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_1
- 格式:docx
- 大小:32.49 KB
- 文档页数:9
柳毅传(一)引言柳毅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善良品质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本文将介绍柳毅的成长经历和他面临的挑战,以及他是如何通过勇敢和智慧克服困难的。
柳毅的背景柳毅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一个偏远山村中。
他父母过早去世,只留下他一个人孤苦无依。
尽管生活艰辛,柳毅从小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顽强的毅力。
遇见恶霸山贼在一次去山里打柴的旅途中,柳毅不幸遇到了一群恶霸山贼。
山贼要求柳毅交出所有的财物,否则就要毁掉村庄。
柳毅深知这对村民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于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山贼的要求。
柳毅与山贼的较量柳毅靠着一身武艺和过硬的体魄,与山贼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虽然柳毅孤身一人,但他战胜了所有的山贼,用自己的力量保卫了村庄和村民的安全。
柳毅的智慧柳毅不仅有过人的身手,还有聪明的头脑。
在与山贼的战斗中,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思考,找到了山贼的软肋,最终成功击败了他们。
柳毅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战斗中,他还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困境和突破柳毅并没有因为战胜山贼而满足,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大的舞台,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大城市中谋求更好的未来。
然而,大城市的竞争激烈和陌生的环境让柳毅陷入了困境。
柳毅的勇敢与奋斗柳毅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他从不退缩。
他用自己优秀的技能和聪明的头脑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机会。
柳毅的才华和勇敢使他逐渐攀升到社会的巅峰,成为一位备受赞誉的商人。
柳毅传的启示柳毅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勇敢和智慧的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
其次,善良和正直的品质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最后,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结论柳毅传以一个普通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他的奋斗和智慧,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道路。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启示,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短篇小说1 《柳毅传》:神奇的爱情当年,侠肝义胆的书生柳毅欣然接受了龙女之托,万里传书,解救龙女,在龙女心底掀起了爱的涟漪;他日,敢爱敢恨的龙女化身为卢氏嫁给柳毅。
那里面,有义士出手相助不计报酬的侠义,有书生面对权贵傲慢无礼的自尊,有深情的女子为报恩的温柔巧计,也有两情相悦终成仙眷的美丽传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美字体赏美文洞庭湖畔柳毅井(节选)熊佳林柳毅井位于君山龙口内的龙舌根部,与洞庭湖仅相隔咫尺,在这里,就算是在寒冬,也能越过那堤畔的一抹衰草,看得到洞庭湖面的浩水烟波,若是在那些水草丰茂、夕阳西下的时节,浮现在那水面上的必是一幅落霞耀碧、渔歌唱晚的水乡风景。
令人惊奇的是,柳毅井井水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相传深不见底,且永不枯绝.柳毅井和在别处见的古井不一样,我看过许多出其不意地潜伏在大地上的古井,它们像是一个个藏匿的句号,把往事深锁在记忆之中。
而柳毅井井口却是由两个鱼形的图案环绕,两个半圆环而未合,其中有级级台阶向井下延伸,虽然那些台阶已被浑浊的水面淹没,但在那草木复苏、井水清冽的日子,那幽深的井口是怎样地诱惑着路过的行人?水面有台阶直下,仿佛真的可从此到达洞庭湖底下那个奇幻的龙宫世界,沿着那一级比一级深邃的台阶走下去,就此模糊了现实与文字的距离.柳毅井本来就不像一口井,而更像是一个通向深邃神秘的去处的通市井的喧哗,多出了几分清幽与冥想,在想象的空间里与柳毅井相遇,倒也真是合乎天意与人意.《柳毅传书》的越剧剧情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询知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乃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
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
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其叔钱塘君做媒求配。
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
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为渔家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遂以真情相告。
《柳毅传》人物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柳毅传》人物赏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唐传奇时曾说:“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作者李朝威生平事迹无考,只从小说中可知他是唐代陇西郡人。
《柳毅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开篇写落第书生柳毅归家途中路遇洞庭龙女在泾河之滨牧羊,得知其备受丈夫虐待,遂毅然接受龙女请求,捎信向其父洞庭君诉苦,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
之后龙女的叔叔、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怒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却因席间钱塘君语出轻慢狂傲,使得波折陡生,柳毅严词拒绝了钱塘君的逼婚,与龙女恨别。
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并为其诞下一子。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柳毅亦升列仙班。
作者在文中成功塑造出极具性格特征与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使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即使是异类,亦被人性化而表现得有情有义,个性鲜明,情绪生动。
男主人公柳毅侠肝义胆,助弱扶困。
