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7世纪到18世纪的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879.00 KB
- 文档页数:53
佳佳摘 要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向东方特别是中国工艺设计学习、收藏和模仿的社会时尚,在陶瓷、家具、漆器、染织、建筑及室内装饰等方面均有体现。
本文通过分类梳理和分析,展示我国工艺设计的优秀底蕴与强大魅力,增强对我国传统工艺设计文化的认知,并树立将其转变为现代设计灵感的意识和信心。
关键词17—18世纪;中国工艺设计;东学西渐;陶瓷;家具从17世纪开始,欧洲兴起了向东方特别是中国工艺设计学习、收藏和模仿的社会时尚,有时甚至达到狂热的程度。
尤其体现在陶瓷、家具、漆器、染织、建筑及室内装饰等方面。
1.陶器方面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16世纪著名的陶工伯纳德·帕里希(Bernard Palissy,1510—1589)创造的“田园风味陶器”(图1),以雕饰手法创造了写实性的池塘中的鱼、鳌虾、蛇、青蛙、蜥蜴、蝴蝶、水草、树叶等,与中国宋代花鸟画、元明瓷器图案有相通之处。
到了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欧洲陶器工业以荷兰的德尔夫特(Delft)为代表。
荷兰较早开始发展海运事业,1602年成立东印度联合公司,主要的货物之一是远东的瓷器。
当时的商人为了满足王公贵族和富裕人士对东方瓷器趋之若鹜的需求,一方面加强海运,另一方面重视就地生产,制定了仿制中国瓷器的方针。
加上中国明末清初的战乱导致出口瓷器锐减,日本瓷器又昂贵,故荷兰的德尔夫特窑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德尔夫特最初的“中国样式”陶器饰纹接近中国青花瓷的纹样,白地蓝彩,题材有龙、狮子、凤鸟、亭台楼阁、仙人、庭院花枝、山水风景等,人们称之为“中国的形象”,受到欧洲人的欢迎。
1670年以后,随着康熙五彩和日本图1 “田园风味”陶盘图2 德尔夫特具有中国图样的陶器图3 多彩中国风陶砖画彩绘瓷的输入,德尔夫特开始烧制五彩陶器。
常见的锡釉色料有黄、紫、黑、绿、茶、红等。
德尔夫特的陶器装饰上模仿中国瓷器(图2),但在造型设计上进行了改良,从欧洲人的生活和欣赏习惯出发,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
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不同艺术风格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
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风格特点:一是豪华。
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八优雅与浪漫巴洛克艺术在各方面的表现:建筑方面:柱子特别粗大,屋顶布满雕刻。
满足霸者心态,如路易十四时期所建筑凡尔赛宫雕刻方面:皱折阴影夸大浓烈,使得姿态夸张。
绘画方面:然虽同为中世纪之宗教画,但由于立足于自由主义之上,因此也在技术上充份的发挥洗练的功夫。
构图雄伟豪迈、色彩豪壮华丽富变化、明暗的阴暗对比深刻、线条极尽曲折,使人有极度夸张之感。
其它方面:画人物丰满健壮,且视女性化的柔弱艺术为禁物。
西班牙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和好望角、新大陆的相继发现促使西、葡两国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使得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由文艺复兴运动转变成巴洛克艺术。
西班牙深受信奉「旧教」的影响,使得王室、教会仍持强大的势力,此异于意大利和法兰德斯,而在此对宗教的神秘感情与专制 . 君主的强大势力之下,所诞生的庄严的艺术便为「巴洛克艺术到了18世纪法兰西民族热爱放纵和自由的天性就彻底的露出来了,这导致法国艺术开始挣脱古典主义风格的严格束缚,发展形成所谓的罗可可风格。
17-18世纪欧洲艺术中心的迁移17-18世纪欧洲艺术中心的迁移高明摘要: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成为了欧洲军事文化最强大的国家,到17世纪晚期,巴黎已经成为可以与罗马相抗衡的西方艺术之都,并将此中心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中叶。
本文将从贸易、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多个视角来解析17世纪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的迁移问题,使得我们能更深入了解艺术领域的迁移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关键词:艺术中心的迁移;新航路开辟;路易十四;巴洛克艺术一、17世纪艺术中心城市的背景在历史上,某些城市作为艺术家和艺术观念的汇聚之地受宠又失宠,在西方艺术史不同的时期,雅典、君士坦丁堡、佛罗伦萨、巴黎和纽约都曾扮演过这种角色。
17世纪早期,大量为了重振教会的重要订单需要很多的艺术家为之工作,结果造成大批的艺术家来罗马这个艺术之都朝圣。
在这里很多人接触到了不同国度的艺术家。
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艺术观的争论,但在法国和西班牙这种争论却没有间断过并持续到了18世纪中叶。
17世纪法国巴黎的美术主导倾向和卓越成就,在普桑和洛连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法兰西艺术学院得以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以政治名义发展艺术事业。
这一时代的艺术家标志着意大利才华自由入侵向路易十四时代令人肃然起敬的专制主义的过渡,他们比活跃于这个变幻的舞台之上的那些演员们更有资格成为历史见证人。
二、新航路开辟下的欧洲国家:14、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各国家实力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成为影响欧洲艺术中心迁移的主要原因。
1453年土耳其亡东罗马,削弱了意大利城市在地中海贸易中的优势,1492年以后发现美洲大陆和开辟到印度的新航线,进一步加速了意大利经济的衰落过程。
16世纪,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处于新航线的中心,相互开展海外拓殖角逐。
葡萄牙、西班牙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最终衰落下去,而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
17至18世纪中国风在欧洲的传播[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国风设计中国情趣巴洛克洛可可“中国风”一词一直被人们所称用,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来讲,它是一种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持续了近二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影响着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之中。
它的产生和表现形式是十分奇特和怪异的,探讨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一、中国风的传播途径与内容1、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风一提到中国与欧洲的往来,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史籍。
但并不像字面上的意思,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
