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原料研究和基地建设确保绍兴黄酒品质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9.09•【字号】绍政办发〔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绍政办发〔2024〕2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9月9日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振兴若干政策为进一步推动黄酒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擦亮绍兴黄酒“金名片”,特制定本政策。
一、推动集聚提升(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打造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黄酒产业类特色小镇。
已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目录的黄酒类项目,相关用地指标由所在地保障。
(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黄酒产业类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文化产业园等高质量发展,加大黄酒特色文化创意街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力度,打造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基地。
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二、提升品质品牌(三)加强原产地保护。
鼓励开展绍兴黄酒专用糯稻种植,酒企协议收购的糯稻,在享受规模种粮补贴基础上,每亩补助300元,各区、县(市)按照不低于1:1配套补助。
对当年列入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省级星级园区培育名单的,予以技术支持,资金由所在地保障。
(四)鼓励标准化体系建设。
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黄酒相关标准的企业,所制(修)订标准在当年由有权机构发布的,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分级分类予以奖励:主导制(修)订的,每项分别奖励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20万元;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每项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
当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二、三等奖的黄酒企业,在国家奖励基础上,再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获得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优秀贡献奖的,在省级奖励基础上,再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获得市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优秀贡献奖的,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
原酒交易的探索与实现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1摘要近年来原酒交易作为绍兴黄酒创新销售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肯定,笔者结合当前黄酒原酒交易中的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做法,探讨了创新原酒交易的实现路径和条件。
关键词黄酒原酒黄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酒种之一,绍兴黄酒则是中国黄酒的代表。
绍兴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鉴湖佳水,以及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赋予了绍兴黄酒独特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绍兴黄酒生产基地,年产黄酒10万吨,公司一直十分重视陈酒的储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约25万吨陈酒。
绍兴黄酒原酒,是指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储存仓库里的大坛酒,且未经勾兑、灌装,保持黄酒的原汁原味。
由于黄酒的后发酵工艺,黄酒是越陈越香,越陈越醇厚,年份越长的黄酒在品质上口感上越好。
随着消费的升级,健康饮酒理念的深入人心,低度、营养、健康的黄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年份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所以拥有陈年好酒基成为生产高档黄酒的基础,也将决定黄酒销售市场中的地位。
谁拥有原酒谁将是未来黄酒市场的主导者。
随着传统黄酒销量的快速上升,年份原酒不断减少,由于年份原酒的不可复制性,优质的、丰富的黄酒陈酒资源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唯一稀缺资源。
国内通胀率的不断上升,资本流动性的日趋泛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会是众多投资人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高档资源将越来越稀缺,黄金爆涨,投资号称“软黄金”的黄酒陈酒更会有非常好的回报预期。
原酒具有以时间换价值可以自然升值特性,同时它的主要原料糯米也不断涨价,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形成了黄酒生产成本逐年上涨的趋势,给投资原酒带来很大空间。
举例为证:2001年冬酿大坛原酒,当时的价格是3.78元/公斤。
到目前市场上2001年冬酿大坛原酒价格达到188.50元/公斤。
如果进行小包装分装,市场上价格更高。
陈年绍兴黄酒风味物质的分析与品质鉴定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绍兴黄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造酒之一,以浙江绍兴市出产的最为著名。
其历史悠久,酿造技艺精湛,深受广大酒友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绍兴黄酒也逐渐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其陈年酒的储存和酿造工艺复杂,对酒体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行陈年绍兴黄酒的风味物质分析及品质鉴定,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探究陈年绍兴黄酒的风味物质成分及其鉴定的方法,为其生产和市场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绍兴黄酒的历史和基本酿造工艺;2. 绍兴黄酒的风味物质成分及其分析方法;3. 绍兴黄酒品质鉴定的方法和标准。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具体分析方法如下:1. 对绍兴黄酒的历史和基本酿造工艺进行资料搜集和解读;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等分析手段,对陈年绍兴黄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3. 采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方法,结合理化指标,对陈年绍兴黄酒的品质进行鉴定和评价。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陈年绍兴黄酒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其风味物质的分析和鉴定,可以帮助生产商掌握陈年绍兴黄酒的基本酿造工艺和技术,提高酿酒质量和口感。
其次,通过对绍兴黄酒的品质鉴定和评价,可以建立相关标准和指标,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
最后,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有利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和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
