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与生态环境效率: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 格式:pdf
- 大小:847.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0年电能替代行业现状分析与建议发布机构:电力需求侧管理杂志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源源不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
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对于促进工业现代化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实施电能替代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电釆暖、电锅炉、港口岸电等领域。
首先梳理了一系列推进电能替代的政策,分析整理了电能替代在各地区的消费供应,以及在交通领域、工农业生产领域、居民釆暖与其他五大领域的发展状况。
据此分析电能替代各技术的占比情况以及各地区电能替代的完成情况,挖掘电能替代潜力,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引言当前我国燃煤污染严重,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
电能替代的推广,对于缓解大气污染,推动交通业,工业与农业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能源替代技术的成熟,环境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能源替代对于经济增长及碳排放之间的影响关系。
其研究结果表明,电能替代对于经济增长、碳减排均有正向的积极作用。
电能与其他能源相比的优势毋庸置疑,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关键是经济效益尚需论证。
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
马驰等从经济学角度对可再生能源必将替代常规能源的原因进行分析,还对能源技术、社会环境认识、能源政策等一些影响可再生能源替代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
朱庚富、刘思湄阿论述了电能替代煤、油、气等化石燃料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 并认为,在1970年到1995年的26年严重缺电时期,低谷电和季节性电能仍然是有富余的,所以在电能供需缓和的今天,推广使用低谷电和季节性电能代煤、代油是不会造成缺电的。
为实现终端能源消费。
调整能源结构和提升电能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实现高效化、低碳化和减少煤炭、燃油等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是一项主要手段。
随着国家对于能源战略的逐步重视,一系列支持电能替代的文件下发,各省市地方积极响应,经统计,2018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557.65亿kWh, 其中国网1353.02亿kWh,南网204.63亿kWh,同比增长21.12%,相当于减少燃煤6292.9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6亿t,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排放582.78万t,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益。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名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名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计划。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更是被列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名单,这将对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份立项名单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技术领域,包括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碳捕集与封存等。
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其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低碳交通也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
通过技术创新,使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幅减少,将对未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该技术可以帮助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封存,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
这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可以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持。
对于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我个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相信这些领域的技术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也期待着这些项目能够取得可喜的成果,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在总结回顾这份立项名单时,我对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名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日益加剧,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各国纷纷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计划。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更是被列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
一、单选题1.清洁替代是指在能源开发上,以太阳能、____、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导,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A. 风能B. 石油C. 煤炭D. 天然气2.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____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得到国内外广泛支持和响应;A. 环保和绿色B. 清洁和绿色C. 风电和太阳能D. 清洁和环保3.全球能源互联网融入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实现全球电网互联互通,是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____;A. 低级形态B. 中级形态C. 高级形态D. 终极目标4.巴黎协定是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各方同意将全球平均温升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____以内,并力争控制在____以内;A. 2℃,1℃B. 4℃,2℃C. 2℃,℃D. 3℃,℃5.从世界清洁能源分布来看,北极圈及其周围地区风能资源和赤道及附近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简称____;A. “一道一极”B. “一极一道”C. “一带一路”D. “一路一带”6.特高压电网由____及以上交流线路和____及以上直流线路构成,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骨干网架;A. 1000千伏,±800千伏B. 500千伏,±800千伏C. 1000千伏,±500千伏D. 500千伏,±600千伏7.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其中,特高压电网是____,智能电网是____,清洁能源是____;A. 基础,关键,根本B. 基础,根本,关键C. 关键,基础,根本D. 关键,根本,基础年,公司“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____;A.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B.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C.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D.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9.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____的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A. 非化石能源B. 清洁能源C. 化石能源D. 二次能源10.风电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的第三大清洁能源发电品种;2012年6月,____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大国;A. 德国B. 中国C. 西班牙D. 挪威11.特高压工程建设在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计建成____工程,在建____工程;A. “三交四直”,“四交四直”B. “三交四直”,“四交五直”C. “四交三直”,“四交五直”D. “四交三直”,“三交五直”12.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能源署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联合工作组,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英国____开展合作,联合攻关;A. 曼彻斯特大学B. 剑桥大学C. 伯明翰大学D. 牛津大学13.世界能源总体呈现从____,从____,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发展趋势;A. 低碳到高碳,低效到高效B. 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C. 高碳到低碳,高效到低效D. 低碳到高碳,高效到低效年2月公司成功中标____美丽山特高压送出工程;A. 巴西B. 埃塞俄比亚C. 印度D. 波兰15.____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标志性综合示范工程;A.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B. 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C. 