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
- 格式:ppt
- 大小:24.22 MB
- 文档页数:120
时间地点园林类型园林特征代表备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墓园、宅园、神苑规则式(世界上最早的)规整的对称布局把几何学概念用于园林设计中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岛米诺安文明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猎苑、神苑、空中花园自然风格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市住宅园林(柱廊式园林)、郊区别墅园林规则式;有秩序、与自然界的和谐为最大特点维迪府邸、劳伦提努姆别墅柏拉图主义:数字即是美罗马规则式;建筑与园林相结合中世纪(约公元5——14、15世纪)欧洲寺院式园林(意大利为代表)、城堡式园林(英法为代表)自然式;封闭、实用性小园坎特伯雷修道院黑暗的时代公元14世纪波斯、西班牙、印度(16、17世纪)伊斯兰园林规则式;追求单纯的几何性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泰姬陵(印度)布局简单,以树种、绿化庭园为主,风格亲切、精致、静谧公元14世纪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式规则式意大利台地园人性、自由、柏拉图主义公元15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并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与一炉。
公元15世纪后期、16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式规则式手法主义、中轴线的设计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意大利巴洛克大庭园法尔纳斯别墅、帕巴朱里奥别墅自由不羁的革新风格;细部特征表现公元17世纪法国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规则式凡尔赛宫、维贡特府邸(勒诺特)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18世纪初期英国风景式园林自然式白金汉郡斯陀园(布里奇曼)、切斯威浪漫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森林风格、奥古勒都风客府邸花园(肯特)、斯陀园改造(布朗) 格、如画式、中英式、混合式公元19世纪欧洲直线、规则式工艺美术运动:莫卧儿花园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曲线、自然式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裂派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美国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公元20世纪现代园林自然式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
西方园林史西方造园史分六个时期:一、古代造园(详细)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详细)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详细)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详细)五、18、19世纪的英国造园(详细)六、美国园林一、古代造园(一)古埃及(详细)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有文字记载)(二)巴比伦(详细)(悬园)(又称空中花园)(三)波斯(详细)(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四)希腊(详细)(五)古罗马(详细)(一)古埃及 1、气候干旱2、庭园的兴建(主要为宅园)——第四王朝时代开始(1)行列式、整齐式格局(2)多矩形,绕以高垣(3)前面装饰,后面园艺(4)下沉园(三)波斯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天堂园”、“田字园”1、“天堂园”——公元前5世纪,四面有墙与外面隔绝2、“田字园”——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8世纪3、西方规则式庭园布置的开端(四)希腊 1、柱廊园 2、继承波斯“田字园” 3、有林荫小道,为“绿廊”(五)古罗马 1、大规模庭园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为万物之体”认为黄金分割率最符合美学原则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中世纪:从罗马帝国崩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前1、城堡式庭园(庄园)(图)2、寺庙式庭园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1、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时的庄园文艺复兴中心城市——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3、意大利台地园的风格特点意大利——在欧洲大陆一个半岛上,冬寒夏闷热潮湿如:美提契庄园、兰台庄园、加佐尼庄园(巴洛克式庄园(1)采用整形式格局和天然风景结合A:地形B:理水 C:风景透视线(2)多种理水形式的运用3)整形格局的植物配置(多用整形修剪的常绿灌木,极少色彩明亮花卉)A:整形式植坛——模纹绿丛植坛(黄杨)B:绿篱C:行列式种植D:树丛(4)台地的设计 A:式样和变化多重多 B:因主题、地形而异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备注:平常所说法国园林指——17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造园(一)法国传统造园的两大特征 1、森林式栽植方式 2、河渠湖池理水方式(二)17世纪勒诺特式造园风格特点1、代表作——“孚”苑凡尔赛宫(图)2、凡尔赛宫主题思想——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采用完整的轴线系统3、总的追求——和谐、丰富、典雅、庄重4、勒诺特式——勒诺特创作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1风景:在一定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和欣赏的景象。
景物、景感和条件是构成园林的三类基本要素。
2园林产生的原因: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有了创造美的能力;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
