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矿物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46
常见矿物的识别一、硫化物类方铅矿(PbS):完好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2-3。
比重7.4~7.6 。
有三组立方体完全解理,性脆。
鉴定特征:具三组正交的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可以与其他铅灰色矿物,如辉锑矿、辉钼矿等区别。
闪锌矿(ZnS):晶体呈四面体(极少见),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
随着含铁(Fe2+)量的增高,颜色由无色——浅黄——褐黄——黄褐——棕黑色;条痕由白色到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半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2.9~4.2。
有六组完全解理(多面闪光)。
鉴定特征:条痕比颜色浅,六组完全解理,较小的硬度,可与黑钨矿、锡石等区别。
辉锑矿(Sb2S3):晶形常呈斜方柱形长柱状、针状。
柱面上具有纵纹。
集合体一般为束状、柱状、针状、放射状,少数为柱状晶簇。
铅灰色,条痕黑色。
金属光泽。
硬度2~2.5,比重4.51~4.66。
一组柱面解理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
鉴定特征:根据柱状晶形、一组解理及解理面上常有横纹,与方铅矿区别。
黄铜矿(CuFeS2):完全晶形极少见,常呈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铜黄色,表面有时见蓝、紫、褐色等斑杂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3.5~4,比重4.1~4.3。
性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鉴定特征:黄铜矿与无晶形的黄铁矿,可根据黄铜矿新鲜面颜色深和较低的硬度来区别。
黄铁矿(FeS2):晶形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常具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
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
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的锖色(假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色,金属光泽。
硬度6~6.5,比重4.9~5.2。
性脆,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
口决: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风化面上露本性,黄铁变褐铜生绿。
二、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石英SiO2:石英是以SiO2为成分的一族矿物的统称。
矿物的分类(简明表)
首先根据化学组成的基本类型,将矿物分为五个大类。
大类以下,根据阴离子(包括络阴离子)的种类分为类,有时在类以下根据络阴离子再分为亚类,如硅酸盐。
类以及亚类以下,一般根据晶体结构型和阳离子性质分为族,有时在族以下根据阳离子种类分为亚族。
族之下根据一定晶体结构和一定化学成分分为种,有时在完全类质同象系列中,根据其所含端元组分的比例划分种为几个亚种,对晶体结构相同,成分或物性稍异的则归为变种或异种。
具体分类方案如下: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
第二大类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第一类单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第二类双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第三类硫盐
第三大类卤素化合物
第一类氟化物
第二类氯化物
第四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一类简单氧化物
第二类复杂氧化物
第三类氢氧化物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一类硝酸盐
第二类碳酸盐
第三类硫酸盐
第四类铬酸盐
第五类钨酸盐和钼酸盐
第六类磷酸盐、砷酸盐和钒酸盐第七类硅酸盐
第一亚类岛状结构硅酸盐
第二亚类环状结构硅酸盐
第三亚类链状结构硅酸盐
第四亚类层状结构硅酸盐
第五亚类架状结构硅酸盐
第八类硼酸盐。
本类矿物散布相当遍及,共约180多种,包含紧张造岩矿物如石英及Fe、Al、Mn、Cr、Ti、Sn、U、Th等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是铁、铝、锰、铬、钛、锡、铀、钍等矿石的紧张来源,高岭土厂家额经济代价很大.1.赤铁矿Fe2O3赤铁矿包含两类:一类为镜铁矿,晶体多为板状、叶片状、鳞片状及块状调集体.钢灰色至铁玄色,条痕樱赤色,金属光芒,不通明.硬度2.5—6.5,性脆.比重5.0—5.3.无磁性.另外一类为沉积型赤铁矿,常呈鲕状、肾状、块状或粉末状.暗赤色,条痕樱赤色,半金属或昏暗光芒,硬度较小.判定特性:镜铁矿常以板状、鳞片状调集体、钢灰色彩及樱赤色条痕为特性.沉积赤铁矿常以鲕状、肾状等形态、暗朱颜色及樱赤色条痕为特性.镜铁矿重要产于打仗变质带,沉积型赤铁矿重要产于沉积岩中.赤铁矿为最紧张的铁矿石之一.赤铁矿粉可用作赤色涂料和制赤色铅笔.