍照常除极, 致使产生一个与梗塞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
由于梗塞主要发生在室间隔及内膜下心肌,致 使0.03~0.04s除极向量背离坏死区,所以“坏 死型”图型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 出现异常Q波或者呈QS波。
.
8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1.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心肌梗塞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 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 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见QRS振幅增高,并 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这些表现仅持续数小时,因时间短不易记录到。 此期若治疗及时、适宜,有可能避免发展为心 梗或使已梗范围缩小。
.
10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3.近期(亚急性期) 出现于梗塞后数周至数月,此期以坏死
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 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
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 变浅。
.
11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4.陈旧期(愈合期) 常出现在急性心梗3~6个月后或更久,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
壁相对的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及T波高耸。 广泛前壁:V1~V6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
13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1.非Q波型心肌梗塞(非透壁性心肌梗塞)
发生急性心梗后,心电图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 及T波倒置,不出现异常Q波,但ST-T改变可呈 规律性演变,需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确诊。
二者的诊断,初始向量表现出心肌梗塞 特征,终末向量表现出右束支阻滞特点。 心肌梗塞合并左束支阻滞:梗塞图形常 被掩盖。
.
15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3.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单纯的ST段抬高:可见于早期复极综合 征、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根据 急性心梗常伴有异常Q波及ST-T动态演变 过程,可鉴别。
心肌梗塞
.
1
基本图形及机制
发生心梗后,随时间推移可先后出现缺 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图形。
当一个区域发生心梗时,从中心到边缘 缺血的程度是不同的,也可在不同部位 同时出现三种图形。
.
2
1.“缺血型”改变
心肌缺血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QT间期延长, T波向量背离缺血区,呈现对称性T波。
缺血发生在心内膜面,T波高而直立。 发生在心外膜面,外膜面复极晚于内膜面,出
此种心梗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若梗塞范 围局限、多部位梗塞、梗塞区位于心电图常规 导联记录的盲区(右心室、左心室后基底段、 孤立正后壁梗塞)均可产生不典型的心肌梗塞 图形。
.
14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2.心肌梗塞合并其他病变 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可见升高的ST段
持续存在达半年以上。 心肌梗塞合并右束支阻滞:一般不影响
异常Q波不一定都是心肌梗塞:感染或脑 血管意外,可出现短暂“QS”或“Q”波, 但缺乏典型演变过程,很快可恢复正常。
.
16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3.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心脏横位:可导致Ⅲ导联出现Q波,但
Ⅱ导联正常。 顺钟向转位、左室大及左束支阻滞:V1、
V2导联可出现QS波,但并非前间壁心梗。 右室肥大、心肌病也可在某些导联出现
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的Q波。 随瘢痕缩小和周围心肌代偿,异常Q波有
可能消失。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12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前间壁心梗:V1~V3 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 下壁心梗: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 侧壁心梗:在I、aVL、V5、V6导联出现异常Q
波。 前壁心梗:异常Q波出现在V3、V4导联。 后壁心梗:V7、V8、V9出现异常Q波,与正后
现对称性T波倒置。 电极置于前壁,而缺血发生在后壁,图形变化
类似前壁内膜面缺血,即出现对称性高而直立 的T波。
.
3
2.“损伤型”改变
主要表现为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 段抬高。
有关损伤图形改变主要有两种学说解释:
.
4
①“损伤电流学说”:
心肌发生严重损害时,引起该处细胞膜的极化 不足,使细胞膜外正电荷分布较少而呈相对负 电位,正常心肌由于充分极化使细胞膜外正电 荷分布较多而呈相对正电位,二者间因有电位 差而产生“损伤电流”。
.
7
位于坏死区的导联可同时记录到缺血、损伤、 坏死的图形改变。
缺血型T波改变较常见,但对心梗诊断的特异 性较差;
损伤型ST改变对急性心梗诊断特异性较强,但 也见于变异性心绞痛等其他情况;
典型的坏死波是诊断心梗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异常的Q波、抬高的S-T段及倒置的T波三者同 时出现,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是急性心梗的 特征性改变 。
.
9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2.急性期 开始于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到数周。 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异常Q波(包括
QS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显著者可形 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直立的T波开始 倒置并逐渐加深。 坏死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 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