赶路泾阳的时候,柳毅偶然遇到“牧羊于道畔”的小龙女,发现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于是挺身而出,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当他听到龙女为夫所虐的悲惨遭遇后,立刻说:“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忿他人之不平事,表现了他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刚热心肠。
他承诺了龙女便不顾路途遥远,传书水府,能急人所难,言行如一。
龙女回宫,宫中盛宴,洞庭君举觞致酒,他的态度表现为“退辞谢,俯仰唯唯”,“而受爵”。
接受馈赠时,“笑语四顾,愧揖不暇”,谦恭谨慎,进退得宜,并不恃恩而骄。
席间他唱“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可见他并不留恋龙宫的温柔富贵。
他曾经被钱塘君化出真身后挟山超海的威势所震慑,“恐蹶仆地”,但面对钱塘君仗酒使气、轻慢狂傲的逼婚,却敢于威武不屈,义正词严地指责钱塘君“以威加人”,虽然自己“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但敢于“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表现出凛然正气。
柳毅传故事梗概柳毅传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柳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迎接挑战,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富有启发性,深受人们喜爱。
故事的开端,是柳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听说了一个传闻,说是有一座山上有一块宝玉,只要得到这块宝玉,就能够得到无穷的财富。
柳毅听了这个消息,心动不已,便决定去寻找这块宝玉。
在路上,柳毅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柳毅,这块宝玉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山上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守护着宝玉,而且山路险峻,道路艰难。
但是柳毅并没有被吓倒,他坚定地向前走去。
在登山的过程中,柳毅遇到了重重困难,山路崎岖,狮子威猛,但是柳毅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最终,他成功地战胜了狮子,得到了宝玉。
柳毅心怀感激,他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勇敢、坚定的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柳毅得到宝玉后,回到了家乡。
他把宝玉拿到集市上,却发现宝玉并没有带给他想象中的财富,反而引来了一些麻烦。
柳毅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他开始怀疑宝玉的价值。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智者。
智者告诉柳毅,宝玉并不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的勇气和坚定。
柳毅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宝玉并不是他真正追求的,而是他在追求宝玉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勇气和坚韧。
柳毅最终放下了宝玉,开始在家乡务农,过上了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他用自己的故事鼓舞了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真正的财富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是在于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柳毅的故事被世世代代传颂,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柳毅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坚韧是成功的关键,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勇气,坚定地向前迈进,不要被困难吓倒。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真正的财富并不在于外物,而是在于内心的丰富和坚韧。
这个故事对我们现代人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追求内心的真正财富。
柳毅传[唐] 李朝威/ 著仪凤[唐高宗年号676-678]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嘘唏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毅请闻之。
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诚心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
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he咬]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
”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语竟,引别东去。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无所见矣。
其夕,至邑而别其友。
月馀,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
洞庭之阴,果有社橘。
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
【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结良缘_中国神话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叫柳毅的年轻人。
他聪明机智,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小镇上,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书生,母亲是一个厨师。
有一天,父亲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要去远方办事,可能要呆上一段时间。
父亲告诉柳毅,家里的花园里有一个特殊的树洞,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才会出现一个神秘的门。
他应该在固定的时间进入这个门,然后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父亲也告诉柳毅,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带回那个世界的任何东西。
父亲一走,柳毅就开始期待着能去神奇的世界看一看。
在固定的时间,柳毅来到花园,发现树洞口确实出现了一扇门。
他迈步进入,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美丽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
在这个世界里,柳毅看到了大片的鲜花,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他也遇到了一位可爱的姑娘,名叫玉兰。
玉兰柳眉星目,容貌美丽,让柳毅心动不已。
从那天起,柳毅每天都来到花园,和玉兰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他们一起嬉戏、谈笑,度过了快乐无比的日子。
