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70.86 KB
- 文档页数:5
2021.3够促进鱼的生长,同时血清SOD、溶菌酶活力也显著上升(乌兰等,2007)。
4.弥补内源酶缺乏在动物低龄阶段,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消化酶分泌量少,但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需要,进而需要补充外源性消化酶类。
因此,应结合动物在此阶段生理特点,补充包括蛋白质酶和淀粉酶等以消化为主的酶,以满足饲养动物生理的需要,保持机体健康,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水平。
四、小结结合有关酶制剂研究现状,饲料酶制剂在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差、产量较低以及饲用酶活力低等问题,我国已将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解决现有问题的研究上,随着对酶制剂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开发,酶制剂的稳定性将会不断提升,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以优质、高效、节能的理念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银鲳(Pampus argenteus )肉厚、刺少、味佳、营养丰富,并且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我国名贵的海产品。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过度捕捞,其资源量出现明显下降,海洋捕捞产量长期维持零增长,加之海洋环境逐年恶化,银鲳资源衰退更为迅速。
目前银鲳人工育苗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银鲳对颗粒饲料利用不高、全池撒投人工饲料会造成幼鱼消化道胀气、团状料的投喂对水质影响较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本文研究了一种银鲳仔稚鱼由摄食生物饵料转向颗粒饲料的驯化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银鲳人工育苗存在的缺陷。
一、银鲳苗种来源及养殖环境银鲳苗种由养殖的银鲳亲鱼繁育而来。
5月初待亲鱼产卵后,收集受精卵置于20米3的室内水泥池中孵化,水温20~22℃时需36~40小时孵化出膜。
育苗期间水温控制在20~26℃。
二、生物饵料的培养轮虫活体购自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养殖场,运回试验场后进行水泥池三级培养。
水泥池规格为15米×5米×1.5米,轮虫接种密度控制在20~40个/升水体。
轮虫培养期间水温20~26℃,盐度18~26。
拥挤胁迫对银鲳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孔煜夫;张晓东;周彬;王丹丽;王亚军;徐善良【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23()1【摘要】为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88±0.72 g的银鲳幼鱼分别在30、60 ind/m3和90 ind/m3的密度条件下饲养40 d,测定幼鱼四种消化酶的时空变化,并比较了40 d后幼鱼的生长特性。
结果表明:(1)中密度组幼鱼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5.19±10.23)%和(4.03±0.10)%,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而与高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
饲养20 d后低、高密度组增重幅度均低于中密度组。
(2)40 d 后,低密度组幼鱼胰蛋白酶活性下降到了116.32 U/mg,仅为初始水平的36.7%。
但胃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达到18.65 U/mg,是初始水平的2.5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中密度组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在40 d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高密度组银鲳消化酶活性受到了明显的胁迫影响,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变化。
综上所述,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对银鲳产生胁迫作用,影响银鲳消化酶活性;过低的养殖密度也会对银鲳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总页数】8页(P8-14)【作者】孔煜夫;张晓东;周彬;王丹丽;王亚军;徐善良【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相关文献】1.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2.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3.低盐胁迫对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4.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幼鱼代谢酶、离子酶活性及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5.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度对银鲳血清渗透压、过氧化氢酶及鳃离子调节酶活力的影响施兆鸿;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高权新【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3(037)011【摘要】将银鲳幼鱼置于盐度14、25、36的海水中96 h,检测不同盐度下银鲳幼鱼血清渗透压、过氧化氢酶(CAT)以及鳃泡膜质子泵(VHA)、Ca2+-ATP酶、碳酸酐酶(CA)活力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血清渗透压变化和盐度呈正相关,并出现波动变化,变化范围为271 ~ 379 mOsm/kg,96 h时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均有恢复正常的趋势.高盐度(36)和低盐度(14)组CAT活力都显著升高而后逐渐恢复(P<0.05),盐度36组8h时为各值中的最高点.鳃VHA活力变化:盐度14组先上升后回落,对照组基本保持平稳,盐度36组先下降而后恢复.盐度改变后,Ca2+-ATP酶活力都出现显著增强(P<0.05),盐度14组比盐度36组的变化趋势更明显.盐度14和36组CA活力都出现显著增强(P<0.05),其中盐度36组24 h时为最高值.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血清渗透压与鳃VHA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A活力在低盐度适应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盐度14组血清渗透压与Ca2-ATP酶的变化呈基本相反趋势.结果表明,银鲳幼鱼在适应不同盐度时,血清渗透压会伴随盐度升降而改变,并激活CAT,而鳃VHA、Ca2+-ATP酶、CA在渗透压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总页数】9页(P1697-1705)【作者】施兆鸿;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高权新【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9;S965【相关文献】1.盐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Na+/K+-ATP 酶活力及血清渗透压调节激素浓度的影响 [J], 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施兆鸿2.盐度对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J], 章龙珍;罗集光;赵峰;张涛;宋超;王妤3.盐度驯化对史氏鲟鳃Na+/K+-ATP酶活力、血清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影响 [J], 赵峰;庄平;章龙珍;黄晓荣;田宏杰;张涛;冯广朋4.低盐度和不同硫酸铜浓度对银鲳鳃离子调节酶和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J], 张晨捷;高权新;施兆鸿;彭士明;王建钢5.