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高等教育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瑞典福利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以普享为特征的社会福利政策,使各阶层都被容纳进统一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团结和公平。
本文通过介绍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标签:瑞典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启示一、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养老金和老年人福利,瑞典的养老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一般养老金。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的特殊照顾包括:建立社区养老院,对照料自己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家庭服务”等等。
2、父母保险和儿童福利,在父母保险上,瑞典全国各地都设有相应的保健中心,负责孕妇和产妇的保健工作。
在儿童福利上,瑞典儿童从半岁到6岁间可以去不同形式的儿童看护机构,而看护机构所只需要承担儿童伙食费和孩子的看管费用,这一部分对于家庭困难或收入较低的家庭,一般给予减免。
3、工伤和医疗保险,瑞典的工伤保险,会对由于公伤造成的收入降低进行补偿,同时受到的公伤的雇主或是雇员,可以享受完全的免费医疗。
瑞典政府也有义务向全国的居民以及瑞典籍的居民提供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
一个家庭成员只要把自己正式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社会医疗保险之后,全家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4、其他福利,失业救济。
瑞典失业保险基金大部分是由国家资助,工人们所出的比例仅占到30%左右;带薪休假制度。
所有瑞典的职工从1978年开始每年就可以享受5周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发;住房补贴。
房租作为瑞典家庭一项重要幵支,瑞典政府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和退休者,给予一定数量的住房补贴。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老龄化危机。
人口老龄化危机给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养老,还包括劳动力成本、经济竞争力等方面。
瑞典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发展造成的费用增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失业危机。
瑞典中学性教育的实践及启示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瑞典的性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瑞典政府提出了“全面性教育”的理念,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全面的性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
在瑞典的中小学教育中,性教育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
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性教育内容和目标。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身体器官、了解性别差异等;而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性教育的内容则包括恋爱关系、避孕措施、性病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外,瑞典还注重通过各种途径来推进性教育。
例如,学校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观看色情电影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性和健康问题。
学校还会邀请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讲解性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开放和坦诚的交流。
瑞典的中学性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人认为瑞典的性教育过于强调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另外,由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其他国家的性教育模式是否适合瑞典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瑞典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点,探索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求的性教育模式。
我们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教育理念:瑞典的中小学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强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而美国的中小学性教育则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课程设置:瑞典的性教育课程通常包括生理卫生、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而在美国,性教育的课程设置相对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教师培训:瑞典的性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相比之下,美国的性教育教师通常只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或社会学知识即可胜任工作。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作者:闫雪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摘要:5-14世纪,西欧处于中世纪阶段,基督教的繁荣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世纪大学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世纪大学成为了现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中世纪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气质一直传承至今,让许多西方大学历史悠久,成就令世界瞩目。
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优点,寻找一些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欧中世纪大学大学建设发展启示一.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一).政治的稳定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
王权的统治让社会趋于稳定,新兴的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新的精神依附,文化信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提出了要求;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形式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当属中世纪的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二).中世纪大学的发展过程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起初只是一种小型的自主学习的场所,一般是由一名或几名有声望的学者与其追随者形成的小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西欧农业发展稳步上升,手工业和工商业迅速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的法律事务,文化交流,医疗保障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意大利是欧洲中世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也首先在意大利孕育而成。
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大学,原本是当地的一所医学校,它对欧洲医学教学研究的发展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不受教会欢迎的波隆那大学最终也被政府承认。
巴黎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知识之都。
巴黎大学成为欧洲神学理论研究的中心。
