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对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立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各学院(部):根据教改项目建设时间安排,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按计划应进入结项阶段。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结项范围本次进行结项验收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立项项目76项,其中指定性项目1项,一般项目75项(见附件1)。
钱江学院立项项目由钱江学院组织检查。
二、检查办法与程序(一)各项目组提交结题材料1、各项目组负责人向学院提交《杭州师范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结项报告书》(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改革与研究代表性成果材料、项目经费卡。
2、项目改革与研究代表性成果材料含项目成果目录、项目改革与研究报告、有关研究论文、调研报告、课程体系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新编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管理软件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实践试点成效等有关材料与成果(以上材料除主要文字性成果用A4纸汇编装订成册外,具体实物性成果材料均存放学院,以备学院初审和学校验收组审核)。
3.各学院组织力量对本学院承担的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以学院为单位统一于4月20日之前将有关材料交至教务处教研科(行政楼323)。
具体上交材料如下:结题验收报告(一式一份)、经费本、项目改革与研究代表性成果材料(一份)。
逾期不予受理。
结题验收报告电子稿发送至邮箱hsdjxk@。
(联系人:徐春梅,联系电话:28862871。
)(二)学校检查验收工作校教务处对项目组提交材料予以审核;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将组织校专家检查验收小组,并于4月下旬对教改项目进行验收,主要工作程序如下:1.审核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立项项目的《项目申请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题验收报告》,检查各项目实施预设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检查项目经费是否合理开支。
2.结项验收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专家检查验收小组听取各项目组负责人对项目改革研究工作的简要汇报。
PPT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分钟。
会议安排另行通知。
(三)凡经校结项验收组评为“合格”的教改项目,统一颁发《杭州师范大学教改基金立项项目合格证书》,对合格项目中被评为“出色完成”的项目组及管理工作良好的学院(部)将酌情给予奖励。
第 9 期2017 年 9 月 10 日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120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9-0120-04兴趣及多教学手段驱动的过程性评价模式——以嵌入式系统课程群为例沈珊瑚,姚茂群(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摘 要:针对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兴趣引导及设计多样的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阐述这一教学评价的过程方法,并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过程性评价;慕课;教学手段0 引 言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
为提高高校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课堂教学作为最重要环节,其作用更加重要,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SC)、产出导向教育(OBE)、质量持续改进(CQI)”这三大教育理念的渗透[1-2]。
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高校正着力研究过程性评价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推行过程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为了让学生透彻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评价,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让教师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基于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产出为目标导向。
在一些偏向实践和技能要求的课程中,不光要考查学生的试卷成绩,更要看综合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学,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1 传统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课程,都强调软硬件协同设计[3-4]。
后者知识点非常多,教学内容较为前沿,包括ARM Cortex-M3内核原理及STM32芯片外设资源应用,如果光灌输理论,会比较枯燥。
学生在初次接触嵌入式知识时,普遍感觉较难,在教师引导之下,也需要依靠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才能掌握知识。
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被动地听。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成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成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浙教办教研〔2011〕125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指导,研究解决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经研究,决定成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是课程改革业务指导、咨询与研究机构,受省课改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的领导,主要职责是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与学业质量标准,指导学科课程实施与评价,为行政决策服务,为改进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由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担任,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缪水娟担任常务主任,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方红峰、省教育厅教研室柯孔标、石世昌任副主任。
专业指导委员会内设秘书处和30个专业指导组,秘书处设在省教育厅教研室。
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实行任期制,任期4年。
各学科组名单详见附件。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二○一一年十月十六日附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学科组名单小学语文组:滕春友(省教育厅教研室)、余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陈燕(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俞国平(乐清育英学校)、涂卫国(安吉县实验小学)、严丽萍(衢州市实验学校)、赵益美(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小学数学组:斯苗儿(省教育厅教研室)、吴卫东(浙江外国语学院)、平国强(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顾志能(海盐县实验小学)、俞正强(金华市站前小学)、柳敏敏(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陈亚明(宁波市海曙区教研室)小学英语组:郑文(省教育厅教研室)、叶丽春(台州市路桥区教育局教研室)、王玉(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吴幼春(杭州市省府路小学)、韩俊女(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夏恩力(温州市实验小学)、郭美阳(湖师附小教育集团)小学科学组:喻伯军(省教育厅教研室)、钱金明(海宁市教育局)、李玉宇(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发展中心)、陈彤(缙云县紫薇小学)、丁晓霖(诸暨市新世纪小学)、邵锋星(建德市明珠小学)、袁优红(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组:邬冬星(省教育厅教研室)、经建美(上虞市百官街道小学)、方丽敏(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徐晓红(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桑丽虹(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池昌斌(平阳县中心小学)、滕闽军(金华市东苑小学)初中语文组:蔡少军(省教育厅教研室)、金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朱伟平(上虞市实验中学)、张震雷(金华市第四中学)、章新其(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波芬(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沈旦(湖州市第四中学)初中数学组:许芬英(省教育厅教研室)、叶立军(杭州师范大学)、郑伟君(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周伟扬(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胡赵云(衢州市实验学校)、吴增生(仙居县教育局教研室)、徐杰(杭州市采荷中学)初中英语组:李冬梅(省教育厅教研室)、周惠(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罗敏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屈小武(温州市实验中学)、曹刚阳(绍兴县实验中学)、吕秋萍(丽水市实验学校)、马海青(临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科学组:王耀村(省教育厅教研室)、薛瑞芬(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戴中俭(长兴县教研中心)、陈胜钢(绍兴教育教学研究院)、郭海平(临海市台州初级中学)、曹新峰(海宁市马桥中学)、胡柳蔚(杭州市文澜中学)初中历史与社会组:牛学文(省教育厅教研室)、袁成毅(杭州师范大学)、唐少华(杭州市惠兴中学)、蒋金崇(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许婉英(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金亚素(余姚实验学校)、莫建祥(上虞市实验中学)初中思想品德组:楼江红(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德雄(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戴建华(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林久杏(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曾夏凤(台州市白云学校)、邓权忠(温州市第九中学)、谷辉(嘉兴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组:胡勤(省教育厅教研室)、黄伟(杭州师范大学)、张孔义(浙江外国语学院)、褚树荣(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张茂松(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吴旭辉(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羊刚(湖州中学)、张纪良(嵊州一中)、包建新(临海市回浦中学)高中数学组:张金良(省教育厅教研室)、李胜宏(浙江大学)、张维忠(浙江师范大学)、尚可(杭州高级中学)、胡庆彪(宁波市象山三中)、许钦彪(绍兴稽山中学)、金克勤(黄岩中学)、冯寅(湖州中学)、李世杰(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英语组:葛炳芳(省教育厅教研室)、谢萍(杭州师范大学)、夏谷鸣(杭州外国语学校)、周道义(鄞江中学)、诸才章(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潘健男(湖州第二中学)、周建林(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庄志琳(桐乡市高级中学)、梁美珍(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物理组:梁旭(省教育厅教研室)、盛正卯(浙江大学)、李海洋(浙江大学)、吕华荣(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郑青岳(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唐华(舟山中学)、骆兴高(杭十四中)、黄国龙(镇海中学)、陈报南(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组:任雪明(省教育厅教研室)、任学宝(杭师大附属高中)、王彦广(浙江大学)、邬健敏(浙江大学)、赵喜平(宁波市北仑中学)、魏樟庆(乐清中学)、郭君瑞(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江旭峰(湖州二中)、王成冠(舟山中学)高中生物组:周初霞(省教育厅教研室)、胡军祥(浙江农林大学)、陈秉初(浙江师范大学)、张庆