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虚实结合的意思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虚实结合,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独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其表象、现象,又要深入探究其内在本质、实质,将虚和实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虚实结合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刻的内涵,而且在文学、艺术、管理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虚实结合一直被看作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周易》中就有“以虚为实,以穷为不穷”之说,强调了在认识事物时要善于捕捉其虚实之间的关系。
道家学说更是着重强调了虚实结合的重要性,认为“虚空万物之所待”的观念,即认为在万物兴起前存在一种虚空的状态,而所有万物的产生,都是由虚空所引发的。
虚空也代表一种空灵之境,一种思绪豁达的状态,而实则是指现实中的客观存在,虚实二者结合起来,使得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刻。
虚实结合的思维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将虚幻的想象和真实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富有内涵的作品。
比如明清小说中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极具生命力和情感深度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情世故。
又如在绘画艺术中,虚实结合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
山水画中的虚实结合,通过恰到好处的留白和虚实互补,使得画面更加具有神韵和内涵,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在管理领域,虚实结合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维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善于把握虚实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又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脉络和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虚实结合,这种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事物的表象和现象,又可以深入探究其内在本质和实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在文学艺术领域,虚实结合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往往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有趣的情节。
虚实结合的概念的解析虚实结合是指在某种表现形式中,既有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再现,又有虚构的、非现实的元素的出现。
这种结合在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让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文学作品中,虚实结合可以打破现实的限制,通过虚构的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比如在奇幻小说中,作者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幻世界,通过描述那些奇特的生物和魔法的存在,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在这种虚幻的世界中,作者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创造一个更加完美或者更加糟糕的社会形态,用反差的方式来展示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另一方面,虚实结合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
在影视作品中,虚实结合经常被用来制造出梦幻般的画面效果。
通过使用特殊的摄影技术和特效的加入,导演可以创造出逼真又超乎寻常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奇幻感。
特效的运用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虚实结合还可以用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通过使用幻想的场景和象征性的元素,导演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情感变化,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
虚实结合还可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将现实元素与虚构元素相结合,作品可以在视觉和思想上给观众带来一种冲击和震撼。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会不断产生疑问和思考,试图寻找虚构元素与现实元素之间的联系。
这种思考过程可以激发观众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观赏虚实结合的作品,观众可以获得一种触动和启发,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是一种融合了现实和虚构元素的表现方式。
它在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虚实结合可以打破现实的限制,创造出虚拟的世界,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制造出逼真而奇幻的画面效果;可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例子1. 嘿,你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啊,“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就是虚写嘛,把瀑布想象成银河从天上落下,多有意思啊!2. 咱再说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实在的感受,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就是他想象兄弟们过节的情景嘛,这虚实结合得绝了吧!3. 哎呀,杜甫的《春望》也有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可是真实的景象,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对家书的渴望不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虚写嘛,你说妙不妙?4. 王昌龄的《从军行》也值得一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是实实在在的边塞风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带有战士们决心的虚写成分了呀,这组合多棒!5. 还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多真实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就是他想象家里人对他的思念,这虚实结合真有味道!6. 苏轼的《水调歌头》也不得不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实景,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是他奇妙的想象啦,是不是特别吸引人?7. 柳永的《雨霖铃》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可是亲眼所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不就是虚写喝酒醒来后的情景嘛,太有感觉啦!8.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是真实的军中生活,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他心中的壮志豪情呀,这虚实结合多带劲!9. 李煜的《虞美人》也有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现实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虚写对过去的回忆,能不让人沉浸其中吗?我觉得古诗中的虚实结合真的是太神奇了,让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感悟啊!。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运用虚实结合的古诗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诗中实写了赤壁的险峻景色与自身状况,虚写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通过虚实对比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2. 《乌衣巷》 - 刘禹锡
