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生产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752.50 KB
- 文档页数:12
主讲内容: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生产能力第三节生产总体计划的编制第四节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五节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一节生产计划概述一、生产运作计划概念根据需求预测和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系统的产出品种、数量、速度、时间、劳动力和设备的配置以及库存水平等问题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二、生产计划体系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生产计划工作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计划所组成,构成生产计划体系。
(一)按照时间分:按照计划期的长短,生产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又称远景规划。
计划期跨度:一般为3-5年,也可长达10年或更久。
内容:是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和财务等领域重大问题的规划,提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其战略计划。
要求:进行环境分析。
2、中期计划中期计划也称年度生产计划。
中期计划包括两种: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计划期:1-2年。
内容:规定企业在品种、质量、产值和产量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生产计划大纲的指标体系1、产品品种2、产品产量3、产品质量4、产值指标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①商品产值:企业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产品,半成品以及工业性劳务的价值。
包括:请选择。
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②总产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工业生产工作总量的价值。
(即企业在计划期内全部工业性生产成果的价值)包括: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2004年,长虹工业总产值增速1月下降6.1%,2月增长3.2%,3月下降20.3%。
工厂综合计划
为了应对未来几年产能需求的增长,公司将对现有工厂进行一个全面升级改造。
该综合计划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备升级。
主要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将逐步升级,增加产能。
其中涉及到的设备包括冲压机、焊接机、成型机等。
二、新增生产线。
针对一些新产品,将新增几条完全自动生产线,以满足新产品的批量生产需要。
三、仓储扩容。
由于产能增长,原仓储空间将不敷使用。
计划新添几座自动高层仓,总库容将增加30%。
四、环境整改。
针对工艺改进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计划对工厂内部的通风系统、排污系统等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更新完善。
五、生产管理系统升级。
将现有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和倒数优化,升级为新的管理软件,更好地支持综合计划后更复杂的生产管理需求。
通过这个综合计划的实施,公司将在未来3-5年内提升总产能约30%-50%,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计划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预计需要1年时间完成。
执行这个计划将需要重大资金投入,但将给公司长期发展带来很好的效益。
超市的生产计划
一、生产目标
本月我们超市生产目标是各类食品产品销售额达到20万元。
二、主要产品
1. 面粉产品:砂锅饼,包子,馒头等,本月面粉产品计划入库2吨。
2. 肉禽产品:猪肉,牛肉,鸡肉等,本月肉禽产品计划入库1吨。
3. 蔬菜水果:香菜,芹菜,西红柿,水果等多种新鲜蔬菜水果,本月计划入库3吨。
4. 食用油类:黄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本月计划入库500公斤。
5. 粮食脂饼类:方便面,酥末饼,堵饼等,本月计划入库1吨。
三、生产任务分配
1. 面粉分队:负责砂锅饼,包子,馒头等面粉产品的生产,本月产量任务1吨;
2. 肉禽分队:负责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禽产品的加工包装,本月产量任务0.5吨;
3. 蔬菜分队:负责各类。
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一、判断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企业年产电视机多少台”,是按假定产品。
2、用收利润顺序确定品种,收入少、利润小的产品不应再生产。
3、滚动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4、产品出产计划是生产大纲的关键输入。
5. 生产运作能力指一个设施的最大产出率。
6、用改变库存水平的策略处理非均匀需求,对劳务性生产也适用。
二、选择题1、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哪项输入来自企业外部?A、现有库存水平B、原材料供应能力C、现有员工数量D、现有设备能力E、员工技术水平2、加工装配式生产能力的计量方式有A、具体产品B、代表产品C、假定产品D、设备组生产能力3、哪项是产品出产计划的输入?A、库存状态文件B、生产计划大纲C、产品结构文件D、车间生产作业计划4、制定生产大纲时,下述哪种方法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A、线性决策法则B、线性规划C、反复试验法D、模拟法5、生产计划中的产值指标包括A、商品产值B、总产值C、净产值D、年产值6、调整能力的办法有:A、改变劳动力数量;B、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C、利用库存调节;D、转包。
三、简答题1、生产能力计划分哪几个步骤?2、什么是计划管理?企业计划的层次如何划分?各种职能之间有什么联系?3、何谓滚动式计划方法?它有什么优点?4、影响综合生产计划的因素有哪些?5、何谓MTO?它有何特点?6、何谓MTS?它与MTO有哪些差异?四、计算题(1)以C为代表产品,将各产品计划年产量折合成代表产品产量。
(2)计算假定产品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将各产品计划年产量折合成假定产品产量。
2、中储物资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
两种产品都可库存,并且一个单位的A产品每月平均维持库存费为2元,而B产品则为4元。
表8-1给出了公司今后六个月的需求预测。
该公司的三个加工生产A、B两种产品的工时定额如表8-2所示。
表8-1(1)若X加工中心按照预测生产A、B两种产品,请确定X加工中心的工作负荷。
(2)为制定均衡工作负荷,考虑到B产品的单位维持库存费用是A产品的两倍,所以计划制定者决定按B产品的预测量进行生产,并打算合理安排A产品的生产,以使X加工中心的工作总负荷始终高于6个月的平均值。
综合生产计划
首先,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全面了解市场需求。
企业应该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产品的需求量、销售趋势、竞争对手情
况等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确保产品能
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资源供给和生产能力。
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供给情况,同时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
