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形形色色的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2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掌握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植物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分类和特点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分类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掌握植物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植物的特点。
2.难点:对植物特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比较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植物的分类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对给定的植物进行分类。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特点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2.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探索: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讲解:植物成熟后结出种子,种子又发育长成新的植物。
提供种子的植物是亲代,由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后代。
对于无性繁殖的植物,提供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是亲代,由这些器官发育出的新植物是后代。
2.介绍:(教学提示:分组出示木槿花、桑叶、松树枝条、香樟叶等植物亲代和后代的标本或图片。
)这些植物分别来自一组组“家庭”,即其中一株(后代)是由另一株(亲代)结出的种子培育来的。
接下来,我们来尝试比较这些植物后代与亲代间的异同。
3.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和比较呢?(预设:花的形状、颜色,花瓣的形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叶的颜色、大小、形状、叶缘、叶脉等。
)4.布置任务:分发植物标本(或图片),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讲解: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6.提问:结合观察记录,说一说你们观察的植物后代遗传了亲代的哪些特征,哪些特征发生了变异?(预设:木槿花后代遗传了亲代五片花瓣的特征,而的现象?(预设:遗传现象有香樟亲代和后代的叶子都具有特殊的气味,红花檵木亲代和后代叶子的颜色都是紫红色,油菜花亲代和后代都有四片花瓣等;变异现象有三叶草中出现四叶草,兰花后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花瓣颜色等。
)7.追问: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变异是一种特殊现象,这种说法对吗?(预设:不对,变异现象和遗传现象一样,都是一种普遍现象。
)8.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使得植物维持了共同特征,甚至不同种的植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变异使不同种类的植物千差万别,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研讨汇报1.拓展:有同学了解刚刚讲到的例子中提及的杂交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结豆实验”。
1 .出示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图片或实物(凤仙花或夏菊、桑叶)仔细观察花瓣的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植物的亲代和后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表。
(一)研讨: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1 .小组选择植物,从不同方面汇报亲代和后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他小组围绕异同点进行补充和质疑。
小结:两种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既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也都有一些不同。
植物的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2 .遗传和变异的广泛存在:除了这两种植物,在其他植物上你见过类似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如:玉米果实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是遗传现象,但有些玉米会长出不同颜色的玉米粒,这是变异。
菊花可能会长出各种各样颜色的花朵也是变异等。
仔细观察校园中同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我们会发现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都有细微的差别。
)3 .应用: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样形成的吗?4 .小结解释: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正是因为存在遗传变异现象,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二)研讨: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变异改善人类生活1 .谈话过渡: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多农作物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提问:你听说过哪些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生活的事通过交流活动,总结并发现设计环节在其中的关键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工程的认知。
三、研讨例?2 .出示新型草莓、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杂交水稻等的图 片或视频资料等。
3 ,小结: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的遗传和变异颇有研究。
例如,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是一个 巨大的贡献,同学们可以课下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科学家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研究成果。
了解遗传学家孟德尔1.学生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 的资料(注意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拓展资料)。
形形色色的植物作文400字形形色色的植物植物是大自然的美丽产物,它们形态各异、鲜艳多样。
以下是对于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描述:花卉类植物1. 玫瑰花:玫瑰花是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它们有各种颜色和形状,如红色、粉色、黄色等。
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2. 向日葵:向日葵以其明亮的黄色和巨大的花朵而闻名。
它们跟随太阳移动,是夏季的象征。
树木类植物1. 松树:松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们有长长的针叶和直立的干。
不同种类的松树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如绿色、蓝色等。
2. 枫树:枫树是秋天的代表,它们的叶子在秋季变成红色、黄色或橙色。
枫树也是加拿大的国树。
水生植物1. 荷花: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
荷花有各种颜色,如粉红色、白色和黄色。
2. 莲花:莲花是另一种水生植物,它们有大而美丽的花朵。
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庄严。
这些只是形形色色植物的一部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欣赏和保护。
形形色色的植物植物是大自然的美丽产物,它们形态各异、鲜艳多样。
以下是对于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描述:花卉类植物1. 玫瑰花:玫瑰花是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它们有各种颜色和形状,如红色、粉色、黄色等。
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2. 向日葵:向日葵以其明亮的黄色和巨大的花朵而闻名。
它们跟随太阳移动,是夏季的象征。
树木类植物1. 松树:松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它们有长长的针叶和直立的干。
不同种类的松树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如绿色、蓝色等。
2. 枫树:枫树是秋天的代表,它们的叶子在秋季变成红色、黄色或橙色。
枫树也是加拿大的国树。
水生植物1. 荷花: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
荷花有各种颜色,如粉红色、白色和黄色。
2. 莲花:莲花是另一种水生植物,它们有大而美丽的花朵。
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庄严。
这些只是形形色色植物的一部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欣赏和保护。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2)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长环境;(3)学会观察和分析植物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周围不同类型的植物;(2)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分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1)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2)孢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植物的生长过程(1)了解植物的生长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2)探究植物生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
四、教学资源1. 植物标本或图片;2. 植物生长视频资料;3. 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水等;4. 调查访问工具:如问卷、访谈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思考:你知道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
2. 探究植物的分类及特征:(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各组汇报:介绍所分类的植物及其特征;(3)教师总结:讲解各类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3. 案例分析:(1)观看植物生长视频,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分组讨论:分析植物生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3)各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1. 小组合作:进行植物生长实验(1)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实验小组;(2)设计实验: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3)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4)记录与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5)实验汇报: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时《形形色色的植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植物后代与亲代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3)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4)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
2.探究目标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
二、知识梳理
1.植物后代与亲代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2.植物成熟后结出种子,种子又发育长成新的植物。
提供种子的植物是亲代,种子发育长成的新植物是后代。
3.遗传和变异:
(1)后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
(2)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3)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4)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
4.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抗倒伏小麦,不同品种的玉米、蔬菜、水果、观赏植物等,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要、美化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5.孟德尔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发现了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又像又不像的奥秘。
三、实验解析
1/ 2。
小学科学第3课《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设计引言:《形形色色的植物》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篇重要内容,通过教授这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科学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等方面。
2. 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和叶的功能。
3. 掌握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4. 发展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1. 课堂展示: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植物模型或图片。
2. 工具:放大镜、短笔记本等。
3. 实验材料:黄瓜、豆芽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简单谈论一下植物,比如树、花等。
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看法和使用场景。
步骤2:植物多样性(10分钟)1. 展示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植物模型或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植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各不相同?步骤3:植物的基本结构(15分钟)1. 以图文方式向学生展示根、茎和叶的不同,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2. 给学生发放放大镜和短笔记本,让他们观察并绘制所见的根、茎和叶的形状。
3. 学生们在小组内分享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根、茎和叶的特征。
步骤4: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提供一株豆芽或黄瓜。
2. 学生们观察实验对象的不同部分,感受实验对象和自己身体的差异。
3. 学生们提出实验对象根、茎和叶的功能,并与其他组分享。
步骤5: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15分钟)1. 展示几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如树、花、草等。
2. 学生们轮流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问。
3. 教师逐步解释每种植物的特征和使用场景。
步骤6: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们对植物有什么新的认识?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