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原文及翻译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9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于清端公传全文翻译《于清端公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于清端公传袁枚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
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
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张爱之,使为群盗先。
居亡何,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去。
鸣钲到官,一日者,集健步,约曰:从吾禽盗。
具仪仗兵械,称娖(行列整齐)前行。
至张所,排衙于庭,大呼盗出。
张错愕迎拜,犹抵拦。
公曰:勿承,可仰面视,我杨二也。
张惊,伏地请死。
公取袖中大案数十,掷与之曰:为办此,足以赎矣。
张唯唯,愿一切受署。
合门妻子环跪泣曰:第赦盗死,盗不能者,某等悉如公命。
公留健役助之,不数日,群盗尽获。
其杀人者,活埋之。
武昌营弁某,弟素无赖,适远归,是夜军饷尽劫。
弁告弟所为,彭考(鞭打拷问)诬服,连引十余人。
狱具,献盗,公破械纵之。
抚军惊问,曰:盗冤。
曰:真盗何在?公指堂下一校曰:是真盗也。
余党进香木兰山,今晚获矣。
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
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
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
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
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按察使喻意,出以千金为募。
雷翠亭者,名捕也,出而受金,司、库、县握手嘱曰:我等颜面寄汝矣,勉之。
翠亭质妻子于狱,侦知鱼方会群盗,张饮秦淮,乃伪乞者,跪席西,呢呢求食。
鱼望见疑之,刃肉冲其口,雷仰而吞,神色不动。
鱼咋曰:子胡然?子非丐也,子为于青天来禽我耳!行矣,健儿,肯汝累乎?翠亭再拜,群役入,跪而加锁,拥之赴狱。
司、府、县贺于衢。
是夕,公秉烛坐,梁上砉然有声,一男子持匕首下。
公叱:何人?曰:鱼壳也。
公解冠几上,指其头曰:取!鱼长跪笑曰:取公头,不待公命也。
方下梁时,如有物击我,手不得动。
《李娃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关于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主要艺术成就有: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相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其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
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
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铏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关于作者白行简(776—826),下邽人(今渭南区下吉镇),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之弟,中唐著名文学家。
白行简于唐朝德宗贞元未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中卢坦镇剑南东川,辟白行简为掌书记。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贬授江州司马,次年行简结束东川幕府生活,归浔阳,跟兄长白居易一起生活,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行简也随兄赴忠州。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唐宪宗被宦官陈宏志所杀,穆宗即位,召白居易入朝为尚书司门员外郎。
又升主客郎中知制诰,再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白行简亦受召回长安。
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本文将针对文言文翻译专项进行复习。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字字落实: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不得漏掉一个字。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3)文从字顺:翻译时,要尽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读者易于理解。
2. 方法(1)留:对于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可以直接翻译,如“马”、“山”等。
(2)增:对于省略的词语,要适当补充,如“吾”、“尔”等。
(3)删:对于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虚词,可以删除,如“之”、“者”等。
(4)调:对于句子结构复杂的,要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换:对于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要换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词语,如“犬马之劳”、“拜伏稽首”等。
(6)贯:对于一些省略的主语、宾语,要补充完整。
(7)度:对于一些古今意义相近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使译文更准确。
三、文言文翻译实例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译文:天地是万物暂时停留的地方,光阴是百代更替的过客。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复习,相信大家对文言文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多读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4 李娃传[基础巩固层]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倡.女(chānɡ)绣襦.(rú)亲眷.(juàn)呜咽.流涕(yān)辞藻.(zǎo)褴褛.(lǒu)困踬.(zhì)焕.然夺目(huàn)悽.恻(qī)恸.哭(tònɡ)冻馁.(suì)迥.然不群(jiǒnɡ)【答案】“咽”读“yè”,“褛”读“lǚ”,“馁”读“n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洁.其衣服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吾当整妆易.服而出易:更换C.策.驴而后,至里北门策:用鞭子赶,名词作动词D.乃泫然流涕.涕:鼻涕【解析】D项,涕:眼泪。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A.其父爱而器.之B.乃策.蹇而去C.天子异.之D.以马鞭鞭.之数百【解析】异,以……为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例句同。
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久之.,日暮,鼓声四动B.将憩而觐之.,可乎C.生父惊而诘之.D.父弃之.而去【解析】A项,为凑足音节的助词,无实在意义;B、C、D三项,均为代词,均作宾语。
【答案】 A5.对下列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之知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说法是“人莫知之”。
B.此吾家千里驹也判断句,表示判断的助词是“也”。
C.生为冻馁所驱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焉得不为之叹息哉宾语前置,“焉”是“得”的宾语。
【解析】“焉”是疑问代词作状语。
【答案】 D[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
父琇,贵州参议。
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
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
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
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李建文传【少年顽劣】【原文】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少有侈志,尝抓周于期岁,得笔墨,乡望村南刘氏者往而赞曰:“此儿或不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若学先生,庶几为一方闳儒矣。
”其家人忧之,叹曰:“吾世代寒贫,皆布衣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而腐臭于乡野乎?”不使学,八岁始入乡庠,先生鄙之,常置座于末,伧言恶语以待。
建文恨之,誓与先生为难。
越明年,与诸友阴伏松林,俟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
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即走塍陇,间行山中,再度阡陌,继乘高山,旋履泥泞,抵家方拍手称快。
【注文】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判断句]。
少有侈志[远大的志向,壮志。
侈,大],尝抓周于期岁[亦作“朞岁”,一周岁,满一年],得笔墨,乡望[有声望、威望的人或物]村南刘氏者[定语后置句]往[去,到]而赞曰:“此儿或[或许,可能]不得[获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然而]若[如果]学先生,庶几[或许,也许,差不多]为一方闳儒[大儒]矣。
”其家人忧之,叹曰:“吾世代寒贫[寒微贫穷,穷苦],皆布衣[平民,普通百姓]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经商营利,此处特指耕织]而腐臭于乡野乎[状后]?”不使[让]学,八岁始入乡庠[庠、序皆指学校,商为序,周为庠],先生鄙[鄙视;轻蔑]之,常置座于末,伧言[粗俗的言辞]恶语以待。
建文恨[痛恨]之,誓与先生为难。
越明年[第二年],与诸友阴伏[隐蔽埋伏]松林,俟[等]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
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即走[逃跑]塍陇[田间隆起的小路],间行[从小路走]山中,再度[越过]阡陌,继乘[登上]高山,旋[马上]履[步行]泥泞,抵家方[才]拍手称快。
【译文】李建文,鄂西建始县人,年少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满周岁的时候曾经抓周,抓到笔和墨,同乡一位姓刘的乡绅到(他们家)夸赞(他)说:“这孩子将来可能得不到什么功名,难以赚到大钱,但如果勤于向老师学习,或许可以成为一方大儒。
”他的家人很担心,感叹说:“我们家世代贫穷,都是平民老百姓,这样也能够谋生,怎么能抛弃耕织去做一个乡里面的腐儒呢?”不让他上学。
2018江苏语文高考文言文原文译文2018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原文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____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
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
【唐代传奇《李娃传》】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收入《太平广记》484卷,此小说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作者白行简。
白行简(776-826) 唐代文学家。
字知退,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渭南)。
白居易的弟弟。
《李娃传》为其代表作。
另敦煌遗书中存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述男女交媾之事。
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六十八。
编辑本段〖故事简介〗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
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
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
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
后世多改编为戏曲。
《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编辑本段〖《李娃传》原文〗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节行瑰奇,有足称者。
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
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
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
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
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
"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
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
