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莎战略规划方案-120614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1
汉莎是如何打造低成本航空的?来源:中国民航报作者:聂立汉莎与新航一样,打造低成本航空也经历了从犹豫、徘徊、曲折,到奋起的历程。
汉莎打造低成本航空的战略一直在不断调整,细心梳理,从德国之翼到欧洲之翼,或被动或主动,酸甜苦楚恐怕只有汉莎人才能体会到。
一、德国之翼的革新与难题2013年,汉莎将飞法兰克福和慕尼黑始发的中短程航线交给德国之翼运营。
从2013年7月1日起,德国之翼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开展商业化运营。
时任汉莎集团 CEO的克里斯托弗·弗兰兹(Christoph Franz)对德国之翼的定位是欧洲最具性价比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而且称德国之翼将革新欧洲的低成本航空业。
从“最具性价比”可以看出两点:一、新德国之翼的产品服务肯定会具有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特征,但是产品定位肯定要高于瑞安等极端低成本航企,可能更接近易捷等混合型低成本航空;二、新德国之翼的产品定价肯定难以达到瑞安等水平,价格会相对较高。
从后来新德国之翼呈现的产品服务策略和成本竞争力基本兑现了以上两点。
(一)新德国之翼的产品策略新德国之翼将旗下产品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基本型、智选型和最优型。
每种类型产品对应不同等级的服务,不同等级包括子产品服务是否付费、是否供应等选项。
基本型产品与欧洲绝大多数的低成本航企几乎一致,智选型产品除了提供行李、选座以及小食外,与基本型产品差异不大;最优型产品很接近易捷等混合型低成本航企的“灵活型”产品,价格比全服务航空低,比瑞安、威兹等极端低成本航企高,产品服务也较为全面。
从其“最具性价比”的定位看,最优型产品是新德国之翼的中意之作,其希望凭借汉莎集团的常旅客积分、欧洲主流机场服务以及几乎全服务模式的产品服务注入高性价比形象。
不过,问题是,对于一家低成本定位的航空公司而言,尤其是与其他低成本航企共飞的航线,主流消费产品仍然是基本型,最优型产品难以成为主流,也就难以支撑新德国之翼的“最具性价比”定位。
(二)新德国之翼的成本难题新德国之翼的单位成本虽然比汉莎低约8%,但是相比欧洲大部分低成本航企,新德国之翼的成本仍然很高。
THUNDERBIRDTHE AMERICAN GRADUATE SCHOOLOP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1986年2月14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董事长鲁诺先生被召唤到董事会,这次董事会的任务是决定是否结束鲁诺先生的任期。
鲁诺先生已经被德国交通部部长召见,并对他在汉莎航空公司购买波音公司飞机一事中所面临的风险头寸所做的投机性风险管理进行解释。
在鲁诺先生的领导下,汉莎航空公司在1985年1月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了20架737喷气式飞机。
协定价格是5亿美元,在1986年1月货到付款。
美元的汇价从1980年起一直在持续稳定上涨,在1985年1月已经高达将近每美元兑换3.2德国马克。
对于汉莎航空公司来说,假如美元继续升值,那么到付款时喷气式飞机的购买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
鲁诺先生对外汇市场的走势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就像当时许多人一样,他也认为美元已经升至其最高点,并且有可能在1986年1月左右开始贬值。
但是就像以往一样,他不能拿这笔钱作为赌注,他妥协了。
他在每美元3.2德国马克的价格上卖了一半的风险头寸,即买进2.5亿美元,余下的2.5亿美元则不做处理。
对于各种保值方法的评价汉莎航空公司和鲁诺先生与许多公司一样,拥有差不多的基本保值方法:1.不抛补(不用任何避险工具)2.以购买远期合约的方式避免所有的风险头寸3.对一定比例的风险头寸进行避险,剩余的不采用任何手段避险4.以购买外汇期权的方式避免所有的风险头寸5.立即将所有的兑换成美元,持有美元直到付款期来临虽然每种保值方法的最终成本事先并不可能知道,但是各种保值方法的结果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可能性最终汇率来进行模拟。
图1通过一系列将来可能出现的外汇汇率,阐明了前四种保值方法最终的净成本。
当然公司一种常用的避免外国货币风险头寸的办法就是创造可以互相抵补的现金流的组合,其中不使用远期或是期权等任何金融合约。
汉莎航空公司确实有美元的现金流,这主要是来源于在美国出售飞机票的收入。
德国蓝色方案第1篇德国蓝色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引擎,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和创新科技,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目的地。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企业赴德国投资提供合法合规的指导,确保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互利共赢。
二、投资主体与投资领域1. 投资主体:我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
2. 投资领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德国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优势领域。
三、投资方式与资金筹措1. 投资方式:直接投资、并购、参股、合资等方式。
2. 资金筹措:企业自筹、国内外贷款、政府支持等多元化渠道。
四、投资流程与合规要求1. 投资审批:投资者需按照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投资额度,并办理境外投资备案手续。
2. 德国公司设立:投资者在德国设立公司,需遵循德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公司注册手续。
3. 投资项目:投资者在德国投资项目,需进行项目评估、环评、安全评估等,确保项目符合德国投资政策和法规要求。
4. 合规经营:投资者在德国经营过程中,需遵循德国劳动法、税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五、优惠政策与风险管理1. 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德国政府及地方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研发补贴、人才支持等优惠政策。
2. 风险管理:投资者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文化融合风险等,确保投资安全。
六、投资促进与公共服务1. 投资促进: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德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投资者提供政策指导、信息支持等服务。
2. 公共服务:投资者可充分利用我国驻德国使领馆、商协会等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为投资提供便利。
七、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1. 社会责任:投资者在德国经营过程中,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员工权益、社区和谐等方面。
2. 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推动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摘编)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化研究所一、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重要意义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业全球领先。
