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3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伊敏江•图尔荪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摘要:《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作者:伊敏江·图尔荪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李娃傳》、《霍小玉传》、《莺莺传》作为唐代三大爱情故事被历代文人所称赞。
白行简的唐代传奇著作《李娃传》,因其不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一直被历代学者重视和青睐。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对《李娃传》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研究。
尤其对李娃形象从文化、性别、社会层面等领域进行的多角度研究成果较多。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从李娃和荥阳生的坎坷爱情经历中,对李娃这一形象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李娃;人物分析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尤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繁荣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小说空前繁荣,创作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学作品,成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唐时期是文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描写女性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成功塑造了像霍小玉、莺莺和李娃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唐代小说中的女性因为时代的特色和生活的丰富,产生出了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唐代小说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她们爱情故事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以《霍小玉传》为代表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以《李娃传》为代表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最终有了圆满结局的爱情故事。
一、《李娃传》中的李娃形象分析在学术界,对李娃形象的评价存在着分歧。
评价大致有三种:1.有一部分学者对李娃持肯定态度,认为她感情真挚,救助落难的荥阳公子,品格高尚,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爱情幸福的主题。
2.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作品在塑造李娃形象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在他们的看来,作品开头并没有离开“诱引宾客”的妓女身份去描写她。
她和荥阳生之间有男女的“相慕”,即爱情,但情的“相慕”又终于屈从于利的追求,李娃不得不参与计逐。
李娃的精神境界是在重遇荥阳生后,得到升华的。
浅谈《李娃传》的完满结局中央财经大学易叁武《李娃传》是唐传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因它的完满结局,不同于《莺莺传》《霍小玉传》等那样有着凄凄惨惨的下场。
但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是有着它的成因的。
所以我在结合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以抒我之浅见。
大唐以开明、包容的社会氛围著称。
但它依然未打破世族门阀制度,也依然未破除贱民贱籍的传统。
唐初五大姓,王崔李郭卢,代表了世族门阀的权威和鼎盛。
高宗朝,又中兴了荥阳郑等三姓而为七大家姓,他们是既得利益者,组成世族阶层。
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处在下层的庶族开始兴盛了,他们急需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隋唐统治者注意到这样社会势力,便开科举士,让庶族寒士得以有进阶上流社会的机会,但庶族阶层终因先天积累不足而挤得头破血流,如此者与世家大族通婚就是他们争相选择的绿色通道。
在《唐摭言》中有这样的记载:“薛元超在飞黄腾达后,对其亲戚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足见当时人们崇媚世家门阀婚姻的心理状态。
在《柳毅传》中,龙女也是假托卢姓女,而非其他不知名之姓。
而世族门阀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高贵,对此限制苛刻,因而造就了一个个爱情悲剧和婚姻不幸。
而霍小玉之所以被抛弃,因为男主角则是李益。
由此也可见一斑。
而《李娃传》中的郑生,则是高宗朝时中兴的荥阳郑氏一员,他因留恋花柳乡,被“无情无义”的李娃骗得财尽囊空,流落街头,而以唱挽歌谋生,如此不肖子,有辱门庭,自然会被父亲鞭打,进而被驱逐出家,沿街行乞。
李娃看到“枯瘠疥厉,殆非人状”的郑生,心生愧疚,便赎身从良,置室伴读,百般呵护郑生并激励他兴仕业,登及第。
四年后,郑生登甲及第,官拜成都府参军。
当此之时阅历丰富的李娃,知道自己即便已经从良,她和郑生之间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便清醒地对郑生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愿以残年,归养老姥。
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勉思自爱。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一直被誉为唐代三大传奇,作者以爱情辐射生活,表现人物精神,由此塑造了三个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书中莺莺的形象因其美丽、聪慧、叛逆被人们所称道的同时,也因其被抛弃后没有进行所谓的反抗而被人们认为是弱者。
可在仔细揣摩其性格特征及其爱情追求后我认为她是强者,一个孤独而清醒的强者。
首先,莺莺是清醒的。
当张生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时,莺莺谓张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这一句表明她对女人的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的。
单看这一句容易屈解为她是逆来顺受的弱者,但紧接的一句“则没身之誓,其有终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充满了对男人始乱终弃而又惺惺作态的痛切讥讽,因此可以肯定她对这种不公平社会地位是有清醒认识并且是强烈不满的。
其次,莺莺是叛逆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名门闺秀向男子写出如此一封约会信这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