河南郑东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D. 浙江绍兴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6.构建____是应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B. 全球能源互联网C. 洲际能源互联网D. 区域能源互联网17. 根据公司规划,特高压电网要在____年建成____同步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骨干网架;A. 2020,东部和西部B. 2020,南部和北部C. 2030,东部和西部D. 2030,东部和北部18.坚强智能电网是以____为骨干网架、____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A. 超高压,各级电网B. 特高压,各级电网C. 特高压,区域电网D. 超高压,区域电网19.到____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A. 2030B. 2045C. 2050D. 205520.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年均%的增速,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可提高到____以上;A. 20%B. 50%C. 80%D. 100%21.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____时代到____时代,再到____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 A. 薪柴,煤炭,油气B. 煤炭,薪柴,油气C. 油气,薪柴,煤炭D. 薪柴,油气,煤炭22.世界上第一条实现商业运行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是____;A. 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B.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C. 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D. 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3.特高压±1100千伏直流输电距离可以达到____公里,输送容量可达1200万千瓦,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A. 500B. 1000C. 2000D. 500024.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超过____,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A. 5万亿美元B. 10万亿美元D. 50万亿美元年7月公司投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____;A.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B. 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C.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D. 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6.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关键是要加快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着力解决____“两头薄弱”问题;A. 特高压,智能电网B. 特高压,配电网C. 超高压,配电网D. 特高压,区域电网27.全球能源互联网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____,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____;A. 互联网,和平利用平台B. 物联网,和平利用平台C. 互联网,和平发展平台D. 物联网,和平发展平台28.截至2015年底,____是投运的世界输送距离最长、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有力促进了“疆电外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A. 哈密南-郑州B. 准东-皖南C. 酒泉-湖南D. 宜宾-金华29.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进程,世界电网发展遵循电压等级____、互联范围____、配置能力____的客观规律;A. 由低到高,由大到小,由弱到强B. 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强到弱C. 由高到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D. 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30.风力发电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截止2015年底,最大单机容量已达____兆瓦; A. 10B. 15C. 8D. 12二、多选题第 31 题, 本小题分答案不确定31.特高压输电技术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具有____等综合优势;A. 输电容量大B. 输电距离远C. 能耗低D. 占地少32.长期以来,世界能源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____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A. 资源紧张B. 气候变化C. 环境污染D. 土地沙漠化33.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____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A. 服务范围广B. 配置能力强C. 安全可靠性高D. 绿色低碳年2月25日,刘振亚董事长应邀出席剑桥能源周电力日活动,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21世纪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不仅是能源和电力的载体,而且是____的载体,将深刻改变世界能源发展格局,实现能源变革与转型;A. 信息B. 科技C. 服务D. 文明35.储能技术发展是保障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储能技术主要分为____等三大类;A. 物理储能B. 电化学储能C. 飞轮储能D. 电磁储能36.全球能源观坚持以____的观点和立场来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更加注重能源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A. 全球性B. 历史性C. 差异性D. 开放性37.在现有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随着____等技术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未来将研究发展更高电压等级、更大输电容量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将进一步提升;A. 电压控制技术B. 绝缘与过电压技术C. 电磁环境和噪声控制技术D. 关键设备制造技术38.公司通过在河北张北地区建设国家新能源发电示范工程,实现了____联合运行,为提高电网接入和消纳新能源能力提供了新模式;A. 风B. 光C. 储D. 输39.____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基础网络设施;A. 能源网B. 交通网C. 通信信息网D. 互联网40.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有关国家对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和大电网互联开展了____等工作,这些工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实践基础;A. 技术研究C. 工程建设D. 规划编制41.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进程,世界能源发展呈现____的总体趋势;A. 低碳B. 高碳C. 高效D. 大范围配置42.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使用过程____;A. 清洁B. 高排放C. 零排放D. 低排放43.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____;A. 清洁发展B. 绿色发展C. 全球配置D. 大范围配置44. 近10年来,公司立足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____;A. 中国创造B. 中国创新C. 中国领先D. 中国引领45.全球互联网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有____;A. 电源技术B. 电网技术C. 储能技术D. 信息通信技术46. 实施电能替代是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重点任务是推进____的电能替代战略;A. 以电代煤B. 以电代油C. 电从远方来D. 来的是清洁发电47.“十二五”期间,公司特高压工程从试验示范到全面建设,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的____得到了全面验证;A. 先进性B. 可靠性C. 经济性D. 环境友好性48.展望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价值,让世界成为____的“地球村”;A. 能源充足B. 天蓝地绿C. 亮亮堂堂49.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____;A. 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B.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C.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D.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50.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备____及产业带动等主要功能; A. 能源传输B. 资源配置C. 市场交易D. 公共服务。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成就
1. 太阳能发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和安装国。
2019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所有其他
国家的总和,达到了303.6吉瓦。
中国政府鼓励太阳能发电的
发展,采取了多项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如国家补贴计划和优惠的电价政策。
2. 风能发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的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了