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对中国的称呼。
不仅仅是丝绸,同在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件著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31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埃及。
约1000年后,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哈拉帕(Harappa)。
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
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大月氏。
在大夏市场上,张骞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
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那时,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
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
造成罗马帝国黄金大量外流。
这迫使元老院断然制定法令禁止人们穿著丝衣,而理由除了黄金外流以外则是丝织品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丝绸衣服,如果它的材质不能遮掩人的躯体,也不能令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们没有注意到她们放浪的举止,以至于成年人们可以透过她身上轻薄的丝衣看到她的身躯,丈夫、亲朋好友们对女性身体的了解甚至不多于那些外国人所知道的”。
十七十八世纪美术1巴洛克2卡拉瓦乔绘画3波伦亚学院派1.巴洛克艺术特征:是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主要美术风格,其影响遍及整个欧洲。
巴洛克的精神特征是享乐主义的奢侈性和宗教观念的神秘性,2形式特征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豪华性、空间的运动性和结构的综合性性上但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庄严质朴雄强的风格相比,显得颇为纤弱造作缺乏思想内涵。
代表人物贝尼尼《圣德列萨祭坛》贝尼尼《圣德列萨祭坛》利用材料的综合性特征,创作与世俗相结合的情景,既表现出宗教题材的神秘性有表现出理想的人文主义情绪。
强调人物动作旋风般的感觉,追求形象结构的不平衡性,同时又表现情节所展示的情绪因素,是运动与情绪的统一。
2.卡拉瓦乔主义的绘画:以卡拉瓦乔的作品为代表,通过描写下层人民的形象和生活来表现宗教和神话题材,其中包括风俗画和肖像画。
卡拉瓦乔艺术特征:1以真实情感来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和风俗情境,2将下层人民的形象引进宗教绘画,直叙民间疾苦,《基督下葬》《召唤使徒马太》,3以现实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态度和思考精神面对《多疑的多玛》17世纪的社会生活,其作品思想深刻,形象朴实,形成了与巴洛克美术和波伦亚学院艺术抗衡的新艺术潮流。
3.波伦亚学院派美术:是以1582年由卡拉奇兄弟创造的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波伦亚美术学院为象征的。
特征:学院派美术以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科学精神为宗旨,坚持绘画的科学性原则,追求理性规范和永恒观念,反对样式主义的娇式和浮华。
功绩:明确要建立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艺术创造精神,并强化了官方性的美术教育机构的完善和社会地位。
5.弗兰德斯的绘画体现双重品格,一是贵族性和宗教性,带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二是人民性,反对西班牙通知的民族意识。
鲁本斯的绘画艺术:17世纪佛兰德斯承前启后的一位绘画大师,与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称为欧洲17世纪绘画艺术三大支柱。
a他的作品深受威尼斯画派的华丽色彩和乐观的浪漫情绪影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外国美术原始古代美术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
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其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野牛与死人》;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受伤的野牛》,被称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和法国的拉斯科被称为“卢浮宫”还有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夫维纳斯”最为著名。
2新石器时代:主要成就就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典型代表。
土耳其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新石器村落遗址——加泰土丘两河流域的美术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
这里的历史分为4个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时期,新巴比伦时期。
苏美尔塔庙遗址(白庙),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为典型代表亚述时期的代表是《人首翼牛像》阿卡德时期的纳拉姆幸记功碑,巴比伦美术,现存最完整的古巴比伦艺术品是藏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空中花园建于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古代埃及美术埃及是古代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宗教对埃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称为来世的艺术。
其著名的是正面律。
1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
哈夫拉金字塔面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雕刻巨像。
正面律,表现的任务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鹰是上埃及的保护神,纸草是下埃及盛产的植物。
2中王国时期出现了方尖碑。
新王国《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也有世界最大神庙《卡纳尔克神庙》古希腊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欧洲。
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爱琴美术:季克拉基斯美术的陶器被称为“几何纹样时代”。
克里特美术“米诺斯宫”被称为“迷宫”2古风时期瓶画:陶瓶出现了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筛子》是黑绘典型。
多为情节场面。
建筑:在神庙建筑上产生了多种柱式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雕刻上受要正面律影响,有着千篇一律的“古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