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摄食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摄食对大口黑鲈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试验从摄食方面研究食物对大口黑鲈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分泌的影响,对摄食后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摄食后1h胃蛋白酶降低,至摄食后4 h升高到平稳水平(P>0.05);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而从摄食后4 h开始升高(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摄食后1 h出现升高,摄食后4 h降到最低,10 h又升高到较大活力.摄食对淀粉酶活力影响:胃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降低,摄食后4h又升高到最大(P<0.05);肠道淀粉酶活力摄食后开始升高,至摄食后4 h达到稳定(P>0.05);幽门盲囊淀粉酶活力在摄食后开始降低,到摄食后4h升高到较高活力,并保持到摄食后10 h;摄食后1 h肝脏淀粉酶活力便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
作者:关胜军吴锐全谢骏王广军谢一荣 GUAN Sheng-jun WU Rui-quan XIE Jun WANG Guang-jun XIE Yi-rong 作者单位:关胜军,谢一荣,GUAN Sheng-jun,XIE Yi-rong(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 吴锐全,谢骏,王广军,WU Rui-quan,XIE Jun,WANG Guang-jun(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
刊名:海洋渔业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FISHERIES 年,卷(期):2006 28(3) 分类号:Q493 关键词:大口黑鲈摄食蛋白酶淀粉酶。
第四章牛蛙主要消化酶的分布及pH和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牛蛙(Rana catesbeinana)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有名的肉用型蛙类。
牛蛙具繁殖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和抗逆性强等优点,且其养殖饲料易取。
在我国,牛蛙的人工养殖得到了大规模推广[1]。
研究消化酶的活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了解动物对食物不同成分的消化能力,为动物天然饲料的选择、优质人工饲料的配制和适宜养殖条件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对提高动物养殖的经济效益无疑是有帮助的。
目前,对低等脊椎动物消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养殖型鱼类[2-9]和爬行类[10],对两栖类消化酶的研究报道较少[11-14]。
奚刚等[14]对牛蛙幼体发育阶段消化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有关成体牛蛙消化系统消化酶分布情况及各种理化因子对牛蛙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pH和温度是影响牛蛙生活的重要环境因子,其可通过影响消化酶活力直接影响牛蛙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并最终影响牛蛙的生长发育。
本文在检测牛蛙消化系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对pH和温度对牛蛙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增进对牛蛙消化生理特点的认识,为牛蛙人工养殖中环境因子的控制和饲料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鲜活的成体牛蛙购自芜湖市黄山西路菜市场,重250~300 g。
将牛蛙毁髓处死,剖腹,迅速取出胰脏和完整消化道。
将消化道剪开,用4℃ 预冷的0.65 %的生理盐水快速洗净,按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直肠)取材,用吸水纸轻轻吸干,称重。
1.2 酶液的制备根据所称得的消化系统各部分的质量,加入20倍质量的4 ℃蒸馏水,在冰水浴中充分匀浆,捣成糜状,以2000 r/min的速度冷冻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即为酶液。
保存于4℃冰箱中,8 h内分析完毕。
1.3 消化酶活力的测定1.3.1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采用福林-酚试剂法[11],略有改动。
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原理:
1.淀粉麦芽糖(或葡萄糖) (非还原糖) (还原糖)
蔗糖 ――→酶
葡萄糖+果糖
(非还原糖) (还原糖) (还原糖) 2. ⎭⎪⎬⎪⎫淀粉――→淀粉酶蔗糖――→淀粉酶――→斐林试剂水浴⎩⎪⎨⎪⎧ 有砖红色沉淀→有还原糖 →酶起作用无砖红色沉淀→无还原糖 →酶不起作用
实验过程
1.蔗糖
(1)实验用的蔗糖必须保持纯净,实验前先用斐林试剂检验一下,如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可供学生实验用。
(2)蔗糖溶液应现用现配,以免时间过长后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影响实验效果。
2.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考虑酶所需要的特定条件,在使用时,要保证其适宜的温度和pH ,不要因实验之外的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发挥。
3.斐林试剂
(1)组成
①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NaOH 溶液。
②质量浓度为0.05 g/mL 的CuSO 4溶液。
(2)使用方法:①现用现配。
②混合均匀后使用。
(3)作用:检验还原糖的存在。
一、对实验步骤的理解
1.实验步骤的顺序性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反应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
二、注意事项
1.水浴煮沸用的开水,需提前备好,以缩短实验时间。
2.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如果用刚煮沸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进行实验,就会因温度过高而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3.两支试管保温时应控制在37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都会降低反应速
率。
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与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生长、消化、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吴阳;鲁康乐;刘文斌;张微微;王莹;张春暖【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41)3【摘要】选取120尾初始体重为(30±0.52)g/尾的健康团头鲂1龄鱼种,随机分成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组为试验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1%低聚木糖、0.01%枯草芽孢杆菌、0.01%低聚木糖+0.01%枯草芽孢杆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60d,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与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生长、消化、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团头鲂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以复配组(添加0.01%低聚木糖+0.01%枯草芽孢杆菌)增重率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4.38百分点(P<0.05);试验组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复配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替代补体、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丙二醛含量则有所降低.