1.6亿千瓦。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区域发展风能,提高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3. 电动汽车: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电动汽车销售和刺激电动汽车需求的政策,如购车补贴、免税政策和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等。
中国的电动汽车销售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0%以上。
5. 绿色金融: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将资金投入到低碳、环保的领域,如清洁能源项目。
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以支持清洁能源项目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正在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电能替代:能源的革命创新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低碳城市的压力也日趋增加。
然而,电力资源作为一种即清洁又环保的能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如今雾霾肆虐、污水横流等环境问题突出的社会中,电力能源的地位是越来越重。
同时电力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比较高的生产效率,在经济效益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
关键词:电能替代;重要性;电力能源电力能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影响日益严重,能源替代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一些具有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在使用方式上电能也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
一、全球能源的现状和发展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
目前,世界能源供应以化石能源为主,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清洁替代、电能替代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清洁替代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供应问题,实现能源可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的烟尘等污染物,导致灰霾频发,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自工业革命以来,以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细粒子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导致大气能见度日趋下降,灰霾天数增加,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据统计,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致使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死亡人数达4000人。
由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近年来中国连续出现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严重、污染浓度累计迅速的区域性灰霾天气。
2013年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的雾和霾日数达到50-100天,部分严重地区甚至超过100天。
化石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酸雨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
以下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一些贡献:
1. 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家,并大力发展水电、核能等清洁能源。
2. 碳排放削减承诺:中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60-65%。
3. 林业资源保护:中国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植树造林力度,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中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和绿化工程在减少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 节能减排行动:中国通过推动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推出了一系列能源强度下降、煤炭消费和工业废气排放削减等举措。
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标准和法规,以控制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5. 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中国积极推动国际间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实施低碳技术转让、能源合作和环境保护项目。
中国还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体而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通过政策措施、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不断推动低碳转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电能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能替代技术指的是利用其他能源替代传统的电能供应方式。
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电能替代技术在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太阳能是电能替代技术中最为常见和成熟的一种技术。
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通过光伏板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这种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环保性,因为它没有排放任何污染物。
此外,太阳能是一种相对充足的能源,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利用。
因此,太阳能发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电能替代技术。
利用风能发电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与太阳能不同,风能的利用范围受到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的限制。
然而,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海岸线和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因此,风能发电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之一此外,地热能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电能替代技术。
地热能是指从地球内部的热源中提取能量来发电。
利用地热能发电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地热发电厂。
地热能不仅具有稳定和持久的特点,而且几乎没有排放任何污染物。
因此,地热能发电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一些火山地区和地热带地区。
另外,生物质能也可以作为一种电能替代技术。
生物质能是指通过对生物质物质进行燃烧或发酵等方式来提取能量。
生物质能广泛存在于农业、林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方面。
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既可以解决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因此,生物质能发电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并且未来具有很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电能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技术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并且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可靠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电能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能替代技术是指利用电能代替传统能源的技术,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科技发展的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在各个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趋势。
一、电能替代技术的意义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限,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而电能替代技术则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产生电能,从而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此外,电能替代技术还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二、电能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系统。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由于发电成本低,可以大幅降低电力价格,为企业和民生提供更加经济实惠的电力。
2.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利用电池作为能源,驱动车轮实现行驶的汽车。
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噪音,能够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得到了大幅提高,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新能源交通工具。