再次,莺莺是勇敢的。
在那样一个把女人的贞洁看得远比女人性命重要的年代里而且她自小生活在诗礼之家,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面对所爱的人她毅然决然地背叛了整个封建制度。
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她的勇敢更表现在,她在清醒意识到女人的不公平社会地位,可能会被男人、以至整个封建道德所抛弃的情况下,仍然勇敢地去追求。
最后,莺莺是坚强的,这一点可能也是争议最多的。
人们认为莺莺在被抛弃后没有像杜十娘、尤三姐一样选择以死抗议便是软弱,然而,对一个负心的男人付出“忠贞“的生命,这值得吗?《霍小玉传》主要是写名门望族出身的陇西新第进士李益与地位低下的女子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李益和霍小玉相爱,一起生活了两年。
“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誓言那样动人,但后来李益还是遗弃了霍小玉。
由唐传奇《李娃传》管窥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提要]唐代文人白行简所著传奇《李娃传》塑造了一位女中智者的形象。
李娃,从地位卑微的青楼女子到受皇上嘉奖以德著称的汧国夫人,若非有非常智慧,又怎能如此?本文将从《李娃传》女主人公李娃的传奇经历入手,管窥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
[关键词]李娃智慧引言“人生最苦是女子,女子最苦是妾身”,道尽了多少青楼女子的辛酸;“为婢为妾俱有主,为妓死生无凭定”,饱含了多少青楼女子的心事。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嫁得个如意郎君,博得个清白名分,这毋庸置疑是大部分青楼女子所追求的最大幸福。
然而,在家庭观念异常浓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青楼女子想要进入正常的家庭关系,又谈何容易。
古书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在五伦关系中,关系夫妇最被看重。
有着不良名声、不贞肉体的青楼女子,自然首先被排除在外。
所以,一般情况下,青楼女子的从良往往是以悲剧告终,例如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想要从良的青楼女子的悲哀。
而《李娃传》中的李娃,不但成功从良而且德扬天下,堪称青楼女子的传奇。
这就不得不深思,同为青楼女子,李娃却有如此好的结局,是为什么。
个人认为,李娃的一切源于她的智慧,源于她身为中国古代女子的智慧。
巧妙赎身,善良聪明从良必须要走的一步就是赎身,而这一步,李娃走得异常巧妙。
当心地善良的李娃想要救助已经沦为乞丐的荥阳生而遭其姥拒绝时,她没有退却,而是对其姥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
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
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
父子之道,天性也。
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
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
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
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无自贻其殃也。
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
计其赀,不啻直千金。
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
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凊,某愿足矣。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论文导读::受教育权与参政权:。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
论文关键词:《李娃传》个人生存权(生命权),个人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参政权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它主要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
在人权概念上,我国学术界的观点主要为四种:一是人性固有权利说。
认为人权是泛指人性中固有的那些权利。
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人就不能生活得像个人。
它是使人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作为人的品质、智力、才能、良知及满足精神需要等的基础。
二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说。
认为人权是人的社会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抽象和概括,主要表现为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权和经济、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正当权利,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排除了民族、宗教、国家、性别等等差别,特别是阶级差别。
它包括了一切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权利。
三是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
认为人权是指一切人满足自身需求、享有人身自由、并对自身以外的任何事务发生不同的联系的资格和能力的总和,是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人的社会权力相互关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
它是由人类生产劳动以满足物质需求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是历史地产生的社会的人类的人权;是全人类的人人都可享受的权利。
四是资产阶级特权说,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典籍或野史记载了“人权”一词的概念,但并不代表在古代的中国就不存在人权思想,因为人权是超越时空、文化的人类共有的思想,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进程中留下空白点。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留下了许多闪耀着人权思想光芒的佳作,本文拟从中唐的三大爱情传奇之一的《李娃传》中发掘有关唐代的人权意识,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人权意识是如何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个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和尊严权:1、个人生存权(生命权):“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
从创作主体心理角度再探《李娃传》思想价值意义论文摘要:《李娃传》细致刻画了妓女生活,生动描写了士妓交往,展示了一个群体、阶层的深层心理状态,表现了平民情感世界的自我满足和士大夫对社会的讽刺不满。
