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第四章 感知觉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153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它如同我们心灵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接纳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认知。
感知觉,简单来说,就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感觉是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让我们先来谈谈感觉。
视觉是我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的眼睛能够捕捉到光线的变化,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想象一下,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朵,眼睛会接收到花瓣的色彩、花朵的轮廓等信息。
听觉则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从悦耳的音乐到嘈杂的噪音。
当我们走在街头,车辆的鸣笛声、人们的交谈声,都是通过听觉被我们感知到的。
嗅觉能让我们辨别各种气味,美食的香气、雨后清新的空气,都能通过鼻子被我们察觉。
味觉让我们品尝到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味道,而皮肤的触觉则能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受器官和生理机制。
例如,眼睛中的视网膜上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分别负责在明亮和昏暗的环境中感知光线。
耳朵内的耳蜗则是听觉感受的关键部位。
而且,感觉还有一些有趣的特性。
比如感觉阈限,它指的是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我们常说的“阈下刺激”就是指那些强度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但它们仍然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说完感觉,再来说说知觉。
知觉是一个更加复杂和高级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不仅仅是看到了它的形状和颜色,还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将其识别为某个具体的东西。
比如看到一个圆形、红色、带有梗的物体,我们会知觉为这是一个苹果。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整体性是指我们在知觉时,会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部分。
比如看到一张脸,我们会立刻认出这是一张脸,而不是分别注意到眼睛、鼻子、嘴巴等各个部分。
第4章感觉和知觉01. 感觉指感觉器官收集有关环境的信息的过程。
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的过程。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是我们常说的"五感"。
02. 所有感觉道都符合下列三种基本原理:1)生理和心理存在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感和知觉是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 3)感觉和知觉具有适应生存的意义。
03. 感觉从环境刺激开始,所有感觉系统都有专门分化的细胞:受体,它们对环境刺激作出应,一般在相邻的感觉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这个过程称为转换。
04. 要使观察者知觉到一个刺激,刺激必须具备必要的物理能量,这种最小物理能量称为绝对阈限。
信号侦察论认为,侦察刺激的能力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比如强度),也有赖于观察者的特点。
检测信号有一个反映观察者反应偏差的决策过程:没有把握时如何报告检测到刺激。
05. 辨别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异,要求两刺激强度有最小差异量,这就是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韦伯定律指出,不管两个刺激有多重,差别阈限是两个刺激之间的一种定比关系。
费希纳定律认为,刺激主观感觉量物理客观量的对数函数成正比。
斯蒂文思采用数量估计法,提出了幂定律:心理量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06.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07. 眼睛对称之为光的一小部分电磁波敏感。
光线通过角膜、瞳孔和晶体聚焦到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视锥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视锥细胞集中在网膜中心地带的中央窝。
神经节细胞有感受野,即某个神经元的反应区域。
特征觉察器,是枕叶皮层中的专门细胞,只有当感受野中的刺激符合特定的模式或定向,诸如竖条或横条时,细胞才反应。
08. 色觉刺激有三个物理属性:波长(频率)、光波强度、光波的纯度。
对应的心理属性有:色调、亮度和饱和度。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并且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间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感觉察出最小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间限:是指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二、填空题1、窥一斑而知全豹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知觉得理解性)。
2、良好观察的品质包括主动性、客观性、精细性、动态性。
3、感觉阙限是刚刚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性。
4、感觉作用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5、知觉有选则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征。
6、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7、感受性的变化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感受性变化受后天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的影响。
三、选择题1、(感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2、感觉属于(认识过程)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联觉)。
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机体觉)。
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降低)。
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心理活动是(感觉)。
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知觉)。
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差别敢受性)。
10、知觉时把对象丛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选择性)。
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12、甜甜的话语,情情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联觉)现象。
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四、判断题。
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觉性变化的对象。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感知觉是指我们收集、处理和解释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刺激的过程。
它是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是人类认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章将详细介绍感知觉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感觉器官、感觉觉知和感知过程的各个方面。
一、感官器官与感觉信号的传递1.视觉系统-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光的物理特性- 视觉皮层的功能及视觉信号的传递2.听觉系统-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声音的物理特性- 听觉信号的传递和声音的定位3.嗅觉系统- 鼻腔的结构和功能- 嗅觉信号的传递和嗅觉记忆4.味觉系统- 味蕾的结构和功能- 味觉信号的传递和味觉记忆5.触觉系统-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触觉信号的传递和触觉记忆二、感知觉的心理过程和机制1.感知觉的组织和整合- 神经可塑性与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错觉的产生和解释- 文化和环境对感知觉的影响2.感知觉的加工和分析- 特征检测和选择性注意- 模型和理论对感知觉加工的解释三、感知觉的研究方法与应用1.实验设计和测量工具- 研究范式和实验设计- 感知觉测量的工具和技术2.感知觉的应用领域-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应用附件:本文档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心理学第四章的教材章节和参考书目2.相关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献3.实验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详细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规定,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
2.隐私权:个人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的保护权利。
3.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保护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成果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