3.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力的监控、控制和管理。
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互联性和智能化程度,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智能电网还能够将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电池的能量储存等优势进行集成,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转型。
三、电能替代技术的前景与挑战虽然电能替代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技术成本高电能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成本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能替代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能源储存技术不完善现阶段电能替代技术中,多数能源储存方式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波动性较强,如何储存其产生的电能仍是一个难题。
多种方式推广电能替代倪爽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始终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则是大量能源的消耗。
但是受限于我国当前能源技术的水平,我国在能源利用上还主要依赖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战略应当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在这一方面,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可以被广泛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
但是要想将电能真正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电能替代。
关键词:推广;电能替代;方式在能源利用上面,我国已经从原始的粗放型利用方式转向集约型,但是国内清洁能源的使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以其显著的低污染、高效能等特点被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面。
然而,我国的电能生产却由于技术条件不足导致在诸多能耗领域无法实现对热能能源的替代。
我国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能源消耗是依赖于化石能源的燃烧,而化石能源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倡导推广电能替代传统能源技术。
一、以电代煤的重点替代方式以电代煤的前提是必须有充足、可靠的电能作保障。
目前,全国电力总体富余,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各行各业的消费比重,为防治大气污染做出贡献,已是大势所趋。
针对前面所谈及的煤炭在相关领域的使用情况,“以电代煤”工作应当找准对象,发掘潜在客户,推进家庭及餐饮行业的电气化。
家庭电气化是指在居家生活中普遍使用电能,推广普及家电设备,使电能转换成光能、热能和动能,让电在居民全面小康道路上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以促进社会节能减排。
餐饮行业的电气化可参照家庭电气化的做法,主要在经营中广泛使用电炊具,最终实现“去煤”化。
电采暖就是用电来实现采暖,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放热或通过热媒介质在采暖管道中循环来达到供暖需求的采暖方式。
电能无噪音无废气,是环保、清洁的能源,所以电采暖在众多采暖设备中优越性突出,目前已有很多家庭选择这种方式。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全卷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富贵不能淫》)(6)从这点出发,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7)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无羡慕的原因。
(8)《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迁徙南海时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阅读语段,完成2 ~3 题。
仰望星空,逐梦九天,承载千年飞天梦;神舟áo 游,圆梦太空,激励民族复兴志。
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让全体中华儿女欢欣鼓舞、精神振奋,深切感受中国道路之正确、中国精神之伟大、中国力量之强盛,从而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奋斗征程波lán壮阔,伟大精神代代相传。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凝聚起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深切感受中国道路之正确、中国精神之伟大、中国力量之强盛.(A. shèng B. chéng)。
( )(2)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蹲厉奋发.(A. fà B. fā)、砥砺前行。
环保科学家的环保研究成果环保科学家在环境保护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保护地球环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位环保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包括垃圾分类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重要发现。
一、垃圾分类技术垃圾分类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环保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针对垃圾分类中的难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以德国环保科学家汉斯·瓦格纳为例,他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该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判断垃圾的种类,并将其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这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引入,在德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减少了垃圾的混合投放,提高了废物回收利用率。
此外,日本环保科学家高野君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技术。
他发现不同种类的垃圾在自然环境中发出的气味成分不同,基于此,他研发了一种垃圾分类装置,通过检测垃圾气味成分的不同,实现了垃圾的自动分类。
这项技术在日本旅游景区的垃圾处理中被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环保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环保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多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与方法。
美国环保科学家约翰·史密斯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方法。
他结合光伏技术和储能技术,设计出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将太阳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这项技术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不仅提供了可再生能源,还解决了夜间无法使用太阳能发电的问题。
另外,中国环保科学家李明也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
他团队利用海洋潮汐能提供的巨大动能,研发了一种潮汐能发电设备。
该设备通过捕捉海洋潮汐运动的动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周边地区。
这项技术在沿海城市的能源供应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环境污染治理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环保科学家们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刘振亚: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05期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进一步宣布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响应。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0年重点任务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推动气候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道路方向,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立足国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能源这个“牛鼻子”,通过能源零碳革命引领全社会加速脱碳,实现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开辟一条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的中国碳中和之路。
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重大而艰巨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国内看,这一重大宣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建立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看,这一重大宣示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在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作出碳中和承诺,美国宣布重回《巴黎协定》,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加速。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取得突出成绩,但要在未来40年先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面临艰巨挑战。
企业声音E nterprise voice匠心如初·天普新能源获中国节能环保专利奖近日,第二届中国节能环保专利奖在京揭晓。