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秀红(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金永生(杭州二中)、江生(嘉善高级中学)、卢菁菁(绍兴一中分校)、刘为邦(丽水二中)高中思想政治组:祝国强(省教育厅教研室)、吕有志(浙江大学)、边永坚(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楼锡德(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徐晓芸(余杭高级中学)、吴志贵(宁波慈湖中学)、杨胜(瑞安中学)、潘新华(嘉兴高级中学)、张建庆(湖州二中)高中历史组:周百鸣(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学功(湖州师范学院)、潘迎华(浙江外国语学院)、徐衍昌(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世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方仙来(温州二十二中)、赵寅芬(绍兴一中)、陈亚利(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能(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地理组:郭剑峰(省教育厅教研室)、马里松(杭州学军中学)、朱光良(浙江外国语学院)、张建珍(浙江师范大学)、汤国荣(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陆秀良(嘉兴教育学院)、郭万里(金华一中)、雷鸣(温州中学)、冯凭(湖州中学)中小学信息技术组:魏雄鹰(省教育厅教研室)、张剑平(浙江大学)、詹国华(杭州师范大学)、蒋莘(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劲松(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余卫中(衢州二中)、谢敏海(镇海中学)、李永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夏祎华(定海一中)、钟战华(海盐石泉中学)、邱伟刚(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中小学通用技术(劳动技术)组:管光海(省教育厅教研室)、黄林(新昌中学)、秦宝荣(浙江工业大学)、孙俊(杭州高级中学)、黄育稼(奉化教师进修学校)、章青道(平阳中学)、孙耀东(桐乡市教研科研室)、董萍(湖州爱山教育集团)、黄越祥(金华一中)、邵洪平(衢州菁才中学)、刘德岳(台州中学)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余立峰(省教育厅教研室)、于可红(浙江大学)、曹强(嘉兴市南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徐育玉(湖州二中)、蒋贤俊(回浦中学)、陈业辉(绍兴稽山中学)、王卫东(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翁舟梁(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中心学校)、周晓明(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朱水敏(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夏玲玲(温州市瓦市小学)中小学音乐组:杜宏斌(省教育厅教研室)、罗迎春(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周爱华(嘉兴市教育学院)、李逸萱(温州市广场路小学)、XXX琼(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方伟青(金华市南苑小学)、沈建琴(绍兴市树人小学)、林琴英(温岭市石塘镇中学)、王鸣(杭州翠苑中学)、叶素琴(遂昌中学)、胡沈颖(湖州中学)中小学美术组:冷莹(省教育厅教研室)、周绍斌(浙江师范大学)、应爱娜(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许颖(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王五一(温州市实验中学)、陈勇(湖州市吴兴区龙泉小学)、屠雅群(嘉兴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祁森飚(绍兴柯桥中学)、林维山(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李启云(金师附小)、梅林(衢州高级中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组:伊红(省教育厅教研室)、刘诚平(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张建芳(嘉兴教育学院)、王兴宇(湖州菱湖中学)、杨向群(温州市第四中学)、严生明(开化二中)、郭建民(东阳市横店镇中心学校)、李文祥(台州市路桥实验小学)、郁旭峰(北仑区实验小学)、何铁勇(诸暨市店口一小)、陈利平(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组:董惠铭(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李荆(省教育厅教研室)、陈杰(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黄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邬明明(宁波镇海第三公司学校)、毛建清(衢州二中)、张晓芳(绍兴市柯灵小学)、张文军(浙江大学)、吴维平(湖州中学)考试评价组:方张松(省教育厅教研室)、俞晓鸿(浙江大学)、沈启正(省教育厅教研室)、董加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建胜(余杭高级中学)、邢夏良(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王荣文(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孙亦器(衢州一中)、鲍雪芬(北仑区华山小学)幼儿教育组:虞莉莉(省教育厅教研室)、王春燕(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芳(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汪劲秋(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高美娇(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贾秋美(上虞市爱弥儿幼儿园)、周勤(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邵爱红(宁波市启文幼儿园)、娄敏(舟山幼儿园)特殊教育组:姜卫英(省教育厅教研室)、刘佳芬(宁波市达敏学校)、冯燕(绍兴文理学院)、孙小荣(台州教育学院)、陈荣第(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周志英(衢州市聋哑学校)、李伟儿(浙江省盲人学校)、童俊华(杭州聋人学校)、李科(温州市特殊教育0学校)以上各组第一人为该组组长,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由省教育厅教研室钱万军、韩颖负责。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和进行持续的学习㊂让他们在掌握创新思维㊁创新意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抗压能力㊁语言表达能力㊁团队协助能力㊁协调能力等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高素质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㊂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注重对各类社会资源和服务要素的整合,促进各类要素㊁资源的良性整合㊂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互促,构建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体系将创新创业思维穿插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双创 意识,导师制运营模式与实践训练相辅相成,各类竞赛与综合素质融会贯通,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提高学生 双创 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医药卫生的技能人才㊂参考文献[1]王卫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2,(10).[2]宋艳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2,10(02).[3]梁晓艳,卑占宇,罗晓冰,等.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9).[4]迟丽娟.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05).[5]孙勇强.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6(03).[6]贾宁,孙晓阳,姜成忠,等.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提升高职制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8).[7]李慧,范怡清. 互联网+ 背景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康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36(01).[8]陈崇刚,苏丹.基于 三创平台 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06).[9]石瑞丽,赵连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01).[10]李君.重庆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9.[11]刘超.基于史密斯模型的青岛市高校 双创 政策执行研究[D].青岛大学,2021.[12]曹苏群,张虹.多学科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从教学到教研,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改革愿景的启示张斐然(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摘㊀要:佐藤学提出的 学习共同体 愿景中强调了 倾听 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学生发言,给予真诚反馈,最终营造润泽的课堂环境㊂本文从教学和教研两个角度探析 学习共同体 中体现的公共性㊁开放性㊁民主性哲学㊂通过学习 共同体 理论,从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过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名师实例进行分析㊂从关注学生㊁构建教师群体的教研角度出发,强调教师在学习 共同体 课堂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对小学语文学习 共同体 建设提出优化性启示,围绕凸显语文学科特性㊁塑造差异性课堂㊁遵循核心素养进行改革,倡导新时代教师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㊂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31㊀㊀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㊁教育学博士㊂他提出的 学习共同体 是21世纪学校的发展愿景㊂ 学习共同体 倡导学生群体进行协同学习,教师群体相互学习并培养同僚性,与此同时,家长㊁社区需共同参与学校教育㊂其中,教师在 学习共同体 的课堂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协同学习,联系家长和社区等多方群体支持与参与教育㊂教师切实地发挥着 教育行动研究者 的身份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实施,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 学习共同体 课堂㊂1㊀走向润泽㊁富有挑战性的教学1.1㊀教学目标:指向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㊂佐藤学受到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社会进行交互影响并最终实现内化的过程,教师搭建 脚手架 帮助学习者实现高难度的教学目标㊂换句话说,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实现 跳一跳,够得到 的目标,麻彦坤学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凸显㊃49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且强调了同伴学习的作用,这在佐藤学的 学习共同体 课堂改革中是鲜明体现的㊂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出发,尤其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文本与学生的认知水平㊁认知能力㊁思维的发散㊁聚合等二者间的适切性㊂例如教师在教授寓言文本时,应先让学生自我感知文本,教师不应先将文本的主题思想提前灌输,这样才能实现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授文本‘丑小鸭“时,面对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丑小鸭本身是天鹅蛋而非鸭蛋孵化的出身讨论,逐渐引导学生意识到历经挫折磨难才能成为 真正的天鹅 ,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感受文本主题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讨论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㊂1.2㊀教学过程:营造安静㊁倾听的氛围佐藤学先生认为 倾听 在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倾听的过程是安静的㊁润泽的㊂因为倾听的课堂带给学生自我思考的安全环境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从 有形 到 无形 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师创造的 倾听 