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56例。
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42.5岁。
闭合性骨折42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
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
踝关节功能按Olerud与Mon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4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07%。
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螺钉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折中最常见的损伤,踝穴的正常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在治疗上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其损伤机制较复杂,常伴有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三踝骨折为关节内复杂骨折,需要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治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
我院自2003年1月~2010年10月共手术治疗56例三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17~74岁。
开放损伤14例,闭合损伤42例。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
根据DanisWeberB 型34例,C型22例。
按照weber-danis分类法:A型11例,B型25列,C型20例。
损伤原因:车祸伤 23例,撞砸伤10例,行走不慎扭伤13例,高处坠落伤10例。
2 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视软组织情况及早手术(伤后3~11d) 。
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未使用)。
选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及外踝骨折块,在腓侧肌腱和跟骨肌腱之间注意保护腓肠神经。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Pre-op diagnosis: 左三踝骨折
Post-op diagnosis: Same as above.
Operation done: 左三踝骨折切复钢板螺钉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
Surgeons:
Anesthesia done: 腰麻
Anesthesiologists: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平卧位,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左下肢充气止血带
充至0.07mp a。
2.取外踝弧形切口长约4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肌层、骨膜,暴露外
踝骨折处,清除骨折端的嵌顿软组织、瘀血,冲洗、复位。
先在骨折处垂直骨折线打一枚镙钉,暂固定。
再用半管形5孔钢板予以外踝固定,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冲洗止血。
再在内踝取一弧形切口长约4cm,同法暴露内踝骨折处,同前法清理断端软组织,复位。
用两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内踝,8字钢丝张力带加固,再次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在外踝切口处用钝性分离肌层等,直达后踝,将后踝耗拔复位,经胫前方打一枚克氏针作为导针固定后踝通过该导针,打入一板适当长度的空心钉固定后踝,C臂机透视见复位佳。
3.冲洗、止血后,予以逐层缝合各切口,包敷、石膏托固定后松止血带。
4.术程顺利,术后安返PACU。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1我的三踝骨折体会
我有幸遇上三踝骨折的病痛,并选择了进行手术治疗。
这是一次艰难无比而不可重来的治疗过程,我有害怕,也有希望,有忐忑,也有信心。
在经历了一系列医疗程序后,我正式进入了手术室,心中只余慌乱,很难安定下来,全身紧张得发抖。
2手术过程
术前,医生给我一剂麻药,疼痛缓解一点点,但是怕针痛,一阵恐惧之情涌上心头。
直到手术室里,感到一阵温暖,疼痛消弭了,已经完全安静下来了。
整个手术过程,医生还好心提醒我及时休息,放松情绪,做好不抽动脚尖、不收缩肌肉等小技巧,很细心与耐心。
3手术后
术后,医生安排了常规的抢救治疗,冷敷以减弱疼痛,给我做了牵引固定,及时做好护理与操作,做好术后缓解疼痛的措施,以确保足部功能的完整性。
令我惊讶的是,医生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相当深厚,让我赞叹不已,也为自己的医疗素养感到放心。
4调养
虽然手术完成,但我还要严格按医嘱做好调养治疗,不仅要坚持做腿部运动,对腿部、踝关节也要细心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接受恢复训练,锻炼腿部肌肉和关节,特别是要重视中医脚底按摩,加强养
生保健,才能够提高免疫力,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活动能力,让我们的腿又好起来。
5感激
受三踝骨折困扰太久,最终得到“慢性病”的解脱,也使得我感激满满,这里要感谢细心、耐心、坚定的医生们,他们用心经营腿部伤痛,让我从一个苦苦挣扎的小病人变身无比健康的调养达人。
还要感谢自身勇敢、毅力的特质,用顽强的毅力以及顽强的毅力把腿部恢复得非常完美!。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我是一名三踝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现在已经康复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康复重要性。
首先,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我在手术前进行了多次的
检查和评估,确保了我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方案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手术前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医生和护士详细地为我介绍了手术的过
程和风险,让我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进行手术。
