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仿真的报告11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8
稳态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稳态仿真实验是一种通过模型来预测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MATLAB来进行稳态仿真,并通过模拟一个电力系统来进行实验验证。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评估电力系统在稳态下的运行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仿真来评估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的总体稳定性;2. 发电机转速和功率的稳定程度;3. 线路的电压和电流的稳定程度。
3. 实验步骤3.1 搭建电力系统模型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电力系统的模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假设该电力系统包含3台发电机、多条输电线路、多个负载。
我们可以使用MATLAB的Simulink 工具箱来方便地搭建该模型。
3.2 设置仿真参数在进行仿真之前,我们需要设置仿真的时间步长、仿真时长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结果准确性和计算速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计算时间。
3.3 运行仿真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可以运行仿真来模拟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观察仿真过程中的各种变量和指标,例如发电机转速、功率、线路电压和电流等。
3.4 评估仿真结果仿真运行完成后,我们需要评估仿真结果。
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电力系统在稳态下的性能和稳定程度。
如果发现一些异常情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电力系统的总体稳定性较好。
在仿真过程中,发电机转速和功率的波动幅度较小,线路的电压和电流也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2. 某一台发电机出现了异常情况。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一台发电机的转速和功率波动较大,可能存在设备故障或负荷过大等问题。
3. 某条输电线路存在电压降问题。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某条输电线路的电压明显低于其他线路,可能存在线路阻抗不均或电缆老化等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改进建议:1. 针对异常发电机,我们需要进一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以及负荷是否过大。
110 kV输电线路短路故障仿真分析作者:彭皓李玉庆来源:《硅谷》2014年第02期摘要利用MATLAB和ATP两种不同的软件,对110 kV输电线路短路故障进行仿分析。
通过两种仿真软件对线路故障的仿真分析进一步掌握在故障时输电线路的电压变化情况。
关键词两相短路接地;故障发生器;ATP仿真;MATLAB仿真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03-0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传输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在现在的电力传输过程中输电线路的故障占据所有故障的70%以上,在线路故障中单相故障占大多数。
在此应用MATLAB和ATP软件对单相短路、两相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
1 短路故障分析短路是电力系统的严重故障,在三相电力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和单相接地短路。
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各种类型的短路中,单相短路占大多数,两相短路较少,三相短路的机会最少。
单相故障是最为常见,最易于发生的故障。
对于单相短路故障的研究已经做了很多。
下面以两相短路接地故障为例进行仿真分析。
2 MATLAB与ATP建模与仿真对比分析MATLAB是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SIMULINK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是极为广泛,其功能这里不在赘述。
ATP(选择性暂态程序)是EMTP的免费版本,ATP中提供了大量的元件模型,同时支持自建模型设立。
同时ATP得到众多软件程序的支持。
这些软件为电力系统建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其成为进行电力系统研究的主流软件。
ATP软件包括一系列的应用程序:包括预处理软件ATPDraw、绘图程序plotxy、mtplot等、数据转换程序Converter、电力线缆程序LCC 等。
2.1 MATLAB仿真故障点电压模型建立与实现图1 故障点电压波形图在MATLAB软件中运行Simulink Library Browser建立输电线路短路故障模型。
变电站仿真实训报告一、实训介绍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电能传输和配电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能转换成适合城市和乡村供电的低压电能。
为了提高学生对变电站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变电站仿真实训。
二、实训设备本次实训所使用的是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仿真设备。
该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了真实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检修、维护、故障排除等。
三、实训内容1. 变电站的结构和功能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介绍了变电站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能够立体观察变电站的组成部分,并了解到变电站的主要功能,包括变压、保护、控制等。
2. 变电站操作技能训练接下来,学生们进行了变电站操作技能的训练。
他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开关操作、电流测量、继电保护设置等操作,熟悉了变电站的运行过程和常见的操作流程。
3. 故障排除与维护在变电站的实际运行中,故障和维护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故障排除和维护的训练。
他们模拟了变电站的故障现象,并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了排除和维修。
四、实训效果通过一次变电站仿真实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变电站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变电站的操作技能。
他们通过模拟故障排除和维护训练,提高了对变电站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另外,虚拟现实设备的使用使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避免了因操作错误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
同时,该设备还可以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便于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五、实训心得在实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心得交流。
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次变电站仿真实训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收获。
他们通过具体操作,更深入地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原理,并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变电站仿真实训,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模拟了变电站的运行过程,学习了变电站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操作技能,并提高了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这次实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报告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以评估系统的性能、优化运行策略,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仿真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并探索如何优化系统的运行策略。
二、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了一款先进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该软件可以模拟电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发电机、输电线路、变电站等。