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大城市大兴办学之风,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二.西欧大学的类别与课程体制(一).“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学生”大学,顾名思义,是由学生主管校务的大学,学生负责选聘教授,制定学费,设定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等一系列事务。
南欧的大学,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多属此类。
欧美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来源于欧美国家,故欧美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分析、借鉴与学习,在教育评价方面也是如此。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欧美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相关的借鉴。
一、欧美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一)评价机构的多元化欧洲各国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有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建立并拨款的独立的官方机构,如法国的全国评价委员会(CNE),丹麦的高等教育技师保证和评价中心,以及英国的大学拨款委员会(UGC)等;第二类是由高等学校建立的民间团体,如荷兰的大学合作协会(VSNU),英国的大学校长和副校长委员会(CVCP)等:第三类是教育研究机构,如西班牙的全国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所。
[1]可见,欧洲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组成并不单一,既有政府机构,又有民间组织;既有行政权力的领导,还有科研力量的参与;既能进行他评,也能开展自评。
无论是院校还是公众,都有诉求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故能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公正。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鉴定(评估)机构为中介性的“半官方”组织。
[2]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通常由教育顾客(消费者)、大学以及中介组织组成。
这些中介组织负责调解、监督、评估教育服务,它们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学校代言人,更不是在政府与学校的一个行政管理层次,而是以独立、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参与高等院校管理的社会组织。
在美国,中介组织直接对大学实施评估是一种最传统的模式,此类评估通常为:制定评估目标――设计评估程序和方法――收集数据――测量绩效。
运用该模式进行评估的组织主要包括州高等教育管理与协调委员会(State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and Coordinating Board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运用传统认证方法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Accrediting Agencies)以及马尔克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计划。
瑞典高中生学习与生活现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者:杨娜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中国与瑞典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两国的高中生在作息时间、课内外学习、学习兴趣、作业考试、校外休闲活动和心理状态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显著重于瑞典高中生。
借鉴瑞典的高中教育,本文认为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设置,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使减负工作真正得到实效。
关键词:中国瑞典高中生学习与生活状况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一直为中外教育界、心理学界人士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许多调查研究都发现:我国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课外生活单调、学生压力大(如靳莹,2009;金阿宁和南纪稳,2006)[1]-[3]。
虽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一直非常关心,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及优质教育资源的限制,我国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依然让人忧虑。
瑞典地处北欧,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建立了独一无二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瑞典的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瑞典在全球科技和经济等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瑞典推行的完善的教育体制(樊红,2009;阿日那,2010)[3]-[4]。
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比较我国和瑞典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一、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分别选择了中国浙江省的宁波市和瑞典的隆德市(Lund)的高中生,中国随机在宁波市选择了三所高中,瑞典随机在隆德市选择了三所高中,两地分别在每个学校的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随机抽取被试。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所需数据。
调查采用集体施测方式进行。
所有被试的数据均已事先征得被试所在学校和被试本人的同意。
宁波市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3.63%。
69778 教育理论论文瑞典性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启示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全国性教育组织的国家。
其早期学校性教育的成功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早在1942年瑞典就在义务教育的学校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1957年国家教委就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
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性生理教育,并逐渐增加了性道德、性伦理等内容。
瑞典的性教育有三个突出特点:实用性强;从幼儿就开始;性教育一步到位,详尽、细致、不兜圈子。
瑞典的性教育很有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各种社会问题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一、瑞典性教育概况然而,瑞典的性教育方式并非一开始就很明确,它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
早年的瑞典也争辩过“要不要实施性教育”,担心“提供性知识会不会把学生越教越开放”。
后来很多关于性教育的研究都发现,提供性知识并不会造成伤害、也不是坏事,相反,性知识能让人更知道如何能控制自我的生活。
1938年,瑞典废止“禁止传播避孕的信息”的法律,1942年起,瑞典的小学引进了性教育。
当时的瑞典社会虽然已经意识到性教育很重要,但当时政府的性教育方针是“不可以教太多,也不可以教太少”,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强调禁欲,把性行为等同于“危险”。
1955年开始,性教育被列为瑞典必修课。
实施了几年后,有青少年批评学校老师的性教育太负面,总是警告性交会有性病、怀孕,警告女生要防范男生,谈到避孕时则强调避孕不可信赖,完全没有谈到性的愉悦。
那时候,就有人对瑞典性教育提出批评,说瑞典的性教育“太生理了”。
1974年,瑞典的民间团体性教育调查委员会(USSU)提出一份十年的调查报告,认为“性生活的知识对任何一个年龄层而言,都不应该被视为是有问题的,或有害的”。
譬如,教避孕时不应该强调失败率,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反正我避不避孕都一样有可能怀孕”,而降低避孕意愿。
相反的,应该教青少年更新更安全的避孕方法,譬如,现在瑞典性教育很注重男性避孕(戴安全套)。
瑞典性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启示【摘要】瑞典一直以其先进的性教育政策和实践而闻名,其性教育内容涵盖性别平等、性别认同、性行为和性健康等方面。