的教学过程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㊂因为在倾听的课堂中,教师用柔软㊁坦诚的态度接纳学生的想法,教与学的矛盾不是尖锐的,不应批判学生的发言㊂所以,倾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不乏是一种鼓励式教育㊂陈艺美提出现阶段的小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即使教师做出评价,这些评价令学生感受不到自信与动力㊂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理念与皮格马利翁效应不谋而合, 倾听 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被信任与期待,在如此的课堂上,学生不必担心不懂装懂,敞开心胸抒发内心所想㊂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本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依存,对于不同文体的解读,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千人千面㊂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把握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静 在整个活动设计的大方向不变, 动 在学生实际活动情况的机智教学㊂教师把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学生相互之间的协同学习上比静坐思考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同理心㊂王崧舟教授执教的经典教学片段‘枫桥夜泊“中,从导入至正式授课再至结课,整个过程 润物细无声 ,笔者可以从王崧舟教授对学生的评语深切感受到, 读得真好,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 好一个传神的幻! ,王崧舟教授对学生每次发言的回应是认真且细致的,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且温柔,学生在课堂中恣意放松㊂因而, 倾听 的课堂带来了学生学习态度㊁学习效果的动态转变,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间的倾听关系不断稳固㊂1.3㊀教学内容:挑战性的课题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不同课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单种课型也会因文本本身或者教学风格产生不同的教学内容㊂例如说明文文本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说明文文本特点是关键㊂对于散文或者古诗,既可以侧重韵律知识的传授也可以侧重人文性的感知㊂但无论如何侧重,都应是具有挑战性的㊁有难度的㊂佐藤学强调真正的学习是符合学科本质的㊁倾听的㊁富有挑战性的㊂笔者虽接触语文实践教学的经验尚不足,但仍然意识到仅课文文本后的练习题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好奇㊂在2022年最新一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要求中新增 梳理与探究 板块,强调了对学生综合性㊁跨学科的课题探究与能力培养㊂该板块是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即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的应用㊂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挑战性课题的解决,而不是一味偏重于基础型问题的输入输出㊂2㊀进行同僚性㊁对话性㊁合作性的教育研究佐藤学先生认为创建一所大家共同学习的学校,关键之处在教师㊂教师需要打开心态,敞开大门,让所有人进入课堂进行学习㊂佐藤学特别提到了课例研究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起到的关键作用㊂课例研究的重点不是对 执教者建言 ,而是注重了教师在观摩他人课堂后得到的反思从而对自身教学有提升,并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们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形成 同僚性 的教育研究㊂2.1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的课例研究中,观察者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技法为观察对象㊂佐藤学认为在进行课堂的观察时,需以学生的学为重点㊂注重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困难如何解决,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转变㊂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㊂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中明确了不仅要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要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㊂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技能与情感进行高度把握㊂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因此在课例研究中,应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观察重点置于教师的讲授技法之前㊂从关注教师的讲授技法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以下进步意义:首先,促进 去功利化 的教研,当前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虽几经改革,但是仍避免不了和相应的教师职称评比挂钩㊂教师将观课的重点置于学生身上,从学习主体的视角走近学生,切实意识到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教师静心反思教学,被观课的学生就不再仅仅㊃59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是执教教师的学生了,而是所有观察者㊁研究者们的学生㊂教师之间相互逐利竞争的紧张氛围会有所减轻;其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从被动研修到主动研修㊂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学生,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课时㊁课型㊁教学重难点等外部因素,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是帮助教师形成更契合学生自身的教学关键㊂2.2㊀构筑同僚性㊁合作性㊁对话性的教师群体在学习共同体中,除了关爱㊁尊重㊁倾听, 同僚性 也是形成良好教研的关键词㊂对于同僚性的理解,佐藤学提出构建同僚性是 学习共同体 实践中重中之重的一点,这促进了教师之间良性关系的形成,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㊁教学能力也有推动作用㊂在日本滨之乡小学的 学习共同体 建设中,鼓励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事前的研究会被限制在最低限度,而尊重执教者自身的教案,这样的课例交流给予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入自身教学风格的自由度,也让观摩者收获他人教学的长处得到借鉴,因而在 尊重 的气氛下,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是平等的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进行公开教学,进行教师互评㊂ 同僚性 是学习共同体三大哲学中 公共性 的具体表现,将教室公开㊁将教学公开㊁将学生公开㊂同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上来看,在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教研组 教研员 新老教师结对子 公开课 等是各大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研修的主要形式,这些传统经验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事实上就包含着学习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同僚性㊁合作性㊁对话性等教师学习的理念㊂合作学习㊁小组学习㊁协同学习在大中小学的学生学习中是主要的学习形式,既能促进同伴关系也能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观点和思维碰撞㊂尤其是师范生㊁职前教师的 同僚性 培养能够帮助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适应 学习共同体 的课堂改革㊂3㊀学习共同体建设启示3.1㊀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存问题佐藤学曾在上海㊁哈尔滨等地推广学习共同体的经验,在上海地区的实践颇受关注㊂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被动的输出为主㊂所以在学习共同体进入中国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适应性问题,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将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围绕教师展开的有以下三点:对共同体的理念意识了解不深入;课堂中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足;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不足㊂首先,对于共同体理念意识的了解应该明确学习共同建设的三大哲学,即公共性㊁民主性㊁卓越性㊂每位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诉说想法,并且得到教师耐心地倾听,最终完成挑战性的课题㊂学习共同体不应被看作提升学生应试成绩的方式而被误用㊁滥用;其次,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尤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较强,所以浅显㊁短暂的交流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㊂小学语文课堂的时长一般在40~45分钟,教师的讲授时间与学生的讨论时间如何合理安排,何种问题能够促成学生达成卓越性的成长,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课堂环节㊂最后,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对于学生,教师耐心地倾听㊁切实地反馈㊁针对性地鼓励是学生能够轻松㊁愉悦地参与课堂的关键㊂传统课堂中,不少教师为了课时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㊂然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一方面学生从教师关切的眼神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与发言中及时掌握其学习动态㊂3.2㊀学习共同体建设优化策略首先,凸显语文学科特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㊂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实践㊂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㊂在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出的交流问题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工具性知识又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的重中之重㊂王崧舟教授执教的相约拱宸桥的课堂实录中,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小组的合作讨论, 刚才大家给即将开拍的电视专题片取了不少片名,各有特色㊂我觉得肯定会给电视台的人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㊂如果电视台的编导们前来这儿拍摄这个节目的话,根据你对拱宸桥地区的了解和研究,你会建议他们拍摄哪些景观呢?咱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㊂ (教师参与了其中一组的讨论)王教授围绕其中一组对于 洋关 的取景,抽丝剥茧,步步引导,掀起了全班同学对此的新一轮的讨论,学生从应不应该拍摄 洋关 分为两派,双方观点均有理有据,王教授最终以 看来,拍不拍洋关,还真是一个难题㊂我看这样,咱们也不忙下结论,最终还是由电视台的编导们自己去决定吧㊂ 结束讨论㊂语文的课堂本身没有标准答案, 差异性 的凸显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诗意美㊂王教授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讨论价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步步深入㊂因此,教师在组织协同学习时,问题的设置必须事先预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尽可能从多维度成就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业上的自我满足㊂其次,基于学习共同体特性,营造润泽且备受尊重的 差异性 语文课堂㊂语文课堂既有语言的训练,也发挥着育人价值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 期待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㊁符合文章主旨方向的答案㊂然而,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开放的,是无需顾虑的,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构成 差异性 ,差异性的想法体现㊃69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显现出教师给予了学生大胆发言的空间㊂为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小组同伴耐心倾听组内成员发言,组内讨论经常会出现 一言堂 的情况,其余组员的意见被埋没㊂所以教师在观察组内讨论时应该及时提醒,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做到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立场;第二,师生的互动应有 民主性 的哲学, 民主性 