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绪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升绍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本文对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绍兴农产品市场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绍兴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尚不稳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绍兴农产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品牌建设的理论出发,结合绍兴农产品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包括:加强品牌定位,明确绍兴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群体;优化品牌形象,提升绍兴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品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绍兴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产业链整合,实现品牌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加强政策支持,为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旨在通过对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绍兴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农产品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
加强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对于推动绍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绍兴市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
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品牌价值也未能充分体现。
黄酒企业的质量管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黄酒生产企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企业,在保持黄酒传统特色外,不断开发黄酒的新品种、新产品,生产高档次、礼品化产品,迎合市场的需要。
这些企业重质量,打品牌,产品质量稳定,在黄酒行业中占据了龙头企业的地位。
这些企业不仅注重产品的市场占领,也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
不少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等体系认证,提高自己企业的形象。
一批有品牌、有市场、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已在行业中形成。
在最近国家监督部门抽查的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普遍较好,这些产品市场上占有率较高,是消费者首选的产品。
小型企业质量问题仍较为严重,管理的方式还比较原始、粗犷,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十分欠缺,为此,本文将通过系统的诠释全面质量管理来提高黄酒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当时,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开展了称为“全面质量保证计划”的活动,特别强调从建立质量标准开始直到产品最终处臵为止的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的质量管理概念。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我国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管理。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演化成TQM,其含义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的质量检验,而成为一各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深化,国际上形成了不同的质量管理流派,不同的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黄酒质量安全风险及其控制任清;徐嘉良;刘俊含【摘要】黄酒是我国特有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传统酒种,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以麦曲和酒母为糖化发酵剂,经浸米、蒸饭、前发酵、后发酵、榨酒和过滤等工艺酿制而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酒消费市场的迅速增长,黄酒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基于我国黄酒生产现状,从生产原料、制曲、氨基甲酸乙酯、高级醇、酸败、沉淀混浊和包装材料迁移几个方面就我国黄酒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有害物质的控制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黄酒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8页(P12-19)【关键词】黄酒;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作者】任清;徐嘉良;刘俊含【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48;[2]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4黄酒是我国的特有酒种,在我国拥有5 000多年悠久的文化底蕴[1]。
黄酒酒体柔和、香气优雅、口味醇厚,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功能性低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不仅可以饮用、保健、烹饪,还是医药上重要的药引子,享有“百药之长”的美誉[2]。
随着我国酒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营养、低酒度的黄酒已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以麦曲和酒母为糖化发酵剂,经浸米、蒸饭、前发酵、后发酵、榨酒和过滤等工艺酿制而成,大部分黄酒是边糖化边发酵的敞开式酿造体系,因此,由杂菌感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传统酒种,关于黄酒中有害物质的代谢机制以及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啤酒和葡萄酒等酒类相比,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匮乏。
我国对黄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限量标准和控制措施以日本清酒为参考,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绍兴黄酒酿造技艺
绍兴黄酒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技艺。
以下是绍兴黄酒酿造技艺的主要步骤:
1. 选料:选用优质的糯米、小麦、水曲米等为主要原料,确保酒的品质。
2. 清洗:将所选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洁物。
3. 浸泡:将清洗好的原料浸泡在开水中,使其充分吸水。
4. 蒸煮:将浸泡过的原料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获得适当的糊化度和糊化酶。
5. 糊化:将蒸煮好的原料转移到糊化缸中,加入糖化酶,控制温度和湿度,促使淀粉转化成糖。
6. 调配:在糊化好的原料中加入酵母、酒曲等调配物,使其发酵。
7. 发酵:将调配好的原料放入发酵缸中,进行发酵过程,一般需要数日至数周。
8. 贮存:发酵完成后,将黄酒过滤并放入木质桶或瓷坛中贮存,以便酒味进一步发展。
9. 陈化: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黄酒会更加醇香,尤其是在适
当的温度和湿度下。
10. 细致加工:根据酒厂的不同要求,可以对黄酒进行进一步加工,如过滤、杂质去除、澄清等。
以上是绍兴黄酒的酿造技艺的基本步骤,不同的酒厂和酒师可能会有一些个性化的操作和配方方法,但总体上都会遵循这些流程。