其次,手术过程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设备来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
我很庆幸自己选了一家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团队,他们在手术
中非常有经验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手术时需要使用各种设
备和药物,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能来操作和使用。
再次,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也非常重要。
我在手术后住院一个星期,期间接受了多次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需要有经验的康复医生和
护士,他们要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确保康
复效果最佳。
康复过程是痛苦和漫长的,但是医生和护士们的关心
和帮助让我渐渐地恢复自信和希望。
最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手术期间和康复过程中,我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我身边支持我,他们的陪伴给了我无尽的力
量和勇气。
在此,我要向每一个陪伴和支持我的人表示感谢。
总之,手术治疗对于三踝骨折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它需要专业的医生和护士、配备先进的设备和药物,还需要一个完
善的康复体系和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我康复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
了这些,也深深感悟到了健康的珍贵和医护人员的重要性。
1。
三踝骨折手术记录合集引言。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来修复。
本文将汇总三踝骨折手术记录,以便医生和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情况。
病例一。
患者,李先生,男,45岁。
手术日期,2021年5月15日。
手术记录,李先生因意外摔倒导致左踝骨折,经X光检查确诊为三踝骨折。
手术采用开放性还原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并使用钢板和螺钉固定。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术后康复,李先生术后进行了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康复,他恢复了正常的步态和活动能力。
病例二。
患者,王女士,女,32岁。
手术日期,2020年8月20日。
手术记录,王女士因交通事故导致右踝骨折,经CT检查确诊为三踝骨折。
手术采用微创技术进行,通过螺钉和钢板固定骨折部位。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术后康复,王女士术后进行了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她积极配合康复计划,经过数月的努力,她的踝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恢复。
病例三。
患者,张先生,男,50岁。
手术日期,2019年11月10日。
手术记录,张先生因工作时不慎摔倒导致左踝骨折,经MRI检查确诊为三踝骨折。
手术采用经皮内固定术,通过小切口将钢板和螺钉固定在骨折部位。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康复,张先生术后进行了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他坚持每天进行康复锻炼,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踝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可以正常行走和工作。
结论。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术后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才能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手术记录合集,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三踝骨折治疗体会目的通过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探讨一种恰当的手术及内固定方式。
方法收集自我院2007年9月~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81例三踝骨折临床病例,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随访6个月~2.5年,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达解剖复位。
按Olerud 和Molander的评分标准,B型57例,优良47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2.5%;C型24例,优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9.2%。
总优良率81.5%。
结论手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标签: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三踝骨折又称Cotton骨折,Henderson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骨折。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是三踝骨折的主要原因,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三踝骨折系踝关节严重损伤,一般合并有踝关节脱位。
骨折后如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工作。
自2007年9月~2011年1月,本文对我院81例三踝骨折临床病例进行了内固定手术,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2.5年,疗效满意,现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53例,女28例。
右侧42例,左侧39例。
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3.7岁。
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通过踝关节正、侧位片及重建CT确诊,均为新鲜骨折且骨折移位明显。
