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评定过程分析——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65.51 KB
- 文档页数:2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讨式教学方法概述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就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通过参与研讨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对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简介《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水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城市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获取、处理、分配和利用,以及城市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水资源管理和运营的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强调实践和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升他们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团体合作、问题解决和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专业课授课方式浅析一一以《城市水文学》为例摘要:专业课学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抽象理解能力较弱,而专业课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造成不少高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存在障碍。
针对上诉问题,专业课授课教师要理性看待,因材施教。
本文以《城市水文学》为例,举例分析了专业课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针对性的讲解方法,对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克服专业课学习障碍,提高专业课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课授课方法高职院校城市水文学专业课学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少高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存在障碍[1,2]。
高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要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的教学方法等,加上高校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自主性,要摆脱在中学期间形成的依赖教师、家长督促式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因此造成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觉难以适应,或适应时间长,或调控能力差,经常出现一开始就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状况[3,4]。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良莠不齐、理解能力较弱、而专业课知识面又较广,深度较深的问题,授课教师应理性面对,因材施教,通过举例等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深奥的专业课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加以讲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城市水文学》为例,浅析一下专业课教学的一些看法。
城市水文学(Urban Hydrology)又称都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发生在城市环境内部和外部,受到城市化影响的水文过程,为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水文依据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的观测实验、城市供水与排水、城市水环境、城市的防洪除涝、城市水资源、城市水文模型和水文预测以及城市水利工程经济等。
城市水文学对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等都有重要意义,是水务管理等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5]。
城市水利设施市场化管养进程及效果评价李闯1,符娜2,杨红辉1,戴阳1(1.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扬州分公司,江苏扬州225000;2.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扬州225000)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当遇到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等复杂天气时,路面积水无法通过重力自流,会在涵洞、隧道等低洼地区形成涝水。
此外,由于城市水利设施管养不到位,无法发挥应有功能,导致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现象,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以南京市麒麟科创园雨水泵站维护项目为例,分析城市水利设施在推行市场化养护后的管养效果。
研究表明,城市水利设施通过专业养护管理单位养护后,设备完好率由45%提升至95%,设备消缺达到100%,水利设施能够较好地发挥工程效益。
关键词:水利设施;管养模式;效果评价;城市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2-0135-02Process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Marke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WaterConservancy FacilitiesLI Chuang1,FU Na2,YANG Honghui1,DAI Yang1(1.Yangzhou Branch of Jiangsu Water Resources Co.LTD.,of the 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Yangzhou225000,China;2.Editorial Department,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25000,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When encountering short-term heavy rainfall, thunderstorm,gale or other complex weather,the accumulated water on the road cannot flow by gravity,Waterlogging will be formed in low-lying areas such as culverts and tunnels.In addition,due to the inadequat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it is unable to play its due function,resulting in serious waterlogging in some cities.It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taking the maintenance project of rainwater pump station in Nanjing Chi-Lin Hi-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marke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by professional maintenance units,the integrity rate of equipment has been increased from45%to95%.The defect elimination of equipment has reached100%.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an bring the project benefits into full play.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maintenance pattern;effect evaluation;urban0引言市场化管养是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其实质是政府依照市场定价,出让部分公共项目管理权,委托专业化团队进行管理和养护,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过程。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简介城市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负责供应、储存和处理城市的饮用水和废水。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健康,城市水系统的运营与管理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的考试内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
考试目标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的目标是衡量从业人员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考生有机会证明他们具备合格的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水资源。