确保生产计划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确保
生产活动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提高生产效益,增强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最后,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注重协调和灵活性。
企业应该
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生产
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生产环境的变化,及
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活动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只有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在制定综合生产计划时,应该认真对待,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产计划综合报表一、报表介绍生产计划综合报表是一个用于综合展示和分析企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报表,通过该报表可以清晰地了解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更好的生产计划和优化生产流程。
二、报表内容生产计划综合报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生产计划总览:展示企业当前生产计划的总体情况,包括计划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生产任务、负责人等信息。
2. 生产进度分析:分析各个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实际完成时间、延迟情况等数据。
3. 资源利用情况:展示各类资源(人力、物料、设备)的利用率和供需情况,以帮助企业合理调配资源。
4. 生产效率分析:对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效率进行评估,包括完成率、生产周期等指标的分析。
5. 异常情况处理:记录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延迟、缺料等,并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
三、报表制作流程制作生产计划综合报表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收集:收集企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相关数据,包括生产任务进度、资源利用情况、异常情况等。
2.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为后续报表制作做准备。
3. 报表设计:根据报表内容需求,设计报表的结构、格式和样式,确保清晰易懂。
4. 数据填充:将整理好的数据填充到报表相应位置,并计算分析相关指标。
5. 报表审核:对填充好的报表进行审核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6. 报表输出:最终将审核通过的生产计划综合报表输出,供企业管理层参考和决策使用。
四、报表应用场景生产计划综合报表可以在以下场景中发挥作用: 1. 生产计划管理:帮助企业管理层监控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计划。
2. 资源优化:通过分析资源利用情况,合理安排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3. 异常处理:记录异常情况并分析处理,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4. 决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管理层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决策。
第六章综合生产计划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划的含义、生产计划层次,理解并掌握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能力的计量;理解非均匀策略的处理方式;了解生产大纲的确定,理解并掌握出产计划的编制。
内容结构:
➢ 6.1概述
➢ 6.2能力计划
➢ 6.3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 6.4生产大纲的制定
➢ 6.5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本章重点:
能力计划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出产计划的编制
本章难点:
✧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本章教学进度:4课时
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个人学习计划
➢知识点引出-企业是否需要作计划?如何做?做哪些计划?如何调节能力➢知识点讲解-能力计划、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出产计划的编制
➢知识练习-学生选址评述
➢知识拓展-鼓励探究式教学,延伸设计成果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辅以教学案例和练习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计划
计划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安排的活动。
➢战略层: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
➢战术层:战术层计划是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达
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
➢作业层:作业层计划是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
二、生产计划()
➢生产什么产品—产品名称、零件名称
➢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
➢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
➢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时间、交货期。
三、生产计划的层次
包括综合生产计划、产品交付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 , ,一般译成主生产计划)。
四、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
➢品种指标-品名、型号、规格、种类数
➢产量指标-计划期内合格产品的数量
➢质量指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
➢产值指标-货币表示的产量
➢出产期-出产期限
五、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方法
1、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
2、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滚动式计划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编制灵活、有弹性的各种计划,使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
滚动式计划有以下优点:
➢计划是动态型的,计划的应变性和严肃性均得到保证。
➢提高了计划的连续性。
举例:
第二节能力计划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1、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广州本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6万辆
➢成衣产量为1998-1999年6.7亿件
➢美的已在芜湖开发区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50万台的空调生产基地