强调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其发言的尊重,这些尊重体现在教师的回应是细致入微且娓娓道来,而非简单肯定和敷衍了事,也体现在全班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聚精会神地倾听同伴的发言㊂第三,基于课程标准,创建具备提升 核心素养 的学习共同体课堂㊂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摒弃教师的 一言堂 模式㊂但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国内的课堂中,势必以当下的相关课程性质㊁课程理念为基石,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保有其精髓㊂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㊁语言运用㊁思维能力㊁审美创造㊂这四大素养与 学习共同体 的内核不谋而合,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在于培养学生的 卓越性 ,死记硬背的形式既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且不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相适应㊂在语文课堂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㊂教师精心设置润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具有挑战性㊁思考性的问题,真正的语文课堂是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的㊂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满堂灌,要把学习的空间和体验还给学生㊂同时,学生对语文的美的感受和意识是一次又一次在书本中与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主动碰撞而培养出来的㊂这些碰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例如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是时间过短,学生的讨论浅尝辄止,久而久之,如此讨论只能流于形式,核心素养的培育难上加难㊂4 成为善于倾听的专家型教师进入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存在多重转型,包括教师实践角色的转变,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等㊂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倾听者㊂如何在课堂上高效利用教学内容,组织㊁凝练㊁提升学生思维,这要求教师不断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努力走向专业性发展道路,需要教师重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学科专业发展㊂ 学习共同体 的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进行卓越发展,民主性㊁开放性㊁民主性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课堂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设计,同时 倾听 学生意味着尊重和理解㊁民主和开放㊂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应该成为师生亲切交流的示范,不断促使教师成为良好且专业的 倾听者 ㊂参考文献[1]陈得军.一位教育 行动研究者 的成长与使命 佐藤学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5):3-13. [2]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2):89-93.[3]王崧舟.诗意㊃语文㊃梦想[J].人民教育,2013,(07):8.[4]张鲁宁.佐藤学 相互倾听课堂 理论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06):76-79.[5]刘青松.开启教室里的革命 访华东师范大学陈静静博士[J].基础教育课程,2016,(11):93-95.[6]陈艺美.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22,(14):185-188.[7]陈静静.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教育改革方案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6):78-88.[8]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 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J].中小学管理,2013,(01):23-25.[9]钟启泉. 学习共同体 的范例 日本佐藤学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04):3-6.[10]吴井娴.通过对话来学习: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6,(01):40-43.[11]袁丽. 学校学习共同体 理念在亚洲的发展及实践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1):78-83.[12]王芳芳.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13]王崧舟.天地一课堂 ‘相约拱宸桥“课堂实录与解读[J].人民教育,2004,(Z2):25-29.[14]孙静.基于班级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5):59-61.[15]王崧舟.课堂教学,如何让教师 少教 学生 多学 ?[J].内蒙古教育,2021,(19):39-41.[16]沈胜林,陈中文.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探索 基于教师角色转型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2,333(12):32-38.㊃79㊃。
也谈“也”的词类作者:涂郁子钟小勇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1年第06期针对有老师将并列复句中单用的“也”的词性看作关联词,马立峰老师在《“也”字词性探疑》(《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12期)(下文表示为“马立峰(2019)”)中提出了商榷,认为“也”字是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关联词不是词性。
我们基本认同马立峰(2019)的上述观点,也很赞赏该文对课堂语言规范性的关注。
不过,该文也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一,“也”是副词,应该是指词类,而不是词性。
第二,该文未正面探讨为什么并列复句中单用的“也”是副词。
第三,该文对“也”关联作用的归纳不太合理。
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做些分析,希望得到马立峰老师及学界同仁的指教。
一、词性还是词类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各种语言的词类数目不同,现代汉语的词一般分十二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以上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虚词)”[1]。
而“词性”是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如‘一把锯’的‘锯’可以跟数量词结合,是名词,‘锯木头’的‘锯’可以带宾语,是动词”[2]。
高校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也认为“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3],“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就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三者合称为词性”[4]。
该教材将汉语词类分为十四类,副词是实词的一种。
据此,以上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举“锯”的例子来说,“可以跟数量词结合”和“可以带宾语”都是指语法功能,是“锯”的词性,而“名词”“动词”是“锯”的词类。
同理,马立峰(2019)认为“也”是起关联作用的副词,这主要是指词类,而不是主要指词性,虽然“起关联作用”可看作词性(但不是主要词性)。
二、为什么是副词马立峰(2019)认为并列复句中单用的“也”字是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主要依据的是三种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和《词源》(商务印印书馆),这三种工具书中“也”都主要有语气词和副词两种,由于语气词主要用于句尾或句末,那并列复句中的单用的“也”应是副词,由此看出,马立峰(2019)主要用排除法来判定“也”为副词,而未正面证明“也”是副词。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洞察作者:***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7期·名师工作室简介·浙江省宁波市黄吉雁创新互动教学名师工作室,由教育信息化专家黄吉雁领衔,汇聚浙江省各学科技术融合创新应用骨干教师。
工作室秉承“技术赋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致力于实现“专家引领、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教师发展模式,为一线教师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共同推动教育创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已是大势所趋。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经过多轮区域实践,突破了传统师训模式的束缚,为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徑。
本文通过分析现状与需求,直面教学实践中的困境,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引导,采用分层精炼研训内容、有效实施理实一体、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等实施策略,进一步引导教师创新学科教学,细化教学流程,利用技术支持课堂教学,从而保障教师数字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混合式研训【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7-041-04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广大一线教师的诉求,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进阶的关键,是推动区域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关键途径,更是提高全社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1]。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是华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领头兵、先行者,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有着突出成就,历经多轮培训,区域教师的数字素养有了整体性的大幅度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一些困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新兴技术使用技能匮乏教育信息化2.0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规模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宪法课程中的运用作者:陈雅丽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8期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宪法运用效果基金项目:该文系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案例分析法在《宪法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雅丽,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理学、宪法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6.335宪法是法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一般由宪法学原理、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宪法监督实施几个部分构成。
与其它部门法相比较,宪法的司法适用性较弱,抽象性、理论性较强。
而宪法是大一学生就开始学习的课程,这一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往往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在宪法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则有利于化解这一尴尬境地,其中,案例教学法则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案例,英文为“case”,又为实例、事例,一般来说,案例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真实性。
案例有别于例子,是实践中真实发生的行为事件,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称谓,医学上称为“病例”;管理学上称为“案例”,法学上称为“案例”或“判例”。
而“例子”一词更倾向于“举例”,为了帮助受众理解某个结论或观点,而进行的假设性的演绎,真实性并非其必备要素。
案例不同于例子,因具有真实性,而更具说服和可信价值。
法学上的“案例”,表现形式较丰富,可以是法院的既定成案,即“判例”;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案例;也可以是新闻事件、社会事件。
但案例并不是对真实事件的平铺直叙,或对事件的全部呈现,而是依据问题导向,对事件进行重点突出的选择性叙述。
第二,描述性。
案例是对事实的描述,因此,案例的展示应是叙述性的、描述性的,而不是价值评价,包括描述案例的人物、情节、情境等要素。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11.28