通过输入系统的参数和运行策略,我们可以获得系统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稳定性分析我们首先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通过模拟系统在负荷突变和故障情况下的响应,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负荷突变和故障发生时,系统能够迅速调整,保持稳定运行。
然而,我们也发现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潜在的稳定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2. 系统可靠性评估为了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故障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不同部件的故障,我们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如可用性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在大部分故障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但在某些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可靠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我们建议在设计和运行中加强对系统的容错性和冗余性。
3. 系统经济性优化为了优化系统的经济性,我们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调整系统的运行策略和参数,我们评估了不同方案下的成本和效益。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合理的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输电线路的容量,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并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
四、实验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系统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2. 加强系统的容错性和冗余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通过合理的调整运行策略和参数,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
电力系统仿真实训报告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电力系统仿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仿真实训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得到有关电力系统运行的有价值信息。
二、实训目标本次电力系统仿真实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搭建仿真模型,模拟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训内容1. 电力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在实训的开始阶段,我们首先搭建了电力系统仿真平台。
通过选取适当的仿真软件和工具,我们成功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包括发电机、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组成要素,并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参数。
2.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仿真在电力系统仿真平台搭建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仿真。
通过输入实际运行数据,并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我们获得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电流、电压等相关指标。
这有助于我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3. 电力系统故障仿真与分析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仿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电力系统故障的仿真与分析。
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故障,如短路故障、过载故障等,我们可以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和修复。
4. 电力系统稳定性仿真为了进一步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仿真。
通过模拟各种外部干扰和内部故障,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分析故障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实训结果与总结通过本次电力系统仿真实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搭建了电力系统仿真平台,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有了全面的认识。
其次,我们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故障和干扰,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
最后,我们总结了在仿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提供了参考。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电力系统分析仿真来研究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运行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条件下,对电力系统进行负荷流量和节点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稳态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负荷特性和节点电压,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突发负荷变化时,对系统暂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计算和分析。
暂态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包含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和负荷的电力系统模型。
(2)潮流计算: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流量、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进行计算。
(3)结果分析:分析潮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检查是否存在过负荷或电压偏差等问题。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实验(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在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系统故障或负荷突变事件,如短路故障、突发负荷增加等。
(2)暂态计算:通过暂态计算方法,对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变化进行计算。
(3)结果分析:分析暂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检查是否存在电压暂降或过载等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结果分析:根据潮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检查系统是否存在过负荷或电压偏差等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发电功率、变压器变比或线路容量来改善系统运行状况。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结果分析:根据暂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检查是否存在电压暂降或过载等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引入自动重启装置、电力调度系统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和稳定性。
电力行业的电力系统仿真与优化技术应用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网络,它包含了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户用电等环节。
为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仿真与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仿真与优化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仿真技术是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来预测电力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运行。