通过对瑞典性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内容与方法以及成效评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其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积极影响。
瑞典性教育以启发、尊重和全面性为原则,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而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启示则包括借鉴瑞典的经验,加强性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性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性教育的覆盖率和质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借鉴和学习瑞典的经验,我国可以不断完善青少年性教育,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瑞典性教育,青少年,政策,实践,内容,方法,成效评估,启示,经验借鉴,加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1. 引言1.1 瑞典性教育的重要性瑞典性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全面、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性观念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实现性教育目标。
瑞典性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性自尊、性自觉和性自主意识,使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己的性特征和需求,明确自己的性取向和性行为责任,从而在性问题中更加自信和理性。
瑞典性教育还强调预防性别歧视和性暴力,培养青少年的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性骚扰、性侵害等问题。
瑞典性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在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与他人和谐相处,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1.2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性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并不够重要,很多学校的性教育内容仅是简单地介绍生理知识,缺乏对性健康、性别平等、性责任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这导致了很多青少年对性知识的认识是片面和不全面的。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统一的教育标准和内容,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试论各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为我国教育带来了启示。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理念,我国可以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教育经验,推动教育改革。
跨国教育合作也为我国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人才培养。
文化差异也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冲击,需要及时应对。
国际教育交流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创新发展,我们需要综合借鉴全球教育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开放,我国教育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教育体系多样性、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教育理念启示、教育改革借鉴、跨国教育合作、文化差异、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发展、国际合作、竞争力提升1. 引言1.1 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是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教育体系的多样性。
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看到各国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北欧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而日本的教育体系则注重规范教育和纪律教育,讲究纪律和规矩,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可以借鉴和吸收不同国家的优点,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1.2 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交流在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和分享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
通过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各国能够了解彼此的教育体系、理念和实践经验,从中汲取养分,促进教育的多元发展。
教育交流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交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往和合作奠定基础。
2. 正文2.1 各国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各国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12卷第6期2010年12月宁波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N1N G B OI N S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V01.12N o.6D e c.20l O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丁亚军(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其改革和发展具有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趋势,其中的经验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51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10)06-0001---04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等工程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
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吸取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发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技术人才。
欧美高等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在教育理念、教育设计和教育实施过程中极其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家。
最早的路桥学校创建于1715年。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拥有近300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精英教育,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
在整个工程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也紧密结合相关实验实践教学。
而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工程素质的培养。
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再到企业,构成了一个从上到下重视工程训练的大系统。
第24卷第2期2009年06月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 nal of A d ul t E d ucat i on Sch ool of H ebei U ni ver s i t y of T e chnol ogy V 01.24N o .2Jun .2009瑞典成人教育的主要特色及其启示凌春光’(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瑞典成人教育是北欧诸国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其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人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完备的法规法律作为保障;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终身教育成为成人教育新的发展趋向。
