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发展历史.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6.42 KB
- 文档页数:9
时间地点园林类型园林特征代表备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墓园、宅园、神苑规则式(世界上最早的)规整的对称布局把几何学概念用于园林设计中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岛米诺安文明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猎苑、神苑、空中花园自然风格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市住宅园林(柱廊式园林)、郊区别墅园林规则式;有秩序、与自然界的和谐为最大特点维迪府邸、劳伦提努姆别墅柏拉图主义:数字即是美罗马规则式;建筑与园林相结合中世纪(约公元5——14、15世纪)欧洲寺院式园林(意大利为代表)、城堡式园林(英法为代表)自然式;封闭、实用性小园坎特伯雷修道院黑暗的时代公元14世纪波斯、西班牙、印度(16、17世纪)伊斯兰园林规则式;追求单纯的几何性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泰姬陵(印度)布局简单,以树种、绿化庭园为主,风格亲切、精致、静谧公元14世纪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式规则式意大利台地园人性、自由、柏拉图主义公元15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并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与一炉。
公元15世纪后期、16世纪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式规则式手法主义、中轴线的设计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意大利巴洛克大庭园法尔纳斯别墅、帕巴朱里奥别墅自由不羁的革新风格;细部特征表现公元17世纪法国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规则式凡尔赛宫、维贡特府邸(勒诺特)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18世纪初期英国风景式园林自然式白金汉郡斯陀园(布里奇曼)、切斯威浪漫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森林风格、奥古勒都风客府邸花园(肯特)、斯陀园改造(布朗) 格、如画式、中英式、混合式公元19世纪欧洲直线、规则式工艺美术运动:莫卧儿花园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曲线、自然式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裂派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美国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公元20世纪现代园林自然式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
西方园林史西方造园史分六个时期:一、古代造园(详细)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详细)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详细)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详细)五、18、19世纪的英国造园(详细)六、美国园林一、古代造园(一)古埃及(详细)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有文字记载)(二)巴比伦(详细)(悬园)(又称空中花园)(三)波斯(详细)(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四)希腊(详细)(五)古罗马(详细)(一)古埃及 1、气候干旱2、庭园的兴建(主要为宅园)——第四王朝时代开始(1)行列式、整齐式格局(2)多矩形,绕以高垣(3)前面装饰,后面园艺(4)下沉园(三)波斯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天堂园”、“田字园”1、“天堂园”——公元前5世纪,四面有墙与外面隔绝2、“田字园”——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8世纪3、西方规则式庭园布置的开端(四)希腊 1、柱廊园 2、继承波斯“田字园” 3、有林荫小道,为“绿廊”(五)古罗马 1、大规模庭园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为万物之体”认为黄金分割率最符合美学原则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中世纪:从罗马帝国崩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前1、城堡式庭园(庄园)(图)2、寺庙式庭园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1、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时的庄园文艺复兴中心城市——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3、意大利台地园的风格特点意大利——在欧洲大陆一个半岛上,冬寒夏闷热潮湿如:美提契庄园、兰台庄园、加佐尼庄园(巴洛克式庄园(1)采用整形式格局和天然风景结合A:地形B:理水 C:风景透视线(2)多种理水形式的运用3)整形格局的植物配置(多用整形修剪的常绿灌木,极少色彩明亮花卉)A:整形式植坛——模纹绿丛植坛(黄杨)B:绿篱C:行列式种植D:树丛(4)台地的设计 A:式样和变化多重多 B:因主题、地形而异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备注:平常所说法国园林指——17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造园(一)法国传统造园的两大特征 1、森林式栽植方式 2、河渠湖池理水方式(二)17世纪勒诺特式造园风格特点1、代表作——“孚”苑凡尔赛宫(图)2、凡尔赛宫主题思想——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采用完整的轴线系统3、总的追求——和谐、丰富、典雅、庄重4、勒诺特式——勒诺特创作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西方园林工程发展史一、西方园林工程的起源园林工程的发展那可是相当有趣的呢。
西方园林工程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那时候的园林可不像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复杂多样。
古埃及的园林呀,更多的是为了实用。
比如说,他们种了好多果树呢,像无花果、葡萄之类的。
这些果树既能提供食物,又能让园林看起来有点绿色生机。
而且呀,古埃及人还很喜欢在园林里弄些水池子,这些水池一方面可以用来灌溉果树,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天气里看着就觉得清凉。
当时的园林工程主要就是围绕着怎么种好果树、管好水池这些事儿展开的。
二、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到了古希腊呀,园林工程就有了新的发展。
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那是相当高的。
他们的园林不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他们会在园林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花,像玫瑰呀,那可是很受喜爱的呢。
而且他们很注重园林的布局,会把园林布置得很有对称感。
比如说,会有一条中轴线,两边的植物种植呀,建筑构造呀,都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美在古希腊的园林工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的园林里还经常会有一些小型的雕像,这些雕像让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有艺术气息。
