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学习管理系统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学习的普及。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缩写为LM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应用,通过集成多种功能和工具,实现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本文将探讨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并分析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1. 用户界面设计:学习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教学效果。
优秀的用户界面应该具有简洁明了、易操作、直观友好等特点,方便用户快速上手。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用户的习惯和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配色,提升用户对系统的舒适感。
2. 功能设计和定制化:学习管理系统应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和定制相应的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发布课程、布置作业、管理学生信息等;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课程、提交作业、互动交流等。
此外,学习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考试、报告生成、成绩统计等辅助功能,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3. 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学习管理系统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管理和储存,包括课程内容、学生信息、学习记录等。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采用多级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保障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二、学习管理系统的实施1. 系统建设与部署:学习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进行系统建设和部署工作。
首先,需确定系统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基础设施,并根据系统规模和用户量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和数据库。
其次,需进行软件开发和集成,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和用户界面。
最后,进行系统测试和上线部署,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
2. 用户培训和支持:实施学习管理系统后,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其正确使用系统。
教师需要了解系统的操作流程、功能设置等,以便灵活运用系统进行教学。
学生则需要学习如何登录、选课、参与讨论等。
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在线帮助中心,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习管理系统是一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学习和管理支持的软件系统。
它的设计与实现关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效性。
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户界面的设计。
用户界面应该简洁明了,易于导航和操作。
学生和教师应该能够方便地查找所需的功能和信息。
同时,用户界面应该具有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访问,如电脑、平板和手机。
其次,系统应该提供全面的学习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找和参与在线课程、完成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和考试。
教师可以创建课程、组织教学材料、发布作业和考试,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此外,学习管理系统还应该提供学习进度跟踪功能,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第三,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管理功能。
学校管理人员可以使用系统来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包括学籍管理、课程安排、教师评估等。
系统还应提供报表和统计功能,以便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运行情况和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学习管理系统的实现质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系统应该采用可靠的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以及课程资料。
其次,系统的开发过程应该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和进行系统的持续优化。
另外,系统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采用安全加密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在学习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非常重要。
用户界面应该经过反复的测试和改进,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使用系统。
其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大量的学生和教师信息,并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
另外,系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学校的不同需求和发展变化。
这意味着系统的架构和代码应该具备良好的设计和规范,以便进行系统的持续维护和更新。
总结而言,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用户界面设计、全面的学习功能和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的高效性。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一、课题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的课题名称为“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90327),这是一项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智能技术推动中小学实验教学环境(空间与装备)、课程、资源、方式、管理与评价智慧转型,着力构建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治理新模式,集政策与标准研究、理论研究、实践与行动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
1、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涵盖线上研究与线下研究两部分。
线下研究主要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相关智能技术的基础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中心)、综合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升级改造的设计研究;智能化实验室及学科功能教室的装备标准和规范研究;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实验教学行动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实践推动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智能技术驱动的课堂革命,规范、引领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发展、重构学校实验教学保障条件。
线上主要围绕实验教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操作与教学测评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构建开放式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并开展学科智能实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环境构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行为实时采集、实验教学数据分级管理、实验教学精准实施与测评、实验环境智能控制等目标,为现代化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标准引领、理论参考、方案支撑、资源保障和实践依据。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实验教学理论、学习环境装备理论、智能实验教学环境标准、智能实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教学服务供给方式、智能实验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治理新模式等。
2、研究目的研究融合新的学与教理论,按照系统工程思路,提出以线下智能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线上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开放式智能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建立一种能感知实验与实践教学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自动记录实验与实践教学过程和评测教学成果,提供合适的课程、资源与便利的互动探究工具,为学生、教师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支持和按需服务,重视师生与生生互动、动手参与、体验、探究、实验、实践,开展面向真实情境、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实践与行动研究,动态建构、吸纳生成性资源;构建实验教学理论、智能实验室标准与规范、实验课程与教学资源、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数据的跨组织建设与共享、管理与评价融为一体的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生态,为面向智能化社会的中小学实验教学方式、教学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治理新模式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框架。
教育行业的学习管理系统了解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教育行业的学习管理系统: 了解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学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在现代教育中,学习管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管理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内容组织、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成果评价的一种教育管理工具。
它为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学习管理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学习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学习跟踪与评价、学习交流与协作以及学习过程个性化等。
这些功能使得学习管理系统成为了教育机构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学习资源管理功能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等。
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其次,课程管理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在学习管理系统上创建相应的课程,设置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和作业要求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跟踪与评价功能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此外,学习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协作。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讨论、互动和分享,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学习管理系统的个性化功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智能化的推荐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进度和知识巩固情况,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个性化程度。
