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PPT教学课件_1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3
2023-11-05CATALOGUE目录•课文背景介绍•课文内容解析•课文主题探讨•课文语言分析•课文延伸拓展•课文总结与反思01课文背景介绍作家朱光潜简介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教育家。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谈美》、《谈文艺》、《谈修养》等,对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地位朱光潜的文学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
作家作品简介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的涌动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光潜的《谈读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社会环境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碰撞,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时代背景介绍朱光潜的《谈读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正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也在进行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多年读书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创作背景朱光潜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他的写作动机是为了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并希望能够启发和帮助更多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创作动机创作背景介绍02课文内容解析引言正文结尾列举并分析读书的三种目的和相应的方法。
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03文章结构解析02 01提出论题,引用名言,激发读者兴趣。
重点语句解析“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这句话概括了读书的三种好处,是全文的核心论点。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这句话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读书对发挥天赋的重要性。
如“读书像沙里淘金,看人如看剑。
”,将读书比作淘金,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艰辛和收获。
修辞手法解析明喻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使用排比句,强调了不同类型书籍对人的益处。
排比如“不求甚解也是坏处吗?”以反问手法引起读者思考,强调读书应求甚解。
课题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设计者王昱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字词,理解文中“急、断”等字和现在常用义的不同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的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课件播放孔子、朱熹、曾国藩的简介。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认读本课字词。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魏下流。
(1)说说加点字的常用义。
(2)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查字典验证。
急:迫切,要紧。
断:绝对,一定。
(4)教师总结。
这两个字在文中的意思都与现在的常用义不同。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5.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再读课文布置作业交流一: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交流二: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道,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会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在写字本中书写本课生字。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方法?提示:这一则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句话反应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读书态度读书方法教学反思本课选取了三个古文片段,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义,所以在教学中重点讲了文段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