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
德国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确立了其在世界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
由于德国具备管理复杂工业流程的能力,使不同的任务可由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合作伙伴来执行。
几十年来,德国已经成功地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做到了这一点。
当今,ICT大约支撑了90%的工业制造过程。
在过去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IT革命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其影响不亚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机械化和电气化所带来的影响。
从个人电脑到智能设备的演进伴随着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IT 基础设施和服务将通过智能网络(云计算)提供。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小型化的设备与势不可挡的互联网相结合,使无处不在的计算成为现实。
功能强大的、自主的微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相互间或与互联网以无线方式互联。
这正在导致引起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cyberspace)以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
继2012年推出新的互联网协议IPv6,现在已有足够的地址使智能对象间通过互联网大范围直接互联。
这意味着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从而造就物联网和服务。
这种现象的影响也将反映到工业领域。
在制造领域,这种技术的渐进性进步可以被描述为工业化的第四个阶段,即工业4.0。
工业化始于18世纪末机械制造设备的引进,那时像纺织机这样的机器彻底改变了货物的生产方式。
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取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137-9月年23执行摘要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这是由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使然。
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位以及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德国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
前三次工业革命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
现在,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将来,企业将建立全球网络,把它工业4.0工作组 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们形成的且要求的端到端工程贯穿整个价值链。
工业4.0拥有巨大的潜力。
智能工厂使个体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意味着即使是生产一次性的产品也能获利。
在工业4.0中,动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以变化,也有能力代表供应商对生产过程中的干扰与失灵做出灵活反应。
制造过程中提供的端到端的透明度有利于优化决策。
工业4.0也将带来创造价值的新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
特别是,它将为初创企业和小企业提供发展良机,并提供下游服务。
此外,工业4.0将应对并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城市生产和人口结构变化等。
工业4.0使资源生产率和效率增益不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上)们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
在制造系统中,这些信息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
正在兴起的智能工厂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法。
智能产品通过独特的形式加以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定位、并能知道它们自己的历史、当前状态和为了实现其目标状态的替代路线。
嵌入式制造系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可进行实时管理——从下订单开始,直到外运物流。
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百科名片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其德文原意是指“空中的汉莎”,通常简称为汉莎航空,“汉莎”源自13至15世纪北德地区强大的商业联盟汉莎同盟。
德国汉莎航空的客运和货运服务的经营中心位于法兰克福。
汉莎航空是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德国的国家航空公司(Flag Carrier)。
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文:Deutsche Lufthansa AG)母公司是德国汉莎航空集团(Lufthan sa)。
瑞士国际航空公司(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亦隶属德国汉莎航空集团。
简介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德文:Deutsche Lufthansa,缩写:Lufthansa)总部:德国科隆枢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慕尼黑国际机场重点城市: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汉堡国际机场飞行常客奖励计划Miles & More联盟:星空联盟IATA代码:LHICAO代码:DLH呼号:Lufthansa历史沿革德国汉莎航空集团于1926年在德国柏林正式成立。
今天,汉莎已发展成为全球航空业领导者和成功的航空集团。
汉莎航空目前拥有六个战略服务领域,包括客运、地勤、飞机维修(飞机维护、修理和大修(MRO))、航空餐食、旅游和IT服务。
在全球拥有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及附属机构。
汉莎航空的核心业务是经营定期的国内及国际客运和货运航班,飞行网络遍布全球450多个航空目的港。
除航空运输外,汉莎航空还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整体服务方案。
集团旗下拥有“汉莎”和其它品牌,所有的品牌都彰显汉莎秉承一贯为客人提供安全、可信、守时、高品质、极具技术竞争力和灵活创新的服务理念。
1997年,汉莎航空与其它四家世界顶级航空公司成立了全球第一个航空联盟-“星空联盟”。
今天,“星空联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联盟,拥有14家成员航空公司,每天提供11,000个航班飞往124个国家的729个航空目的港。
得益于“星空联盟”的全球飞行网络,汉莎航空不仅为乘客提供畅顺便捷的飞行服务,也为乘客奉上灵活的旅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