仿真技术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1.1 转子动态仿真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转子动态仿真,可以模拟发电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动态响应,评估发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转子动态仿真还可以用于故障分析,帮助电力企业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输电线路仿真输电线路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力传送到用户终端的重要环节。
通过输电线路仿真,可以模拟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分析输电线路的电压、电流分布以及电线的损耗等情况,评估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同时,输电线路仿真还可以用于故障检测和维护。
1.3 电力市场仿真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电力市场仿真,可以模拟电力市场的供需情况,预测电力价格的变化,评估电力市场的竞争情况,优化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电力市场仿真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电力系统优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优化技术是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运行调度,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1 发电机组优化发电机组优化是指通过优化发电机组的调度策略,提高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通过发电机组优化,可以实现发电系统的最优负荷分配,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减少功率损耗,提高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2.2 输电线路优化输电线路优化是指通过优化输电线路的参数和配置,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仿真实训报告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能源支撑,其稳定供应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应对故障的能力,我们进行了一次电力系统仿真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本次电力系统仿真实训采用了先进的仿真软件和设备,构建了一个高度逼真的电力系统模型。
这个模型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能够模拟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状态和性能。
在实训开始阶段,我们首先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运行特性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和处理方法。
这为后续的仿真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进入实际仿真操作环节,我们分组进行了各种工况的模拟。
例如,我们模拟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观察了各个设备的参数变化和能量流动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当模拟电力系统故障时,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我们设置了短路故障、过载故障以及设备故障等多种情况,并尝试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故障处理的紧迫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一旦故障发生,需要迅速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采取果断的措施隔离故障区域,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范围和损失。
在输电环节的仿真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输电线路的参数对电能传输的影响,包括线路电阻、电抗和电容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观察了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了输电线路的特性和优化方法。
在变电环节,我们学习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掌握了变压器的调压和并列运行操作。
同时,也了解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明白了它们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配电环节的仿真让我们熟悉了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学会了合理配置配电设备和进行负荷管理,以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而在用电环节,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需求和负荷特性,探讨了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来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和节能减排。
变电站仿真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转换、配电和保护等重要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变电站的运行机理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变电站仿真实验。
我们对变电站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变电站通常由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组成,其中,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设备,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
而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则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在仿真实验中,我们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化的变电站模型,包括一个变压器、若干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设备。
通过输入不同的电压、电流和负载参数,我们模拟了变电站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观察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负载增加时,变电站的电压和电流也会相应增加,但功率因数却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的增加导致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变化,使得功率因数下降。
而变压器的调节能力可以帮助提高功率因数,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还对变电站的保护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
保护系统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发现电网中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模拟短路故障和过载故障,我们验证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变电站仿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变电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仿真技术。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变电站的研究和理解,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在电力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录第一章. 中英文摘要 (3)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 (4)第三章. 系统描述 (5)第四章. 初始状态设置和稳态分析 (7)第五章. 暂态分析5.1 线路1发生a相接地故障 (8)5.2 线路1发生三相接地故障 (9)第六章频率分析 (11)第七章母线B2故障时的暂态分析 (12)第八章 DH-3型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装置实验 (14)第九章后加速保护 (16)第十章综合重合闸 (17)第一章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串联电容补偿就是在线路上串联电容器以补偿线路的电抗。
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是提高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控制并行线路之间的功率分配和增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一种十分经济的方法。
