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五上语文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名人的读书经验及其启示,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汲取养分,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古人的读书心得。
2.思考读书对个人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2.帮助学生从古人的读书经验中找到应对当下学习困难的方法和信念。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PPT。
3.学生:提前布置好课前阅读任务。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引言的方式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谈论读书的?第二步:学生阅读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文中哪一段朗诵最有感触?为什么? 2. 你在读书中有什么收获?第三步:重点讲解(15分钟)教师对文章中提到的古人读书经验进行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第四步:启发讨论(10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读书?学生可结合自身体会做出回答。
第五步: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学识贮备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并愿意在日常学习中多读书,多积累知识。
七、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阅读一篇名人的读书心得,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3.准备下节课分享你的读书心得。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品德培养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名言警句、古代学者的故事以及古代文化知识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古人的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化和名言警句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学者的故事感兴趣,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文化知识可能不够重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知识。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重要性。
3.能够运用古人的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4.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知识。
2.难点:运用古人的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古代学者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读书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古人的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名言警句和文化知识等。
2.学习材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古代学者的故事和阅读方法等。
3.教学工具:教师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古人谈读书》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5 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1.合理断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一、揭题导入1.出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2.齐读。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
好书,百读不厌,熟读深思后,文中意思自然知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对读书都有什么看法和做法,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练读。
本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问问同学,也可查查字典或资料,会读了,再继续往下读。
2.同桌互读。
3.认读正音。
出示:敏而好(hào)学不耻(chǐ)下问诲(huì)人不倦是知(zhì)也默而识(zhì)之心既到矣(yǐ)眼口岂(qǐ)不到乎井蛙之窥(kuī)天三、再读课文,合理断句对于小古文,由于距今时间比较长,不仅有些汉字的读音和现在的不同,句子的节奏停顿和现在也不一样。
请大家自由练读,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一读。
1.自主练习。
2.同桌互读。
3.展示评价。
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教案: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年级: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读书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阅读课文《古人谈读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
2. 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读书方法探讨:分析课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读书。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人谈读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古人谈读书》。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三、合作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 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作业题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和评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谈读书的观点和智慧,分析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
25. 古人谈读书(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古人谈读书》选自《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和观点。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孔子、曾子、孟子等古代圣贤的读书方法和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成语卡片4. 学习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引出课文主题。
2. 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三、理解课文大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四、学习成语和名言警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2.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3. 教师举例说明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五、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成语和名言警句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写一段话。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古人谈读书》,让学生了解了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古人谈读书》,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词语解析:重点解析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句子翻译:练习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解析文中的生僻词语,翻译文言文句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你们对读书有什么看法?你们觉得读书重要吗?二、课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古人谈读书》,解释重点词语,分析句子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重视读书?读书对个人有什么好处?三、阅读理解(10分钟)1.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 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句子翻译(10分钟)1. 让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1. 教学重点词语。
2. 文言文阅读方法。
3. 句子翻译技巧。
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
2. 翻译课后练习题,提高翻译能力。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句子翻译环节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句子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句子翻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翻译不通顺等。
教案:《古人谈读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是一篇关于古人读书的短文,选自《论语》《朱子语类》等古代典籍。
文中记录了孔子、朱熹等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以及他们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理解其含义。
(4)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正确把握古人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生词卡片。
2. 学具:(1)课本。
(2)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人读书的画面。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3. 合作探究: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古人读书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人读书方法和心得。
5. 巩固拓展:(1)学生运用文中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口语交际。
(2)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方法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古人读书的方法和心得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2. 正确的读书方法专注致志,用心去读学思结合,边读边思考不断回顾,温故知新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第三要有恒.。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下问: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决: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恒: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第二课时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二、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zhì 2.zhì huì 3.yǐ qǐ 4.héng二、1.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随意。
一定,肯定。
3.读书人。
恒心。
三、1.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不成之事第二课时一、C二、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XXXXXXXXXXXXX学校XXX【教材分析】1.《古人谈读书》是统编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本篇课文有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XX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
第一句写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句是记录了XX认可的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他认为读书时候应该多记多背,常学习而又不觉得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C第四句则是鼓励人要好学和勤奋,才能获得真知。
第五句表示学习常常处于一种追赶状态,必须时刻进取才不落后。
第六句表达了学习才是有益的和实际的做法。
六句话分别从求实、谦虚、持恒、勤勉、进取和学思关系进行叙述。
第二则选自XX《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做到用心、用眼看、用口诵读,三者之中,用心最重要。
整篇选文共有四句话,上下文具有紧密的连贯性,存在因果制约的辩证关系。
2.两则文言文中,“知”“识”“尝”“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知”同“智”,表示“智慧”,“识”表示“记住”,“尝”是“曾经”的意思,“急”表示“重要、紧要”。
3.两则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行文极具条理,围绕“如何读书”分点表述做法和提出应持有的态度,教学时应紧扣教材的特点来达成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4.课后练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要求学生不仅熟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粹,读通读透有助于学生对经典国学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深切理解。
背诵更是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内容要点来帮助记忆。
5.课后练习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基础,应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甚至是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大胆猜想句子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2教学目标:1. 了解古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和态度。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简单的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读书心得。
教学准备:1. 课文《古人谈读书》的教材。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
3. 板书或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
3. 显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素材,唤起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 细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问:- 作者认为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作者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为什么?-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 你平时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 为什么喜欢读这些书?- 读书对你有什么帮助?2. 引导学生总结:- 你认为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四、培养写作能力(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写作素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它能开启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
- 读书让我感到愉悦,因为它能让我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 读书能够培养我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 读书能够提高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根据这些素材,写一篇简短的读书心得。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
2. 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提问和评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在家中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写一篇读书心得。
类文阅读-25 古人谈读书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兴味:兴趣,趣味。
B.未晓:天还没亮。
C.思量: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1.B2. ③①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5.示例: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清] 彭端淑“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 [清] 袁枚(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2)限制、阻碍。
()(3)自求上进。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袁枚:【参考答案】1.(1)恃(2)限(3)自力(4)囫囵2.(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
(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
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
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
(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
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
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