瑞典成人教育的这些特点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瑞典;成人教育;特色中图分类号:G 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I X (2009)02—0010—04T he M ai n Feat ur es of Sw edi s h A dul tE q l uc at i on and R el l d a t i o n O u c a t i O n an R evel at l 0UL i ng C hunguang(V ocat i onal a nd A d ul t E d ucat i on C ol l ege 。
Quf u N or m a l U ni ver s i t y ,Q uf u 。
Shandong-273165-C hi na )A bs t r act :Sw edi s h Adu l t E ducat i on i s a t ypi cal exam pl e i n t he N or d i c c ount l l f ,f or m i ng di st i nct f e at ur e s i n proce ss of devel opm ent ,f or exam pl e ,di ver s i f i ed f or m s ,pl e nt i f ul con t ent ,com pl et e l a w s ,off i c i a ls upp on i n f u nd and pol i c y ,t e ndi ng t o l i f el o ng edu cat i on .Thes e f e at ur e s f r o m S wede n of f er U S a be ne fi -ci al exam pl e .K eyw or ds :Sw eden ;ad ul t educ at i on ;fe at ur e 瑞典是北欧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拥有900万人口,是世界上低失业率和高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中成人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09学教育内容摘要:学校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瑞典是世界上推行学校性教育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值得他国借鉴的经验。
文章概述了瑞典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瑞典学校性教育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开展学校性教育的启示:转变落后封闭的性教育观念;建立和健全我国学校性教育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全面系统地开展学校性教育;建立全方位的学校性教育支持体系;加强学校性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瑞典学校性教育青少年特点启示何相材瑞典学校性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硕博论坛一.引言伴随西方“性解放”思潮的传播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也成为国内学术界公开探讨的热点话题。
而学校作为性教育开展的最主要途径,其性教育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
虽然性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学校性教育的历史短暂,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1]。
中国虽然在古代就有关于性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而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曾对性教育的开展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性教育方面[2]。
瑞典的学校性教育历史悠久,瑞典也是世界上推行学校性教育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通过多年发展,瑞典的学校性教育已经积累了不少值得他国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了解瑞典学校性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瑞典学校性教育的特点,对探索适合我国的有效学校性教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瑞典学校性教育发展概述瑞典是世界上开展学校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从1890年女医生卡罗琳娜·韦德尔斯特朗首次提出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到如今性教育在瑞典学校得到全面推行,通过100多年的发展,瑞典的学校性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3]。
从胡森的教育平等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摘要:瑞典教育家T·胡森提出著名的教育平等理论,即效率优先之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之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之实质平等论。
结合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可分析出我国虽采取了如义务教育制度、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制度等措施来促进教育平等,但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旧严重的结论。
平等本身便是几乎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实现的概念,但并不能否定追求平等的心。
因此,我国会在追求教育平等的路上越走越远,任务依旧艰巨。
关键词:胡森教育平等理论教育平等的实现瑞典教育家T·胡森认为,教育平等有“起点平等论”、“过程平等论”和“结果平等论”三种理论形态。
而“平等”有三种含义:首先是指个体起点的平等,即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
其次是指在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即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民族和社会出身的人。
第三是指最后目标的平等,即促使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
胡森将这三种涵义的平等与三种主要的社会价值,即效率、公正和自我实现相对应,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平等理论:效率优先之起点平等论、公平优先之过程平等论和突出个性发展之实质平等论。
[1]而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教育平等问题也愈发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因此,笔者结合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浅谈我国教育平等的现状。
一、我国教育的起点平等胡森的教育平等理论中首先追求效率优先的起点平等。
起点平等就是指孩子从一出生就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从遗传学上来说,这一点是很难达到的,毕竟人的基因会有所差别,因此刚出生的婴儿总归或多或少的在天赋上有所差别。
而且,在中国的国情下,社会分层情况十分严重。
不同阶层的婴孩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本身便有所差别,难免影响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试想,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社会底层的拾荒者,他们同为父亲,但平时在饭桌上与孩子谈论的事情、教导的事情会一样吗?因此,孩子受教育从起点上来说便是不平等的。
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an m enx i a Po l yt echni cSep.,2008V01.7.N03高职教育研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谢广山(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高职教育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发展,游离于高等教育发展之外的高职教育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变革,促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趋同性”发展;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矛盾运动.引发了高职教育体系变革.高职教育的“科技大学”现象适应了基础教育的学制延伸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中自身结构由专科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的体系完善。