经过多轮专业评审,最终在116项申报专利中评议出获奖专利40项,天普新能源作为唯一以太阳能技术为核心从事新能源综合服务的获奖企业,凭借“一种太阳热泵联合采暖制冷系统及方法”荣获中国节能环保专利三等奖。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应用的倡导,尤其是近些年各级政府对北方清洁供暖工作大力扶持,因地制宜的能源综合利用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天普作为太阳能行业的老牌劲旅,在29年的专业沉淀中不断创新。
随着对市场需求探索的聚焦深化,确立了以太阳能为核心,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各类建筑的用能特点,率先推出了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为民用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应用领域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服务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安全、舒适、方便、高效、节能的能源消费模式。
在天普,技术创新作为经营重器被高度重视。
技术方面在构建专业化精良团队外,天普先后与国际权威行业机构、国内知名专业院校搭建了产学研用一体的交流平台,并在企业中设立了院士科研工作站,在行业规范标准编制和创新技术普及推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9年始终如一,天普将不忘初心,在新能源的科研路上不遗余力的继续探索,用对待技术的执着与专注赢得更多专业用户的信赖。
力诺瑞特蝉联中国品牌500强榜单5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品牌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品牌评价专业委员会等联合推出的“2018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在北京揭晓,力诺瑞特再度蝉联榜单,品牌价值与品牌影响力得到高度肯定和认可。
2017年,是力诺瑞特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的一年。
成功入选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行业领跑者,并在“煤改电”的大潮中频频中标北京、河北、山东、陕西等众多省份,示范项目也遍地开花,为更多家庭带去了节能、舒适的供暖体验,践行了“国家品牌”的责任,为“保蓝天”而战。
绿色能源替代方案解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绿色能源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探索和发展的替代方案。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绿色能源替代方案进行解析,探讨其优势、难点和前景,以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太阳能太阳能作为最常见的绿色能源之一,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太阳能不受地域限制,无需燃烧化石燃料,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然而,太阳能的效率和成本仍然是一个挑战。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还不是很高,而且制造成本较高。
未来可以通过科技进步和政府支持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风能风能是另一种常见的绿色能源替代方案。
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转化为电能,可以为社会提供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
风能具有广泛的分布特点,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相比于太阳能,风能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风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较差,会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其次,风力发电机的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支持。
三、水能水能是一种传统而又可靠的绿色能源替代方案。
通过水力发电站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可以为人们提供可再生的电力资源。
水能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优势,可以为电网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水能也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对环境的影响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大型水坝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引发地质灾害。
因此,在发展水能的同时,需要权衡利益,并采取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地热能地热能是一种独特的绿色能源替代方案,利用地下深处的热能来发电或供热。
地热能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优势,可以为人们提供可靠且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然而,地热能在技术研发和资源开发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地热能的利用还不够广泛,钻井和开发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大研发投入,以促进地热能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绿色能源替代方案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23卷第1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3No.1 2017年1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Jan. 2017电能替代与生态环境效率: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谢里,梁思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079)摘要:在采用Super-SBM-DEA方法评估和分析了2009—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生态环境效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层面分别检验了用户终端电能替代对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中总的电能替代,特别是提高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水平能显著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分地区来看,电能替代对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东部地区提高总的以及工业用户和城镇居民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水平显著地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提高总的和工业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水平显著地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率。
关键词:电能替代;生态环境效率;Super-SBM-DEA;空间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TK-9;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7)01−0091−10一、引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家设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顶层战略的要求下,中国着重致力于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特别是2016年9月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在“G20”杭州峰会上向联合国递交了《巴黎协定》,标志着中国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率先做出国际表率。
然而,虽然中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征,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1],且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较多,仅煤炭的消费量占全球煤炭生产总量超过了1/2[2−3],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占相应全国污染排放量的86%、56%和74%①。
Xu et al[4]和林伯强等[5]都认为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将产生大量生态环境污染物且是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原因。
而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一次能源的程度。