- 诗中“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则是虚景,通过虚实对比表现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3. 《望江南·多少恨》 - 李煜
- 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三句虚写往昔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凄凉处境形成对比,凸显出梦醒后的悲哀。
4. 《西塞山怀古》 - 刘禹锡
- 诗中前四句虚写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为后文议论做铺垫,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越中览古》 - 李白
- 诗中前三句虚写越王勾践破吴归的往事,与今日王城故址的荒凉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6. 《月夜》 - 杜甫
- 诗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两句虚写未来团聚的喜悦,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
- 词中虚实结合,上片实写对亡妻的思念,下片虚写梦中相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
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8.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 诗中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9. 《虞美人》 - 李煜
- 词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等句虚写故国的繁华景象,与词人当前的凄凉处境形成对比,表达了亡国之痛。
虚实结合的例子
虚实结合,是指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想象中虚构的情节结合在
一起,形成一个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以下是一个例子:
虚:一匹乌黑亮丽的黑马在草原上奔跑,它的身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实:一个农民拿着镰刀在庄稼地里辛勤劳作,他的汗水在烈日下流淌,可他却乐此不疲。
虚:黑马愁眉苦脸地跑到了农田边上,它伸出鼻子轻轻地触碰了农民
的后背,农民被吓了一跳,赶紧回头看去,结果看到了一匹闪闪发光
的黑马,他心中十分惊异。
实:农民和黑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在草原上玩耍、奔跑,
一起互相照料着。
虚:黑马是一只仙马,它来自仙境,它告诉农民,只要他坚持勤劳、
善良的品质,那么他就可以去仙境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实:农民不仅勤劳,而且还爱心善良,他把自己的庄稼分给了邻居,
他主动帮助邻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周围的人都很感激他。
虚:最终,农民乘着黑马来到了仙境,他在那里拥有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他和黑马一起分享着快乐。
以上是一个虚实结合的故事,它将现实生活中的农民与想象中的仙马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寓意深刻的故事。
这种虚实结合写作的方法,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形成强烈的阅读体验。
---
列表:
1. 虚实结合的定义
2. 故事背景描述
3. 黑马和农民相遇的情节
4. 黑马和农民的友谊
5. 黑马传递给农民的寓意
6. 农民的善良和勤劳
7. 农民到达仙境的情节
8. 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虚实结合的定义和例子1. 嘿,虚实结合呀,简单说就是把真实的和虚构的掺和在一起!就好比写故事,故事里有真实发生的事情,也有想象出来的情节,这就是虚实结合啦。
像《哈利·波特》里魔法世界是虚构的吧,但里面的友情、勇敢这些情感却是很真实的呀!2. 哎呀呀,虚实结合不就是把现实和幻想交织嘛!比如说一幅画,画里有实际存在的花花草草,可又在上面添了会飞的小精灵,这可不是虚实结合嘛。
就像咱们做梦,有时候梦里有生活中的场景,可又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多有趣呀!3. 嘿哟,虚实结合就是真真假假混一块儿呗!你想想看,电影里那些超级英雄,他们有超能力是假的,可是他们所展现的正义、勇敢的心那可是真的呀!这不就是虚实结合嘛。
像《阿凡达》,潘多拉星球是虚构的,但那种对美好的向往是真实存在观众心里的呢!4. 哇塞,虚实结合不就是现实和虚幻的奇妙组合嘛!例如一个游戏,游戏里的场景是虚构的,但我们在玩游戏时的快乐和紧张感那是实实在在的呀!这多有意思啊!《塞尔达传说》不就是这样嘛,那个奇幻的世界是想象的,但我们投入其中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
5. 诶呀,虚实结合就是把实在的和想象的揉在一起呀!就好比一场魔术表演,那些神奇的现象是假的,但是带给我们的惊喜和震撼是真的呀!你说是不是。
像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那神奇的效果是虚构的,但我们观众的惊叹是绝对真实的呢!6. 哟呵,虚实结合不就是把真的和假的放一起嘛!比如讲一个传说故事,里面的英雄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传达的精神却是真的能影响我们。
这不就是虚实结合的魅力嘛!中国的那些神话故事,神仙啥的肯定是想象的啦,但蕴含的道理我们可是能受用好久好久哟!7. 哈哈,虚实结合就是现实和幻想凑一对儿呀!像是音乐,音符是真实的,但音乐营造出来的氛围和情感那可以是充满想象的呀!就像贝多芬的交响曲,那动人的旋律也许是虚幻的,但带给我们的感动绝对是真实强烈的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虚实结合真的超有意思,能让我们的生活、艺术等变得丰富多彩呀!。
虚实结合的好处及作用答题模板1.虚实结合(1) 实:所写的事物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
(2)虚:在现实中并没发生,往往是想出来的,比如作者的情感、想象、回忆、联想。
(3) 虚实结合: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既写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景物,也写作者的情感、想象、回忆、联想。
(4) 好处:丰富内容、拓展意境、激发想象、强化情感。
2.诗歌中虚实结合(1)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实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写)(2)柳永的一首送别词《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写)实写:寒蝉怎么叫、傍晚的雨怎么下、我们怎么喝酒、船夫怎么催着出发、我们怎么手拉着手两眼泪汪汪,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直接描写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
