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园林发展历程与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9.22 MB
- 文档页数:51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发展简介世界园林一般分为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及欧洲园林。
一般而言,中国园林代表了一种浪漫与感性;而欧洲园林则是规整、典雅的象征,是以理性思考为造园思想的中世纪园林。
千百年来,一提起欧洲园林,人们就会想起巴黎的凡尔赛花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规整几何特色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的宫廷式园林。
殊不知,欧洲园林中存一“异数”———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园林素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闻名于世。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始于18世纪,受欧洲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启发,人们开始追求开朗明快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式园林景观。
一、英国自然式园林的特点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英国自然式园林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自然,疏朗,色彩明快,富有浪漫情调[3]。
早期的英国园林是规则式的,并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园林和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影响,这种规则式的园林景观风格在英国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
二、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发展的历史背景。
1、自然地理因素英国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
历史上是一个农牧国家,牧场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而森林只占10%(与其它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别)。
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主要在南部以牧场为主的平原地区,自然缓坡牧地和孤立树构成英国独特的自然风景—这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出现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地理人文因素。
另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远离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罗马,英国文化受古典主义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2、经济因素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长时期里,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组成是直接由盎格鲁--撒克逊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流传下来的。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园林设计仍然受到古典花园的影响,园林主要是按照对称布局和几何形状来设计的。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和野生景观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反映在园林设计中。
20世纪初期的一些著名园林设计师,如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貝尤·普农和查爾斯·詹宁斯,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园林设计理念,强调通过模仿自然景观来创造出更加自然和独特的花园空间。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中叶的西方园林设计开始追求简约、功能性和现代感。
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如景观设计大师弗朗西斯克·乔瓦尼、里奇尔·纽柏里、彼得·沃兹克和丹尼尔·库伯特,开始将建筑、景观和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清晰简洁线条和现代感的花园空间。
20世纪后期,西方园林设计逐渐追求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植被的选择和生长环境,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致力于创建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园林空间。
生态园林设计师,如朱丽叶特·巴贝奇、詹姆斯·坎普尔和珍妮·沃克,通过采用植物多样性、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现代园林。
此外,在当代的西方园林设计中,景观美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园林设计师们注重体验式设计和情感共鸣,通过景观元素的搭配和色彩的应用,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一些当代园林设计师,如皮特·沃尔夫、詹姆斯·戴顿和邦妮·费尔之,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作品,为西方园林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总的来说,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生态友好和从生态友好到功能美学的转变。
西方园林设计在追求美学效果的同时,也不断强调生态保护和功能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相信西方园林设计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美丽、舒适和可持续的园林空间。
现代风景园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这种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生过多次物质形态和审美思想的变迁,最终孕育了现代风景园林学。
第一节风景园林学的相关概念Landscape(园林)——概念的解读长期有争议:1.全国农林院校介定为“风景园林”专业2.清华大学译为“地景”3.香港、台湾译为“景观建筑”学4.工科院校多译为“景观”学5.日本译为“造园”学6.韩国译为“造景科”7.近代园林之父Olmst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8.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之一汪菊渊院士: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Landscape(园林)——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用艺术的手段来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园林——园林学——现代风景园林学——LA——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曾经叫做园丁Gardener,后来叫做Landscape gardener。
亦即景观设计师,是以园林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CHSLA——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风景园林师联盟成员。
/cn/ 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
景观学——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景观学者对概念的理解差异较大。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园林风景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从最早期的中世纪花园到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展开介绍,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 中世纪花园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园林主要以修道院的院落花园和贵族庄园花园为主。
修道院的院落花园通常布局简单,以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和草药为主,旨在提供食物和药材。
而贵族庄园花园则更加精致,布局精美,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的园艺师开始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启发,借鉴了意大利花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园林风格。
著名的庄园花园如汉普顿庄园、肯伯尔庄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英国的自然景观遭遇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也向着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园、植物园等新型园林设施相继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园林设计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意性的园林景观。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考文特花园等,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从中世纪花园时期到现代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了英国园艺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园林之一。