我国高职教育在经历了规模过度扩展之后,面临众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应当紧紧把握世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处理好“学术性”和“职业性”、“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关键能力与专业技能”、“就业与升学”、“职业与生涯”等一系列问题,寻求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学术性;职业性;结构层级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9123(2008)03加001埘收稿日期:2008_03—2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职教重点课题(Z J A07049)作者简介:谢广山(195扣),男,河南孟津人。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研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尽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类型中常常被划为“非大学”教育,在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大教育结构类型中,高职教育一方面同工程教育和学术教育同属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又由于普通教育的普及性所使然,既被普通教育部分包含.同时又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差别。
但是.正像考察职业教育不仅仅要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是必须以整个教育结构体系为参照一样。
终身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摘要:终身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影响颇深。
本文主要对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育改革;启示一、终身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意义1终身教育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是对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思想重新清理的结果。
它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全新高度。
“它甚至涉及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它设想培养一种新型的人——现代人”。
①终身教育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依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因而终身教育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哲学。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定义,成人教育专家戴夫在《终身教育的概念特征》中指出,终身教育开始于生命之始,终止于生命之末,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
戴夫认为,终身教育在范围和服务对象上的总体性和普遍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集中提高学习者终身学习所需的个人特质等方面,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都有显著的区别。
2终身教育力求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协调统一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具有整体育人功能,其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因此教育应尊重现代科技,培养熟练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技巧,但是也不应冷落人的精神需要,应强调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贯通。
因此“终身教育要求对学校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改变单纯以科学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结构,要面对生活世界,越来越强调现代教育中,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学生探究兴趣,要引导学生具有批判怀疑精神,强调学生与个人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相统一。
” ②3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终身教育的社会意义就在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即学习社会化的机制与格局的形成和完善。
关于瑞典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反思当前,各个国家愈加关心自己的创业教育,竭力制定合乎情理的策略,完备当下的创业教育系统,提升这个教育系统的效率。
合理调整和吸收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资源,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对创业活动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瑞典在这个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成就,在此层面上,瑞典获得的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瑞典大学创业教育特点(一)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承弘扬者,在教学传授中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功能。
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引导,直接影响教育宗旨能否顺利实现。
在瑞典,各个高校特意聘用拥有真实创业经历或是已经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成功经验的人士来学校开讲座或者担任创业导师,只是为了更加顺利地发展创业教育并且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
他们的经验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些聘请人员的经验之谈和教师所教知识的结合和影响,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
并且,他们教学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幽默风趣的课堂讲授和激扬的小组讨论,也有企业访问、大型座谈等方式。
与此同时,瑞典的大学支持边做边学: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后,教师带领大家进入附近的企业,不仅请教企业老板创业成功的管理方式以及他们成功的经验,还会考察调研一个企业失败的不足之处,对其展开谈论和剖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或改善之法。
此举不但验收教师的教学成果,而且扶持推进一些企业进步,甚至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有效的帮助。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与课堂教学冲突,还可以在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斗志。
(二)国际化视野教学瑞典是欧盟国家的成员之一,这一身份使其和欧盟内的其他国家协作默契,在国际社会上和别的组织合作也甚为顺利。
近几年,因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并且吸引国际元素的加入。
在瑞典高校中,尤其是在创业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外国的教师为学生授课,这样不但引进其他国家的创业经验,为学生打开新的视角,让学生见识到多样化的知识理论,而且高校的这一做法还让学生开始关注世界各国市场竞争力的对比。
瑞典高等教育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摘要:瑞典是北欧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制度结合在一起已形成了独特机制,特别是高等教育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中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本文根据作者的亲身学习经历,探讨了瑞典大学教学的主要特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合作学习
一、瑞典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特色
瑞典高等教育为学生长久的职业生涯打基础,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并与很多企业和世界的大学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等是其办学宗旨,其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的独有特色。