但是,超高压输电线路加装串联补偿后会引发潜供电流、断路器暂态恢复电压(TRV)及次同步谐振(SSR)等一系列系统问题,而且在故障和重合闸动作时可能会在系统中引起很大的过电压。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一般又简称为“后加速”。
所谓后加速就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地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在实现单相重合闸时,也总是把实现三相重合闸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考虑,故称它为“综合重合闸”。
关键字:串联电容补偿重合闸后加速保护In thisSeries compensation capacitor is online the way to compensate for the series capacitor circuit circuit reactance. Series capacitor compensation is to improve the ac power lines transmission capacity, control parallel lines of power allocation and strengthen between the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of a very economic method. But, the ultrahigh pressure transmission lines series compensation will cause latent power flow, breaker transient resuming voltage (TRV)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resonance (SSR) and a series of system problems, and in fault and reclose action in the system can be caused considerable overvoltage. Reclose acceleration protection after general and referred to as the \"acceleration after\". After the so-called accelerated is when the first time line fault, protect selective action, then the superposition.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ngle phase reclosing, also always p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pictures off questions together consideration, so called it \"synthesis reclosing\".Key word: series capacitor compensation reclose acceleration after protection第二章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1. 原始数据:6台350MVA的发电机通过一条单回路600km的输电线路与短路容量为30000MVA的系统相连。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735kv,由两段300km的线路串联组成,工频为50Hz。
为了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对两段300km的线路L1和L2进行串联补偿,补偿度为40%,两段线路上均装设330Mvar的并联电抗器,用于限制高压线路的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仿真模型见simpowersystem库demo子库中的模型文件power_3phseriescomp。
2. 技术及工作要求:(1)对系统进行稳态分析(2)频率分析更改系统图,用三相电源模块代替简化同步电机模块,同时添加阻抗测量模块得到一相阻抗的依频特性。
根据依频特性得到系统的振荡频率。
(3)对系统进行暂态分析1)仿真得出线路1发生各种短路故障时的相关波形,并对波形进行比较分析。
2)仿真得出母线B2发生故障时的相关波形,并对波形进行分析。
第三章.系统描述1. 仿真系统描述如下图所示,6台350MVA的发电机通过一条单回路600km的输电线路与短路容量为30000MVA的系统相连。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735kv,由两段300km的线路串联组成,工频为50Hz。
为了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对两段300km的线路L1和L2进行串联补偿,补偿度为40%,两段线路上均装设330Mvar的并联电抗器,用于限制高压线路的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发电机选用简化的同步电机系统,两个变压器是通用的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模块,其中和母线B2相连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为饱和变压器。
母线B1、B2和B3为三相电压电流测量模块,三相电压电流测量模块输出的三相相电压和线电流用标幺值表示。
故障发生在线路1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左侧,在第1个周期末发生a相接地故障,线路1两侧的断路器CB1、CB2在第5个周期后三相断路以切除故障线路,第6个周期后a相接地故障消失。
2、串联电容补偿子系统三个完全相同的子系统构成,一个子系统代表一相线路“串联电容补偿”子系统如下图所示:“串联电容补偿子系统a相”子系统如下图所示:图中电容器C s的容抗值为输电线路感抗的40%,具体算法如下:求出300km输电线路正序感抗X L为:X L=2*pi*50*0.9337e-3*300=87.95欧需补偿的容抗值X C为0.4X L,即X C=0.4*87.95=35.18欧因此补偿电容的电容值C s为C s=1/(2*pi*50*Xc)=90.5e-6 (F)MOV用于防止电容器过电压。
当电容电压超过额定电压2.5倍后,MOV将电压钳位到最大允许电压V port::V port=2.5*sqrt(2)*I n*X c=2.5*sqrt(2)*2*35.18=248.8kv其中I n为线电流有效值,取值为2kA。
为了保护MOV,在MOV上并联了由断路器模块等效的放电间隙Gap,当MOV上承受的能量超过阀值是,间隙放电。
与放电间隙串联的RL支路是用来限制电容电流上升率的阻尼电路。
用“能量和放电间隙触发”子系统完成对放电间隙Gap的控制,仿真模型如下图该系统对MOV中的能量进行积分计算,当能量值大于30MJ时发送合闸信号到断路器模块Gap 中,断路器合闸,实现间隙放电。
打开300MVA、735/230/25kv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模块的参数对话框,注意电流-磁通饱和特性标幺值表示为[0,0;0.0012,1.2;1,1.45]第四章初始状态设置和稳态分析点击Powergui模块的“潮流计算和电机初始化”按键,设置节点类型为PV节点,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为15MW,初始电压为13.8kv,即1up。
单击“更新潮流”(Updata Load flow)按键,结果如下图所示:、E相M=1515.9MW(0.72184p.u.)、E=1.0075p.u.。
连的机械功率和励磁电压被更新为PMEC点击Powergui模块的“稳态电压电流分析”按键,单击“Updata Steady Values”得到下图,如图所示:通过该窗口可以得出各母线上的稳态电压电流,从而进行系统稳态分析。
为608.78kv,相角&1为18。
,母线B1的例如,图中母线B1的a相相电压幅值sqrt(2)*Vaa相电流幅值sqrt(2)*I a为1.56kA,相角&2为30。
因此,流入线路1的a相有功功率P a为P a=V a*I a*cos(&1-&2)=608.78/sqrt(2)*1.56/sqrt(2)*cos(18-30)=460.6 MW三相有功功率P为P=3*P a=1381.8 MW第五章暂态分析1.线路1发生a相接地故障设置仿真时间结束时间为0.2s,算法为变步长的23tb。
开始仿真,得出各母线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1)a相接地时母线B1的三相电压电流波形(2)a相接地故障时B2的三相波形(3)a相接地故障时a相串联补偿装置上的相关波形由以上波形可的出,仿真开始时,系统已经处于稳定状态,t=0.0167s时,a相发生接地故障,最大故障电流10kA,MOV每半周期导通一次,使得MOV中的能量阶梯上升,当t=0.0833s 时,线路上的继保装置动作,断路器CB1和CB2断开,MOV中的能量不再发生变化,维持为13MJ,由于MOV中存储的能量未超过阀值30MJ,因此放电间隙不动作,Gap上电压缓慢减小;断路器断开后,故障电流降到一个非常小的数值并在第一个过零点时降为0;串联电容器中残余电荷通过线路、短路点和并联电抗组成的回路放电,直到故障电流降为0,串联电容放电结束,电压在220kv附近波动。
2、线路1发生三相接地故障(1)a相接地时母线B1的三相电压电流波形(2)a相接地故障时B2的三相波形(3)a相接地故障时a相串联补偿装置上的相关波形由上图可知,在MOV中能量存储的速度明显高于单相接地故障,能量在故障后3个周期时到达30MJ的门槛阀值,于是放电间隙Gap被触发,串联电容器通过气隙放电,电容器上电压在线路断路器断开前已快速降至0.此时断路器尚为动作,因此母线B2上电压降为0,第五个周期后,断路器动作,将故障与母线B2隔离,母线B2上电压逐步得到恢复。
第六章频率分析修改系统图,从模型中删除“简化同步电机模块”,用“三相电源模块”替代,设置“三相电源模块”如下图将“阻抗测量”模块加入到模型文件中,将该模块连接到母线B2的a相和b相线路上,得到a相和b相得阻抗之和。
并将“增益参数”改为0.5,即可得到一相阻抗。
打开Powergui模块的“阻抗一频特性测量”设置频率范围为0:500hz,单击“更新”按键后得出阻抗的依频特性如下图:可见,系统有三种震荡模式,分别在频率9Hz,175Hz和370Hz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