2016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②,旨在尝试通过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消费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常规能源,以实现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那么,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效率?对于不同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率改善效果有何不同?进一步地,不同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对地区生态环境效率的改善效果是否存在空间差异?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自然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投入三个层面建立反映区域生态环境效率的指标体系,采用超越非径向松弛量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uper-SBM-DEA)动态评估了中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率,并在控制了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城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到区域生态环境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建立了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an model,SDM)三类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收稿日期:2016−11−16;修回日期:2016−12−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传导机制、实证检验与政策调控研究”(71573074);湖南省社会科学委托项目“制度安排引导产业转移微观机理与实证研究”(13JD13);国家电网公司委托项目“电价交叉补贴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评估模型”(SGERI07JS(2016)97号)作者简介:谢里(1982−),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梁思美(1993−),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3卷第1期92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分地区样本层面实证检验用户终端消费总的电能替代及其不同用户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对区域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进而提出优化电能替代、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效率改善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态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学术界和实务界密切关注中国地区生态环境效率,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地区生态环境效率或绿色效率的有效测度。
韩晶等[6]采用中国制造业数据构建了面板门限模型测算了制造业生态环境效率,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态环境效率在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岳书敬等[7]设计了方向距离法(SBM)分析2006—2011年中国地级市的绿色效率,发现中国城市绿色效率逐年明显提升;卢丽文等[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样本度量各城市绿色效率,得到了长江经济带的投入和能耗较高,具有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因而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效率未达到高水平的结论。
(2)实证检验中国地区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
如Levinson[9]认为制造业技术进步能有效降低该行业产生的环境污染;袁鹏和程施[10]以及 Zhang et al[11]从中国城市层面检验了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工业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都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不同步;包群等[12]认为政府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环境效率的改善只有在当地污染严重或地方环保制度严格的省份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李胜兰等[13]的研究则表明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制定松懈的环境制度,造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又过来促使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使得环境管制政策实施不稳定而影响到生态环境效率;孙学敏等[14]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得到了环境规制不仅能提高生态环境效率,而且有利于改善企业规模分布不均衡,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和谐互动;张子龙等[15]从全国整体和分地区层面实证了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
在此过程中,王兵等[16]和Andress et al[17]等都认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和环保政策缺乏执行力度是影响各国生态环境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认为采用持续、低碳、成本竞争性的替代能源也许是提高国家或地区环境治理效率的途径之一[18]。
Ma et al[19]认为电力代替煤炭资源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于立宏等[20]的研究也表明虽然中国不同能源间的替代效应很弱,但电力替代煤炭的效应较强;Wesseh et al[21]对石油等石化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西非利比里亚国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引导该国从以石油为主的传统的石化能源消费转向电力为主的二次能源消费,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生态环境效率。
从生态环境效率的研究进展来看,已有的研究既采用了不同方法测算了地区生态环境效率,也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地区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
然而,一方面,已有的区域生态环境效率评估较少将要素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率等期望产出与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进行综合测算,且对于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往往只考虑了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工业三废”,而未考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重要环境污染排放指标;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虽然曾指出电能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是没有涉及研究中国及其存在地区差异和用户特征的电能替代对区域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
为此,本文拟既在全面考虑二氧化碳等各类非期望产出且综合经济增长等期望产出,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又通过计算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替代水平,构建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及其不同地区的不同用户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替代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
三、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动态评估借鉴Zhou et al[22]设计的以规模报酬可变为前提的超越非径向松弛量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uper-SBM- DEA)测度中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率。
假设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生产决策单元,且每个地区有m种投入元素、s1种期望产出和s2种非期望产出,用向量可表示成x∈R m,y g∈1s R及y b∈2s R。
定义矩阵X、Y g、Y b如下:X=[x1,…,x n]∈mnR,Y g=[g y1,…,gny]∈1s nR,Y b=[b y1,…,b n y]∈2s nR,其中,x i>0,giy>0,b i y>0。
于是,构造出如下测度生态环境效率的生产可能性集合,即生态环境效率集合P={(x,y g,y b)|x≧Xλ,y g≦Y gλ,y b≧Y bλ,λ≧0}。
经济与管理 谢里,梁思美:电能替代与生态环境效率: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93)(11min210102110*1∑∑∑===++=s r b r b r s r g r g r m i i i y y y y s s x x m τ ⎪⎪⎪⎪⎪⎩⎪⎪⎪⎪⎪⎨⎧≥≥≤≥≥≤≥∑∑∑≠=≠=≠=0,,,,,..00,00,10,10,1λλλλb b g g nj b j j nj g j j g n j j j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t s式中:λ是权重向量,目标函数τ*的值大于或等于0,且τ*越大,表明该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生态环境越有效率。
从自然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三个方面构建要素投入指标以及包含经济增长的期望产出指标和反映环境污染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非期望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
本文选取2009—2014年中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相应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计算结果(如表2)表明,2009—2014年全国的生态环境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其中,东部地区上升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上升速度较慢。
其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值较高的省市主要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和福建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反,位处中西部且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如贵州、甘肃、云南、陕西和山西等省市的生态环境效率较低。
这既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了生态环境保护,也表明我国生态环境效率虽不断改善但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态环境效率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