三、古罗马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古罗马在很多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园林工程也不例外。
不过呢,古罗马人更加注重园林的规模和豪华程度。
他们会建造很大的园林,里面除了有花有树有雕像之外,还会有大型的喷泉。
这些喷泉的设计可复杂了,水会从各种造型的喷头里喷出来,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动物,超级有趣。
而且呀,古罗马的园林里还会有一些回廊之类的建筑,人们可以在回廊里散步,欣赏园林的美景。
在园林工程方面,他们对材料的选择也更加讲究,比如会用大理石来做一些装饰,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四、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中世纪的时候呢,西方园林工程的发展有点不一样了。
因为当时宗教的影响很大,很多园林都和宗教建筑联系在一起。
园林的风格变得更加内敛和神秘。
植物的种植也比较简单,更多的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比如说,百合在宗教里象征着纯洁,所以在园林里经常能看到百合。
西方园林发展的脉络西方园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主要的发展是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在中世纪,园林被用作教堂和修道院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培育草药和蔬菜,以及提供场所供僧侣们进行沉思和祈祷。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将园林视为艺术的一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展示他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成为园林艺术的中心,被认为是西方园林设计的起源地。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以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设计为特点。
这种设计风格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秩序和对称性的追求,以及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借鉴。
意大利的园林还以纪念性和象征性的元素为主,例如雕塑和喷泉。
随着文艺复兴的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园林设计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
法国的园林设计在17世纪时达到巅峰,以凡尔赛宫的花园为代表。
这些巨大的花园以庄严的几何形状、宏伟的宫殿和雕塑为特点,凸显了国家的权力和财富。
18世纪,英国的园林设计开始崭露头角。
英国的园林设计强调自然风景的保护和再创造,强调景观的变化和不规则性。
著名的英国园林设计师包括威廉·肯特和蒂奥菲尔斯·尤斯顿。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园林设计逐渐转向城市和工业化地区。
公园和城市绿化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巴黎的卢浮宫花园和纽约的中央公园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总而言之,西方园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主要的发展发生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从意大利的对称几何设计到法国的巨大花园,再到英国强调自然风景的设计,园林设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示了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设计逐渐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如下:西方园林经历了从规则式到自然式的转变,从大型的庄园园林到小型私家园林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这个过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园林:注重比例和尺度,植物和水景常被用作主要的装饰元素。
设计通常是由景观建筑公司中标后与室内设计师一起完成。
二、现代主义园林时期: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以节约用地和降低成本为目标,同时重视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它抛弃了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强调简洁、实用、功能性的设计原则。
三、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园林开始对历史上的造园理论进行反思和解构。
这个时期的园林开始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象征性,同时强调地域文化和本土植物的重要性。
四、生态可持续园林: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园林开始注重本土植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强调能源效率和低影响设计的运用。
五、文化景观与风景园林:这个时期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风景园林成为了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注重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六、景观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这个时期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强调景观的生态功能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师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规则式到自然式,从庄园园林到私家园林,再到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西方园林逐渐转向注重文化传承、地域特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园林史1.古埃及的园林形式:宅园、墓园、圣苑2.古巴比伦的园林形式:猎苑、宫苑3.古希腊的园林形式:公共园林(圣林、竞技场、哲学家的学园--文人园)、庭园4.绿篱的应用也是以植物材料来代替建筑材料,起到隔离作用5.古希腊早期园林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观赏性和娱乐性6.古希腊的典型文化特征: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7.古罗马的园林形式:宅园与庭院、庄园(宫苑、贵族庄园)、公共园林(竞技场、广场、浴场)8.罗马宅园的特点:三进院落9.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它不仅包括一个极为广阔的地理区域,而且包括一个时间上的巨大跨度,即从五世纪罗马帝国的瓦解,到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历时约一千年10.中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集团是贵族11.君主制、领主制和教会构成中世纪复杂的社会结构12.中世纪园林类型:寺院庭院、城堡庭院、城镇园林13.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十四世纪从意大利开始、十五世纪以后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三百多年14.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