考试内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水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了解各类水源的特点和采集方式•熟悉供水管网的布局和水流动态2. 饮用水处理技术•熟悉常见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了解饮用水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掌握饮用水质量监测和评估方法3. 废水处理技术•了解城市废水的处理流程和设施•熟悉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掌握废水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4.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利用•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掌握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节约利用措施5. 紧急事件应对与灾害管理•掌握城市水系统紧急事件的识别和应对•熟悉水系统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措施•了解水系统应急演练的步骤和要求6.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掌握与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城市水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了解水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要求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考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考试的评分标准一般包括对每个题目的正确率、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综合评估。
考试合格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 regulations 进行确定。
考试准备为了成功通过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考试,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备考指导:学习相关的教材、参加培训课程或参考相关考试指南。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营与管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是确保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
它涵盖了城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等组成部分,扮演着将清洁水源供应给市民,排除废水和雨水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这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管理,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一、投资与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投资和规划是确保其运营与管理成功的首要任务。
在规划阶段,城市需要全面评估未来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
同时,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给排水系统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包括建设、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的费用。
二、设备和设施维护给排水系统的设备和设施维护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一环。
城市需要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机制,对系统中的泵站、水管、管道和处理设施等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也是必要的,例如可实现智能监测和远程控制的系统,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水资源管理在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中,水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城市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用水量,促进节水意识的普及,并建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制。
例如,加强用水管网的管理,减少泄漏和浪费;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纳入给排水系统循环利用。
四、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必须与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相结合。
城市需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城市还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善。
五、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给排水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应考虑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
城市需要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预测可能的自然灾害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城市还需要加强系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给排水系统的紧急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
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营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雨水的管理。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雨水的排放和处理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营,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背景介绍城市雨水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施,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收集、排放和处理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目标是减少城市内的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系统设计1. 雨水收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第一步是收集雨水。
这可以通过建造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等来实现。
这些设施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马路和供给一些非饮用用水。
2. 雨水排放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第二步是排放雨水。
这可以通过建造雨水排放管道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来实现。
这些设施可以将雨水排放到城市的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中,以防止城市内的积水和洪涝灾害。
3. 雨水处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第三步是处理雨水。
这可以通过建造雨水处理设施,如雨水过滤器、雨水调节池和雨水回收系统等来实现。
这些设施可以将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回收,以供给城市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三、系统运营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运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
以下是系统运营的几个关键方面:1. 规划与设计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系统运营的第一步。
这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和人口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设施和技术。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未来的变化和需求。
2. 建设与维护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是系统运营的关键环节。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以建造和维护各种设施和设备。
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3. 监测与评估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是系统运营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建立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以实时监测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处理情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改进措施。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1.城市水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以城市水资源为主体,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过程,并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
2.城市水系统由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和排水等四大要素构成。
城市水系统存在的基础是城市水资源。