•【字号】浙教办高教〔2018〕92号
•【施行日期】2018.11.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
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浙教办高教〔2018〕92号
各高等学校: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深入实施《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今年我厅组织开展了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根据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各校经组织申报、评审、公示等必要程序和环节,共向我厅推荐了教学改革项目933项。
经认真审核,我厅同意这些项目立项备案。
各项目研究周期为两年,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能变更,确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参与研究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备案手续。
请各高校重视项目研究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做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研究取得实效。
附件: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8年11月28日。
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学研究”良性互动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杭州师范大学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学研究”良性互动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内涵作了论述,联系学校实际,概括提炼了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学研究;艺术教育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与终身学习社会的来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受到功利化、世俗化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受重视;而专门的艺术类院校,由于学科狭窄,办学规模小,公共艺术教育无用武之地。
在这一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艺术教育积淀的院校,学校从办学伊始就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理念,突破轻视艺术教育的办学窠臼,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重点与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培养“文理渗透、艺体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机构设置、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公共艺术教育加以重点扶植,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1.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实用轻美育”的现象。
从领导办学的角度来看,一些领导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仅重视学科专业建设,轻视人文艺术教育,把一般的娱乐活动混同于艺术活动,把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混同于艺术教育活动。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一些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到位,将精力放在专业课程和考研课程上,把完成学业和成功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对公共艺术课兴趣不高,态度消极、敷衍了事,影响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偏少正因为一些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因此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对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不到位,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
一些高校没有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育教研室等专门机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般都挂靠在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或团委等机构上,在管理、财务、教学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其自主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牵制,影响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
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白雪莲,薛大伟,石陆娥,辛越勇,许明峰,周婷,武丽敏㊀(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摘要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求专业过硬,更要求具有爱国㊁敬业㊁诚实㊁守信的道德素养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是努力的目标,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是教师的责任㊂结合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㊁教学实施㊁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途径,充分挖掘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思政元素,为思政教育进课堂提供参考㊂关键词㊀课程思政;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㊀S -0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07-0271-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6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und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A Case Study of Microbiology Course BAI Xue-lian ,XUE Da-wei ,SHI Lu e et al㊀(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36)Abstract ㊀Moral cultiv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ollege education.To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re-quires not only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but also patriotic,dedicated,honest and trustworthy moral qualities.Put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direction of our university education workers efforts,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all-round education is our goal,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ontribute to the strength is our responsibilit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aching work of the specialty course microbiolog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pecialty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urse design,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urse evalu-ation,fully excav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Key words 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Microbiology;Teaching reform基金项目㊀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建设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 十四五 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495)㊂作者简介㊀白雪莲(1978 ),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博士,从事微生物学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3-18;修回日期㊀2022-05-06㊀㊀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向学生传递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㊂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㊂让思政教育直抵学生心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课程是高校教师的研究课题㊂以往课堂教学也会列举一些科学家为科研工作废寝忘食的例子,一些从失败的实验中寻找成功路径的实例,但是均是零星分散的㊁不系统的甚至是随机的思政元素,讲授时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也不是非常明确,课程考核结果中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听进去㊁融进思想中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㊂ 这对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㊂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积极奋进的精神[2]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整理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润教学沃土以思政营养,全面评价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爱国㊁敬业㊁实干㊁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㊂鉴于以上指导思想,笔者在修订蕴含思政内容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思考如何上好一门有思想内涵㊁有文化底蕴的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创新和实践㊂1㊀挖掘思政元素,改革课程设计从1676年荷兰科学爱好者安东尼㊃列文虎克首次看到了细菌到今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微生物学已经发展了300多年,有无数科学家为之奋斗,人们在不断探索这个微观世界的奥秘[4]㊂讲课时,时常贯穿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和经典实验㊂因此,笔者整合梳理了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表1)㊂㊀㊀微生物学课程涉及化学㊁生物㊁遗传等多学科领域,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础知识㊁微生物生长及控制㊁新陈代谢㊁遗传变异和育种以及微生物生态㊁微生物传染与免疫等知识体系(图1),它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几乎每一章节都涉及多个实验,以往的课程设计很少专门安排思政元素,有时随机讲述一些案例,在思想教育方面缺少对学生的引导㊂通过改革课程设计,在授课时,通过思政融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出发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理论㊂使其在探索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5]㊂同时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掌握先进技术㊂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细心谨慎的职业素养㊂教育并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6]㊂专业课程是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增强了,他们不仅上课认真了,还能主动拓展课外知识,主动探索新科技㊂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7):271-273㊀㊀㊀表1㊀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Table 1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Microbiology序号No.