园林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园林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园林专业在中国的主要发展阶段:1. 古代园林艺术(公元前1046年-公元221年):•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周代的皇家园林,如西周的岐山园和东周的樊仲谋园,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富豪逐渐兴建私家园林,展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审美追求。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
•隋唐皇家园林以大明宫为代表,形成了具有宏伟规模和精湛技艺的园林风格。
•文人雅士兴起,提倡山水田园诗意,私家园林多以山水画意为主题,如李白的梁甫吟园。
3.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宋代园林注重以水为中心的园林设计,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水景园林。
•宋代文人雅士推崇“山水田园”的理念,形成了园林诗意的风格。
•元代的园林风格更加开放,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4.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更加注重造型和装饰,以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清代园林注重庭院布局和山水构图,形成了清代园林的特有风格,如颐和园、圆明园等。
5. 现代及当代(20世纪至今):• 20世纪初,中国园林艺术受到西方园艺理念的影响,开始注重植物学、园艺学等专业知识。
•文化大革命时期,园林建筑遭到破坏,但在改革开放后,园林专业逐渐复苏,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当代,中国的园林专业在城市规划、旅游景区设计、公共绿地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专业学科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园林专业发展历程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体系。
公园发展历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从有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治阶级享乐的场所。
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和内容都相当可观。
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
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
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
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
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
苑内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
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却有了新的发展。
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
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
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境界。
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清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金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
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应用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学科,它是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相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一门非常新颖而又复杂的学科,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进程、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来探讨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历史进程园林景观设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小古希腊时期,当时就已经有人开始在城市和庄园中修建园林。
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西方花园前期,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花园,如波斯花园、罗马花园、英国花园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封建主义时期形成的花园园景、到英国庭园及其改良变化,以及随后的自然主义花园和现代主义花园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初,园林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和意义继续被重视,它已经成为一项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设计理念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一样,它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最早的设计以中央对称、几何形式和雕塑元素为主,到后来的突出自然形式、模仿自然动态、赋予色彩等等设计理念,都是响应的时代变化而提出的。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路已经从单一的空间设计转向了包括地理信息、室内设计、建筑和土木技术在内的跨学科领域。
景观设计师不仅要考虑美化环境的要求,还要关注气候、生态、经济、地理信息和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
设计正物质和空间外的互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景观设计将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融入设计中,跨学科合作已经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三、设计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地更新,开发了各种类别的工具和数字技术,并深入到了各个园林设计的阶段中。
数字技术包括草图、建模、3D或VR模拟技术,有效的材料选择和绿植运营的方法都变得普遍。
景观设计也逐渐使用新的科学和技术,如可持续设计、生态设计、自然环境设计等等,来保护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及提高空气和水质的质量等等。
1.适合出名词解释的有:1.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
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2.城市公园:城市公共园林的简称,指城市中为公共服务的园林。
包括由政府出资兴建或由私人兴建,为公众服务或对公众开放的园林3.巴洛克风格:反对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奔放,直至出现一种追新求异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
倾向于烦琐的细部装饰,喜运用曲线技巧来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雕塑或浮雕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4.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5.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6.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7.风格主义:意大利16世纪后期的美术流派,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效果,构图非理性或具有戏剧性,代表着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8.哥特:11世纪下半夜起源于法国,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2.适合出填空题的有:1、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称,著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
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2、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
3.奥姆斯特德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职业范围概括为8大类:即:、、、、郊外社区、私人住宅庭院、公共机构以及公共建筑场地。
4.古巴比伦园林的类型有、、。
5.日本园林史可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三个时代,创造了很多园林形式,如式庭园、式庭园、式庭园以及与禅宗有关的园、与茶道及禅宗相关的等。
6.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8.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历程1.巴布尔时代的园林2.胡马雍时代的园林3.亚克巴时代的园林4.查罕杰时代的园林5.沙·贾汉时代的园林9.古印度园林的主要要素:1.水:装饰、沐浴、灌溉2.凉亭:装饰与实用(夏季炎热)3.绿荫浓树与荷(莲)花:遮荫需要10.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先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园林名称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二、园林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三、园林开发方式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