3.城市水系统供排水设施包含有:水源取水设施、给水处理设施、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系统、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和重复利用设施。
4.城市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
(城市水系统还要从用水需求、环境污染、减少渗漏、节水措施和加强补给等方面进行调控,保证其功能的发挥:节制需求;控制污染;减少渗漏、增加补给。
)5.城市水资源特征:水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之一。
✧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数量上,具有有限性;✧从系统而言,具有有限的循环再生性、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
✧作为城市水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还具有时空性、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在缺水地区,城市水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有社会及环境属性,表现为取用集中,用水量大,水质要求高;✧水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6.城市水务管理: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以水为原料,实施取水、净化、输配和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排放等职能,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费需求,提供以改善水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水产品和水环境服务,并治理在用水过程中形成的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7.城市水务管理特点:城市化高速发展是基本特征;统筹规划协调实施是关键;标准规范和技术管理是基础。
8.合理水费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节制消费者(居民或城市)对水的需求,既节约了用水,又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程度。
建立并推行以需求管理为目标的城市水价体系,对促进水的可持利用、综合节水、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拓展水污染治理资金渠道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是城市供水、节水与污染水处理决策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的人力资源案例水务行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水务行业发展。
国家从战略层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水务发展的政策,政策密集程度、支持程度远超历史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中国水务产业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黄金期。
一是行业发展越来越快。
未来中国供水和污水处理需求巨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向水务行业提出新的投资建设需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促进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加快了水务行业的发展进程。
二是外部挑战越来越多。
民营资本获准进人公用事业等领域。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未来几年,中国水业将面临最根本的市场变革,国外资金、国内上市公司以及民营资本纷纷涉足水务,随着水务市场化的逐步深人及外资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供水企业原有的垄断优势正逐步消失,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等领域,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激发社会活力,也有利于打破现有水务行业垄断局面,提高公用事业建设效率和服务意识,运用市场化思维来运营。
三是经济形式越来越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xxxx年xx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
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xx%,近年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与往年同期相比,都呈现上涨状态。
目前,经济形势呈现下行压力以及伴随增长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预期的影响,员工增加对薪资上涨的期望。
员工涨薪呼声和高薪留人两者与人工成本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公司管理中会比较凸显。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集团各个子公司,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力。
资源规划缺乏发展观、动态观;2.员工结构失衡,技术、技能类员工断层及缺乏;3.缺乏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欠佳;4.薪酬设计缺乏针对性,激励手段单一;5.缺乏深层次的培训需求分析;6.公司缺乏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
第一、二章水的循环形式:自然循环、社会循环。
城市水系统主要的构成:1)水源2.供水3.用水4.排水城市水系统的功能:1.水量保障2.水质保障3.水压保障保证功能的发挥:1节制需求,2控制污染,3减少渗透,4增加补给城市水系统特性:1、给水排水统一性,2、发展的可持续性,3、公益与商品的两重性我国城市水行业的产业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行业产业结构问题,二是竞争主体问题,三是产业链各环节总体发育不良我国城市建设与水需求问题主要表现为:1.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2.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3.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管井的日常维护措施:抽水设备选用和维护,及时清淤、维护性抽水、管井的消毒、管井出水量减少原因及恢复措施。
第三、四章给水处理工艺使用的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水中胶体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包括凝聚和絮凝。
混凝机理1)凝聚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或卷扫2)絮凝机理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混凝过程控制条件1)混合阶段-异向凝聚占主导,药剂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进程很快,故要求混合快速剧烈。
10~30秒,不超过2分钟,一般700~1000s-1之内。
2)絮凝阶段-同向絮凝为主,适当的紊流程度,G由大到小,既要保证碰撞吸附,又要防止絮体破碎。
时间一般10~30分钟。
平均G=20~70 s-1 ,Gmax=100~120 s-1 ,GT =104~105当原水碱度不足使铝盐或铁盐水解困难时,投加石灰可以增加水中碱度,改善混凝条件,促使混凝过程顺利进行。
平流式沉淀池构造:是应用最早最广的狭长矩形沉定池。
平流式沉淀池水深2.5~3.5m,长宽比要大于4,长深比要大于10,以保证池断面水流均匀。
池底多为平底,采用机械刮泥或吸泥,采用刮泥方式时需在进水侧池底设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控制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1.0~3.0h,2.表面负荷率:P55,3.水平流速:10~25mm/s3)斜管沉淀池运行与维护必须特别注意:1)斜管沉淀的缓冲能力及稳定性较差,对前置的混凝处理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对絮凝水样的试验或目测,应每小时不少于一次,池出水浊度宜控制在8度以下。
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城市供水系统作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之一,在确保市民生活和生产所需的水源供应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都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市民对水的需求的能力。
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如下:(一)系统安全性分析系统安全性分析是衡量城市供水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灾抗灾能力: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供水网络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
2、设备安全:城市供水系统的各个部分设备应按照规定的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和故障排除。
3、信息安全:城市供水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安全需求,采取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4、人为破坏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城市供水系统在遭受人为破坏性事件时,应能及时识别、处理和排除故障。
此外,还应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
(二)水源保障能力分析水源保障能力是城市供水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城市供水系统应保证水源的充足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1、水源保障:城市供水系统应优先保障自来水源的可获得性,在水源设计和选择上注重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2、水质保障: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应该符合卫生标准,防止水源被沾染有害物质,应建立相关水质检测和监管机制。