二、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1. 高效率的教学与学习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辅导。
附件2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一、课题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的课题名称为“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90327),这是一项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智能技术推动中小学实验教学环境(空间与装备)、课程、资源、方式、管理与评价智慧转型,着力构建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治理新模式,集政策与标准研究、理论研究、实践与行动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
1、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涵盖线上研究与线下研究两部分。
线下研究主要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相关智能技术的基础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中心)、综合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升级改造的设计研究;智能化实验室及学科功能教室的装备标准和规范研究;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实验教学行动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实践推动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智能技术驱动的课堂革命,规范、引领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发展、重构学校实验教学保障条件。
线上主要围绕实验教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操作与教学测评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构建开放式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并开展学科智能实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环境构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行为实时采集、实验教学数据分级管理、实验教学精准实施与测评、实验环境智能控制等目标,为现代化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标准引领、理论参考、方案支撑、资源保障和实践依据。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实验教学理论、学习环境装备理论、智能实验教学环境标准、智能实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教学服务供给方式、智能实验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治理新模式等。
2、研究目的研究融合新的学与教理论,按照系统工程思路,提出以线下智能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和线上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开放式智能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建立一种能感知实验与实践教学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自动记录实验与实践教学过程和评测教学成果,提供合适的课程、资源与便利的互动探究工具,为学生、教师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支持和按需服务,重视师生与生生互动、动手参与、体验、探究、实验、实践,开展面向真实情境、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实践与行动研究,动态建构、吸纳生成性资源;构建实验教学理论、智能实验室标准与规范、实验课程与教学资源、以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为特点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数据的跨组织建设与共享、管理与评价融为一体的中小学智能实验教学系统,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生态,为面向智能化社会的中小学实验教学方式、教学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治理新模式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框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和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汇报摘要本课题关键从系统构建、整体推进和校本实施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首先从纵向,我们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设计,使之有机衔接,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愈加含有可操作性;其次从横向,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重组和提升;再次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线索进行合理设计,使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和人和自我三块内容得到有效沟通。
同时在实践层面上,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经过近四年探索,本课题促进了试验学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结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系统构建校本实施一、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一)研究背景现在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而主动推进课程改革,不停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现代社会发展内在联络;强调课程综合性、合适处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意识为关键进行课程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由被动接收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和发觉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处理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综合活动学习。
为此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趋势。
为了应对猛烈国际竞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新型人才,中国也主动开展教育改革。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现阶段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
此次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觉、交流合作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经验和学习爱好,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靠教材、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中国目前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又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多年来,很多学校和课程改革试验区全部在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路径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这些探索为深入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宝贵经验。
课题名称为: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选课学生为:*****【学号:XXXX】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内容和要求:当前市场上学生学籍管理方面软件较多,但一般都是单机版,没有实现连网功能。
而就现在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跨校区延伸管理和二级学院分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这种单机版的管理软件并不是很实用。
市场上学生学籍管理的软件侧重于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其基本功能已不太适合现在规模扩大的广大学校。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和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原本基于小型数据库的、半手工操作、单机版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广大学校的发展要求,而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计算机管理学籍,以便快捷地录入、统计、查询、检索学生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不同校区、二级学院、系部的分级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学籍管理系统是现代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它还必须具备使用方便,界面简洁,学校的管理人员很容易操作和使用的特点。
相信这种学生学籍管理软件会得到广大学校和广大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青睐。
由于本系统管理的对象单一,都是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
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数据库管理。
在技术难度方面,由于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相关参考文献,特别是网上资料,特别是参考其它程序的功能,因此完全可以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项目是“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使用人群为各学校学籍管理人员,目的是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减少差错率。
“学籍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入学注册、课程修读和考核、学籍异动以及毕业资格、学位授予等方面的管理,是教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在科技信息时代,学籍管理就要基于计算机的控制与帮助,用计算机实现管理学生学籍这项繁琐的工作。
它充分结合学校运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实用性强的系统。
附件4:2014年榆林市教育技术研究教育信息化专项小课题结题鉴定书课题编号:20140031课题名称:《小学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李建阳申报单位:靖边县第六小学研究起止时间:2014年4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组织鉴定单位:鉴定日期:榆林市电教馆制现状与问题:(1)靖边县第六小学是一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和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15名,教职工164名。
近年来,学校在总结、反思、提炼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施“阳光教育”办学思想,特别重视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阳光文化和信息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亮点工作。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学校于2008年建立了校园网站,设有新闻中心、德育之窗、教师频道、莘莘学子、家校互动、校园文化、资源中心、党旗飘飘和影音在线等十多个栏目。
2011年至2013年,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为所有班级和各功能部室安装了多媒体触控电子白板,在全县最早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
为了确保“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全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将移动千兆光纤引入校园。
同时,为了方便教育教学和安全管理,投资30多万元配备了无盲点数字监控设备,校园前区、教室、操场、部室,总共装有98个高清无线数字监控摄像头。