盐碱对大鳞鳃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J], 耿龙武;徐伟;李池陶;蔺玉华;刘晓勇;孙慧武;张永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鲳ERα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卵黄发生期间饲料n-3LC-PUFA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彭士明;李云莉;高权新;施兆鸿;张晨捷;王建钢【摘要】本研究克隆获得银鲳(Pampus argenteus)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长度196 bp,编码65个氨基酸.经BLAST 比对,与其它鱼类ERα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在89%~93%之间,证明实验所得序列为银鲳ERα基因的部分片段.以1年龄雌性银鲳为实验对象,配制了4组等氮、等能及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研究银鲳在卵黄发生期间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饲料n-3LC-PUFA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实验周期185 d.结果表明,在卵黄发生中期与后期,肝脏与卵巢中ER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黄发生前期(P<0.05);卵黄发生后期肝脏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虽较卵黄发生中期呈升高趋势,但除了SO组之外,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卵巢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在整个卵黄发生期间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饲料n-3LC-PUFA对肝脏与卵巢ER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在卵黄发生前期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组间差异,但在卵黄发生中期与后期,饲料中较高的n-3LC-PUFA含量显著提高了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在卵黄发生中期与后期,FO与FSO组肝脏与卵巢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SO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饲料n-3LC-PUFA与卵黄发生时期对银鲳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两者对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性的交互作用.【期刊名称】《海洋渔业》【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9页(P157-165)【关键词】银鲳;雌激素受体α;卵黄发生;n-3LC-PUFA;基因表达【作者】彭士明;李云莉;高权新;施兆鸿;张晨捷;王建钢【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1雌二醇(E2)是影响鱼类卵巢发育、成熟及排卵的一种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1]。
三种饲料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黄建盛;陈刚;张健东;施钢;潘传豪【摘要】[目的]探讨饵料与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浮性饲料、沉性饲料、鱼浆加鳗粉喂养卵形鲳鲹幼鱼21 d后,比较了3种饵料对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胃、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大,肝胰脏蛋白酶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沉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胃淀粉酶以摄食沉性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大,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淀粉酶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小.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脂肪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增加幅度最大,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合理配合饲料养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4【总页数】4页(P7391-7394)【关键词】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饲料【作者】黄建盛;陈刚;张健东;施钢;潘传豪【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属鲹科(Carsngidae)、鲳鲹属(Trachinotus),分布于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热带、亚热带海域,为暖水性鱼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广东和福建沿岸相继开展卵形鲳鲹的养殖。
近年来,随着人工育苗的成功和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卵形鲳鲹的人工养殖在华南沿海地区迅速展开,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消化酶主要是消化腺细胞和消化系统分泌的营消化作用的酶类,消化酶活性是反映鱼类消化生理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鱼类消化酶活性的高低决定鱼类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进而决定鱼类生长发育的速度。
不同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摘要】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锦鲤;投饲率;相对增重率;饲料利用率;体成分【作者】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作者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水产养殖中,确定适宜的投饲率有利于降低养殖鱼类饵料系数和提高其生长速率,且能有效避免因过量投饲引起的养殖水质恶化问题。
影响水产动物投饲率分为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内源性因素,包括养殖生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等;另一方面为外源性因素,包括养殖环境、饲料品质等。
总体上草食性鱼类的投饲率高于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因其摄食量较后两者大[1]。
养殖户必须依据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而不断调整相应的投饲率,投饲率低于适宜值导致养殖鱼类生长缓慢、出塘规格参差不齐;投饲率高于适宜值造成饲料浪费、养殖成本增加,且过多的残料极易败坏水质,进一步加大养殖水体负担。
因此,适宜投饲率的确定于水产养殖业者至关重要。
目前,有关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 mossambica)、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黄鳝(Monopterus albus)、达氏鳇(Huso dauricus)、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高首鲟(Acipenser transmontanus)等鱼类的投饲率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报道[2-7]。