➢ 到2003年底,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将达到2.5亿吨
➢ 原油加工能力6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48万吨/年,年产润滑油25万吨 2、生产能力的分类:
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之分。
➢ 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它是由设计企业生产规模时,所采用的机器设备、生产定额及技术水平等条件决定的。
➢ 查定能力是原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 ➢ 现实能力为计划年度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是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3、生产能力的计量单位
➢ 对于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是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概念。
➢ 对于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可用具体产品数表示; 大批生产,品种数少,可用代表产品数表示;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则只能以假定产品()的产量来表示 4、生产能力的计算 具体产品
➢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代表产品
➢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选择其中劳动总量 最大的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假定产品:由各种产品按其总劳动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假想产品
➢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i i i K
Q Q ⋅=→代代
t t K i i /=
练习:
产品
计划年产
量
单位产品
台时定额
折换成
代表产
品的产量
折换成
假定产
品的产
量
A 40 30
B 120 20
C 140 40
D 100 60
二、生产能力和生产任务(负荷)的平衡
1、流程
2、方法
➢用产品数和用台时数。
⏹产品数法是将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用于生产某产品的最大数量(即
设备的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产品数(需求产量)比较
⏹台时数法是将某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与某设备生产任务时的台时
数比较,可知能力是否够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时间定额:加工单位产品所用的时间
产品A B C
数量300500200
交期30天
产品制程使用机械标准工时/个负荷(工时)
三、生产能力计划
例题: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其工时定额如表1所示,根据需求预测,得出6个月的产品出产预计计划如表所示
❖(1)计算19和52号加工中心的负荷
❖(2)调整产品出产计划使生产量更加均衡,并满足:1月结束前至少生产400A,5月结束前再完成750A和1100B
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
第三节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一、调节需求的办法
➢通过调节价格转移需求
➢推迟交货
➢按需求来源不同转移需求
➢刺激低谷需求
➢供不应求时适当限制需求
➢开发预订系统
➢调节上下班时间
➢固定时间表
二、改变能力的办法
➢改变劳动力数量
➢合理的人员班次安排
➢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
➢利用库存调节
➢转包
➢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通过顾客参与调节产能
➢将固定产能变成可调节产能
➢分享产能
➢培训多技能员工
三、调节方法
➢正规的数学方法
◆如线性规划、线性决策法则等。
➢非正规的方法,常用的是反复试验法
例题:某公司将预测的需求转化为生产需求,如下表所示。
该产品每件需要20小时加工,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
招收工人需广告费、考试费和培训费,折合雇一个工人需要300元,裁减一个工人需要支付解雇费200元。
假设生产中无废品和返工。
为应付需求波动,1000件产品作为安全库存。
单位维持库存费为6元/件.月,设每年的需求类型相同,因此在计划年度开始时的人数等于计划年度结束时的人数,库存量也近似相等。
第四节产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一、出产计划
1、品种的确定
对于大量大批生产,品种数很少,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一般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产品,一般没有品种选择问题。
对于多品种中批量生产,则有品种选择的问题。
品种优选要确定出最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产品,优选可以采用收入利润顺序法。
2、产量的确定
确定产量水平时,涉及人力、设备、材料、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常借用一些数学规划方法来优化产品产量。
而线性规划是用的较多的方法。
Z=∑()
满足:∑≤ 1,2,3,……
约束条件:≤≥≥0 1,2,……
式中:─产品i的产量;─资源k的数量;
─生产一个单位产品i需资源k的数量;
─产品i最大潜在销售量(通过预测得到)
─产品i的最小生产量;
─产品i的单价;
─产品i的单位可变成本。
线性规划可用单纯形法求解。
3、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1) 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品种少,产量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典型的备货型生产,其生产的直接目标是补充成品库存。
可以采用改变库存水平的策略。
分配各季各月产量的方式:
①均匀分配方式
②均匀递增分配方式
③抛物线递增分配方式
2) 成批生产企业
品种较多,各种产品产量多少相差较大,不能采用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的方式安排生产。
具体方法有:
①对于订有合同的产品,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与交货期安排,以减少库存。
②对于产量大,季节性需求变动小的产品,可按“细水长流”方式安排。
③对于产量小的产品,要权衡库存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确定投产批量,做到经济合理。
④同一系列中不同规格的产品,当产量较少时,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期内生产,这样可以集中组织通用件的生产。
二、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1、品种的确定
对于小批生产也可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
对于单件生产,无所谓产量问题,可采用0-1整数规划来确定要接受的品种。
2、价格的确定
➢成本导向法: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加上适当的利润及应纳税金、得出产品价格的定价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所发生的成不得到补偿,但忽视了市场竞争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市场导向法:按市场行情定价,然后倒算成本应控制范围。
3、交货期的确定
出产期与交货期的确定对单件小批生产十分重要。
对单件小批生产,设置交货期不仅要考虑产品从投料到出产之间的制造周期,而且要考虑包括设计、编制工艺、设计制造工装、准备大型铸造件和采购供应原材料等活动所需的生产技术准备周期。
本章作业
1、完成课堂中设置的练习题目
2、课后思考题1-6
3、课后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