园林的艺术特点:厚古薄今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美学观点:规则式唯理主义哲学17世纪;不规则式经验主义哲学17世纪末园林自然观:规则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3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第二大河尼罗河。
4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经历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5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类型。
特征:(干燥炎热)多沿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分布,临近河流水渠建造,地势平缓;严整对称布局方形或矩形,入口门楼塔楼;多水池水渠棚架。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上大致有猎苑、圣苑、宫苑三种类型。
特征:(森林资源丰富)多建在高地上;宫殿寺庙常建在土台上,猎苑稍改自然条件,其余规则式;多采用屋顶花园形式。
希腊园林主要有宫廷庭院、住宅庭院、公共园林、文人学园;形式主要有柱廊园、屋顶花园、圣林、竞技场。
特征:规则式;行道树。
古罗马类型大致有庄园、柱廊园、公共园林。
特点:丘陵为主;有序规则;柱廊花架浴室雕塑绿篱。
6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
万神庙:罗马最古老的建筑。
7西蒙简易在雅典街道上种悬铃木庇荫,是欧洲有关行道树最早的记载。
8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9雉堞墙:实墙和空洞有规律的出现女儿墙顶的形式,源于防守功能的射剁,后为装饰母题。
10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11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第1篇一、古希腊园林1. 理念:古希腊园林以哲学思想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特点:- 布局讲究对称,以几何图形为基准;- 以雕塑、喷泉等装饰品丰富园林景观;- 以植物、水体、道路等元素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3. 代表园林:- 帕特农神庙花园:以希腊神话为主题,展示古希腊园林的典型风格;-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花园:以宙斯神庙为中心,形成对称的布局。
二、古罗马园林1. 理念:古罗马园林在继承古希腊园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观赏性。
2. 特点:- 植物种类丰富,以果树、葡萄园为主;- 水体景观突出,如喷泉、水池、瀑布等;- 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如别墅、花园等。
3. 代表园林:- 卡拉卡拉浴场花园:以罗马浴场为中心,展示古罗马园林的豪华与精致; - 维琴察花园:以水景和雕塑为主题,展现古罗马园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中世纪园林1. 理念:中世纪园林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强调神秘与神圣。
2. 特点:- 以教堂为中心,形成以教堂为中心的园林布局;- 植物种类较少,以果树、灌木为主;- 建筑风格以哥特式为主,强调垂直向上。
3. 代表园林:- 比萨大教堂花园:以大教堂为中心,展示中世纪园林的宗教氛围;- 圣托里尼岛花园:以圣托里尼岛为中心,展现中世纪园林的神秘与神圣。
四、文艺复兴时期园林1. 理念: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强调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2. 特点:- 布局自由,以自然景观为基础;- 植物种类丰富,以果树、花卉为主;- 建筑风格以文艺复兴风格为主,强调比例和谐。
3. 代表园林:- 维琴察花园:以水景和雕塑为主题,展现文艺复兴园林的浪漫主义风格;- 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以几何图形为基准,展示文艺复兴园林的对称美。
五、巴洛克时期园林1. 理念:巴洛克时期园林以情感表达为核心,强调动感与豪华。
2. 特点:- 布局讲究动感,以曲线为主;- 植物种类丰富,以果树、花卉为主;- 建筑风格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强调装饰与豪华。
西⽅园史学习⽅法《西⽅园林史》课程是⾼等学校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园林专业学⽣必须了解的基础理论课程。
完善学⽣的专业知识结构,开阔设计思路,提⾼对风景园林艺术的认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了解西⽅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代表⼈物与作品、造园原理与要素、美学思想和设计⽅法等。
西⽅园林史的教学重点是把不同时期西⽅园林的设计理论与当下的设计实践相结合,从设计的⾓度引⼊西⽅园林史的相关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园林空间的处理⼿法。
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使得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艺术建⽴感性认识,不同的场地特征下形成的不同风格特征、造园要素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扩宽教学主体内容,即西⽅园林产⽣的社会政治、⼈⽂艺术等历史背景知识,并针对特殊的园林概念、园林要素、空间组织形式以图式、模型、动画等空间造型的教学演⽰⼿段对其进⾏分析解读;另⼀⽅⾯通过学⽣⾃⾝的设计模型制作、分析以及演⽰等教学互动的⼿段,使得学⽣建⽴对西⽅园林艺术的感性认知和学⽣们基本的艺术鉴赏⼒,学⽣们也可由对经典典型性造园⼿法的临摹,学会园林空间要素组织的基本⽅法。
总体⽽⾔,对于《西⽅园林史》的学习要求学⽣们要积极的积累西⽅造园的相关历史内容,在多读多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造园的中的空间形成⽅式与⽅法,在分析实践中不断地验证,最终达到学习西⽅园林史的⽬的。
课程介绍《西⽅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理论课程之⼀。