为每位教师都配有笔记本电脑;拥有高性能的服务器1台;配置了硬件防火墙、网络版病毒监控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每个班级均配置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
硬件水平在本县属于前列。
如何更有效的管理与使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
(2)我校一直以来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课题引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
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
通过几年的资源建设工作,教师手中,各教研组都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素材,各学科都拥有了一定的素材和资源储备,但是缺少必要的整合。
学校虽然已经分别建设了教学资源平台和教案平台,但是只起到储存的作用,教师要应用资源还需要登录不同的平台,寻找、下载、修改,费时费力,希望有一些快捷的方法和途径,由于这些资源不能够直接在平台上运行,不能直接支持课堂教学,需要更加快捷的平台支持应用。
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改进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学习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实时交流、在线学习、资源管理和评估等功能,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详细探讨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可以进行的改进研究。
一、学习管理系统的应用1. 实时交流: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实时交流平台,通过即时消息、论坛、博客等功能,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提问和讨论,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回复和指导。
这种实时交流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师面对面时间有限的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2. 在线学习:学习管理系统提供了在线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节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习题等。
在线学习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资源管理:学习管理系统能够帮助教师管理和组织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管理、教学资料的上传和分享等。
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阶段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查阅和下载相应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4. 评估和反馈: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在线作业、测验和考试等评估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
这种评估和反馈的方式能够更客观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
二、学习管理系统的改进研究虽然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研究。
1. 个性化学习:学习管理系统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结题申请书范文尊敬的[课题审批部门名称]:我单位承担的“[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编号]),经过[课题研究周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基本情况。
1.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2. 课题负责人:[负责人姓名]3. 课题组成员:[列出所有成员姓名]4. 课题立项时间:[具体日期]5. 课题计划完成时间:[具体日期]6. 课题实际完成时间:[具体日期]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阐述研究目标,例如:探究[具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的[研究方向,如发展规律、影响因素等],为[相关领域或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研究内容。
[详细列出研究内容,例如:(1)[研究内容一,如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2)[研究内容二,如构建[某种模型或理论框架]用于分析研究对象];(3)[研究内容三,如通过实验或案例研究验证[前面提到的模型或理论等]]等]三、课题研究过程。
1. 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列举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文献研究法,我们系统地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大量文献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利用调查研究法,我们针对[调查对象]开展了[详细说明调查形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共收集有效样本[样本数量]份,获取了第一手研究数据。
实验研究法主要应用于[阐述实验相关的研究内容],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严格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案例分析法选取了[具体案例名称或范围]作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其在[与课题相关的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2. 研究阶段与成果。
第一阶段([起始日期1] [结束日期1]):准备阶段。
组建了课题研究团队,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二、目的与要求1、课题简介本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和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和打印等功能。
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如何使用Visual Basic来开发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2、设计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学生应掌握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掌握VB中高级控件的使用与编程,掌握访问数据库的方法,掌握较复杂过程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3、功能描述本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更新,学生基本情况维护和学生成绩维护3个大的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图所示:4、数据描述1)基本情况表: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住址,电话,E_mail,照片。
2)学生成绩表:学号,课程,成绩,学期。
5、具体要求1)根据系统涉及的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数据库。
2)设计出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界面,界面要具有人机相互性,简单易懂。
3)提供查询,删除等操作界面,并能够返回到主界面。
4)能够提供按专业和按学号查询的功能。
5)提供用户通过密码登陆,增强安全性。
三、四、第1阶段:根据任务要求,对系统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类。
在数据字典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具体到某种数据可进行的相应操作。
第2阶段:复习Access软件的操作。
考虑数据库结构,以及使用各种数据库系统提供数据访问平台的区别。
第3阶段:学习VB中高级控件的使用与编程方法、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对程序应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考虑多个窗体功能的分配。
应注意窗体之间传递数据的方法。
编写程序代码,对各个功能模块和窗体模块进行调试纠错。
程序运行与调试。
调试时应全面考虑调试用例,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并修改。
第4阶段:结合设计内容与过程,列出论文大纲,根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交指导教师审阅。
根据指导教师的审阅意见修改论文。
五、图纸和实物要求1.可运行的程序,源代码(不要求打印);2.毕业设计论文(按照论文统一格式打印);3 学校、系部要求的其它材料。
开题报告范文探究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开题报告范文:探究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智能教育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正在逐渐进入小学课堂。
智能教育系统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为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智能教育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优势;(2)调查小学教师对智能教育系统的认知和使用情况;(3)探讨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4)评估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实际效果。
3. 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究智能教育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优势,调查小学教师对智能教育系统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分析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并评估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旨在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4. 预期效果与创新点(1)预期效果:通过深入分析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可以为教育决策者和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阶段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2)创新点:本研究将从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探索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和效果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对智能教育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其基本特点和国内外发展情况。
预计完成时间:2周。
(2)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设计并发放智能教育系统调查问卷,收集小学教师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预计完成时间:3周。
(3)应用模式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智能教育系统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湖教研字[2007]42号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公布2007年度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教研室、各市直属学校:根据《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2007年度教学系统申报教学研究课题的通知》的精神,经有关专家严格评审,确定吴兴区湖州三中王强强老师主持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等114项课题为“2007年度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研究课题”,现予以公布。
请你们通知各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所在单位。