思政元素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章节Chapter实例Example1科学精神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绪论微生物与人类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2敢于评判性的学习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生源论3个人爱好与职业理想相结合教育,培养学生勇于奉献和敬业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荷兰业余科学爱好者安东尼㊃列文虎克观察到微生物汤飞凡教授分离沙眼病原体,自己做病原体接种志愿者4敬业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第一章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奔走于世界各地疫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赫美国医生H.T.Ricketts 研究立克次氏体时感染斑疹伤寒去世,年仅39岁5激发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绪论微生物与人类禽流感专家刘秀梵院士㊁国际上第一位小鹅瘟病毒发现者方定一6务实求真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十年磨一见 周德庆老先生编著的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7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一章原核生物鞭毛的运动 旋转论8树立诚信法制的世界观第二章真核生物 霉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9中华优秀酿酒历史第二章真核生物 酵母菌酿酒酵母的特性10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职业道德教育第三章病毒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病毒溯源,钟南山院士抗击SARS㊁新冠病毒优秀事迹1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12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光合微生物的CO 2固定13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青霉素的现代化生产14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厌氧微生物的培养15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教育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经典微生物转化实验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环保理论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红螺菌和蓝细菌的应用17中国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精神第九章传染与免疫新冠疫苗快速研发图1㊀微生物学各章节与思政教育的多维度关系Fig.1㊀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pters of Micro-bi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2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2.1㊀优化课程内容㊀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所有知识点很难㊂ 填鸭式 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学[7]㊂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笔者将微生物学归纳为6大知识体系,15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重点融入3~4个育人元素,优化重要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㊁多元化和前沿化㊂比如讲解绪论部分的时候,讲解汤飞凡教授分离沙眼病原体㊁方定一教授分离小鹅瘟病毒等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㊂在讲授病毒一章时播放大型纪录片抗击新冠疫情纪录片‘科学战 疫 “,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㊂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㊂2.2㊀案例教学法㊀以典型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式菌株,讲解其细胞结构,结合革兰氏染色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细胞壁构造和异同点,课程导入时以1884年丹麦医生G.Gram 废寝忘食开展染色实验的经历开篇,讲述开创性工作的艰苦历程,然后详细讲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染色的关键步骤,以青霉素㊁万古霉素等药物在细胞壁合成中的作用靶点为拓展,引导学生领会常用药物抑菌机理,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基础知识学会药物设计的思路和科研方法[8]㊂2.3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㊀微生物涉及环境㊁医学㊁食品等多个领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学校里的自然环境(一草一木㊁一河一山),引导学生遵守自然发展规律,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邀请学校河道长讲解红螺菌等微生物应用于水质净化等环保工作的益处,从而树立学生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㊂此外我国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讲授固态厌氧菌的堆积培养时,以传统白酒的生产为例,通过视频等让学生学习大曲酒的生产,进而掌握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己酸菌的己酸发酵,深刻感受中华优秀酿酒文化㊂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参观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益生菌饮料生产线,充分感受微生物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其学习热情㊂2.4㊀分组讨论教学法㊀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如微生物新闻组,负责发布最新的微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和新闻报道,关注科学发展前沿,树立远大理想,进行职业规划;实验创新组,让乐于实践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性㊁综合性㊁设计性实验,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和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微生物生活组,专门负责收集㊁分享各种与生27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其充分感受到 身在菌中 的生活状态;微生物英语组,以英文纪录片㊁英文文献㊁英文视频为载体分享微生物科普知识,拓展国际视野㊂每个小组均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讨论,以充实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学习,尽享学习过程㊂2.5㊀ 细致入微 的实验课㊀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从宏观到微观㊁从群体形态到显微形态近距离感受微生物的存在㊂以 突出先进性㊁提升基础性㊁增加挑战性 为理念,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设计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同时在每个实验中也融入了思政元素(表2),不仅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还享受到自己设计实验㊁攻克科学难题的乐趣和成就感[9]㊂表2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Table 2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s序号No.思政元素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实验内容Experiment content自选实验课题举例Examples of self selected experimental subjects1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和高精度仪器的正确使用与保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一细菌细胞单染色和油镜的使用细菌其他染色方法㊁真菌的染色或荧光染色观察实验自选2敢于评判性的学习,讨论革兰氏染色如何改进实验二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染色未知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鉴定试验3微生物是人类资源的宝库,如何利用微生物资源从身边做起实验三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腐败食品㊁污水㊁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探讨4耐心和细心是获得实验成功的必备心理素质,需在实践中磨练和检验实验四土壤中微生物的纯化与初步鉴定插片法观察㊁水浸片法观察微生物形态探索实验5基础性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实验五培养基的制作和高压灭菌选择性培养基的配制㊁酸碱培养基的配制㊁淀粉培养基的配制等自选实验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生存法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拓展更多的环境因素)对不同微生物(G +㊁G -㊁酵母菌㊁霉菌)生长的影响7引导学生掌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领悟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需要大胆创新精神实验七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新型抗生素的设计和分子模型构建8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实验八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饮用水㊁自来水㊁超纯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㊀㊀通过规定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了微生物无菌操作方法㊁染色技术㊁显微形态观察方法㊁高压蒸汽灭菌㊁高压灼烧等基本操作要领㊂通过自选实验的拓展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原来 试剂盒式 的消极实验状态,点燃了每一位同学参与实验㊁主动开展实验的兴趣和信心㊂3㊀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评价3.1㊀建立激励评价方法㊀对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㊁参加小组活动㊁拓展专业知识㊁提高实验技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积分,并分享经验;积分可以转换为平时成绩㊂对消极应付作业㊁听课不认真㊁课下小组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并形成互帮互助团队㊂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自律自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㊂3.2㊀健全全过程评价体系㊀思政融入专业课学习,不能仅通过期末考试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从多维度综合性评价[10],有些学生擅长记忆㊁有些学生擅长表达㊁有些学生擅长动手实践,教师应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既能表现出个人的才能又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同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习中体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㊂专业课的成绩很重要,但是育人的过程更重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必须把握好综合性过程评价的指挥棒㊂3.3㊀打通协同评价体系㊀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桥梁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㊂在专业课评价中体现思政教育效果,不是简单地用分数去衡量,应该内化于学生的心灵㊂同时让学生参与思政评分,参与过程评价㊂比如组间互相评分㊁组内同学互评㊁自我评价等都可以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㊂4㊀小结微生物学是生物㊁医学㊁食品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与人们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年新冠疫情爆发得到有效控制,表明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以这门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尤为重要㊂该研究结合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㊁教学实施㊁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途径,充分挖掘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思政元素,为思政教育进课堂提供参考,为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㊂参考文献[1]付湘云.中职护理药物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10-211.[2]卢妮妮,廖文超,李俊刚,等.师范认证背景下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2):78-83.[3]崔妍,李晓霞.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2):115-118.[4]乔志伟,张玉涛,张炜亮,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实践举措[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452-1463.[5]魏科,卢芳国,陈伶利,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426-1433.[6]赵有玺,孙少倩,龚平,等. 微生物学 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 ].生命的化学,2021,41(12):2747-2753.[7]王霞,王廷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32-135.[8]贺江,杨祺福,徐文思,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J ].当代农机,2021(8):40-44.[9]张齐,陈春旭,桑宏庆,等. 课程思政 在食品生物化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农机,2021(8):50-52.[10]郭磊,阚欢,范方宇,等.食品化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2):269-270,275.37251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白雪莲等㊀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1. 项目简介本文档旨在申报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提供完整的申报书内容。