所谓人文主义,指的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在西欧,尤其是意大利进行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形成的基础是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推崇与追求,以及对罗马天主教神学的批判15.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一是确立了既有别于传统神学、又有别于新兴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导致了人文科学的产生;二是铸就了以人为价值原点的信念体系,认为人本身是最高价值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切事务的价低尺度16.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成为文艺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最有力的武器17.以小普林尼的书信为蓝本,理想庭院的要素的几点:(1)园地以矩形为佳,以直线型园路进一步划分出整齐的矩形小园,各园以黄杨、夹竹桃或月桂的整形绿篱,围合草地布置(2)树木应呈行列式种植,排列成一或三行(3)园路末端正对着以月桂、圆柏、杜松编织的古典式凉亭(4)以圆形石柱支撑平顶藤架,形成绿廊,并架设在园路上起遮荫作用(5)在园路两侧点缀石质或陶制的瓶饰(6)花坛中央用整齐黄杨组成园主的姓氏(7)绿篱每隔一段修剪出壁龛造型,内设雕像,其下安放大理石坐凳;在园路的交叉处以月桂修剪成植坛(8)在庭院中设置迷园(9)在溪水流下的半山腰,依势修建石灰岩洞,对景为鱼池、牧场、菜园、果园等18.植坛是以常绿灌木修剪成篱围绕草地19.意大利庄园最著名的是法尔奈斯、埃斯特和兰特这三大庄园20.意大利台地园的产生受到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文化艺术和生活方面等的巨大影响21.意大利造园家偏爱地形起伏很大的园址22.意大利园林的设计方法,从一开始便要求将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2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纷纷涌向自然风景秀丽、环境舒适宜人、生活条件便利的城郊乡村,营造别墅庄园24.在意大利庄园中,水体、植物和石作堪称造园的三大要素25.意大利庄园是运用台地、植物、水体、雕塑和建筑等造园要素,以形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整体26.在总体布局上,意大利庄园大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形式27.刺绣花坛是以绿篱和花草为材料,像刺绣一样在大地上描绘各种图案28.花坛是法国花园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29.花境是指一年生和多年生花卉成片混植,四季开花不断,此起彼落。
西方园林发展史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创造和规划园林,以展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以下是对西方园林发展史的详细介绍: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公元5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园林的起源地。
古希腊人通过建造神庙和竞技场等建筑,展示了他们对秩序和几何学的热爱。
在园林方面,他们注重植物的配置和空间的规划,追求和谐与平衡。
古罗马时期,园林中开始出现喷泉、雕塑和装饰性建筑,表现出对装饰和辉煌的追求。
2.中世纪时期(约公元5世纪-14世纪)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了教会园林、城堡园林和庄园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这些园林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教会园林通常包括草药园和果园,以提供医疗和食用植物。
城堡园林则注重防御功能,包括高墙、塔楼和壕沟等设施。
庄园园林则是为了展示贵族的地位和财富,以华丽的装饰和建筑为主要特点。
3.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古典主义美学,强调秩序、平衡和对称。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们以台地园为主要特点,通过设置层层叠叠的花园和草坪,展示出一种有序而典雅的美。
4.巴洛克时期(约公元17世纪-18世纪)巴洛克时期是西方园林的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时期。
巴洛克园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官的体验,通过使用夸张的装饰、大规模的排场和强烈的对比来创造出激动人心的效果。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通过宏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巴洛克园林的特点。
5.现代时期(约公元19世纪至今)现代时期是西方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生态环保的概念。
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多样,包括极简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外国园林史同济景观考研资料序列之二(园林史分册) 第二部分外国园林史学园: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常常在露天公开讲学,尤其喜爱在优,第一讲旧约时代园林与古代园林美的公园里聚众演讲,而后,学者们又开始另辟自己的学园。
学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种有名词解释: 各种树木,还有覆满攀援植物的凉亭,也设有神殿、祭坛、雕像和坐椅,以及纪念杰出公民的, 古埃及园林:被视为西方造园的源头。
在古王国时期,古埃及园林以实用园(果园、菜纪念碑、半身塑像等。
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学园占地面积很大,充满田园情趣,他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把田园风光带到城市中的人园、葡萄园)为主,到新王国时期形成了具游乐性的园林。
可分为三类——宅园、圣苑和墓园。
, 古罗马列柱中庭: , 古巴比伦园林: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森林资源丰富的两河流域。
以森林为主体,, 卢库鲁斯将军:为贵族别墅庭园的创始人; 自然风格取胜的造园。
有猎苑、圣苑、宫苑之分,由以“悬空园”闻名世界。
, 田园型别墅:为古罗马时期贵族别墅庭园的两种类型之一。
别墅中的建筑物为农舍结构,, 古巴比伦猎苑:(R21)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巴比伦王朝。
猎苑中再秩序井然地配置附属于他们的、完全以实用为目的果树园、橄榄园等。
种植的园林植物有意大利香木,石榴,葡萄等,还豢养各种狩猎动物。
两河地带为平原,因而,, 城市型别墅:为古罗马时期贵族别墅庭园的两种类型之一。
常常将庭园与建筑物连在热衷于堆叠土山,山上有神殿与祭坛等建筑物。
, 古希腊园林:在爱琴文明哺育下发展起来的古代园林,经历了克里特和迈锡尼两个辉煌一起,有条不紊地加以布置。
一般建在斜坡上,尽量利用地形,以利于露台的伸展,并采用了以水为装饰的处理手法。
如吐斯库姆别墅。
时期,其园林类型可分为宫苑、宅园和公共园林,其中公共园林又可分为圣林、竞技场、学园。
, 吉施塔斯:出现在古罗马园林中,是一种由花坛和园路构成的塔台。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6 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 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 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 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