文学评论家们对《李娃传》进行了深人而细致的研究,关于李娃传》的思想价值意义,研究者们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其一:《李娃传》“是一支描写青春与爱情的赞歌(‘〕。
叙述了郑生和李娃曲折的爱情经历,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
游国恩主编的文学史、袁行需主编的文学史、吴志达的《唐人传奇》等皆持此观点。
其二:小说是一部反封建、反门阀制度的作品。
通过描写李娃的反抗和构建大团圆结局表现下层人民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其三:小说展现的是人性中矛盾而多面的主题。
“人性主题才是小说的真正主题。
其思想价值在于教谕人们全面认识人的品格和行为。
针对《李娃传》思想意义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一部作品思想价值意义评析的根本基点应该是创作者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其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从作品中分析得出其“无意识”流动的思想,才能分析出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文学艺术家意识世界中精神的符号化过程,这个过程是现实世界和人类思想的交融。
“人类的文学活动都可以被看做一种心理现象。
”〔’〕现代心理学认为,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作家个人经验、记忆、个体潜意识和时代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反映。
“所谓文学艺术,并不是对外物的机械模仿,更不是模仿其中精工与技巧,而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和过程,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功能和意义。
v[3J探究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应“知人论世”,从根本上入手。
这里的“根本”应该是存在于作家创作心理中的动机。
正如维果茨基所说:“水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身去认识。
文学创作过程不是作家对于现实的被动反映,是作家基于一定动机前提下发生的心理思维,是推动作家真正进人艺术创作过程的内在需要或心理驱动力。
李娃传1、汧国夫人李娃,原是长安的妓女。
节操和品行高贵奇特,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监察御史白行卫替她作了节,介绍她的事迹。
2、天宝年间,有位常州刺史叫荥阳公,这里略去他的名字,不作记载。
当时名望很高,家中人口很多。
他五十岁那年,有一个儿子刚满二十岁,长得聪颖俊秀,且有文才,杰出非凡,深为同辈人所佩服。
荣阳公更是喜爱并器重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
〞公子受郡县推荐进京参加秀才科考试,临走时,荣阳公为他在服装、珍宝、车马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计算好进京后的日常生活费用,并对他说:“我看你的才华,应当一考就夺魁。
现在我为你准备了两年的费用,并且给得更多一些。
是为了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
〞公子也很自负,把考取功名看得像在手心里写字那么容易。
他从毗陵出发,经过一个多月到达长安,住在布政里。
3、有一次他逛东市回来,从平康里的东门进去,要到西南方拜访朋友。
当他到了呜珂巷时,看见一所住宅,门庭不很宽广,但房子却很整齐幽深。
门半开着,有个年轻姑娘靠着一个梳双发的婢女站在那里,美貌妩媚,世上从未见过。
公子突然见到她,不由自主地停下马来看了半天,徘徊不忍离去。
于是假装把马鞭掉在地上,等待仆人前来,吩咐他拾起。
其间公子不断偷看这姑狼,姑娘也转过眼睛斜盯着看他,显出很爱慕的神情。
但他最后还是不敢说上一句话,就离开了。
4、公子从此心里像假设有所失似的,于是暗中访得朋友中熟悉长安的人,向他打听那位姑娘。
朋友说:“这是妓女李氏的家。
〞又问道:“她可以求得吗?〞答复说:“李家很富有。
从前和她往来的多是贵戚豪族,她得到的赏钱很丰厚。
不花上一百万,不能打动她的心。
〞公子说:“只怕事不成,即使用掉百万,又有什么可惜呢?〞5、一天,公子穿戴整齐,带了许多随从前去。
公子敲她家的门,一会儿有个侍女开了门。
他说:“这是谁的府上?〞侍女不答复,跑进去大声叫道:“前些时掉马鞭的公子来啦!〞李娃大喜道:“你暂且叫他等一下,我要打扮好了再去见他。
〞公子听到后心中暗喜。
李娃传“传奇”的意思是传述奇事,本是唐代裴铏写的小说集的名称,后代指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形成。
它逐渐脱离鬼神志怪而转向人事之奇,开始讲究文辞的华美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传奇依其性质分为艳情、侠义、神怪三类。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本,都是我国古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娃传》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适度的剪裁、铺叙,精细地描绘出许多唐代生活场景,更通过荥阳生与李娃的结合,表现了一对社会地位贵贱不同的青年男女,经历千辛万苦,赢得爱情幸福的主题,具有强烈的反对、讽刺门阀制度的意义。
《刘东山》告诉人们,“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夸海口”,夜郎自大,目空一切必吃大亏。
小说语言精练,娓娓道来,似话家常。
《婴宁》的主人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一个“异类”,她天真烂漫,憨态可掬,如同还未受过社会世事“点化”的婴儿一般。
她不受礼仪规范的限制和束缚,连女性的一些基本性质如羞涩、温柔等也大大地淡化了。
作者反复突出她的“爱花”“爱笑”,蕴涵深意。
《虬髯客传》篇中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要人物红拂、虬髯客均为虚构,主旨在于表现李世民为真命天子的必然性,由此宣扬唐王朝统治的合理性。
描写人物颇为精彩,红拂的勇敢机智,虬髯的豪爽慷慨,刻画尤为鲜明突出,文笔亦细腻生动,艺术成就在唐传奇中属于上乘。
《劳山道士》记叙了王生上劳山学道术,不堪其苦,半途而废,临走前师父教他穿墙道术,最终碰壁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好逸恶劳学不到真本领,投机取巧也只有碰壁的下场。
唐传奇已经不是六朝笔记小说的粗陈梗概,简作记录,它已经小说味十足了,因而阅读和鉴赏时,要重视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探求承载的社会内容,还要探究形象塑造的方法、跌宕情节的设置。
第4课李娃传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注]者,不是养蚕人。
【注】罗绮(qǐ):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织品。