在园林艺术史上,东⽅园林、西⽅园林和伊斯兰园林是最具影响⼒的三⼤园林类型,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从世界园林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可分为六个时期:⼀、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三、欧洲⽂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四、欧洲勒·诺特时期法国园林(约公元1650年——1750年)五、英国⾃然风景式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六、近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今)。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园林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西方园林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列宁格勒的彼得宫喷泉。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西方园林史 2一、欧洲造园艺术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1.1意大利概况意大利位于欧洲大陆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
意大利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接壤。
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
意大利不仅是欧洲的南大门,而且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由于北部有阿尔卑斯山阻挡住寒流对半岛的影响,气候温和宜人。
冬季温暖多雨,夏季凉爽少云。
四季温度适中,气温变化较小。
但是因为地形狭长、境内多山、且位于地中海之中的缘故,南北气候的差异很大。
独特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对意大利园林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是指 14 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 15 世纪以后遍及西欧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三百多年。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是希腊、罗马古典文艺的再生,也不单纯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运动,更重要的是欧洲社会经济基础的转变,是促使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在精神文化、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2意大利园林特点意大利台地园:庭园建在面海的上坡上,改造山坡为几层台地。
台地园布局有以下特点:⑴规则对称布局⑵一条纵轴线贯穿几层台地⑶各层台地布置成花园⑷主体建筑在最高台地景观特点:以方、圆形组合布置水池、喷泉、草坪和花坛群;树木经过修剪整形。
植物亦按规则式配植。
小品:有精美的梯道、石栏杆、平台、雕塑,由富于变化的梯道、平台连系上下层台地。
1.3意大利园林案例1.3.1美第奇庄园美第奇庄园虽然没有豪华的装饰,却以杰出的设计手法,通过简洁明快、合理有序的空间布局,形成庄园与周围景色和谐统一的整体,成为园林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上图可以看到府邸建筑前庭,是相对开敞的草地植坛,点缀大型盆栽柑橘,此为文艺复兴意大利庄园建筑前庭中最常见的手法,便于户外就餐、活动。
西方园林史第一节古代园林一古埃及园林1、古埃及园林类型: 宅园、圣苑、墓园2、古埃及园林特征古埃及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是古埃及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①在一个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
②植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丰富多变,如庭阴树、行道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桶栽植物等。
③由于水体在园中的重要作用,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建造在临近河流或水渠的平地上,因此,园内一般地形平展,少有高差上的变化。
④明显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布置凉亭和矩形水池。
⑤从社会因素及宗教思想上来看,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促使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的产生。
同时,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的运用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⑥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了古埃及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
二古巴比伦园林古巴比伦园林类型:猎苑、圣苑、宫苑——“空中花园”三古希腊园林1、古希腊园林类型(一)早期的宫廷庭园(二)宅园——柱廊园(三)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四)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2、古希腊园林特征①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是作为室外活动空间以及建筑物的延续部分来建造的,是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
由于建筑是几何形的空间,因此,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
②当时的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的美学观点,都影响到园林的形式。
他们认为美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才能确保美感的产生。
③古希腊园林的类型多种多样,虽然在形式上还处于比较简单的初始阶段,但是,仍可以将它们看作是后世一些欧洲园林类型的雏形,并对其发展与成熟产生了很大影响。
④从史料中,人们可大致了解当时希腊园林中植物应用的许多情况。
在提奥弗拉斯特所著的《植物研究》一书中,记载了500种植物,其中还记述了蔷薇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