虚写: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写的是想象之景。
柳永的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的技巧,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与恋人别离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情感。
3. 歌曲中的虚实结合“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实写)淘尽了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浪里分不清有没有。
(虚写)”(《上海滩》)好处: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整首歌的境界一下子变得阔大深沉起来。
4. 现代文中的虚实结合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实写)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虚写)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虚实结合的优美句子
1. 虚与实就像白天和黑夜,交替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别样的色彩。
比如看那部奇幻电影的时候,明明知道故事是虚构的,却又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神奇世界,不是吗?
2. 梦啊,那可是虚与实的奇妙交汇点,就像我昨晚梦到自己在云端飞翔,那种感觉好真实,醒了都还回味无穷呢!
3. 回忆有时候很虚幻,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就像和老友们回忆过去的趣事,那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能不感慨吗?
4. 艺术不就是虚实结合的美妙产物嘛!像那幅抽象画,看似随意的线条却能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多神奇啊!
5. 网络世界看似很虚拟,但也有着真实的情感交流啊。
就像我在网上认识的那些朋友,虽然没见过面,却感觉那么亲切,很奇妙不是吗?
6. 故事里的情节常常是虚实掺半,可就是能让我们沉浸其中啊。
比如那本我超爱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真真假假让人欲罢不能!
7. 思念是虚的,但那种煎熬却是实实在在的,就像我对远方家人的思念,真的好难受啊!
8. 希望就像是虚实之间的一道光,虽然摸不着,但能给我们前进的动力。
想想自己曾经那些看似遥远的希望,不都一点点实现了吗?
我觉得虚实结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奇幻和可能。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 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 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 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结合
作者:柴晓山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5年第02期
【阅读前言】
虚实结合,就是作者将眼前所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事、物、景,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构出来的景象结合在一起,以扩大文章内涵的写作手法。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经说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
运用虚实相生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入虚写。
1.借助侧面描写,虚写人物。
借助旁人的讲述或反应,虚写主要描写对象的生活状况或其他特征,虚实相生,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2.发挥联想、想象,虚写场景。
在实写中,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插入与之相似、相反或相关的其他场景,造成虚实相称或虚实对比,以突出描写对象某方面的特征或直接凸显主题。
3.创设虚幻梦境,虚写作结。
正文结束后,以描绘梦境或其他虚幻场景作为文章结尾,可以抒发强烈的思念、怀念之情或表达美好的愿望。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乡村的瓦
□冯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
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飘浮。
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
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
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
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
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不松手。
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
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
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
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
有一片瓦迷路了。
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
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
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变得一个个聪明成精了。
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
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
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
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取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
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
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
像有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
这叫归乡。
”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6期)
【专项训练】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学生欣赏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一要认真阅读,体悟其内涵;二要对照“阅读前言”中的有关理论,确定文章中的“实”与“虚”;三要结合语境,体会虚实结合的传神之处。
【拓展练习】
2.请解释第二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赏析。
解题思路:要明白画线句子的含义,必须在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思考。
赏析句子则应该从修辞手法、所含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来进行解答。
3.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解题思路:此题的考点在于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搜索和归纳。
答题时要注意认真阅读,从文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