2016鲁人版语文选修第4课《李娃传》word能力训练 《李娃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关于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与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在唐代,传奇只就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与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相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其虚构与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铏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她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关于作者 白行简(776-826),下邽人(今渭南区下吉镇),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之弟,中唐著名文学家。
白行简于唐朝德宗贞元未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省校书郎。唐宪宗元与中卢坦镇剑南东川,辟白行简为掌书记。元与十年(815)白居易遭贬授江州司马,次年行简结束东川幕府生活,归浔阳,跟兄长白居易一起生活,元与十四年春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行简也随兄赴忠州。元与十五年(820)正月唐宪宗被宦官陈宏志所杀,穆宗即位,召白居易入朝为尚书司门员外郎。又升主客郎中知制诰,再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白行简亦受召回长安。授左拾遗,后迁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白行简对自己所任之职,认真负责,从不苟且,不循私。长庆末,有人告发振武水运营田使贺拔志,说她虚报营田数。朝廷命白行简调查核实。经行简调查,确为不实,贺拔志惧怕自杀而死,人称行简秉公无私。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白行简病卒。 2016鲁人版语文选修第4课《李娃传》word能力训练 白行简敏而有辞采,文笔有兄白居易之风,辞赋尤称精密,当时文士皆效法她的风格。著有文集十卷,可惜今已散佚。她的传奇《李娃传》为传奇小说中的精品.叙长安名妓李娃与常州刺史荥阳公子郑生一段姻缘故事。郑生入长安与名妓李娃一见钟情并相爱,后来郑生金尽,被鸨母逐出,流落街头以卖唱为主。郑生之父闻听,派人寻找到,气忿之下鞭笞郊外,几乎致死,周围百姓救起,郑生便沿街乞讨,又复遇李姓。李娃瞧到郑生因自己之故,落得如此下场,念旧情而大恸,以绣襦拥而至西厢,放声大哭,昏死而转醒。李姓毅然与鸨母决裂,自赎其身,照料郑生恢复健康,又劝她读书应举.以后郑生及第得官,郑父认子接媳,一家团圆。小说歌颂了社会下层妇女崇高的精神,对封建卫道者恶势力荥阳公前倨后恭的虚伪残忍卑鄙本质,进行了有力的鞭挞,揭露了封建门阀制的罪恶,就是唐传奇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李娃传》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李娃这一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它的影响极其深远,为元曲《曲江池》(石君宝著)、明传奇《绣襦记》(薛近兖著)的蓝本,后来各地地方戏剧也纷纷改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另外白行简还有《三梦记》传奇与《李娃传》并传于世。
灵魂的自赎与自我的超越———唐人传奇《李娃传》的结构主义叙事学文本分析刘延超1,2(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诠释,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李娃传》作为唐人传奇中优秀代表,以其优美的文笔,曲折的情节和缠绵的爱情故事打动着历史上无数的读者,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国历代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解读,以期发现作品的独特价值。
但学者们大多从语言和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多将爱情故事作为作品的主题加以分析研究。
文章试图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对《李娃传》进行全新的文本分析,从而得出作品的主题是对人性光辉的称颂这一结论。
关键词: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矩阵;爱情主题;人性主题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9)08-0136-03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大学科研项目“新时期英美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项目编号DD080010)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延超(197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博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美文学﹑文学批评等。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09年8月(第8期,总第148期)Aug.,2009(No.8,General No.148)【文艺论丛】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就是其中的精华,为了深刻理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需要我们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众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感规律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从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及其演变,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
【唐代传奇《李娃传》】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收入《太平广记》484卷,此小说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作者白行简。
白行简(776-826) 唐代文学家。
字知退,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渭南)。
白居易的弟弟。
《李娃传》为其代表作。
另敦煌遗书中存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述男女交媾之事。
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六十八。
编辑本段〖故事简介〗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
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
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
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
后世多改编为戏曲。