柳毅知道他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才能进入这个世界,而他与玉兰的相处时间也越来越少。
他心里焦急万分,他不能失去与玉兰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于是,柳毅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决定写信给玉兰,每天在约定的时间放在大树下的一个特定位置,然后回到现实世界。
他希望这样他们仍然可以彼此传递信息,保持联系。
柳毅每天都写信,然后放在树下的指定位置。
每天,他都急切地等待回音,希望自己能尽快收到回信。
有时,柳毅发现信函和他写给玉兰的内容完全一样,似乎玉兰已经看过了他的信。
有时,信上写满了玉兰对他的思念和祝福的话。
每次收到回信,柳毅都充满了喜悦和希望,他知道自己和玉兰的联系并没有中断。
有一天,柳毅发现信函上没有玉兰的回信。
他感到非常失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玉兰不再喜欢他了,他们的爱情是否陷入了困境。
柳毅决定开诚布公地和玉兰谈谈。
在他逃课的时候,柳毅去找到了玉兰。
他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告诉她自己每天都写信给她,但是却没有收到回信。
教材优化全析JIAO CAI YOU HUA QUAN XI一、内容详解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仪凤年间,有个书生叫柳毅的,(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下第,将还湘滨。
仪凤:唐高宗试,没有考上,准备回到湘水边(的家乡去)。
李治年号(676~679)。
应(yìng)举下第: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取。
下第,落榜。
湘滨:湘水边。
湘,湖南省主要河流念乡之一,在湖南省湘阴县濠河口流入洞庭湖。
(他)想起有个同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乡人旅居在泾阳,就前往告别。
走了六七里路时,鸟儿飞起,坐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念:马受惊,马儿向道边飞奔,又(跑了)六七里,才停下来。
想到,想起。
客:名作动,客居,旅居。
泾阳:唐具名,在今陕西省泾阳县。
疾逸道左:(马)向道边飞奔。
疾,快。
逸,奔跑。
道左,道旁。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只见有个女子,在道边放羊。
柳毅奇怪地看着她,竟是一个殊色也。
畔:旁边。
殊色:非常美然而蛾非常美丽的女子。
丽的女子。
色,指女人。
但她却眉头不展,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面带愁容,穿戴的服饰黯淡、破旧而不华丽,凝神静听,站着不,若有所伺。
蛾脸不舒:眉头不展,面带愁容。
蛾,动,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蛾眉,古时形容女子的眉毛细而且长,像蚕蛾的触须一样。
不舒,含愁不展的样子。
凝听:静听。
翔立:站着不动。
翔,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止。
伺:等候。
柳毅问她道:“你有什么痛苦使自己委屈到这种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地步?”女子先是神情凄楚地向他道谢,最后又哭泣着回答说:“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我很不幸,今日承蒙您关怀下问。
但是(我的)悲恨铭心刻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子何苦而自辱如又怎么能够羞愧回避?希望(您)听一听吧。
是: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楚:悲伤。
见辱于长者:承蒙长者下问,这是客气的说法。
辱问:降低身份来问。
长者,称柳毅。
幸: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柳毅传教学建议龙女婚姻悲剧的典型意义显而易见,龙女婚姻的不幸,是由于她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
她依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嫁与泾水龙君次子,备受戕害而又无力反抗,只有默默等待娘家人来解救。
从泾川返洞庭后,父母还打算让她再嫁濯锦江(今四川成都浣花溪)龙君之子。
即使是后来她已嫁人柳家,并为他生下一子,还说自己身世微贱,“不足,以确厚永心”,因而“愁惧兼心”,恳求柳毅看在爱子分上,能“以托相生”,白头偕老。
贵为龙女,且又有能为她主持公道的叔父和颇为开明的父亲,再加上一个行侠好义的柳毅,她的命运还如此乖蹇多舛;而民间有多少孤弱无助的普通女子,是世世代代被侮辱、被践踏、遭蹂躏;这正是小龙女悲剧故事的典型意义。
证之以《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乃至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都能说明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婚姻专制,是造成无数妇女人生悲剧的罪恶根源。
龙女形象分析却刻画得还是很充分。
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善于抓住某些细节,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美丽、善良而又性格坚强。
父母的包办,造成她婚姻生活的不幸,但她不屈从于命运,力求改变命运。
她将丈夫的“乐逸”行为诉诸舅姑,而爱其子的舅姑,不但不听,反将她“毁黜”。
而面对丈夫公婆的迫害,她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迫切希望跳出苦海,想法返回洞庭。
当她在荒野牧羊时,和柳毅相遇,虽然素昧平生,但看出柳毅正直可信,于是向柳毅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并托柳毅传书洞庭。
龙女在泾川公婆家的遭遇,实际是封建制度下无数妇女命运的写照,她的反抗则表现了她们对婚姻自主的追求。
这一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也给被压迫的妇女以获取自由幸福的启示。
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1.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
如,把洞庭君、钱塘君、龙女和柳毅对比,将柳毅自身前后不同时期的行为作对比。
以柳毅的落魄心境,反衬出他的正直高义;以其谦逊懦弱,衬托出他的大义凛然;以钱塘君的粗暴鲁莽,反衬出柳毅的沉稳谦恭。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柳毅传导读:教学导航《柳毅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佳作。
“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等,是其中家喻户晓的情节。
课文节选部分,既是神话,又是现实。
不仅有雄奇恣肆的描写、缠绵悱恻的场面,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可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自读:1.学生互动,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
(1)包干”到组(选定目标)。
本文尽管是一篇节选课文,但仍有8个自然段(两千多字)。