说明在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与枯草芽孢杆菌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团头鲂的生长性能,提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团头鲂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总页数】4页(P183-186)【作者】吴阳;鲁康乐;刘文斌;张微微;王莹;张春暖【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酸化剂和低聚木糖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指标、消化酶的影响2.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3.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4.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功能及抗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的影响5.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鲤鱼免疫力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畜牧兽医学报 2007,38(7):672~677A ct a V eteri nari a et Zootechnica S i nica外源α2淀粉酶对21日龄肉鸡消化器官发育、肠道内源酶活性的影响蒋正宇,周岩民3,王 恬(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摘 要:选用1日龄AA肉鸡4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U/kg(250mg/kg)、3000U/kg(750mg/kg)、9000U/kg(2250mg/kg)微生物α2淀粉酶的试验日粮,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外源α2淀粉酶对肉鸡消化器官发育和内源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淀粉酶能降低肉鸡21日龄肝脏、肌胃、前肠相对重量和前肠相对长度(P>0105),并提高了肉鸡前肠内容物淀粉酶、总蛋白酶(P< 0105)和胰蛋白酶(P<0105)活性,但未影响脂肪酶活性,高剂量(2250mg/kg)添加组的总蛋白酶(P<0105)和淀粉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肉鸡空肠黏膜DNA、RNA浓度及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未受淀粉酶水平(250mg/kg和750 mg/kg)影响,但高剂量(2250mg/kg)降低了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P<0105)。
关键词:α2淀粉酶;肉鸡;消化器官;内源酶中图分类号:S8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3626964(2007)0720672206Influence of Exogenous Alpha2amylase Supplementation on Development ofDigestive Organs and Intestinal E nzyme Activities of212day2old B roilersJ IAN G Zheng2yu,ZHOU Yan2min3,WAN G Tian(College of A ni m al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N anj i ng A g ricult ural Uni versit y,N anj i ng210095,Chi na)Abstract:Four hundred and forty12day2old AA broiler chicken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our group s for5replicates,and fed a co mmercial starter diet and t he same diet s supplemented wit h 1000U/kg(250mg/kg),3000U/kg(750mg/kg),9000U/kg(2250mg/kg)ofα2amylase preparation up to21day of age to st udy t he effect s of supplementaryα2amylase of different levels on t he develop ment of digestive organs,intestinal enzyme activities1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rel2 ative weight s of liver,gizzard,anterior intestine and relative lengt h of anterior intestine tended to decrease(P>0105)1The increased activities of amylase,protease(P<0105),and t ryp sin(P< 0105)in anterior intestinal and high2dose2dep ression responses wit h t he amylase supplementation of2250mg/kg were observed1Lipase activity,however,was unaffected by amylase supplemen2 tation of all levels(P>0105)1DNA,RNA concent ration and t he activities of maltase and sucrase wit hin jejunal muco sa were not affected by supplementary amylase of250mg/kg and750mg/kg1 High2do se2dep ression response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t he activities of maltase and sucrase(P< 0105)1K ey w ords:α2amylase;broilers;digestive organs;endogenous enzyme收稿日期:20062082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4CB117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300251)作者简介:蒋正宇(19822),男,江苏金湖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2mail:jzy22003@3通讯作者:周岩民,Tel:025*********,E2mail:zhouym6308@ 7期蒋正宇等:外源α2淀粉酶对21日龄肉鸡消化器官发育、肠道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雏鸡早期发育的研究表明,其消化器官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随日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
淀粉对罗非鱼鱼肠品质影响的研究罗非鱼鱼肠是罗非鱼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鱼的健康和生长。
淀粉是罗非鱼的重要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鱼饲料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因此,淀粉对罗非鱼鱼肠品质的影响被广泛关注。
首先,淀粉的含量和种类会直接影响罗非鱼鱼肠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罗非鱼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起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淀粉可作为微生物的主要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罗非鱼的健康和生长。