希望各课题组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为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1: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立项课题目录附件2: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目录二○○七年六月六日主题词: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通知抄送:湖州市教育局周珑副局长基教处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办公室二○○七年六月六日印发附件1: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立项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单位负责人7001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三中王强强7002 构建高效的校本网络教研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沈旭林7003 小学数学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魏江良7004 和谐社会背景下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研究吴兴区上强中学沈松江7005 把法律教育引进第一课堂,坚持法律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东林中学沈勤学7006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课题实验方案吴兴区塘甸小学周菊芳7007 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湖州八中姚立明7008 学校午间时间合理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八中徐雄荣7009 以校为本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制度建研究吴兴区文苑小学吴刚7010 七年级学生适应能力的研究申请吴兴区湖州十二中孙海燕7011 初中科学教学中快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八中袁萍萍7012 《历史与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吴兴区湖州市第三中学陈晓亚70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吴兴区爱山小学董萍7014 以青年教科组为依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十一中姚雪飞7015 思想品德情感课堂教学素材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吴兴区白雀学校杨秋华7016 文言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吴兴区湖州四中周志红7017 托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吴兴区妇联童星园沈春蕾7018 科学课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吴兴区上强中学茅卫兵7019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活动设计与管理研究吴兴区湖州三中陆吉祥7020 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吴兴区织里镇中姚阿明7021 发掘幼儿园种植园地教育价值的实践研究吴兴区实验幼儿园管惠惠7022 PEP小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吴兴区环球小学王建凤7023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沈惠芬7024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与探究吴兴区湖师附小费婷7025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蔡玲英7026 农村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吴兴区塘甸小学沈程辉7027 流行音乐对促进初中音乐教育有效性之探究吴兴区上强中学宗奎林7028 区域主题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阳光幼儿园费岚7029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吴兴区轧村小学沈洁7030 有效开展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吴兴区白雀学校吴燕7031 加强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太湖小学张海鹰703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姚华7033 构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邹国强7034 大班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吴兴区一幼费敏7035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有效途径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道场小学戴春梅7036 亲历活动过程主体体验感悟长兴雉城二小沈利玲7037 农村初中浙教版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的研究长兴县吕山中学章小杰7038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发展人际关系的实践与研究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王雪儿7039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长兴县机关幼儿园胡丰亚704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长兴县实验小学陈晓燕7041 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研究长兴县夹浦小学许健坤7042 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长兴县第一中学周剑波7043 创学习型教研组,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长兴县实验幼儿园胡晓雁7044 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何俊7045 小浦,一个迷人的地方——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的研究长兴县小浦中心小学汪志和7046 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实验的策略研究长兴一小殷毓敏7047 物理教学中师生自制教具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周烨森培育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关于7048建设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地的实践研究长兴县夹浦中学付少来7049 综合素质随堂定量测评操作模式研究德清二中张证明7050 中学历史研究性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前瞻德清县高级中学柴明惠7051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创生学习课题的探究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周吾仁705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德清县实验学校杨丽虹7053 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与干预研究德清县武康幼儿园嵇莲英7054 示范结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德清县新市中心幼儿园陈建美7055 浙北农村中学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状况与对策的研究德清县高级中学洪伟7056 种植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机关幼儿园何敬瑜7057 以“半日教研”为主题,探索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新模式德清县雷甸中学陈孟杰7058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本土化小制作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洛舍幼儿园姚建英7059 构建生活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丁建凤7060 构建低段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环境德清县清溪小学褚黎芬7061 小学科技活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行为的研究德清县实验学校周宏亮7062 小学语文开发和利用文本隐性资源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武康小学孙文君7063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开发传统名点实施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新市职高朱金彪706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德清县新市中心小学沈中华7065 新课标下通过新型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逸夫小学金红敏7066 大班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探究德清县远望幼儿园魏芸7067 关注形式、上一出好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语境”的研究德清县综合高中石鸿毅7068 以“入户指导”为途径提升托班家长教育观念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武康幼儿园胡媛7069 政治课堂教学基于生活情景的导引艺术研究湖州二中陈丽萍7070 优化整合教学媒体,促进地理课堂活动的研究湖州二中彭海明卢吉新7071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山川乡学校中心胡红斌7072 农村小学在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困惑及对策的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中心小学朱晨莉7073 小学语文课堂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中心小学章福宏7074 在“变式与联结”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二小鄂爱生7075 运用智慧语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安吉县实验小学郑瑛7076 小学英语营造生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必要性的探究安吉县实验小学查海星707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孝丰镇中心小学沈爱姣7078 关于在英语实践课中利用地方性多元化资源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研究与探索安吉县塘埔中心小学陈乃坤7079 小语课堂阅读教学妙语点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和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二小吴秀英7080 小学语文“品读感悟”式教训的探索安吉县丰食溪中心小学笪百胜7081 小学古诗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7082 数学建模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研究安吉外国语学校许小荣7083 对幼儿孝敬父母的教育与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幼儿园丁荣美7084 以“分享阅读”为载体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童心亭幼儿园杨溢7085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有所长”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港口中心学校陈吉平7086 课本剧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天荒坪中学潘仁山7087 发挥“教研、科研、师训”三位一体功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安吉县安城中学傅凤生7088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安吉高级中学窦国胜7089 初中学生习题反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中学黄璇7090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探索南浔区善琏小学郭敏芳7091 初中社会“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的关系研究南浔区横街中学姚月平7092 小学“数学广角”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莫蓉小学宣淦平7093 农村小学亲近母语,优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菱湖三小丁国琴7094 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活动衔接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长超中学沈红芬7095 美术教学中“说写画”能力培养的研究南浔区菱湖实验小学蒋立迅7096 农村中学深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南浔区菱湖三中杨玉林7097 