为克服篇幅较长的自读课文在教学组织时的困难,可把全文切成a(1-2自然段)、b(3-4)自然段、c(5自然段)、d(6-8自然段)四部分,教师选定四个小组长,每组10人,按小组组定的顺序自由选择自读内容,由各小组长组织自读。
(2)答“记者”问(接受检验)。
推荐一人为本组代表,就本组所负责的内容回答别组“记者们”的提问或任意抽一人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提问的问题可围绕文言重点词语、句子、内容理解等。
(3)“点将”(检验别人)。
每组按事先组织自读时设计好的或重新归纳好的若干问题,由组长或代表任意指定其他三组的两名成员回答。
(4)“抢答”(统一检验)。
教师根据本文文言词法、句法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各组抢答或下发课前所准备的训练题,当堂检测、巩固。
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组织上述几个环节的过程中,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并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和问题设置的层次等。
2.师生互动,组织课文重点问题的探讨。
本文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概括地讲,就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亦人亦神生活的描写,巧妙地解决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具体地说,主要是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安排曲折奇异的情节、渲染细腻变幻的情境、运用骈散结合的语言等。
比起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来,唐人在传奇写作上已有了很大发展,借用明人胡应麟的话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为此,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对“曲折奇异”的情节试作重点探讨。
(1)变换角度,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
《柳毅传》的全文内容主要是围绕柳毅而展开的,试从龙女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不超过70字。
(参考答案:洞庭龙女远嫁泾河小龙,备受虐待,牧羊于泾河边,与“应举下第”而“告别乡人”的书生柳毅相遇,倾诉苦情。
后因柳毅传书洞庭,龙女得救。
)(2)片段想像,根据节选补写下文。
可添加适当的情节,可写成“悲剧”也可写成“喜剧”,并组织口头交流。
(3)原文对照,问题讨论。
教师补充介绍课文未选人的情节概况:有一天,钱塘君在清光阁宴请柳毅,借酒意逼他娶龙女为妻却遭拒绝。
柳毅荣归故里后,变卖了龙宫所赐珍宝,成为淮西巨富,两次娶亲而妻俱亡。
后来,洞庭龙女舍弃高门,化身卢氏女嫁给了柳毅,报答传书搭救之恩。
最后,柳毅也终成神仙,为躲避皇帝遍求仙术之灾,与龙女同归洞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课文节选部分,以“传书”为线索,巧妙安排“恳托传书”(开端)、“接受传书”(发展)、“传书龙宫”(高潮)、“龙宫宴饮”(结局)这四个情节,它们是怎样依次展开的?小说一开始写柳毅落第后路过泾阳,由于“鸟飞马惊,疾逸道左”而遇见被厌弃的龙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不幸者巧遇后,自然易生“同病相怜”之感。
当龙女请求传书,柳毅便慨然应允。
既受托付,又如何到达龙宫呢?龙女的介绍又使龙宫显得神奇难测。
而柳毅人龙宫传达龙女之怨后,洞庭君“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宫中皆恸哭”,此时洞庭君却又赶忙对左右说:“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
”这就自然引出柳毅“钱塘,何人也”的发问。
“钱塘被囚”的故事便通过洞庭君之口转叙而出,于是有了“泾阳大战”、“生啖泾川次子”等解救龙女的慑人心魄场面叙述。
最后邪恶斩除,龙女获救。
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出人意料之外,却于情理之中。
张弛有度,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课外可让学生根据本文在“人物”、“环境”、“语言”、“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作一分析,并自选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备课资料1.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8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2.根据当代学者的考证,元稹自叙情场奇遇的那篇传记,即以张生和莺莺为主角的那篇悲欢离合的小说,原名就叫《传奇》。
后来裴铏写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又以《传奇》为名,于是后人就把唐代文学中的这类作品都叫“传奇”。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唐人传奇选译》第1—2页,巴蜀出版社)3.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传奇小说产生的土壤。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繁荣和市民人口的增多,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使小说的题材逐渐脱离神仙怪鬼的内容,开始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传奇小说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中。
初唐、盛唐是传奇的兴起阶段。
这时的作品刚脱胎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但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流传至今的有《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三篇。
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
不仅作者作品繁多,而且作品的思想内容广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
如反映爱情婚姻的有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否定功名利禄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等。
传奇发展到晚唐,出现了不少汇集单篇而成的专集。
由于政治越来越黑暗,刺客游侠风行,因此出现了不少反映以神仙侠义为内容的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都是用文言写的,全是短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传奇的结尾,较多的是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或说明写作缘起。
唐代传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一份珍品。
(《古典文学常识百题》第91-92页,岳麓书社)4.毅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下文钱塘君歌又曰:“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鬟兮,雨雪罗襦。