《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编辑本段〖《李娃传》原文〗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
节行瑰奇,有足称者。
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
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
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
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
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
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
"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
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
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
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
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
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
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
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
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
"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浅谈《李娃传》与《霍小玉传》的异同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1级学号:222011318210030 姓名:李斯曼内容摘要:唐代传奇小说中叙写婚恋故事的最为普遍, 它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能做到委婉曲折, 摇曳多姿, 引人入胜。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写了娼门女子的爱情与命运, 但前者侧重人性的失而复归, 结以团圆, 后者则侧重写美的被毁。
二者各有内涵, 各呈风姿。
关键词:爱情人性道德封建礼教唐传奇李娃传《霍小玉传》论文正文引言:鲁迅说,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 ,唐传奇的确是中国小说成熟的标志。
唐代小说之所以被后人称为“传奇”, 是因为作者往往“作意好奇”[2],“能揉变化之理, 察神人之际, 著文章之美, 传要妙之情, 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3]。
它超越了中国史传文学拘泥于真人真事的传统, 能自觉运用虚构与想像, 使故事情节曲折完整, 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叙述婉转, 文辞华艳, 使中国小说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对《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予以比较分析, 即可见一斑。
一、《李娃传》《李娃传》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根据当时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加工整理而成, 写长安娟女李娃与荣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的爱情。
李娃者, 李姓姑娘之谓也。
古代通称妙龄女子为“娃”。
宋人“说话”称李娃为李亚仙, “亚仙”当是其名。
荣阳望族之子郑生, 因赴京应试, 偶遇李娃, 一见钟情, 遂溺其家。
“岁余,资财仆马荡然”, 被李娃与鸭母设计骗逐, 流落为代人哭丧的“挽郎”。
旋又遭父鞭答, 几于毙命。
后于行乞冻饿之际, 为李娃所救。
李痛悔往昔所为, 自赎与居, 砒砺其发愤苦读, 遂摧第, 终至夫荣妻贵, 父子如初。
李娃是素有长安“一枝花”之誉的“狭邪女”, 正如郑生那位“长安通”朋友所介绍, “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 所得甚广。
试析《李娃传》之喜与《霍小玉传》之悲摘要:《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前者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或者则是始乱终弃结局悲惨的悲剧。
造成两者结局相差甚远的原因固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迥异也是造成一悲一喜结局的重要原因。
霍小玉和李娃都对自己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李娃的成熟睿智、冷静干练是敏感而又至情的霍小玉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在爱情中,李娃处于主动,而霍小玉只能处于被动。
同时,李益和郑生性格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两个爱情故事的结局。
关键词:悲剧;喜剧;性格《李娃传》与《霍小玉传》都是写士人才子与名妓的爱情故事,都是唐传奇中之佼佼,且都具有唐传奇的共性特征,“作意好奇”,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语言华美,但是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
《李娃传》是是历经曲折终成眷属的喜剧,采用的是“大团圆”的范式,而《霍小玉传》则是“痴心女子”的真情被漠视、生命被栽害的悲剧。
在这两个结局迥异的爱情故事中,人物性格的不同对结局的影响甚为重要。
李娃不为情所惑所困,清醒果决,冷静明智,坚强干练,而霍小玉则是个典型的爱情奴隶,至情至诚的性格只能让她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
虽然霍小玉对于自己娼妓的身份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其对爱情的过于理想化与李娃审慎清醒的爱情观相比,不免显得些许幼稚。
而在这一悲一喜的爱情故事中,两个男性性格的不同也是造成结局迥异的原因。
李益和郑生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这个特性在李益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李益的怯懦和负约,使长安城中“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1]蒋防:《霍小玉传》,见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48页,最终导致霍小玉含恨而终。
而郑生的痴情、真挚使其与李娃最终有了完满的结局。
1、李娃之成熟冷静与睿智干练《李娃传》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根据当时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加工整理而成,写长安娟女李娃与荣阳郑生的一段曲折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