其次,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对罗非鱼的生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鱼类食用高淀粉的饲料时,其消化道中的α-淀粉酶活性会增加,从而促进淀粉的消化和吸收。
但是,当淀粉的含量过高时,消化酶的活性就会受到抑制,导致淀粉的消化和吸收不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最后,淀粉还会影响罗非鱼的肠道健康。
高淀粉的饲料容易导致鱼肠中产生过多的无机盐,从而导致肠道对无机盐的吸收不足,并形成酸性环境,易引发肠炎等疾病,影响罗非鱼的健康状况。
综上,淀粉的含量和种类对罗非鱼鱼肠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罗非鱼养殖中,科学合理地控制淀粉的含量和种类,对于保证罗非鱼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生素对团头鲂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肖世玖;陈雁南;孙亚楠;王恬;刘文斌;周岩民【摘要】将96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95.41±0.52)g的1龄团头鲂为分为4个处理,第1组饲喂对照基础饲料;第2、3、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合生素Ⅰ、合生素Ⅱ和合生素Ⅲ的试验饲料,试验为期两个月;通过测定团头鲂的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及其形态,研究三种合生素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合生素能改善团头鲂的生产性能,其中合生素Ⅰ效果显著(P<0.05);三种合生素均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血清抗氧化能力,其中合生素Ⅰ和合生素Ⅲ效果更佳(P<0.05);各合生素均能降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P<0.05),促进芽孢杆菌的增殖(P<0.05),合生素Ⅰ的作用较明显,但对乳酸杆菌均作用不明显;合生素Ⅰ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前、中、后肠的绒毛高度和后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0(025)005【总页数】5页(P73-76,80)【关键词】团头鲂;合生素;生产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形态【作者】肖世玖;陈雁南;孙亚楠;王恬;刘文斌;周岩民【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菌,导致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有些残留的抗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降解物,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已成为必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菌剂和抗生素替代品。
合生素是最有潜力的产品之一,合生素(Synbiotics)又称合生元,是指益生菌(Probiotics)与益生元 (Prebiotics)联合使用的生物制剂,其特点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1]。
金鳟消化器官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蔡敬国【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对金鳟肝脏、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及后肠中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金鳟中肠淀粉酶活性最强,幽门盲囊活性最弱,所测定消化器官的淀粉酶活性强弱顺序为:中肠>前肠>肝脏>后肠>胃>幽门盲囊.中肠、前肠、肝脏、后肠、胃和幽门盲囊最适pH值分别为6.8,8.0,7.6,8.0,6.8和7.6;胃蛋白酶活性最强,中肠蛋白酶活性则最弱,所测定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强弱顺序为: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后肠>中肠.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后肠和中肠最适pH值分别为2.2,7.6,7.6,7.6,8.0和8.0.【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金鳟;pH值;蛋白酶;淀粉酶【作者】蔡敬国【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水利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榆树,13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金鳟属于硬骨鱼纲,鲑目,鲑科,大马哈鱼属,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的下限,下限水温接近0℃的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
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
鱼类消化酶活性的高低决定鱼类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从而决定鱼类生长发育的速度,因此对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营养学和饲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鱼类的消化酶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1,2,3,4,5,6]。
但有关金鳟消化道消化酶活性的系统研究则甚少。
本文就pH值对金鳟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金鳟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鲤、鲢、鳙、草鱼消化道消化酶种类和活性的比较研究毕冰;孙中武;肖晓文;尹洪滨【摘要】The types of digestive enzymes were analyzed in digestive tracts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rnolitrix, bigheand carp A ristichthys mobilis,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the relative activities of the digestive enzyme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fishes by colorimetry and tit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the protease activity was arranged as common carp 〉silver carp 〉 bighead carp 〉 grass carp, and that for amylase activity as grass carp 〉 bighead carp 〉common carp 〉silver carp. The digestive enzyme expression in these fishes was found tobe paralleled to the histology structure of digestive tracts. The maximal digestive enzym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2/5 parts in anterior end of the digestive tract (G1, G2), where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place for digestion in those stomachless fishes, followed by the following 1/5 part of digestive tract (G3). The minimal digestive enzymic activity was occurred in the last 2/5 parts (G4, G5) of the intestines. The finding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utritional physi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feedstuff and the management for germplasm in these fisheries.%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鲤、鲢、鳙、草鱼亲鱼消化道消化酶的种类;用比色法及滴定法分别测其消化酶相对活性。
