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 格式:ppt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14
2.5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学习提示】学习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一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从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与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关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二是伊斯兰教的兴起,主要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及经典;三是阿拉伯帝国,主要掌握阿拉伯半岛统一→帝国建立→扩张→繁荣→衰微→覆亡这样一条基本线索,理解伊斯兰教建立与阿拉伯统一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精析】本课的重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
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疑难点拨】本课的难点是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及其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
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内部分化日渐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希望半岛实现统一,于是,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关于只信仰真主安拉,不再信仰别的神的主张,对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C、武士阶层形成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3、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前1世纪D、公元1世纪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A、穆罕默德B、耶稣C、释迦牟尼D、汉穆拉比5、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佛经》B、《圣经》C、《古兰经》D、《道德经》6、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A、君士坦丁堡B、雅典C、麦加D、巴格达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与西亚【内容标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表,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探索讨论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渐渐摆脱落后状态而步入文明行列;伊斯兰教,在促进中古阿拉伯社会进步、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重点: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
难点: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
【导入新课】中国和印度是从上古时期起就闻名于世的亚洲文明古国。
到了中古时代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在7世纪前后也开始兴起并愈渐繁荣。
【新课探究】一、日本大化改新1、从地图上看,日本在历史上可能与哪些邻国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与朝鲜)2、你认为哪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后小结: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因素)3、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历史意义。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
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性质)。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第5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基本知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重点知识】伊斯兰教兴起和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动关系【课堂记录】一、东亚:日本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日本因为其地理位置,受中国影响深远,大化改革前的日本,存在着两大矛盾,而其中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其大化改新又是效法中国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恰恰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日本同中国、朝鲜半岛距离最近,关系密切)1、原因:①内因:统治阶级内讧根本下层民众反抗因素②外因:受中国隋唐先进制度影响——催化因素2、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3、作用: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阿拉伯社会内部外部环境决定了阿拉伯贵族需要强化统治机能,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的出现正是迎合了时代的需要,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所以伊斯兰教的兴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阿拉伯国家初步形成的过程,同时伊斯兰教又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特征和重要位置——地处西亚、邻近北非和东南欧)[伊斯兰教的兴起]1、背景:①内部环境:新旧社会交替社会矛盾尖锐②外部环境:外族长期侵扰社会秩序动荡2、经过(1)创始人:穆罕默德(2)发源地:阿拉伯半岛麦加地区(3)时间:7世纪(4)经典:《古兰经》3、作用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阿拉伯帝国]1、全盛:8世纪,横跨亚非欧三洲2、影响:①伊斯兰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②推动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3、灭亡:1258年亡于蒙古军【课后习题】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图天皇弹正台太政官神袛官宫内省大藏省刑部省兵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式部省中务省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图国(国司)郡(郡司)里(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