(三)运行管理方式分析运行管理方式分析是评估城市供水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运行管理方案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及时关注各种问题的大数据和趋势。
应定期进行管网的检修和现代化更新。
认真开展城市供水系统各项管理工作,各个选项必须经过科学和严肃的研究,检测和例行维修。
二、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和优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措施,如下:(一)提质升级城市供水系统在设备的选择和养护方面,应注重技术的升级同步进行基础建设的提升,同时加强维护和科学的管理,提升设备稳定性,提高运营效率。
《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004112课程中文名称: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课程英文名称:Urban Water Syste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是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初步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管理的实践能力,能进行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具备异常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并了解污水处理厂工艺与管理的新发展。
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并将专业基础课联系到实践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总论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了解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概论:①城市水系统特性分析、②城市水系统的运营与管理;理解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关系:①城市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的关系、②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③城市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
2. 重点、难点重点:城市水系统特性分析、城市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难点:城市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
3. 学时分配:2学时(二)给水处理厂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给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维护与管理:①常规给水处理工艺、②受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③受污染水源水净化的深度处理、④新型净水工艺掌握给水处理厂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工艺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给水处理工艺原理、系统组成、工艺参数分析与计算、工艺控制、运行调度、日常操作维护、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排除等。
2. 重点、难点重点:给水处理厂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工艺、机械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难点: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排除。
3. 学时分配:4学时(三)污水处理厂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维护与管理:①预处理工艺、②生物处理、③消毒与计量、④污泥处理构筑物。
基于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评定过程分析作者:王春霞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2期摘要:根据专业选修课特点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了“平时成绩+研讨汇报+结课论文”3过程成绩评定模式,并对成绩评定过程中指标点、权重等因子作了详细阐述,拟为完善该类课程的考评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成绩评定;过程分析;指标点;权重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90-02一、引言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发挥了其重要作用[1]。
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与素质培养[2]。
成绩评定则是评价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建立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也是教学工作者思索的问题。
在美国,教育界人士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过程评价的12条原则[3],同时强调一次课程考试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课程成绩,只有结合课堂、课外等多个侧面进行多元化过程监控,强化学生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4]。
在国内余学杰等进行了大学生参与形成性成绩的评定研究,从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大学生参与成绩评价,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5],陈保亚等对课程教学及成绩评定方式方法给出了一定的论述[6,7]。
课程教学改革视课程性质而定,课程考核的评定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要结合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但核心还是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创新能力为主。
本文就以专业选修课《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介绍其成绩评定过程,为类似课程的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成绩评定分析(一)课程简介《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以城市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技术保障措施与科学管理方法。
该课程特点为文字叙述多,内容交叉多,实践性强。
水资源管理教学案例实践与反思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教学案例的实践与反思,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实际应用,旨在提升学生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实践一: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之城市用水管理城市用水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选择了某城市的用水管理案例,通过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水资源。
1.案例背景介绍某城市的水资源面临日益紧张的局面,长期的超额用水导致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产业用水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这就需要进行城市用水管理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2.问题分析在分析该案例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用水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用水需求评估、供水系统建设、政策法规制定等。
他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城市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用水浪费、供水不稳定、用水价格不合理等。
3.解决方法学生需要在案例中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推广节水型家电、加强供水管网建设、优化用水定价等。
他们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二: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之农田灌溉管理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一个农田灌溉管理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农田灌溉的重要性和相应的管理方法。
1.案例背景介绍某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合理的农田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盐碱化。