doi: 10.7541/2021.2019.212团头鲂TET 1基因的表达及对低氧胁迫的响应研究刘 娟1, 2, 3郑国栋1, 2, 3陈 杰1, 2, 3邹曙明1, 2, 3(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 上海201306; 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摘要: 为研究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5mC)羟基化酶TET 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 1)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特性, 采用整胚原位杂交、qRT-PCR 技术进行了胚胎、组织表达分析及其在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基因响应研究。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团头鲂TET 1基因全长为5526 bp, 编码1841个氨基酸。
qRT-PCR 结果表明, 团头鲂TET 1广泛表达于各个组织中, 并在脑组织中高度表达。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TET 1基因从受精卵开始就有表达, 并在受精后20—44h (20—44 hpf)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TET 1基因在12 hpf 信号相对微弱, 在24和36 hpf 信号逐渐增强, 并且都集中在头部表达。
通过qRT-PCR 检测急性缺氧处理TET 1的表达量, 结果表明, TET 1基因在鳃和脾等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 <0.01), 在脑、皮肤、眼和肾脏中表达显著降低(P <0.01)。
在胚胎中, TET 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其在24 hpf 低氧处理组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 <0.001)。
结果表明TET 1基因在低氧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结果为TET 1基因在低氧响应及功能的保守与分化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团头鲂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消化酶活性是反映鱼类消化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鱼类消化酶活性的高低决定着鱼类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因而消化酶活性的研究可为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此外,它还可以为改善鱼类饲养方法、提高产量、制定鱼类合理饲养策略、降低养殖成本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随着鱼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生理生化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鱼类主要消化酶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外对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比较早,1940年获得了第一个鱼胃蛋白酶的结晶,后来先后报道了野鲮、蟾胡子鲶、叉尾鲶、狗鱼拟鲤等鱼类消化酶消化性的研究情况。
国内对这方面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吉林农大的周景祥教授等人研究了大眼狮鲈淀粉酶,郭善军教授等人研究了团头鲂等三种鱼的淀粉和蛋白酶的活性。
本文选择北方养殖的团头鲂做研究对象,研究它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最适ph值和活性强度。
关键词:团头鲂;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42-1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团头鲂购于活鱼市场,共4条,均为一龄鱼。
2 方法
2.1 酶粗提物的制备
活鱼运回后,测体长、体重等,杀死后置于碎冰解剖盘中解剖,
取出肝胰脏,胃,肠,脾脏,用冷却去离子水冲洗内容物,将肠分为前中后三段(因为团头鲂为无胃鱼类,所以前肠代替部分胃的功能),将团头鲂肝胰脏、胃、中肠、后肠分别合并,用分析天平称重,然后加入样品重10倍的冷却去离子水在匀浆器中匀浆,然后在10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8min,取上清液置于4℃以下冰箱中保存,24h内分析完毕。
2.2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2.2.1 活力测定原理碘——淀粉比色法:淀粉经一定粉酶催化水解成麦芽糖及糊精,在底物淀粉已知且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催化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蓝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管比较成比例。
从而计算出淀粉的量,推算出淀粉酶活力。
2.2.2 最适ph测定用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溶液,设置ph 值为2.0、2.2、2.4、2.6、2.8、
3.0、3.2、3.4、3.6、3.8、
4.0、4.4、4.8、
5.2、5.6、
6.0、6.4、6.8、
7.2、
8.0.设置温度40℃,每个ph设计两个平行组,在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
2.2.3 活力的计算淀粉酶活力=(ab-au)/ab×0.4×(30÷7.5)×组织稀释倍数
式中:ab=空白管吸光度,au=测定管的吸光度。
淀粉酶活性定义:1ml酶滤液中的酶,在40℃和底物淀粉作用30min,水解10mg 淀粉为1个淀粉酶活性单位。
2.2.4 测定步骤取4支试管(其中1支为空白对照管,3支为
平行测定管)分别加入底物缓冲液1ml(0.4g/l淀粉溶液),然后按所测的ph值再分别加入1ml不同梯度的ph溶液于40℃水浴
5min。
在测定管中加入0.4ml酶粗提物(内脏匀浆上清液)于40℃水浴7.5min。
在空白管中加入1ml碘稀释液(0.1mol/l)和5.2ml 去离子水,最后在722分光光度计波长在660nm比色,并通过公式计算其酶活力。
3 结果
在不同ph下团头鲂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
在ph为2.0-8.0
范围之内,团头鲂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肝胰脏为6.4,中肠为6.4,后肠为7.2,胃为6.8,脾脏为7.2,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强,脾脏中也较强,而在胃中最弱。
在最适合ph下团头鲂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为:肝胰脏为60.0,脾脏为58.21,胃为40.63,前肠为40.00,后肠为41.12。
4 讨论
团头鲂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力最强的是肝胰脏,活力最弱的是中肠,在脾脏中淀粉酶的活力也较强,后肠和胃中淀粉酶的活力则相对较弱。
因此可以推测团头鲂消化器官中,肝胰脏和脾脏为主要的淀粉酶分泌器官,而胃和肠起辅助消化淀粉的作用,但有报道指出脾脏的功能并非分泌淀粉酶,其具有一定的淀粉酶只是因为脾脏中弥散分布着一定肝胰脏组织,所以它的淀粉酶活力也较高,这与本实验的结果是基本相符的。
作者简介:王铁彦(1955-)男,中专就职于吉林省亮甲山水
库管理局,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尤新智(1962-)男,中专,就职于蛟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