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饥饿前后侧囊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徐善良;邱成功;谷江稳;王丹丽【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3(044)004【摘要】分别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和饥饿5d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的食道侧囊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银鲳幼鱼侧囊内壁具有许多平均高度为800μm的乳突,上有次级突起.乳突黏膜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上皮细胞表面有指纹状的微嵴,有缓解上皮细胞的机械损伤作用;银鲳肝脏具肝血窦、胆小管、狄氏窦等结构,肝细胞排列较紧密,内含丰富的细胞器和脂滴,核仁大而明显,线粒体数目多,多分布在细胞核、内质网和狄氏窦周围.饥饿后,侧囊乳突变低矮,平均高度700μm,乳突上黏膜变薄,逐渐退缩,次级突起顶端露出了尖刺状的角质刺;肝细胞体积缩小,核变小,细胞器数目减少,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数量显著降低,脂滴数量降低,这是银鲳幼鱼对饥饿的生理性防御.【总页数】8页(P1016-1023)【作者】徐善良;邱成功;谷江稳;王丹丽【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315211;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绍兴312000;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盐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Na+/K+-ATP 酶活力及血清渗透压调节激素浓度的影响 [J], 张晨捷;彭士明;王建钢;施兆鸿2.东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中国鲳(P.sinensis)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J], 徐善良;王丹丽;徐继林;严小军3.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J], 张晨捷;彭士明;高权新;施兆鸿;王建钢4.银鲳(Pampus argenteus)染色体标本制备及其核型研究 [J], 刘琨;周丽青;李凤辉;陈四清;葛建龙;刘长琳;施兆鸿5.温度胁迫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施兆鸿;谢明媚;彭士明;张晨捷;高权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 10.7541/2018.090饲料蛋白水平对方正银鲫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桑永明1杨瑶1尹航2武玉如1尹海富1(1.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30; 2. 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商学院, 夏威夷 96821, 美国)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正银鲫(Fang zheng Caucian carp)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配制蛋白水平为30.18%、33.13%、36.16%、39.34%、42.32%和45.46%的6种等脂等能饲料。
选取初始质量为(3.10±0.01) g的方正银鲫幼鱼540尾, 随机分成6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 方正银鲫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全鱼粗蛋白含量、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水平为36.16%时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蛋白水平为30.18%的组显著高于除33.13%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
方正银鲫幼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不同蛋白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在试验条件下,方正银鲫幼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5.29%—37.07%。
关键词: 方正银鲫幼鱼; 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肝脏生化指标; 肠道消化酶活性中图分类号: S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8)04-0736-08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营养物质, 不仅用于体组织的更新和修复, 而且是构成机体各种激素和酶类的重要物质, 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是影响饲料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野生银鲳消化道内潜在产酶益生菌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王建建;施兆鸿;高权新;彭士明【摘要】采用酶学分析法研究了单因子(温度、pH、发酵时间)变化对野生银鲳(Pampus argenteus)消化道内同时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中两种以上的5株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即通过测定酶活力的大小找到每株菌最适产酶条件范围。
结果显示,在温度31~37℃、pH 7~8、发酵时间3 d的条件下,5株产酶菌的蛋白酶活力最大;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5菌株分泌的淀粉酶活力各不相同,但都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3~5 d达最大值;4株分泌纤维素酶的菌株纤维素酶活力受环境影响总体变化不大,在温度31~37℃、酸性条件(pH 5)和发酵时间4 d的条件下为活力最大;2株分泌脂肪酶的菌株在28~31℃、中性(pH 7)、发酵时间1 d条件下其脂肪酶活力最大,最大可接近180 U·mL-1,但活力都随发酵时间而显著下降。
结果表明,不同产酶菌所分泌的消化酶活力所需的最适条件有很大不同,了解和掌握银鲳肠道中菌群的产酶条件,对开发潜在产酶益生菌有着积极的作用。
%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single factor variation (temperature,pH and fermentation time)on activities of two or more enzymes,including protease,amylase,cellulose and lipas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by enzyme-producing bacteria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wild silver pomfret (Pampus argenteus)were measured using the method of enzymatic analysis.The aim is to find the optimum range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each strain by measuring the enzyme activityby different media,different incubation temperatures,pH and fermentation tim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protease produced by five strains of enzyme-producing bacteria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conditions oftemperature 3 1 -37 ℃,pH 7 -8 and fermentation time 3 d. The activities of cellulose produced by four cellulose-producing bacteria were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 enzyme activity was the lowest among all enzymes,and reached the maximum in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3 1 -37 ℃,pH 5 and fermentation time 4 d.The activities of lipase produced by four lipase-producing bacteria reached the maximum (180 U·mL-1 )in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28-31 ℃,pH 7 and fermentation time 1 d,and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fermentation time.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nzyme-producing bacteria secreting enzymes with the highest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enzyme-producing conditions of bacteria in the gut of Pampus argenteus could help to exploite potential enzymes-producing probiotics.