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
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
18 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
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从 17 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
18 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
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19 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 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
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
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
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1901 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
1948 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缩略表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艺术形式形式很多,大到一个景区,古代皇帝的园囿或皇家园林,小到一家一户的私家花园。
园林虽然同建筑一样,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艺术门类,但园林的建筑是为了满足热门向往自然,享受自然美的需要,其审美欣赏功能相比建筑更加突出。
艺术特色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是西方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虽然它们同属西方园林艺术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但总体而言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
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
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
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
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
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追求形似与写实。
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外界影响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
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
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
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后者着眼于自然美。
各国的造园艺术1、意大利的造园艺术在欧洲古典园林中,意大利园林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
不管是其丰富多变的园林空间塑造,还是其独巨匠心的细部设计,都反映出耐人寻味的造园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其他欧洲国家的那些气势轩昂、规模庞大的皇家贵族园林所无法比拟的。
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影响更为深远,在现在的欧洲园林设计中,依旧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意大利古典园林的痕迹。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就是它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造园艺术。
巴洛克艺术号称师法自然,园林却更加人工化了,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
因此说,意大利花园的美就在于它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和匀称。
这与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写意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
法国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7 世纪 60 年代,法国宏大的规则式园林逐渐取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开始盛行于欧洲大陆。
通常所说的法国造园艺术指的是 17 世纪下半叶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
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瑙特亥,代表作品是孚一勒一维贡和凡尔塞的园林。
2、法国的造园艺术法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间正好与拉辛和莫里哀的戏剧,普桑和勒勃亨的绘画,勒伏和孟莎的建筑同时。
它们的精神完全一致,那就是古典主义的精神。
古典主义文化的基本特色是“伟大风格”。
这个时期的法国园林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面积非常大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塞园林竞有670ha ,轴线有 3000m 长。
(2)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有笔直的林荫道通向城市,后面紧挨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匝匝无边无际的林园,府邸的轴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园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应,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3)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它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
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
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大了,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像众星拱月一般。
3、英国的造园艺术欧洲的造园艺术,有过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从16 世纪中叶往后的100 年,是意大利领导潮流;从 17 世纪中叶往后的 100 年,是法国领导潮流;从 18 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就是英国。
英国造园艺术可以说是西方艺术中的一个例外。
英国早期园林艺术,也受到了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影响,但由于唯理主义哲学和古典主义文化在英国的根子比较浅,英国人更崇尚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所以,造园上,他们怀疑先验的几何比例的决定性作用。
进入 18 世纪,英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