绍兴黄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品质享誉国内外,是中国酿酒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重视原料研究和基地建设确保绍兴黄酒品质
凌志勇应维茂
(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绍兴 312000)
绍兴黄酒具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以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国家首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其酿造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绍兴城市的形象和金名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转向崇尚健康、营养、保健的新饮酒价值观念,黄酒适合当今新的消费价值趋向,以其本身特有的绿色、营养、保健功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因此整个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6年绍兴市15家黄酒规模企业产量达到33万吨,同比增长21.3 %,加上其他中小企业,估计2006年全市黄酒产量将达到40万吨左右。
其中,其中中国绍兴黄酒集团的产量达到了14.8万吨。
同时,在原料、运费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全市15家黄酒规模企业利税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5 %。
目前绍兴黄酒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已经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网络,并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众所周知,优质原料是酿造高品质酒的基本条件。
啤酒和葡萄酒酿造十分重视酿酒原料的研究和基地建设。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和酒花,在国外,十分重视对大麦和酒花品种的研究和选育工作,设有专业机构和组织,如著名的欧洲啤酒酿造协会大麦委员会。
不仅拥有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一些啤酒主要生产国,大麦和酒花基本实现了高度集约化生产,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生产与优质原料充足供应的问题。
一些著名啤酒企业拥有自己的农业部门和原料基地,专一提供原料。
葡萄酒行业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地必有优良的酿酒葡萄基地。
近年来,国内葡萄酒酿造企业也将原料基地建设作为能否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绍兴黄酒以精白糯米为原料,糯米品质的差异对黄酒品质有很大影响,不同产地、品种和加工精度的糯米原料,生产的黄酒在风味上存在较大差别,故糯米被称为“酒之肉”。
但目前尚缺乏糯米原料与黄酒品质相关性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对糯米品质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凭经验和水分、淀粉含量把关,质量较难保证。
同时,由于绍兴目前耕地面积不足,糯米主要依托其他产地的供应,对原料的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较难参与控制,而原料品质安全与产品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加强糯米品质与产品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和糯米农残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建立原料基地,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确保绍兴黄酒的品质和安全。
1、糯米原料品质的研究
糯米原料是影响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糯米品种、产地、种植条件、加工精度等直接影响糯米的成分与酿酒性能。
选取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米,明确其种植条件,测定大米的各种相关理化指标——精白度、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蛋白质组成及含量、脂肪含量、农药残留等,进行酿酒试验,并对酿成的酒进行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感官分析要求专业的黄酒评定人员从酒的外观、香气、口味、风格等方面对黄酒作出评价;理化分析除按国家标准要求测定黄酒的总糖、非糖固形物、酒精度、总酸、氨基酸态氮、pH、挥发酯等指标外,利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测定其他风味成分、营养成分及有害成分。
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原料大米特性与黄酒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获得高品质黄酒对原料大米的品质要求和标准,并通过DNA序列测定,获取酿酒性能优良的糯米品种DNA序列。
2、加强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原料品质和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自身生命健康的日趋关注和食品销售与消费的国际化,食品工业企业必须十分注重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较大规模的绍兴黄酒生产企业都能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但是对原料农残的检测能力还比较薄弱,除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配置了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离
子发射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能开展部分农残检测外,几乎都只能依赖外检。
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的落后,已难以应对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国际上日益严厉的技术壁垒。
各黄酒生产企业需要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配置专业检测人员,完善检测制度,以从源头上保证黄酒的质量安全。
对有条件的黄酒生产企业,如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应开展黄酒原料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和建立,建成一流的检测中心,为同行业服务。
同时,还要重视原料品质快速检测方法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对原料进行及时快速的检测,提高企业适用性。
3、组建原料基地
中国粮食的产区很多,如经济并不很发达的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目前大多被“粮贱伤农”所困扰,如果黄酒企业有计划地安排产粮区农民的种粮品种,不但能稳定粮农的收入,而且会使酿酒的原料有很高的同品种性,对提高黄酒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极大的好处;同时,国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绍兴黄酒的主要进口国日本2006年“肯定列表制度” 的实施,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要求十分苛刻,这对绍兴黄酒生产企业的农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基地+规范管理”,确保原料的安全已时不我待。
目前,古越龙山、塔牌等绍兴黄酒生产骨干已着手建立原料基地。
古越龙山已分别在安微铜陵、湖北应城、江苏阜宁建立大型原料基地,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原料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广发,浅谈黄酒业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酿造,2003(4):1~4
2、陈幼良,基地建设:黄酒的命脉,中国酒2007(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