【期刊名称】《海洋渔业》【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533-540)【关键词】银鲳;产酶菌;温度;pH;发酵时间【作者】王建建;施兆鸿;高权新;彭士明【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消化酶是参与消化所需酶的总称,一般定义为由消化腺分泌所产生,其活力直接反映鱼类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评估动物消化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4, 1, 43-48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journal/ojfr/10.12677/ojfr.2014.12006Influence of Breeding Density onAmylase Activity and Lipase Activityof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Ting Liang1, Jianhua Ding2, Jia Feng1, Shulian Xie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2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Department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Email: *xiesl@Received: May 11th, 2014; revised: Jun. 14th, 2014; accepted: Jun. 22nd,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experiment has carried on exploration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n amylase and lipase activi-ties in fish body under high and low breeding density.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1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reeding densities on amylase activity and lipase activity in H. molitrix intestinal tract was investigated in Wenliushui excellent fish breeding grounds in Yongji, Sh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Two experimental groups (each including three ponds) were set, which represent low and high breeding of H. molitrix density of 21.2 g·m−3 and 42.4 g·m−3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ylase activity of high density breeding pon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density breeding ponds, and amylase activity in foregu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hindgut, as is the same with the lipase activity. The cell abundance of Cyanophyta in high breeding density ponds was obviously lower,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cell abundance of Chlorophyt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ow breeding density ponds. The amylase activity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ell abundance of Cyano-phyta 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ell abundance of the other divisions. The lipase activity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ell abundance of Cyanophyta and Euglenophyta, bu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ell abundance of the other divisions.Keywords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mylase Activity, Lipase Activity, Phytoplankton, Cyanobacteria放养密度对鲢鱼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梁婷1,丁建华2,冯佳1,谢树莲1**通讯作者。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3月, 20(2): 293−298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2−04−09; 修订日期: 2012−07−03.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13B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东2009M05). 作者简介: 孙鹏(1980-),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海洋鱼类繁殖与遗传学研究. E-mail: sunpeng1128@ 通信作者: 施兆鸿, 研究员. E-mail: shizhh@DOI: 10.3724/SP.J.1118.2013.00293养殖银鲳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孙鹏, 尹飞, 施兆鸿, 彭士明, 王建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0 摘要: 每月定时取人工养殖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eus )样本,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样本卵巢发育情况进行周年观察。
期间共采集到雌性银鲳样本92尾, 叉长范围为113.1~185.7 mm, 体质量33.6~187.5 g 。
按照各个时相形态特征和卵巢周年变化情况, 养殖银鲳卵子发生分为6个时相, 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
研究表明, 养殖条件下的银鲳群体与野生群体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差异, 且繁殖季节基本一致, 但养殖群体卵巢成熟系数明显低于野生群体。
推测养殖过程中温度、光照和营养等因素对银鲳性腺发育和成熟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为银鲳人工繁育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支持。
关键词: 银鲳;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组织学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3)02−0293−06银鲳(Pampus argenteus )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 鲳科(Stromateidae), 鲳属。
抗应激保健剂对银鲳幼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抗应激保健剂分四个梯度添加到银鲳幼鱼的饲料中,饲养30 d,结果表明,抗应激保健剂能够明显促进银鲳幼鱼生长,明显提高银鲳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明显提高银鲳幼鱼的存活率,最适宜添加量0.2%。
关键词:抗应激保健剂;银鲳幼鱼;生长;免疫功能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非特异性应答的总和,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扩大适应范围的生理反应,但是过度的应激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对机体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引起鱼体发病,甚至死亡。