按Weber的AO分型B型57例,C型24例。
车祸27例,高空坠落伤21例,运动扭伤19例,平地摔倒12例,重物压伤2例。
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59例。
伴有多发性骨折6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有韧带、肌肉、肌腱或血管神经等多种软组织损伤18例,伴有不同程度胫腓韧带损伤或胫腓下关节分离63例。
手术距离受伤时间4h~16d。
1.2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或全麻。
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体位和入路根据后踝骨片的位置而定,如后踝骨片位于内侧,则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先屈膝,采用内后侧切口显露后踝和内踝,再伸膝位采用外侧切口显露腓骨和外踝。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三踝骨折是踝部的一种严重损伤,治疗上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恢复关节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我科2001年至2006年共收治三踝骨折患者30例。
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在19-75岁。
损伤原因:车祸25例,坠落伤5例。
就诊时间2小时-13天。
根据large-hansen 分型法,旋后-外旋型8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内收型6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前-背屈型10例,垂直压缩3例,开放骨折10例。
1.2手术方法在止血带下手术,先取腓骨远端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软组织,显露腓骨下段和外踝,复位重点在于恢复腓骨的长度和解剖对位。
再自腓骨后缘进入显露胫距关节后方,当后踝骨折块大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四分之一时应解剖复位。
用空心螺钉固定,方向可以从前或后方拧入。
腓骨用三分之一管型钢板或腓骨远端外侧钢板固定。
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应于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2-3cm自腓骨向胫骨拧入3.5mm皮质骨螺钉,穿过三层骨皮质便可,拧紧螺钉之前踝关节应背伸90°,防止踝穴变小而使术后踝关节背伸受限。
再取内踝处弧形切口,显露三角韧带和内踝,复位后用1-2枚空心螺钉固定。
固定后踝骨折的切口从内踝或外踝进入,取决于术前踝关节三维CT的诊断,后踝骨折块靠近内侧还是外侧。
松止血带。
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检查踝关节活动度和牢固程度,引流后缝合切口。
术
后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功能位2周。
2治疗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
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骨不连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3讨论
3.1手术时机三踝骨折为严重的踝部骨折,最理想的手术时机为伤后6-8小时,亦即在肿胀或张力性水泡发生之前,或伤后6-7天,但要注意是出血肿胀还是软组织水肿;有些骨折严重移位,甚至引起踝关节脱位,骨折压迫皮肤引起坏死,均应早期处理。
复位后固定、冷敷、弹力绷带固定,手术时间尽可能提前。
3.2内固定物的选择对于外踝骨折,应解剖复位选用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使腓骨和外踝呈10-15°外翻角,牢固固定腓骨、外踝。
如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用3.5mm皮质骨螺钉固定,胫腓韧带尽可能修复。
3.3外踝复位的重要性和三踝骨折的手术顺序外踝骨折主要由距骨的直接撞击而引起,距腓之间的韧带连接常是完整的,而内踝多为三角韧带的牵拉及扭转所造成的撕脱骨折。
在发生骨折之前,多存在三角韧带的拉伤松弛。
足的外旋暴力及距腓韧带的完整性决定了距骨向外后方脱位,并与外踝保持正常的解剖关系。
形成三踝骨折后常见的“距骨跟着外踝走”的临床结果。
而内踝骨折多由三角韧带的牵拉及扭转力所致,表现为“内踝跟着距骨走”。
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也可以看出,距骨与外踝形成的关节面远大于内踝,而且外踝明显低于内
踝,因而外踝对距骨的约束力较大。
外踝得到完全的解剖复位及固定。
因内踝对距骨的约束力较小,及时获得解剖复位,也难以恢复正常的踝穴结构。
因此,在三踝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外踝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恢复距骨的正常位置。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应首先是使外踝获得解剖复位及可靠固定。
通过后踝的固定,可以部分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使整个踝关节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因此,大于关节面四分之一的后踝骨折行复位固定,也有其显著的临床意义。
当外踝及后踝复位固定后,使距骨恢复并保持正常位置,导致距骨对内踝的牵拉张力消失,内踝复位固定也易于进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确定三踝骨折的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
3.4术后处理如术中内固定牢靠,则不需外固定,伤后第2天嘱其主动行背伸和趾屈功能锻炼,避免内外翻活动。
如果固定欠牢靠,踝关节稳定性差,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功能位3-4周后行主动背伸,趾屈活动,8周后逐渐负重行走。
强调早期踝关节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踝关节的磨合作用,促进踝关节的软骨面的修复,因下胫腓联合愈合较慢,故8-12周负重行走前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防止螺钉折断,取出过早会导致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
术后常规预防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