农田灌溉管理亟待改进,以保证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问题分析学生可以深入分析农田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灌溉水量不合理、灌溉技术滞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3.解决方法学生需要在案例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改进灌溉设备、推广灌溉技术、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在首先介绍了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概述,然后对《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具体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评估了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教师角色转变及支持。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意义,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本文旨在探讨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教学效果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方法、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教师角色转变、案例分析、评估、传统教学方法、意义、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讨式教学方法概述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展开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
研讨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
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通过参与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1.2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介绍《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是一门涉及城市水资源管理、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城市供水系统的运作原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规划、污水处理技术及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城市排水系统运营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营管理日益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城市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营管理可以保障城市内涝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顺利进行,为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运营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排水系统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由主要的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组成。
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收集、运输和处理雨洪水,确保城市排水畅通,防止因雨水积聚造成的内涝。
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运输城市内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保障水体的净化和环境的卫生。
二、城市排水系统运营管理的重要性1. 内涝防治:城市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营管理是防治城市内涝的基础。
通过及时清理排水沟渠、维修和更新排水设施等措施,可以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雨水积聚引发的城市内涝情况发生。
2. 水环境保护: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营管理对于保护水环境和提高水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管理排放的污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以保护水环境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资源节约:合理高效的运营管理可以有效利用城市水资源。
通过降低供水和污水处理的能耗,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排水系统运营管理的有效手段1. 定期检查维护:对排水系统进行定期巡查,检测系统中的漏损和破损,及时进行维护修复。
保障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避免设施老化和故障对排水功能的影响。
2. 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对水量、水质、水流方向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3. 污水处理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同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每户污水的规范排放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宣传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引导居民正确使用排水设施,减少不当行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面影响。
D O I:10.16681/ki.wcqe.201621049专业综合类选修课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王春霞,杨广%江煜,刘生宝(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文章以给排水专业的“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联系学生实际需求,分析和探讨了该课程计划的制定进程,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突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思 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程计划;专业综合类选修课;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1-0081-02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规定了课程的顺序和相 互关系,教学计划的改进和完善要依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鉴于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知识储备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増 加,课程计划制订者需及时改革课程计划。
专业综合类选修课 往往为多门专业课的交叉,教材普遍较厚,内容实践性强H。
受课程性质及教师实践经验的限制,现阶段该类课程中大学 课堂常出现学生到课率高,但课堂学习兴趣淡等交互现象[3],给这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阻力与挑战。
一、 专业综合类选修课制定教学计划的意义课程计划作为专业综合类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核心,必须 在该课程教学全面实施前率先制定出来,起到总领整个教学 内容方向和结构的作用。
该课程计划的制定要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前提,专业知识为基础,技能训练与应用为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 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达到较好的 学习效果。
二、专业综合类选修课课程计划的制定(一) 专业综合类选修课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该类课程计划制定需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以专 业培养计划目标为基础,培养要求为依据,设定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给排水学科与工程专业的 理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能在设计、施工企事业单位、科研教学和管理部 门从事专业工作。
基于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评定过程分析收稿日期:2018-08-16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关于专业综合类选修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项目编号:KG-2015-21)作者简介:王春霞(1979-),女(汉族),山东郓城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节水灌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研究。
一、引言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发挥了其重要作用[1]。
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与素质培养[2]。
成绩评定则是评价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建立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也是教学工作者思索的问题。
在美国,教育界人士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过程评价的12条原则[3],同时强调一次课程考试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课程成绩,只有结合课堂、课外等多个侧面进行多元化过程监控,强化学生重视课程学习的过程[4]。
在国内余学杰等进行了大学生参与形成性成绩的评定研究,从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大学生参与成绩评价,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5],陈保亚等对课程教学及成绩评定方式方法给出了一定的论述[6,7]。