我国赤铁矿产地甚多,辽宁鞍山、甘肃镜铁山、湖北大冶、湖南宁乡、河北宣化和龙关等地都是闻名的产地.我国各种铁矿资本储量占居世界前线.2.磁铁矿Fe3O4或FeO·Fe2O3晶体常为小八面体,偶然为菱形十二面体,凡是呈粒状或块状调集体.铁玄色,条痕玄色,金属或半金属光芒,不通明.硬度5.5—6.解理不明白,性脆.比重4.9—5.2.具备强磁性.判定特性:铁玄色,条痕玄色,强磁性.磁铁矿重要在复原前提下构成,多产于与岩浆勾当或变质感化有关的矿床和岩石中.磁铁矿是最紧张的铁矿石之一.我国产地甚多.磁铁矿中的Fe3+可以为Ti4+、Cr3+、V3+等所取代(类质同像取代),当含V、Ti较多时,则称钒钛磁铁矿.如我国四川攀枝花即为大型钒钛磁铁矿基地.3.褐铁矿FeO(OH)·nH2O褐铁矿是很多氢氧化铁和含水氧化铁等隐晶矿物和胶体矿物(针铁矿、纤铁矿及别的杂质)调集体的总称.成份不纯,水的含质变化也很大,一般呈致密块状、粉末状或呈钟乳状、葡萄状等.黄褐、黑褐以致玄色,条痕黄褐色(铁锈色),半金属或土状光芒,不通明.硬度4—5.5,风化后小于2,可染手.比重2.7—4.3.判定特性:色彩由铁黑至黄褐,但条痕比力牢固,为黄褐色.褐铁矿多为含铁胶体溶液在地质期间的湖海沉积而成,大概是含铁矿物的风化产品.褐铁矿为一种炼铁矿石,也能够用做褐色颜料.4.锡石SnO2晶体常呈正方双锥和正方柱的聚形(图2-16).凡是呈致密块体,或柱状、粒状块体产出.棕色、棕玄色,条痕浅褐色,奇怪面金刚光芒,断口紧脂光芒,多为不通明.硬度6—7,解理不明白,性脆.比重6.8—7.1.不溶于酸,化学性不乱.判定特性:棕玄色,硬度高,比庞大,断口紧脂光芒.需要时需做化学判定.锡石是产业上独一炼锡的质料.我国事世界上紧张产锡国家之一,云南个旧为我国闻名的锡都.比年又在云南、广西、四川发明了紧张的原生锡矿及锡砂矿,此中以广东北丹大厂范围最大.我国锡矿储量位居世界前线.5.软锰矿MnO2凡是为隐晶块体,或呈粉末状,煤玄色(或带微红微褐),条痕玄色(或带褐色),隐晶块体为半金属光芒,粉末状者为土状光芒,不通明.硬度2—3.比重4.7—5.0.判定特性:玄色煤烟灰状,性软易污手.软锰矿重要是风化带次生矿物,或在地质期间浅海中沉积而成.软锰矿是紧张的锰矿石.我国湖南、广西、四川、辽宁等地锰矿床中均有大量软锰矿产出.6.铝土矿Al2O3·nH2O(一般式,但它不是一种零丁矿物)铝土矿是由多少铝的氢氧化物矿物(如三水铝石Al[OH]三、硬水铝石AlO[OH]、软水铝石AlO[OH])所构成的夹杂物,常常含有高岭土、铁矿等杂质.具备产业代价的铝土矿一般请求此中Al2O3>40%,Al2O3/SiO2>2:1.铝土矿多呈致密块状、鲕状、豆状等产出,白、灰、黄、褐等色,土状光芒,硬度3左右,比重2.5—3.5.判定特性:外表似黏土岩,但硬度较高,比重较大,没有粘性、可塑性及光滑感.铝土矿重要是在干冷天气前提下由岩石风化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而成.铝土矿是炼铝的重要矿石,我国散布遍及,在华北西南地域大凡是有石炭二叠纪煤系散布之处每每有铝土矿(如河北开滦、山东淄博、河南平顶山、辽宁本溪等),南边云、贵、闽诸省亦有铝土矿.我国铝土矿储量居世界前线,但大都硅铝比值较低,冶炼比力困难.7.石英SiO2石英有多种同质多像变体.最多见的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及菱面体的聚形(图2-17及封底下图),柱面上有较着的横纹.在岩石中石英常为无晶形的粒状,在晶洞中常构成晶簇,在石英脉中常为致密块状.无色通明的晶体称为水晶,别的另有含有杂质而带色彩的紫水晶(含锰)、烟水晶(含有机质)、蔷薇石英(又叫芙蓉石,含铁锰)等.具典范的玻璃光芒,通明至半通明,硬度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性硬,比重2.5—2.8.别的另有由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红色、灰红色者称玉髓(或称石髓、髓玉),白、灰、红等分歧色彩构成的同心层状或平行条带状者称玛瑙,不污浊、红绿各色称碧玉,黑、灰各色者称燧石.此类矿物具脂肪或蜡状光芒,半通明,贝壳状断口.别的另有一种硬度稍低、具珍珠、蜡状光芒、含有水份的矿物,称卵白石(SiO2·nH2O).石英类矿归天学性子不乱,不溶于酸(氢氟酸除外).判定特性:六方柱及晶面横纹,典范的玻璃光芒,很大的硬度(小刀不能刻画),无解理.隐晶质各种具较着的脂肪光芒.石英是自然界几近到处可见的矿物,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长石,占地壳分量的12.6%.它是很多岩石的紧张造岩矿物.含石英的岩石风化后构成石英砂粒,遍及各地.石英用处很广,可用制光学器皿,紧密仪器的轴承,钟表的"钻石"等;石英砂可用作研磨质料、玻璃及陶瓷等产业的质料;质纯通明、无裂隙、无双晶和包裹体的石英晶体,巨细为2*2*2cm3时,可作压电石英片和光学质料.文章来源:/blog/post/156.html。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矿物的分类第一大类:自然元素;
第二大类:硫化物;
第三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一类:简单氧化物;
第二类:复杂氧化物;
第三类:氢氧化物;
第四大类:卤化物;
第五大类:含氧岩;
第一类:硅酸盐;
第二类:硼酸盐
第三类: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
第四类:硫酸盐
第五类:钨酸盐、钼酸盐
第六类:铬酸盐
第七类:碳酸盐
第八类:硝酸盐
二、矿物的命名命名的依据大致归纳如下:
一、根据成份命名:钨锰铁矿(Fe,Mn)[WO4],银金矿(Au,Ag)。
二、根据颜色命名:孔雀石(呈孔雀绿色),天青石(呈天青色)。
三、根据解理命名:方解石等。
四、根据比重命名:重晶石等。
五、根据形态命名:石榴子石、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