1、可持续发展理念氛围
瑞典政府把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瑞典国家教育局每5年就要对国家核心课程和教学大纲进行总结、修改,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在教材改革中,曾经焦点集中在对一些公式、定律、定理提出少讲,不必花时间再推算讲解,直接认可,因为前人已证明了的知识。
学什磨知识,怎么学,怎么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渗透给学生和教师。
2、以学生为本氛围
瑞典大学教育的方式多元且丰富。
老师们运用讨论、体验等多
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体验式教学也是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例如在吕勒奥大学里就有一个科技馆,里面有各学科的实验器材、实验小课题供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员自由参与,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情感。
这种校园课堂、实验室等地方,是瑞典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一名指导者。
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适应和沟通能力。
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学体系,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教学理论和心理学原理,教育实践环节受到特别重视。
3、课堂作业,课外完成氛围
瑞典的教育尤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会开展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开阔眼界。
比如在生物作业中,学校要让学生直接去超市选购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脂肪等不同的食物,这种作业非常形象化,改变了死记硬背,学了就忘的被动局面,同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4、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和国内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
成绩都是按小组算,不算到个人。
小组通过研究、调查、讨论等环节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各小组推举一个代表,汇报几周的学习研究成果。
大家的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演讲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对于学生来说,小组学习
也是一个交朋友、提高演讲和报告能力的好机会。
5、工作场所实践氛围
大学四年期间,每年都必须进行为期不少于两周的工作场所训练,即社会实践。
训练课程主要是专业实践性的,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较高职业能力。
6、教师授课氛围
课堂上,老师们诙谐幽默、表情丰富、热情激昂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教师的授课风采没有一统的规定,但常常能博得学生们的好评,教师们利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甚至实物来解读课堂内容,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官认识,课堂气氛活跃而生动。
7、学生考试氛围
瑞典大学生的考试,既严谨又轻松。
严谨的是可以没有监考老师,但绝不会有学生作弊,因为有严格的考试作弊惩戒制度约束着,轻松的是考试时间为四个小时!即使题目很少,对中国学生来说,也许一个小时就能答完的试卷。
考场上,学生可以带食物、饮料,边吃边答是瑞典考场的一大特色。
究其原因,其考试不是为了分数和名次(从不排名),只是起督促学生学习和了解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我国高等教育定位
一些大学的教育定位不太明确,造成了大学教学的盲目与社会
需求脱节。
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学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也就是特别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是国外经验的吸收很好的例子。
同时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
2、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认真研究和分析瑞典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对于研究和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颇具意义。
(1)加强大学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技能
对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乃至高度重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强化实践环节主要通过加强教育实习工作来进行,教育实习被看成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目前教师教育仍旧没有成功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分离的问题,在具体实现途径上,我们不妨借鉴瑞典的教育实践方式,即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工作体验--调查报告--实习总结一条龙的
安排,使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2)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1]。
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
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因此,实践性强的、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应当占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并使课程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教学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方式上来,通过校内外实习职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
(3)特色教学
知识的种类可以包括:实验研究、市场调研与开发以及劳动者的实际经验性知识。
而只有那些”有效”知识才能称之为工作过程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学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基于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有效”知识这一认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必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
应该强调的是在大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一种概念性工具,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大学课程。
(4)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操作,在实际工作情景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
根据学生实习的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内容;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解决高
等教育仅停留在教学改革的表面层次,缺乏实质性和融合性这一被动局面。
三、结语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西方大学的毕业生所具有的实际运用能力存在差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在吸取经验同时,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引进与创新结合,实效与发展融合是学习国外的最终目的。
在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使毕业生更好地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正本领。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梁忠义. 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郑桂莲(1964-),女,现在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培训工作,职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