课程教学改革视课程性质而定,课程考核的评定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要结合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但核心还是以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创新能力为主。
本文就以专业选修课《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介绍其成绩评定过程,为类似课程的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成绩评定分析(一)课程简介《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以城市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技术保障措施与科学管理方法。
该课程特点为文字叙述多,内容交叉多,实践性强。
基于以上特点,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密切联系学生的需求,制订了“分模块授课+设计实例+研讨”的教学计划[8]。
(二)该类课程成绩评定中出现的问题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创新思维,增加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所以此类课程成绩评定必须做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
然而目前该类课程的考评存在如下问题。
1.此类课程学校没有统一的考核模式,随意性较大。
由于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内容多,专业拓展性较强,考核过程能否满足培养要求不能完全保证。
2.学生的重视程度低。
学生认为该类课程为选修课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同时该类课程的考评机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约束学生。
3.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评定机制,大多数的老师仍然采取期末统一考试,以卷面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缺少过程监控。
综上所述,建立公平的成绩评定体系,完善课程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是目前该课程要做的。
(三)过程控制中的成绩评定体系的确定依据教学计划,确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尊重教学过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研讨汇报+结课论文”3过程进行考核。
3过程控制涉及13项指标点,每个指标点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便详细地计算各项得分情况。
详见表1。
1.平时成绩(N1):为了中和一次性考试结果出现的偶然性,对综合考评学生的成绩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需要教师认真把握每个同学的上课情况。
①出勤率,一次无故旷课扣10分,4次及以上者取消该课程的考核资格;迟到早退1次扣3分、请假1次扣2分,超过4次将认定为1次无故旷课;②随堂提问:对讲授过的、王春霞(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根据专业选修课特点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制定了“平时成绩+研讨汇报+结课论文”3过程成绩评定模式,并对成绩评定过程中指标点、权重等因子作了详细阐述,拟为完善该类课程的考评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成绩评定;过程分析;指标点;权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90-02———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为例Analysis of Grade Evaluation Process Based on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n Urban Water System"as an ExampleWANG Chun-xia(College of Water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0,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and their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developed the grade evaluation model of "usual grade +seminar report +final course paper"on 3process,and elaborated on index points and weights.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Key words: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s;grade evaluation;process analysis;index points;the weights相关联的亦或者需课堂巩的内容进行提问,根据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详细记录学生的得分情况;③课堂延伸作业: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根据当堂的讲解内容,给出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下次上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阐述对此问题的理解;根据学生准备的充分性及讲解的精彩性记录学生成绩。
④其他: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比如经常在1—3排听课的学生,此指标点得分将在80分以上,发现上课说话、玩手机等发现一次将扣除20分。
2.研讨汇报成绩(N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研讨题目以城市水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论题[8],共计12个分论题。
班级4—5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根据组内选择的论题,搜集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整合资料,编制总结报告,制作PPT 并汇报,然后通过班级同学匿名打分给出每个指标点成绩,最后教师再进行集中点评。
①成员分工:保证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参与,根据任务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团体作战的目的。
②文献收集:从搜集的文献类别、数量及质量方面观察该小组发现问题、凝练观点的能力,同时也熟知了查找资料的途径及方法。
③过程记录:记录该小组完成论题过程的痕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完成情况。
④PPT 展示:要求重点突出、论据翔实、思路清晰、制作精美,同时也锻炼了汇报者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
⑤现场回答问题:是对论题熟悉把握的证明,也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的基础。
⑥总结报告:即要阐述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又要给出自己的观点,是组内重要的成果之一。
3.结课论文成绩(N3):对整个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查。
论文的要求在结课前4周下发给学生,方便学生提早搜集资料。
论文题目不限,内容有明确的工艺选择及构筑物的运营,其他可以自由发挥。
①论文格式:让学生掌握论文框架,规范论文写作模式,体现严谨之风。
②论文要求的符合情况:依据论文内容是否涵盖了论文要求,论文思路及内容布局情况是否合理来评定该项的成绩。
③收获或者是感想: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梳理问题的能力,经过论文的写作过程,对所要研究的论题应该有所收获,这是结课论文需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根据3个过程的成绩得分,分别乘以各过程所占的比例即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三、取得成果与展望对于该类课程的成绩评定一直在不间断地摸索中,经过2年的实践最终采用“平时成绩+研讨汇报+结课论文”3过程成绩评定模式,团队效果非常明显,最终成绩80分以上者达到了55.39%(65人)。
然而还存在如下问题:①平时成绩的登录将花费教师较多时间,分班授课或者采取电子信息管理将能解决;②研讨课题范围不够全面,还应征集学生意愿,由学生自己提出,老师把关后决定实施;③奖励机制如何设置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1]宫克勤,武传燕,卢丽冰.研讨式课堂教学方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7,(5):74-75.[2]施晓秋,刘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34-39.[3]韩锋.美国评价学生的七项标准[N].中国科技报,2001-02-21.[4]陈棣沭,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其技术支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3):97-103.[5]余学杰.学生参与自己学习成绩评定的形成性评价研究[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4,(9):35-37.[6]陈保亚,杜兆金.论成绩评定的双轨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5,(2):77-80.[7]王岩,张东速,王从东,赵尔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专业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10):274-275.[8]王春霞,杨广.专业综合类选修课教学计划制定初探-以“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82.表1成绩评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