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南浔实验小学钱晓芸7098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南浔实验小学姚惠芬7099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花林小学李水凤7100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南浔区重兆小学杨炳龙7101 中年级语文海量阅读的探究湖州市南浔区菱湖实验小学莘新云张学霞7102 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具自制与开发的研究南浔中学徐兴花7103 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吴兴高级中学胡洁元7104 湖州地方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开发与研究吴兴高级中学方建华7105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吴兴高级中学周毅英7106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研究吴兴区东林中学陆阿建7107 构建言意共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境界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盛新凤7108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边远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吴兴区弁南中学陈土江710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姚新林7110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研究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顾伟东7111 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湖州中学叶盛7112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研究湖州中学羊刚7113 幼儿园早期阅读多元化活动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安吉机关幼儿园程丽萍7114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随文写话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凤凰山中心小学张宁附件2: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目录序号课题名称单位负责人1 构建整合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绘画和语言双向发展的实践研究湖州市吴兴区实验幼儿园卞娟娟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范新林3 完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徐勤芳4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沈美琴5 教师群体培养对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建权6 农村中小学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末明7 △新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长兴县教育局刘秋平8 高中古诗词深化教学系统构建及实践研究长兴中学钱伟强9 小学生古诗词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长兴雉城二小何庆华10 课堂教学诊断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长兴煤山中学章新金11 网络文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力的研究安吉县丰食溪中学郑智慧12 科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安吉孝丰镇中学徐建荣13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教师行为转变的实践与思考德清县教研室潘伟荣14 写字教学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教研室沈凤佳15 “古诗美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逸夫小学倪晓琴16 新课改下高中文科与本土人文资源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德清一中姚小明17 双向互动式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德清县清溪小学冯荣华18 回归童心的幼儿美术教育策略研究德清县中心幼儿园王悦娟注:△为省重点课题。
2015年课题台教研室〔2015〕8号关于公布台州市2015年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台州市教研系统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管理办法》精神,经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开发区各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台州市2015年教研系统立项课题共194项,其中重点课题21项,市规划课题173项。
现予以公布。
重点课题由我室规划办负责管理,规划课题由我室相应学科教研员任指导与管理。
过程研究的指导与管理委托县(市、区)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抽查。
希各县(市、区)教研室课题管理负责人和相关学科教研员结合教研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指导,切实有效地做好开题论证、中期检查、成果推广等工作。
教研系统课题结题材料受理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日-15日。
台州市2015年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目录重点课题(21项)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参与研究人员1 初中英语教师“电子错题集”的建立与应用章波勇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林玉邦、陈钰云、谢菊玲、叶莉莉2 利用时事促进社政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卢斐三门县沿江中学王加勤胡敏3 新教材引发作文教学策略变动的研究陈霞玉环坎门第一初级中学张艳凤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张建平黄岩中学陈俊杰高飞王小娇胡玲清5 基于初中数学后进生的错例研究陈霄剑台州市白云学校张安军、陶明、陈颖6 《物理与生活》高中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郑旭玉环玉城中学陈林锋、谭承梅、潘乐彬7 基于微课优化英语语音教学的行动研究徐玲英临海市临海小学侯艳、赵洪艳、王玲芝、徐亚飞8 翻转课堂下的小学品德教学探究单方标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许优敏、朱小云、王蔚敏、徐晓玲9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林爱萍温岭市城南小学王晶鑫、徐秀春、毛亚红、虞海娟10 以“乐考一角色体验”评价低段口语交际的实践研究徐肃波仙居县实验小学曹小丽、张燕芬、王丹华、姚文11 小学语文“创意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范小娟天台县赤城四小周立新、叶海燕、徐胡云、吴丹华12 基于“比较阅读”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尤爱芳台州市白云小学李彩娟、金卫红、陈霄、陈仙忠13 小学数学教师隐性不良教学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叶爱萍椒江区中山小学李加汉、吴芬萍、陈曦、王彩贞14 生态学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开发研究潘丹芬黄岩西江小学胡丹益李慧丽王毓芳15 小学数学“三构互动”阳光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王瑶温岭市横峰小学黄珍珍、周朝敏、梁红16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体式构建探究毛顺友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明文、周君敏、王梅芬、颜雪萍17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空间智能的研究王秀飞椒江区中心幼儿园黄慧丽、周雅、王巧珍18 幼儿园班级家园网络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顾晓晓仙居县安洲街道中心幼儿园朱飞美、周天飞、张琴、王盈19 听障数学课堂中个别化教学的实施研究陈忆晓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张晓敏、陈丹丹、冯笑笑、蔡金香20 将民间艺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吴倩倩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金彬彬、洪燕、叶金婷、金丹21 仙乡特色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的研究朱克迪仙居县下各镇第二小学顾为民、陈见见、蒋卫华、潘张燕立项课题(173项)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参与研究人员1 基于学生写作起点的初中作文讲评课的实践研究郑群亚仙居县实验中学王慧彬、王可干、吴燕2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项燕萍仙居县广严学校陈志平、暨静、朱燕、张利芳3 初中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李彩娅仙居县第二中学王慧彬、朱匡飞、俞彩鸽、沈婵丽4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张爱零仙居县横溪中学季伊珠、胡巧梅、张永良、吕婷婷5 台州市中学生数字阅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林巧台州市第一中学林锦荷、徐营华、李佳敏、张鹏6 基于C.E.O特色下的洪家中学历史选修课程开发的研究王永中椒江区洪家中学李志慧、潘道敏、陈晶晶、余令梅7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策略研究雷玲玲台州市双语学校林波、黄玲敏、傅丽琴8 借助思维导图探索“学为中心”英语课堂课堂教学的研究王雪莉黄岩江口街道中学余金杯洪冬斐周群玲卢小燕9 初中英语多元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朱卫君黄岩西城中学李玉红10 初中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教学方式研究杨斌黄岩教育局教研室范敦伦周齐云李卫平卢晓蓉11 中学生写作的情感总问题和调适方法研究何慧台州学院附中陈蓉、汤敏敏、陈巧燕、吕彩莉12 “611”高效课堂模式下微课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与研究陈冠军临海市第六中学1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态德育的实施与研究尹美红临海市大田中学孙悠悠、金美君、虞新富、蒋菊彩14 提高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研究杨旦红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周玲菊、周玲琴、郏金花、项振广15 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实施英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周海英临海市灵江中学吕加正、陈玟伊、欧黔萌16 基于小组互助的初中语文层次式学案学习的研究陈海亮温岭市泽国三中陈君清、陈旦阳、王小彬、章红斌17 初中生作文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吴永胜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颜金云、陈水荣、陈清玉18 “体裁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梁巍巍温岭市箬横中学李鸣、黄元芳、林慧君、蒋灵军19 地理必修一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金群温岭市箬横中学徐玲巧2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开发时政资源的研究与实践曹丽娅三门县城关中学罗慧平金莉莉叶丹21 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教学研究滑华三门中学项先银、郑琴卫、胡正晓、何赛军22 内“导”外“督”提高英语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余文敏天台县教研室邢喜爱、叶碧君、许从芳、姚斌23 基于初中英语新题型"语法填空"的教学与研究陶盼依台州市白云学校金倩倩、梁菊英、杨妮茜、陈荣华24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名著导读的策略研究张秀红玉环坎门第一初级中学庄艳华25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肖爱敬玉环陈屿中学叶林峰、潘小英26 高中提取历史材料有效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林丽娇玉环玉城中学朱俊辉、徐海花27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及提升的行动研究杨妮茜台州市白云学校陈荣华、梁微微、陈玲芬、陶盼依28 