”是“风鬟雨鬓”乃言容颜减悴,略同常语之“满面风霜”、“一脸风尘之色”。
后世却以“风鬟雾鬓”形容仪态万方,如苏轼《洞庭春色赋》:“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鬓与风鬟。
”如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或《声画集》卷七陈克《曹夫人牧羊图》:“美人零落泾水寒,雨鬓风鬟一挥泪。
”用其语而未失本意者,仅偶一遭耳。
(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第807页,中华书局)5.唐传奇小说已不像六朝志怪小说那样粗疏。
它已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组织结构、典型的人物形象。
所以鲁迅先生指出唐传奇已是“有意为小说”。
组织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是唐传奇小说的特征之一。
《柳毅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唐传奇小说以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其主要特征,成为中国短篇小说趋向成热的重要标志。
《柳毅传》在短短的篇幅中,就成功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结尾有成仙、长生、富贵等情节的描写,应该看到这是时代的局限,不过与全篇作品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第314-316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6.小说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应当是小说的真实性。
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真实性,而且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所讲的真实性,都是指合乎社会生活的情理,而不是指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因此,“合情合理”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评价小说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准。
《柳毅传》作为传奇小说,当然不可能实有龙女、钱塘君、洞庭君其人,也不可能实有柳毅为龙女传书、与龙女结合以至成仙等其事,但是小说通过龙女前后两次不同婚姻(包办的与自由的)的不同结果(不幸的与幸福的)的对比描写,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所进行的揭露和批判,却是合情合理的。
明代著名的小说美学评论家叶昼在(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回末总评)中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这说明叶昼是非常强调小说要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的。
由于《柳毅传》的故事情节是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它既不是荒诞离奇,又不是实有其人其事。
如此,小说就给读者以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
(姜汉林编著《古典名篇赏析》第21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扩展阅读甲文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平?然而洞庭,深水也。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乙文毅曰:“洞庭,深水也。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平?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于有何术可导我耶?”[阅读提示]1.试具体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2.哪段文字更吻合柳毅的性格?为什么?[参考解说]1.两文在表述上出现了语序的不同:甲文先慨然应承,并表明自己的“义愤之情”,然后谨慎地询问“助人之法”;乙文则先摆“水深之困难”,然后表明态度,虽也助人,但给人以多少有点勉强之感。
可见,两文在情感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2.甲文更吻合柳毅的性格。
甲文既表现了柳毅的见义勇为,又可见出他的细心周密,充分体现出一个能解人之危、救人于难的刚毅勇为的义士形象。
《柳毅传》(节选)经岁余,有一子。
毅益重之。
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非姻好,何以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
泾川之冤,君使得白。
衔君之恩,誓心求报。
洎钱塘李父论亲不从,遂至睽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
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闭户剪发,以明无意。
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
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
值君于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
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
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
”因呜咽,泣涕交下。
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
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于,以托相生。
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
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
’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平?其后李父请于君,君固不许。
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
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
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
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洎钱塘逼迫之际,惟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
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
某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
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
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客,心甚恨之。
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