该研究课题将重点探讨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 课题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本课题旨在解决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
3.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分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提出针对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策略。
4.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收集和分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相关数据和文献;- 调查和分析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 制定符合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策略。
5. 预期成果与影响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提出适用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6.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总时长为12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1-2个月: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 第3-4个月:调查和分析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 第5-8个月: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第9-10个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11-12个月:制定教学改革策略并撰写研究报告。
7. 预算与资源需求本研究所需的预算和资源需求如下:-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印刷费用:2000元;- 数据分析软件的购买费用:3000元;- 研究报告撰写和印刷费用:5000元;- 研究人员的工资和交通费用:元。
8. 团队成员及分工本研究团队由以下成员组成:- 研究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组织;- 研究员:负责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顾问:提供教学改革方面的专业指导;- 学生助理:协助研究工作和数据收集。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下达补助经费的通知【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教高教[2009]6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发布日期】2009.01.14【实施日期】2009.01.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08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及下达补助经费的通知(浙教高教〔2009〕6号)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教计〔2007〕77号)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经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150项2008年省级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现将项目补助经费下达给你们,相应追加你校2009年度“2050901教育费附加支出”指标。
请各校对项目按1:1安排配套经费,并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对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通知》(浙教高教〔2006〕157号)要求,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附件:1.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2. 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补助经费详单3.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补助经费总表二○○九年一月十四日附件1:2008年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负责人yb08001浙江大学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新课程接轨的探索徐端钧方文军、聂晶晶、沈宏yb08002浙江大学电子电气基础课程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姚缨英阮秉涛、范承志、潘丽萍、孙盾yb08003浙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践刘渊陈德人、葛亚力、汪蕾、王东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孙德良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石钟韶yb08004浙江大学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楼程富朱永平、杨卫、胡方茜、王正栋yb08005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夏顺仁段会龙、陈杭、沈义民、王永国中国计量学院徐文龙温州医学院曾碧新yb08006浙江大浙江省高校面向本省中姒庄华洁、郭常平、浙江省教育厅庄华洁学小企业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健敏祝怀新、茅晓延浙江省经贸委章一文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蔡章生yb08007浙江大学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朱婉儿沈晓红、朱志俊、张蓉、崔久彩浙江中医药大学陶明温州医学院余震yb08008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陈仁朋俞亚南、D.Fredlund、蒋健群、干钢yb08009浙江大学我省生化实验体系的创新和资源共享与实践金勇丰史锋、丁鸣、李霁、章骥浙江理工大学童富淡杭州师范大学王慧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阮红yb08010浙江大学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对策研究李五一胡放、阮俊、阮慧、潘晓明宁波大学郑春龙浙江理工大学汪进前中国美术学院胡惠君浙江师范大学徐勇浙江工业大学沈国芳温州医学院杜友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杨永德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李晓yb0801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从法务方向到职业实训:职业导向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侯作前袁继红、吴红瑛、邵亚萍、夏伟嘉兴学院赵伯祥杭州师范大学罗思荣浙江万里学院接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王海表浙江理工大学刘继华yb08012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应用型高校“四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周耀烈陈剑平、朱欢乔、周国红、汤建民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朱欢乔yb08013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工程创新实践能力计伟荣杨阿三、项斌、孙勤、刘会君yb08014浙江工业大学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孙力平褚蓓娟、李剑亮、姚莫诩、任燕yb08015浙江工业大学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李澎林姚裕萍、杨东勇、黄洪、李坚yb08016浙江工业大学基于网络虚拟体验实验室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王涌贾立新、周文委、李国丽、王辛刚yb08017浙江工业大学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潘海涵潘柏松、汤智、孙培龙、计伟荣yb08018浙江师范大学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科芳李贵苍、卓振英、唐艳芳、朱玲佳yb08019浙江师范大学“多元网络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红儿林一钢、金祖庆、赵浩兴、尹浩冰yb08020浙江师范大学以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张胜余水宝、武林、楼恩平、陈希yb08021浙江师范大学高师《声乐》课程群建设与教改实践研究郭克俭杨加力、彭丹雄、张建国、周静yb08022宁波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研究陆开宏俞建伟、韦玮、林麒、王存宽yb08023宁波大学基于专业大类教育的文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系列教材建设南志刚李伟亮、李小红、王苹、赵树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龚缨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王孝坤宁波工程学院吴廷玉yb08024宁波大学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尹维刚沈其君、朱跃红、王欣、汤治元yb08025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高等教育体系研究刘正周武、胡敏yb08026中国美术学院高等艺术院校中游戏专业教学体系建立的研究路海梁超、宋建文、崔晨旸、李轶军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柯继来燕yb08027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基础教学体系的本土化实践与研究李凯生赵榕、颜少杰、周俭、彭怒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彭怒东南大学建筑系葛明yb0802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基于投票悖论模型(VPM方法)量化学评教群体动机改进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杨甦宏余竹君、辛金国、田茂利、张纯浙江工商大学楼迎军yb08029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DIY”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戴国骏韦学辉、申兴发、冯建文、包健yb0803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性与体育性结合的高校“校园无线电测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陈华陈新、章劲、于永生、何选杭州市模型无线电运动中心郦革浙江理工大学丁来健浙江海洋学院傅纪良嘉兴学院许为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洪小勤yb08031浙江理工大学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胡剑锋胡旭微、彭学兵、吕品、郭爱芳yb08032浙江理工大学整合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构建材料工程整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傅雅琴姚菊明、杨斌、熊杰、凌荣根yb08033浙江理工大学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季晓芬王利君、李艳梅、张颖、蔡丽玲