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
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
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
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
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
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
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
"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
"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従而往。
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
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
"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
"生闻之,私喜。
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
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
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
"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
生遂惊起,莫敢仰视。
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
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
久之日暮,鼓声四动。
姥访其居远近。
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
"冀其远而见留也。
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
"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
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
"生数目姥,姥曰:"唯唯。
"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
娃笑而止之曰:"宾主之仪,且不然也。
今夕之费,愿以贫窭之家,随其粗粝以进之。
其余以俟他辰。
"固辞,终不许。
俄徙坐西堂,帷幙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
亦皆侈丽。
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
彻馔,姥起。
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
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
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
"娃答曰:"我心亦如之。
"生曰:"今之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
但未知命也若何。
"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
姥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
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
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
"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
及旦,尽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
自是生屏迹戢身,不复与亲知相闻,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
囊中尽空,乃鬻骏乘及其家童。
岁余,资财仆马荡然。
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
他日,娃谓生曰:"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
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计,大喜。
乃质衣于肆,以备牢醴,与娃同谒祠宇而祷祝焉,信宿而返。
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此东转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见一车门。
窥其际,甚弘敞。
其青衣自车后止之曰:"至矣。
"生下,适有一人出访曰:"谁?"曰:"李娃也。
"乃入告。
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余,与生相迎曰:"吾甥来否?"娃下车,妪逆访之曰:"何久踈绝?"相视而笑。
娃引生拜之,既见,遂偕入西戟门偏院。
中有山亭,竹树葱蒨,池榭幽绝。
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
俄献茶果,甚珍奇。
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曰:"姥遇暴疾颇甚,殆不识人,宜速归。
"娃谓姨曰:"方寸乱矣,某骑而前去,当令返乘,便与郎偕来。
"生拟随之,其姨与侍儿偶语,以手挥之,令生止于户外,曰:"姥且殁矣,当与某议丧事,以济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
日晚,乘不至。
姨言曰:"无复命何也?郎骤往觇之,某当继至。
"生遂往,至旧宅,门扃钥甚密,以泥缄之。
生大骇,诘其邻人。
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
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
"徵徙何处,曰:"不详其所。
"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
乃弛其装服,质馔而食,赁榻而寝,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
质明,乃策蹇而去。
既至,连扣其扉,食顷无人应。
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徐出。
生遽访之:"姨氏在乎?"曰:"无之。
"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尚书宅。
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
"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
邸主哀而进膳。
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余愈甚。
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
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
后稍愈,杖而能起。
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繐帷,获其直以自给。
累月,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
归则效之。
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
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
其东肆车舆皆奇丽,殆不敌。
唯哀挽劣焉。
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
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
累旬,人莫知之。
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
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
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
于是里胥告于贼曹,贼曹闻于京尹。
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
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
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
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
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
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
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
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
曲度未终,闻者?#91;欷掩泣。
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
四座愕眙,莫之测也。
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
时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师,与同列者易服章,窃往观焉。
有小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
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父曰:"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奚至是耶?"言讫,亦泣。
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
"徵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
徐往,迫而察之。
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
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
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
以马鞭鞭之数百。
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
其师命相狎昵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
令二人赍苇席瘗焉。
至则心下微温,举之良久,气稍通。
因共荷而归,以苇筒灌勺饮,经宿乃活。
月余,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
同辈患之,一夕弃于道周。
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余食,得以充肠。
十旬,方杖策而起。
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
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
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
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
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
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
至安邑东门,循里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
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
"音响凄切,所不忍听。
娃自閤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
"连步而出。
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
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
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
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
"绝而复苏。
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
"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
"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
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
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
父子之道,天性也。
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
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
况欺天负人,鬼神不佑,无自贻其殃也。
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
计其赀,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
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凊,某愿足矣。
"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
给姥之余,有百金。
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
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