微课辅助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案例研究郑群椒江区三甲中学洪琴华、陈筱肖、郭雪君、陈彩霞29 数学新课程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深化研究蒋良云黄岩实验中学张美智黄智明章晓斌30 构建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朱婉萍黄岩实验中学何肖平黄永标徐志群陈思如31 农村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章伟红路桥横街中学程爱平、张考云、林星星32 “找问题”式预习方式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何玲丽台州初级中学蒋灵灵、赖红燕、李丹丹、卢晓红33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王如撑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郑皖云、葛美萍、王良会、周桂献34 初中科学作业形式和评价多样化的实践和研究张云飞临海市大田初级中学高贤熙、叶平、高尤俊、姚兆云35 七年级数学“基础运算”微课的制作与应用钟晓秀温岭市泽国四中陈雪珍、应兰萍、叶晓燕、叶永军36 同伴互助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探索陈灵红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林仁蛟、陈昌佳、陈晓37 台州市通用技术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查研究张宏辉温岭市大溪中学梁灵辉、杨晓慧、陈福才、王高峰38 高中电化学核心概念及学习进阶研究姜瑞华温岭中学余卜秋、林敏燕、李甲虎39 初中数学教材的“微创”研究林咸俊三门县六敖中学高帆罗丽敏林星荣40 高中物理课堂对话式习题教学研究李柏成三门中学41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模式的构建王彩霞天台中学许海卫、陈秀珍、王海洋、陈娟娟42 新O2O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彭云涛天台平桥中学杨晓华、张斌、冯柳、郑文娟43 高中生物教材的拓展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褚姣娇天台育青中学何文彬、王爱军、范小卫、陈彩桂44 利用"微课"提升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陈红辉台州市白云学校陶晨、苏爱娣、曹晓晓45 初中科学新教材中“图表”实效性的研究周爱青玉环陈屿中学林雪芳、冯莹、许华、张世娇46 八年级物理教学中“知识树的建构”的实践研究王丹瑛玉环楚门镇第一初级中学邱卫荣、黄晨辉47 通用技术设计性学习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陈恩仕玉环中学张虎、林巍48 基于“体验式”的小学低年级拓展性主题阅读的实践研究冯晓芬仙居县第四小学王益芳、徐雪琴、童慧燕、吴建英49 基于主题的“读、做、说、写”一体化训练研究俞丽萍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陶甜甜、王景娟、陈丽红、曹冰冰50 单元联动下的小学习作起步教学的实践研究郑柳青仙居县白塔镇中心小学张超、徐秀燕、王艳霞、崔银银51 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语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李甜椒江区实验小学徐婷、陈青鸥、徐巧平52 平行阅读教学课型的研究金鸥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陶恩玲、陈荷青、陈德兰、杨玲军53 小学品德课动态生成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李艳丽椒江区三甲街道中心小学王玲玲、王彬、金小群、徐莺54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细化的策略研究孟林青黄岩樊川小学牟锡钊周冰洋解瑜娜邱洁55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策略研究徐君飞黄岩院桥中心小学谭金芳潘佳包玲梨卢军壮56 基于文本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践研究王金萍黄岩北城中心小学李丽娜施冬笑郑森施春红57 基于PEP新教材文本插图有效解读与利用的研究陶美玲路桥区横街镇中心小学叶丽春、尚海红、阮嫣嫣、叶霄58 小学说明文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蒋小彩路桥教研室尚菊红、杨典云、林菊丽、乔任59 基于“心情日记”的亲子沟通的实践研究罗玲琪路桥区横街镇中心小学王正华、陈丽君、陈正云、蒋丹丹60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周慧路桥区路南小学蒋小彩、池伟萍、缪雪芬61 第一学段学生写话途径和策略的研究余利素路桥区金清镇中心小学阮雪平、梁香领、陈菊芬、缪云恍62 小学低段语文依托课文进行仿写的探究李珍芬路桥街道实验小学赵玲玲、戴萍斐、梁秀丽、陈艳63 同伴互助激活小学英语晨读中的实践研究梁燕路桥区金清镇实验小学陈君丽管小羽顾玲意胡敏洁64 城效小学中段主题式“亲子阅读”的实践研究尚雪玲路桥峰江街道中心小学梁秋红、罗茜、蔡慧65 小学品德课合理利用校园资源的实践研究陶委利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施玲媛林菊丽王平陈菊瑾66 小学高段语文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展示的研究王卫芹临海市哲商小学王乐芬、姚海红、张瑞剧、宋笑平67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演绎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王玲红临海市大田中心校葛素红、林小华、孙佳佳68 小学英语单元主题作业的探究毕灵丽临海市大田中心校颜巧玲、罗美芳、王荷芬69 小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颜慧慧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夏侯光、张珍珍、孙优优、张亚亚70 农村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研究冯海英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周萍萍、娄方飞、黄丽质7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詹卫勇临海市上盘镇城山小学胡莘晔、马双秧、金人江72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前置性学习的探索虞选清临海市涌泉镇中心校周柳娅、毛华军、叶灵波73 基于微课有效突破《品德与社会》教学难点的研究陈春燕临海市涌泉镇实验小学徐向阳、陈慧、张玲娇74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叶玲娇临海市永丰镇中心校吴奔奔、郭欢欢、林芝75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桥梁”的探究张琦温岭市滨海镇第二小学颜云芬、林敏、朱荣根、李敏卫76 小学语文积累“双语”提高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陈雪波温岭市横峰小学张懿、杨芳芳、庞娇君、陈旦77 基于语用背景下奔跑式遣词造句训练的研究朱群萍温岭市实验小学朱群华、罗丹蕾、王丽丽、黄元定78 基于流动学生语文素养调查及对策的研究何玲亚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胡亚妮杨喜菊罗红萍79 农村小学国学进课堂的教材选编和教学研究罗东芳三门县六敖中心小学马传昌许伟玲梅胜利杨玲80 小学第二学段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研究朱敏华三门县亭旁镇中心小学赖邦辉朱凤阳卢海萍81 促进“高能低分”型学困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的研究郑文龙三门县外国语小学余惠丽李爱萍叶春芬俞洪华82 基于学习起点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滕严艳三门县心湖小学侯玉莲、杨梅、陈妃玲、陈慧青8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实践研究董服相玉环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春晓、毛仙云84 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张晓霞仙居县横溪镇实验小学崔意茹、李土忠、陈上顺、吴丹妮85 小学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陈柳娇天台县外国语学校张敏、齐晓丽、葛萧君、奚苏娇86 台州海文化资源寻绎与美术校本课程研究奚慧萍台州市学院路小学赵笑敏、杨倩、陶丽丽、王雅87 微课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陈雪飞台州市文华小学杨?、林林88 第二学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陈伟君椒江区云健小学卢海燕、朱金德、王丽、王海兵89 小学数学探究型主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林建华椒江区云健小学灵济校区张菊华、苏林平、徐莎、潘陈90 小学生“自发式”家庭科学实验的辅导研究王亮富黄岩实验小学黄江沈明娥许玲美施珍丹91 农村学生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相关性的研究陆熙婷黄岩北城王林小学戴振伟陈琳金盼虞亚萍92 “预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周文婉黄岩院桥中心小学蔡悠悠屠丽芬郏艳红孙丽华93 小学数学班本作业多维设计的研究蔡红阳临海市大洋小学虞婉青、杨阳、颜莲仙、陈春仙94 小学生数学学习分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周爱芳临海市杜桥镇凤山小学吴安官、周友春、单方军95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实践与研究娄玲娇临海市杜桥小学项云飞、梁建锁96 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自我纠错能力培养的探索鲍慧桔临海市沿江镇西岑小学冯金女、李君花、冯映红、周元夫97 亲近自然寻找田头科学回归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叶玲琴临海市河头镇实验小学翁秀丽、叶敏、许薇薇、朱永军98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杨平锋温岭市大溪镇照洋小学叶安娜、卢敦良、郑晓庆、卢海平99 电子白板本土化促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灵动高效的研究黄玲卡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郑琳琳、王小红、吴晓寅、陈巧100 高段数学作业“三人互助式自助纠错”的实践研究颜晓君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瓦屿校区王海军、陈颖挺、陈巧微、王丽娜101 小学高段数学“课前导学任务单”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梁珍萍温岭市泽国镇第二小学干兴军、罗金日、李红、江云飞102 借助微课煨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颜倩倩温岭市三星小学谢蒙蒙、蔡思思、陈卫利、郭敏红103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研究莫玲超温岭市城东小学赵霞、张灵芝、胡伟珍、颜寿春104 “接地气式”的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研究徐俏静温岭市泽国镇中小学郑海微、林巧巧、赵冠军105 “四基”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基本思想获得的实践研究杨琼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陈加宝杨伟胡蕾蕾106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景创设的策略研究林海省三门县六敖中心小学郑春斌林祥宝陈基础王爱达107 运用“动态想象”建构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研究叶敏霞玉环城关中心小学潘纪平108 小学数学“阶梯式”练习设计的应用研究梁辉安玉环城关中心小学徐爱国、张利珍109 微课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徐晓丽玉环陈屿中心小学高青香、李玲丽110 小学数学自主认知活动设计方法与演绎技术的研究吕春女仙居县第一小学应中其、陈森华、王娅玲、张燕燕111 农村小学数学“潜能生”纠错本设计与使用的策略研究张悄玲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张平平、徐璐颖、陈芳菲112 小学数学学习起点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陈志远仙居县第六小学王军、冯瑟、陈敏菲、杨仙仙113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庞碧峰天台小学王才东、李鑫东、庞强、林伟扬114 小学数学随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姚宇蓝天台小学陈优优、陈彩飞、潘肖敏、徐敏娟115 基于导学案的“自主导学精彩主讲”课堂模式的研究陈云英天台县福溪中心小学许笑平、何英飞、许福伟、周小利116 小学高段教学“学展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邢袁玫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小学林伟扬、丁彩霞、张超凡、汤君飞117 小学科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徐君玲天台县平桥中心小学余娇霞、庞英芬、庞彩君、齐铭华118 小学数学新教材主题图使用的实践研究张萍华天台县平桥镇东林小学曹树新、袁秀飞、庞小月、庞建军119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的实践与研究赵笑敏台州市学院路小学奚慧萍、毛晓丹、林梦依120 