汉帛(中国)有限公司高志伟达利(中国)有限公司费建明yb08034浙江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创新俞毅卢洪雨、徐剑明、徐锋、李怀政yb08035浙江工商大学地方院校金融学本科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楼迎军陈志昂、江涛、钱水土、彭寿康yb08036浙江工商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基于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的视角罗金明陈建中、裘益政、朱朝晖、谢诗蕾yb08037浙江中医药大学基于“见习医生制”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应航来平凡、朱乔青、沈敏鹤、张翼宙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沈敏鹤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曹启峰yb08038浙江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中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李范珠张如松、来平凡、魏颖慧、冯健yb08039温州医学院转型阶段医学高等院校课程整合与特色教育模式的探讨朱雪波杜友爱、余清、楼新法、陈明龙yb08040温州医学院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夏克栋刘璐梅、卢欣杰、楼新法yb08041中国计量学院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试点研究李文军潘岚、周静伟、王小娜、朱明辉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胡升光yb08042中国计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标准化管理”特色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周立军宋明顺、李丹青、熊明华、杨幽红yb08043中国计量学院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季任天李丹青、梁嘉麟、陶丽琴、余丹杭州市知识产权局周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姜胜建zx08044浙江林学院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的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童晓晖张立钦、陈方、杨根宝、冯金明临安市统计局姜关成浙江海洋学院潘爱珍浙江科技学院金玲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谢峰浙江森虎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罗从军yb08045浙江林学院农林工科类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互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刘志坤王亚伟、马掌法、李光耀、陈思宇德华集团丁鸿敏浙江圣奥集团倪良正浙江升华云峰顾水祥浙江荣事实业集团陈贵荣浙江百利威玩陈智文具公司yb08046浙江林学院林业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徐华潮黄坚钦、高岩、李根有、吴家森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江胜德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勇平yb08047浙江海洋学院区域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下的体验式英语写作语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蔡慧萍周亚萍、罗毅、王金、李红英yb08048浙江海洋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竺柏康吴金林、徐玉朋、包镕、石一民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李玉杏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公司徐如良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公司朱根民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陈坚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浙江舟山石油分公司章功海yb08049浙江海洋学院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赵开尔黄永良、傅纪良、黄玲、于立舟山市教育局郁幼菊定海区教育局吕伟民普陀区教育局何定康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滕海颖yb08050浙江财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董永茂尤利群、李晓锦、颜涛、李晓超浙江省八达物流有限公司方润泽yb08051浙江财经学院会计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冯晓黄董良、钟晓鸣、罗照华、任坐田yb08052浙江财经学院基于网络的高校协作学习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以市场营销课程为陈水芬吴诗启、郭军灵、靳明、王建民浙江理工大学宋永高杭州师范大学田雨中国计量学院刘洋例浙江工商大学冯炜yb08053杭州师范大学校企联合,探索和实践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沈忠华童晓平、陈辉、徐金芳、谷峰杭州创业软件公司葛航杭州东忠集团陈小亮杭州星移软件公司王军涛yb08054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护理教育标准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曹梅娟梁立、缪群芳、朱雪娇、王晓蕾温州医学院姜丽萍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小琴绍兴文理学院周瑾嘉兴学院苏桦湖州师范学院史平美国立杰斯(Regis)大学芭芭拉·怀特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萝丝玛德·布拉yb08055杭州师范大学生物专业动物类课程PBL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志伟任山章、王慧中、胡健饶、邵晓阳yb08056温州大学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周宏明李峰平、陈亚绒、付培红、薛伟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黄蓉蓉浙江泰恒光学有限公司西丁志祥环宇集集团有限公司季建晓yb08057温州大学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王佑镁张文杰、吴桂初、胡来林、李伟yb08058温州大学以建筑材料为核心,建筑节能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王军蔡袁强、潘林有、杨柯、石海均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金国平温州市建筑地基处理研究所钱振荣温州市大成监理有限公司王任温州大学科技周庆淼开发有限公司温州市建瓴新墙材有限公司戚建钢yb08059浙江科技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林翔刘东明、林昕、赵东福、韩天琪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陈龙根杭州蔡伦纸业有限公司金惠康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戈海华杭州华丰纸业有限公司胡志昌浙江省造纸学会陆文荣yb08060浙江科技学院“实学实效”教学,培养近化类工科“三实”创新人才的探索与研究毛建卫刘士旺、杨志祥、曾翎、黄俊yb08061绍兴文理学院学校、政府、企业联动:地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研究赵秀芳张炎兴、周鸿勇、吴大红、邢小玲绍兴市人才交流中心钮建华绍兴市财政局会计管理处陈瑶华yb08062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类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奚柏君段亚峰、楼利琴、王祺明、白刚浙江新建纺织有限公司周瑾悝绍兴云祥化纤有限公司占海华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王荣根浙江凯喜雅服饰有限公司施黎明浙江朗莎尔迪制衣有限公司顾洁萍yb08063绍兴文理学院多维递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周瑾夏国园、俞爱月、陈小萍、潘越芳yb08064湖州师范学院物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于少英沈彩万、梅掌荣、丁斌刚、顾菊观yb08065湖州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地市普通高校化学化工杨金李敬芬、李彬、韩志萍、夏平嘉兴学院吴建一绍兴文理学院李益民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研究与探索田丽水学院郑云法yb08066嘉兴学院化工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王遵尧翟志才、陈树大、汪海东、谢亚杰yb08067嘉兴学院课堂教学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于沛潘煜双、胡桂兰、张英红、邓朝晖yb08068嘉兴学院“三位一体”:护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建构郑云慧苏桦、凌厉、曾宪智、钟建群yb08069浙江万里学院构造性数学在信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奚李峰岑仲迪、汪沁、郭秋丽、李浩yb08070浙江万里学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尹尚军朱秋华、陈永富、汪财生、王忠华yb08071台州学院执业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与研究梁勇周军、李昌茂、黄芳、陈万平第二军医大学王志红yb08072台州学院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师数学教育改革策略苏岐芳郑学良、李希文、冯先智、孙常廉杭州师范大学谷峰台州中学汤香花回浦中学徐小凯yb08073丽水学院乡土音乐融入地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入研究与实践杨建伟余德华、罗俊毅、陈乐燕、洪艳yb08074丽水学院民间、民族传统体育在丽水学院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金晓峰李晓明、方哲红、赵理强、刘俊峰杭州师范大学凌平北京体育学院黄铁军丽水市民宗局李新雄yb08075丽水学院基于“非遗”的复合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徐文平张建平、吴越滨、胡伟飞、吴小萍龙泉朝兴青瓷苑徐朝兴张爱庭石雕工作室张爱庭yb08076浙江树人学院“进出平横”新贸易战略框架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吴海霓夏晴、倪伟清、韩玮杭州奥立克贸易有限公司胡永祥浙江多豪进出口有限公司申昆。
哲学工作坊在经典研读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探析作者:宋丽艳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作者简介:宋丽艳(1974—),女,黑龙江五常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道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hilosophy Workshop’教学方式在经典研读课堂上的实践探索”(jg20180279)宋丽艳(杭州师范大学哲学系,浙江杭州 311121)摘要:经典研读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特色之一,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和理论视野、提升各种能力及德性涵养等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的经典研读课堂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期待目标。
文章在与学术研究型哲学工作坊和小组学习比较的基础上,构建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对其在经典研读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予以探析,同时阐明哲学工作坊对经典研读课程教学方式转变的意义。
关键词:哲学工作坊;经典研读;教学方式;实效性英国教育学家罗纳德·巴尼特将复杂的概念结构或理论视为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各类经典研读课程集中呈现了概念结构或理论。
不论何种经典,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又缺乏学术训练的大学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
因此,经典研读类课程的教学,常常会遇到很多困境。
以哲学经典为例,文本语言的抽象性和思辨性,使得很多学生从心理上逃避研读;学生上课日阅读时间的有限性和周末闲散时间的碎片化是影响经典研读效果的消极因素;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开发不足等。
基于此,探索适合经典研读课程的教学方式具有必要性。
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发现:用哲学工作坊(philosophy workshop)代替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哲学工作坊教学方式的构建什么是哲学工作坊?作为教学方式的哲学工作坊,与一般意义上学术研究型的哲学工作坊不同。
虽然二者都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但前者的研究主体是师生双方,其中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总体上属于对经典的常规研究;后者则是独立的学术研究个体,无须合作且强调各自研究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