因此,如何防止应激和减轻应激的危害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免疫系统的变化是鱼体应激反应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学者提出,鱼类和哺乳类一样存在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以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
银鲳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近些年来,有一些学者进行了银鲳年龄与生长、生殖力、肌肉和卵巢营养成分、人工受精及孵化、人工育苗技术等相关研究[2-7],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该鱼对环境非常敏感,容易惊厥,这亦是导致其养殖成活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开发了银鲳用抗应激保健剂,并研究了该保健剂对银鲳幼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银鲳养殖成活率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与设计银鲳幼鱼来自人工孵化培育,幼鱼饲料为日本株式会社鱼宝饲料,抗应激保健剂为研究室自行研制。
将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0.1%实验组、0.2%实验组、0.3%实验组、0.4%实验组,每组设3个平行。
实验于室内水圆形水泥池(水深1.2 m,直径2.92 m)中进行,每个水泥池放养银鲳幼鱼300 尾,实验时间30 d。
1.2 饲养管理实验期间,每天饱食投喂4 次( 07∶00、11∶00、15∶00、18∶00),水体盐度30,pH 8.0-8.2,水温为25.00±2 ℃,溶解氧为7-8 mg/L。
密度胁迫对卵形鲳鲹鱼苗运输水质、存活率、免疫酶活力和血清指标的影响刘思迅1, 2, 3, 周胜杰1, 2, 韩明洋1, 2, 王一福1, 2, 洪嘉炜1, 2, 3, 顾志峰3, 马振华1, 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 海南三亚 572018; 2.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300; 3.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 为了鲹研究密度胁迫对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鱼苗运输水质、存活率、免疫酶活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 鲹为卵形鲳鱼苗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
对鲹卵形鲳鱼苗(体长为5.36 cm±0.60 cm, 质量为3.04 g±0.71g)采用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方式, 在3个不同运输密度下(D1=9 kg/m3、D2=12 kg/m3、D3=15 kg/m3)模拟运输8 h, 鲹对比运输不同密度卵形鲳鱼苗对运输水质、鱼苗存活率、肝脏免疫酶活力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3鲹个密度组的卵形鲳鱼苗的存活率均为100%, 经运输后暂养72 h的存活率仍为100%。
经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8 h后, 3个密度组的运输水体的DO含量无显著变化, 运输水体温度(T)和pH值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NH4-N含量随运输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其中NH4-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肝脏组织中, D1、D2、D3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 下同), 而高运输密度组(D3)对比对照组, 两组的T-SOD活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 <0.05)。
密度运输胁迫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 D2、D3无显著差异, 显著差异于D1组。
过氧化物酶(POD)活力D1、D2、D3组无显著差异, 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饥饿及过量投喂下银鲳幼鱼形态学指标及体成分变化王腾飞;郭晓鸽;谷江稳;闫雪梅;徐善良【摘要】为了解饥饿及过量投喂对银鲳幼鱼体重、肥满度、比肝重及体成分的影响,对平均体重2.61±0.65g的幼鱼进行了饥饿与分组投喂实验.分别测定了正常投喂组(C组)、饥饿5d(S5组)、饥饿9d(S9组)以及过量投喂组(D组)幼鱼的形体参数、肥满度、比肝重及鱼体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D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增重率为(73.89±9.78)%,是正常组的1倍多,比肝重和肥满度分别增加了55.00%和25.10%;(2)饥饿胁迫下幼鱼的比肝重和肥满度显著性下降(p<0.05),饥饿5d和9d后,比肝重分别下降了8.75%和11.25%,肥满度分别减小了21.18%和32.16%;(3)饥饿银鲳幼鱼以粗脂肪损失幅度最大,饥饿5d和9d时分别为正常组的22.55%和18.10%,与此同时,粗蛋白仅损失了4.06%和4.90%,说明饥饿银鲳幼鱼以脂肪供能为主,蛋白质和糖类供能为辅;(4)饥饿致死幼鱼的肥满度在不同体长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体重损失率受体长影响,2.20~2.80 cm组的体重损失率为22.89%,体长2.80~3.40 cm以后上升为35.79%~40.28%,肥满度则随体长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体长与幼鱼的耐饥能力呈正相关.【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15(033)004【总页数】7页(P83-89)【关键词】银鲳;饥饿;肥满度;比肝重;体成分【作者】王腾飞;郭晓鸽;谷江稳;闫雪梅;徐善良【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331短期饥饿是鱼类在自然水域生态系中经常面临的一种生理胁迫现象,也是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存的一个重要因子。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的影响
郭海燕
【期刊名称】《重庆水产》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鱼类是水生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要受到水质、温度、盐度、溶解氧、致病菌及养殖密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其中合理的养殖密度对夺取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密度过小会浪费水体生产力和饲料,密度过大会对鱼类生理生长造成影响。
养殖密度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能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改变鱼类内在生理状况,使养殖群体生长率和存活率下降,增大鱼病发生的可能性,使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
因此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情况影响的研究,可为集约化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郭海燕
【作者单位】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6
【相关文献】
1.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研究进展 [J], 刘宝良;雷霁霖;贾睿;刘滨
2.员工态度和养殖密度对生长育肥猪福利和生长成绩的影响 [J], 李旭骁;龚月生
3.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Ⅰ.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 [J],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
4.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张洁若
5.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肠道抗氧化应激性能的影响 [J], 王尧;陈晨光;张洁若;高煜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