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的策略研究孙腾飞台州市实验小学冯小燕,许海燕121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式教学误区与对策的研究陈晓琳台州市白云小学陶悠悠、林巧、於方婷、林佩红122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职学前专业课教学创新研究任茜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陈献春陈佳蔡婷婷蒋晶晶123 中职《会计实务》实训数字书写规范化训练研究朱晓珍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王雅红何奇辉潘巧玲周羚佳124 中职数学几何与机械识图整合的实践研究黄丹君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郑建明、彭兴建、林伟红、林金海125 基于中职语文课程的蓝领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应文坚椒江区职业中专解菊燕、李丽菊126 中职数控专业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郭文彬椒江区职业中专华斌、郑剑文、王茜菊127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詹江燕椒江区职业中专胡恩建、何珍珍、於丽娜128 自主性户外活动中发展优势体能的实践研究杨智淋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幼儿园周丹晓、江海洪、方松、柯瑞晓129 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的策略研究王红燕温岭市新河镇中心幼儿园王丽君、陈利萍、李霞、林芳芳130 开展幼儿园球类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李娴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幼儿园陈小娥、颜斌英、江燕、赵优优131 依托绘本提高幼儿性别意识的实践研究潘伟伟温岭市松门镇幼儿园郑祺匀、王旭慧、王腾虹、王菁菁132 利用椅子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单青春临海市东塍镇中心幼儿园王群、章曲平、侯凤娇、周丹133 幼儿园大班“1+X”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林一婧临海市机关幼儿园大洋分园赵学萍、杨秀娟、俞金芬、陈双双134 剪纸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朱丽娜临海中心幼儿园陈晖、叶娌娜、王玲英135 中班幼儿区角游戏多样化观察记录的实践研究陈晓萍临海中心幼儿园孙晓丹、梁会、陈慧虹、徐燕136 幼儿园中大班混龄闯关式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徐牡丹临海市大洋街道中心幼儿园第一分园林玲、张苗苗、王彩燕、徐梦秋137 基于民间童谣开展玉环本土方言教学的研究颜蓓蓓玉环县中心幼儿园娄雪剑、叶颖琳、张静、徐玉138 运用“绘画日记”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研究施琼安玉环县机关幼儿园陈华芝139 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的研究王允珠玉环楚门镇中心幼儿园张婷慧、刘亦红、徐琼瑶、戴晓璇140 乡镇幼儿园《幼儿成长档案》建立的实践研究郑倩倩玉环坎门公立幼儿园张婷慧、支超、颜琴141 主题背景下美工区的“纸趣”创设研究陈慧聪台州市机关中心幼儿园康平分园张琰、徐文婷、罗安蒙、郑赛142 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器具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洪灵燕椒江区章安中心幼儿园倪恩凤、金君、蔡红强143 幼儿园足球游戏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何小红椒江区书生景元幼儿园林晨、周婉萍、陈爱芬、石君金144 幼儿园开放式晨间户外活动的实践研究陈柳燕仙居县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朱维维、蒋雅江、应方明、朱丹芳145 城区幼儿园创意手工有效途径的研究范淑霞天台县机关幼儿园谢向荣、徐优、张欣怡、曹慧丹146 幼儿园创意水粉画在大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实施与探索叶玲天台县机关幼教集团天都园区李罕婴、王昭君、何萌萌、陈晨霞147 音乐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陈银银天台县始丰街道幼儿园许燕平、夏美芬、范梦娇、陈锦萍148 传统游戏融入幼儿自主活动的实践研究陆灵君天台县平桥中心幼儿园戴美珍、洪菊飞、翁莎莎、郑红敏149 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听唱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童琳黄岩锦江小学郑定英李丽娜朱霄霓150 《生命成长中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唐涛路桥区蓬街中学罗永才、陈君丽、应美芳、张文云151 基于课程整合的校本研训模式的实践研究王美燕温岭市九龙学校项卫珍、沈艳艳、庞云霄、郭爱红152 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的实践与研究彭大清三门县亭旁镇初级中学叶文亚卢邵惜洪山先153 基于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狄晗琪台州市白云学校李美贞、刘浩、陈静154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王杰荣台州市实验中学苏雪竹、李汉桥、江丽君、肖红霞155 中学生静心聆听音乐习惯养成的研究沈春芬台州学院附中徐淑玲、郑丹、杨海琪、项静156 微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吴海容临海市第五中学沈化敏、林清、谢美玲、谢敏红157 在准备活动中安排跳绳作为课课练的实效性研究林妹临海市临海中学陈兆文、陶坚、金洋军、陈必浑158 对飞镖运动在初中课堂推广的实践研究叶微微临海市邵家渡中学陈崇新、徐琴招、尤玲琴、周君妹159 少儿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教学的分析比较研究吴善君临海市临海小学方匡欢、汪剑英、许林星、谢玲英160 小学低年级结构性家庭作业设置的研究王文英临海市巾山实验小学徐灵芳、郭凤娇、叶玲玲、邵琴知161 关于小学低段激励卡使用的研究陈卫丽临海师范附属小学卢志方、冯圣军、许优薇、潘敏芬162 小学“环保创意”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杨明富椒江区云健小学灵济校区卢小飞、洪昌林。
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实施研究学生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工具,用于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的信息和各项相关事务。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工作。
一、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1. 学生档案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档案的集中管理,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背景、校内表现等。
通过学生档案管理,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 选课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选课管理功能,包括课程设置、选课报名、选课结果查询等。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选课,并实时获得选课结果,方便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安排。
3. 成绩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对学生成绩进行及时、准确的管理和统计,实现成绩录入、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录入成绩,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查询和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
4. 学生考勤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的考勤管理功能,包括请假申请、考勤记录、考勤统计等。
学校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勤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5. 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对班级进行管理,包括班级信息、班级成员、班级表现等。
通过班级管理,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班级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6. 日程安排: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日程安排和课表管理,包括课程时间安排、作业布置、考试安排等。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系统了解课程表和相关任务,并及时参与其中。
二、学生管理系统的实施研究1.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在实施学生管理系统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
这包括明确学校的管理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界面设计等。
通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可以保证学生管理系统的功能满足实际需求并易于使用。
2. 技术选型和软件开发:根据学生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实施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和开发工具。
进行系统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分析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在当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习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教学管理手段,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习管理系统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及其带来的变革。
学习管理系统的定义可以简单描述为一个基于网络的平台,支持课程的创建、分配和管理,提供了在线学习、评估和跟踪学习者进度等多种功能。
其主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LMS不仅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也逐步渗透到中小学及职业培训等多个层次和类型的教育中。
首先,学习管理系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布置作业、批改试卷和跟踪学生进度。
学习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的功能,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布课程内容、作业和测试,学生也能够在同一平台上提交作业和进行自我评估。
同时,学习管理系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其次,LMS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而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测试中的表现,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任务。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很多学习管理系统还整合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包括视频课程、电子书和其他多媒体材料。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这种自定进度和多样化选择的学习方式,不仅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课题名称:学习管理系统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062610832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课题承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课题负责人:花洁、中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主要研究人员:汤丽红、中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尹莉娅、中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陈芳、中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袁亚军、小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戴拥军、小学高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许燕、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倪青、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周翔、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胡颖、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吴贤惠、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姚海萍、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叶莹、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金一鸣、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张志宏、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孔雅萍、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陆澄瑛、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陆悦、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袁娟、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王萍、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葛莹、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龚京、小学一级、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一、研究内容1、研究moddle学习管理系统对小学教学实践的价值和运作机制。
