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短文两篇》习题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76.28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22《短文两篇》练习第一篇: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22《短文两篇》练习文言文小测之《陋室铭》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3题。
(10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3.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文言文小测之《爱莲说》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本文的作者(1分)2、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
(1分)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亭亭净植()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③可爱者甚蕃()④陶后鲜有闻()..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为“代词,相当于它”的一项是()(2分)A、莲,花之君子者也。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八年级上)27.短文两篇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有《》。
2.默写课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一)语段点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
②积水空明:。
③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精品练习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4.《爱莲说》的作者是,代道州人,家.5.《爱莲说》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
6.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7.“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一篇文是。
二.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11.可爱者甚蕃() 12.出淤泥而不染()13.香远益清() 14.亭亭净植()15.濯清涟而不妖()() 16.不可亵玩焉()17.陶后鲜有闻() 18.同予者何人?()19.宜乎众矣() 20.不蔓不枝()三.默写1.《陋室铭》一文中表现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一文中表现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3.《陋室铭》一文中表现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6.《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7.《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8.《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10.文章的主旨句是11.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四.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短文两篇练习题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 5、与.其奇者()6、四时..俱备()7.沉鳞竞.跃()8、欣然..()9、念.()10、相与..步于中庭..()()11、空明..()12、盖.竹柏影也()13、交横..()14、闲人..()15、遂.至承天寺()二、翻译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鸢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清林翠竹,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怀民亦为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理解性默写1、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游承天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 ǖ)()(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 án)()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4.佳句默写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二、课内阅读检测(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2)灵:(3)德馨:(4)鸿儒: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2)(3)(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妖:②益:③植:④鲜:⑤宜:2.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答:3.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答:三、比较阅读(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1.给黑体字注音。
欲颓()沉鳞()未寝()藻荇()2.解释黑体的词。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欲:念无与为乐者:末寝:相与步于中庭:积水空明:但少闲人:3.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_________,又像一首流动的________,语言精练且生动。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句为: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黑体字。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2)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3)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5.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何有于我哉B.达于汉阴C.责任重于泰山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7.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课外拓展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余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②,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⑦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②过:访问。
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
8.《短文两篇》同步训练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旸.谷(yánɡ)浸.润(jìn)B. 皓.月(hào)姮.娥(hénɡ)C.一撮.灰(zuǒ)露.台(lù)D. 瞬.间(shùn)夸父.(fǔ)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
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
真是自作自受....。
B、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B、这个办法没有被他采纳。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不但妈妈高兴了,爸爸而且也高兴了。
二、阅读下文,回答4—8题。
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10 短文两篇练习
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书信(2)消散(3) 指人间(4) 参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
2.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
4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 •给汉字注音。
颓()与() 歇()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2)四时俱备■时:() 俱:()(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竞:()(6)古来共谈■共:()(7)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欲界:()(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 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D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 ) ( )(4)古来共谈( )6.—词多义。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①谢答中“书J( )②谢答中书“书J( )③乃书诗四句:( )♦课后能力提升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 tuf yu x i e2. (1)五色交辉 ■ 交:交相 (2)四时俱备■ 时:四季 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竞:争相 (6)古来共谈■共: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实在 欲界:人间 •(8)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3. 理解性默写。
(1) 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
练习(2)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
2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tuī)B.沉鳞竞.跃(jìnɡ)C.藻荇.交横(xìnɡ)D. 何处无松柏.(bǎi)2. 解释加点的字。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相与..:..步于中庭:(8)庭下如积水空明3.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 ______,字通明,号____ 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二、阅读理解(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5.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6.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每学完一个单元的时候,就要多做一些同步练习。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作家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着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元公集》。
这篇说,是他在南康郡(现在江西省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在此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自言系出中山(现在河北省定州市)。
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
《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为文长于说理。
又通医学。
重要哲学着作《无论》三篇,提出大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
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
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
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
有《刘梦得文集》。
相关常识。
6.2《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1.给黑体字注音。
欲颓()沉鳞()未寝()藻荇()
2.解释黑体的词。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欲:
念无与为乐者:
末寝:
相与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
3.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_________,又像一首流动的________,语言精练且生动。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句为: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黑体字。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2)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
(3)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
5.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课外拓展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余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②,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⑦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②过:访问。
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
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
⑥韩退之:指韩愈。
⑦走海者:走到大海边上的人。
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走海者。
9.解释下列黑体字。
归舍已三鼓:
已再鼾矣:
步西城:
放杖而笑: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11.填空。
(1)写元宵节夜游气氛热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题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
12.“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这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3.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相依相成,“得”中有“失”,“失”中也有“得”。
请你写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类似的经历。
(50字左右)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15.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7.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19.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
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2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⑴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2.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与提示】
1.tuí;lín;qǐn;xìnɡ
2.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考虑,想到;睡;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只是
3.(1)书信、山水画、山水诗;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高兴的样子、于是、到、原来、我们、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D
7.(1)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8.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
9.动词,击鼓。
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第二、散步、表承接
10.(1)家人关门熟睡,已经睡过第二觉了。
(2)放下手杖笑起来,游玩和睡觉,谁得谁失?
11.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得失
12.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13.【提示】:只要讲得“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14. D
15. A
16.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7.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8.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9.月色美好;幽静。
(意思对即可)
20.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1)①像②这(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22.要点:开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