2、结合本校的实际,构建一个校本的学习管理系统,对moddle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
3、在moddle学习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改善教学行为的实施方案,构建“建构性-合作”、“引领式”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培养教师运用模块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构建模式的能力、反思和分析能力。
4、从技术管理维度、学习任务维度和社会交往维度等方面对moddle进行评价。
二、研究过程我们以魔灯功能的开发使用为平台和抓手,使教师掌握课程信息化设计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研究进展顺利,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一)引领与指导1、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家厚研究生导师团,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项目培训。
08年学校又对课题组教师做了重新调整,选拔了以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为领衔的课题研究队伍。
将科研工作成效纳入教师工作的年度考核。
并结合其他几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花,营造浓烈的课题研究氛围。
并及时印发《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学员手册、资料手册,发动广大一线教师自主报名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拉开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序幕。
2、成立课题组织管理机构,加强过程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的开展情况,由校科研室对课题进行跟踪管理,监督与指导课题研究过程,注重对校内硬件设施的配备,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校科研室推行课题例会制对课题的开展进行跟踪监控,定期举行实验总结会,由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研讨。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全国首届基于Moodle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讨会,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借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研讨纠正。
(二)传承与优化1、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理论水平。
只有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要想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必须丰厚研究者的理论积淀,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自觉行动。
课题的初级阶段,我们组织本校骨干教师参加为期一个月的“Moodle信息化课程设计”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的指导下,教师认真学习Moodle的各项功能,为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发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网上学习与交流研讨,不断提高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并定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加深对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基本理念的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开展系列活动,普及课题基本理念。
首先,搭建嘉定实验小学Moodle信息化平台。
在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在服务器上建立了本校的moodle信息化平台,教师开设自己的moodle课程、相互交流探讨经验。
其次,引进国内一批优秀的Moodle课程包。
我们收集了全国各地的一些获奖课程包,上传至本校的moodle信息化平台,并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分析其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从而更好的设计适合本校的信息化课程。
(三)示范与创新1、积极探索实践,形成相关案例与论文。
建立语、数、英三个学科的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
先选取骨干教师进行试验,利用moodle 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并进行教学展示,让全体教师了解、体验moodle平台。
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
2、探索价值研究,开设网上拓展型课程。
组织一批对信息化教学感兴趣的家长参加Moodle功能的培训,家长利用学术背景、专业特长在Moodle平台上开课,课题自定或者和学校任课教师商讨决定。
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家长进行指导,并将这些课程发布在moodle平台,由学生自主选课,自行考核,在线记录学习时间,家长义工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
目前,家长在moodle平台上开设“品格小课堂”、“远离意外伤害”、“汽车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等各类研究型课程72门。
供学生在课余及寒暑假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可以登录平台通过“审视主题——选择课程——浏览资源——自我检测——交流评价”等步骤进行自主学习。
3、进行项目合作,取得卓越成绩。
利用平台与上海市控江中学、四川彭州市升平博爱小学联合开展跨区域合作学习,通过“共同确立主题——合作实施探究——协同发表成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醒目合作。
荣获教育部“互联创造未来”、“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全国评审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三、研究成果(一)合理开设课程,促学生和谐发展由于魔灯内部集成了许多功能,使得网络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因此我们在平台上创建了合适的网络课程,构建适应网络发展趋势的信息化学习模式。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中全面铺开,建立本校独具特色的网络课程。
网站管理员给了教师一个全新的空白课程,并有编辑此课程的权限,教师使用账号登陆后便可建设课程。
我们在摸索中不断推进,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坚持持续更新,使学校的网络课程规模逐渐发展、壮大。
引入魔灯后,与原有的资源库建设并不冲突,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和素材充实到魔灯课程中,其中的一些课件可以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件,供学生灵活选用、自主学习。
目前,我校的魔灯课程平台已经开设了3大类共40门课程。
1、基础型课程重导学基础型网络课程重体现导学的教学理念。
打破时空限制及时预、复习知识。
教师灵活选用魔灯系统基本模块在课程中添加资源、在线作业、问卷调查、反馈作业结果等。
设置测验模块时教师可以定义题库,题目和答案可以乱序(随机)显示,避免重复减少作弊。
学生通过校内外网络登陆魔灯课程平台学习后点击“学习收获园”完成作业和课后自测,根据反馈的情况,每位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在此基础上回到“学习自助餐”和“学习直通车”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复习,然后再次测试寻找薄弱点。
如此反复,直至完全掌握,魔灯平台使学生们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2、拓展型课程重提升拓展型网络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自学互评,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和提升。
教师主要提供好学习的路线图和资源,并加以引导。
学生登陆魔灯课程平台后根据课程设置的学习路线自主学习课程提供的信息资源,参加测验和作业。
学习者之间可以开展作品的互动评价,也可以得到课程教师的在线评价与辅导。
如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在语文拓展课上,我们依托moodle平台设计了语文主题学习《小小芳草地》。
这个主题活动共分为三个板块:资源库、快活林、收获园。
“资源库”的功能是发动学生的力量,把学到的词语分门别类地归纳在一起,就如同以前老师让学生看了书以后,把好词好句摘录在本子上一样。
不同的是现在是动员全班的同学共同完成一本摘录本,得益的也是全班每一个人。
当进行写作时,学生们可以任意选用合适的词语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作为写作基础的资源库尽快完善起来。
“快活林”运用moodle特有的论坛、Wiki等功能,开展一些有趣的网络学习活动:成语接龙、每人一句话接故事、随机选词写段。
从词到句再到片段的练习,在兴趣盎然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获园”分为两块:一是由老师把学生写的文章中一些典型的错误集中在一起,形成例文,有学生充当老师进行修改。
二是把学生优秀的习作可用Moodle中作业的功能上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3、探究型课程重创新探究型网络课程重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领式学习中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注重沟通,通常以教师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为主线,学习的内容事先并不给定结论,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讨论交流、答疑等方式,引导学员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如《灯——我们的朋友》探究课程中,教师只提供具体的学习要求,利用表格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归纳能力,在梳理中自己明白白炽灯退出历史舞台,推广节能灯的原因。
制成统计表格说明问题,最后上传结论。
探究型网络课程为部分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多层发展的平台。
(二)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模式正恰恰适应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教学有了新的突破,真正让孩子们在课前、课中、课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探求和深入延伸学习。
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协作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1、先学后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前预习难以检测,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最多也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头几分钟内进行简短的反馈,这样的反馈不全面而又不清楚。
然而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清楚地将预习要求罗列在上面,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的预习也可以清晰地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平台上,清晰可见,即体现“先学后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