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大附中101学年度第1学期高三历史科期末考
- 格式:docx
- 大小:138.02 KB
- 文档页数:6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九十三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公民期末考試題命題範圍:第四冊公民經濟倫理與環境倫理本試卷皆為單一選擇題(是非題&單選題&題組題):每題兩分,不倒扣,共一百分。
請將正確答案以2B鉛筆劃記於電腦卡上。
是非題部分:正確請劃A,錯誤請劃B。
並填上班級、座號及姓名。
壹、是非題:每題二分。
( )01. 「921」大地震後,來自各國的救難團隊迅速湧入臺灣,參與救災的工作,這些國家都屬於經濟發達國家,因為擁有良好的經濟成就,所以開始回饋社會,從事國際公益活動。
( )02. 「更方便」、「更新穎」……等,代表品質的提升,這也是經濟成長的動力,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生態環境改變是無可避免的。
( )03. 嗚咽的高屏溪、鎘米、鎘木瓜,在在都反應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多數人所以肆無忌憚破壞環境的理由,在於自己不必直接支付這些外部成本。
( )04. 因應環保意識的抬頭,許多學校已經推動「垃圾分類」,建立學生資源回收的觀念。
由回收桶中為數不少的寶特瓶,我們可以看出多數學生仍是貪圖方便,購買罐裝飲料,這樣不但會傷害身體,同時也破壞了美好的環境。
( )05. 綠色國民所得「Green,GDP」為1990年聯合國發展出來結合自然資源的會計帳,其精神為有效管理有限的自然資源,以追求社會經濟之永續發展。
貳、單選題:每題二分。
( ) 06. 「烏克蘭車諾比電廠爆炸導致核子輻射汙染,擴及歐洲不少國家。
」請問:這段新聞說明了哪一項環保觀念?(A)心靈環保(B)環保無國界(C)維護物種多樣性(D)永續發展。
( ) 07. 巴西人為增加收入,大肆砍伐熱帶雨林,短期間經濟收入確實增加了,就長期而言,不但破壞自己的生活環境,對全球也產生重大的影響,該影響主要透過下列何者,危及其他生物?(A)溫室效應(B)臭氧層(C)一氧化碳(D)生態系。
( ) 08. 某年澳洲因為雨量增多,草原上野兔可獲得的食物增多,造成兔滿為患,同時野兔的天敵數量也隨之增加,沒幾年野兔又回到原來的數量。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9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歷史科期末考(數理班)命題範圍:第6章第3節至第9章◎選擇題:100% (共33題。
每題3分,第33題4分)1. 回紇、吐蕃、南詔同為唐朝安史亂後的主要外患,以下關於他們的敘述何者正確?(A)南詔為居住於今日雲南地區的外族﹔金庸小說中曾出現的段氏大理國即是唐代的南詔(B)唐時回紇人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因此被稱為回教,並且透過回紇的關係將回教傳入了中國(C)文成公主和親,雖然為吐蕃引入了中土的佛教信仰,但是當地的印度佛教勢力更是強大(D)為了抵制吐蕃,唐朝採用聯回紇、南詔制吐蕃的策略。
2. 宋元時代的商業十分發達,因應商業的發展,有哪些措施產生?(1)發明飛錢(2)使用紙幣(3)形成商幫(4)設有市舶司(5)行會組織。
(A)1245(B)124(C)235(D)245。
3. 唐朝的官僚有三集團:甲、關隴集團乙、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山東士族丙、由進士科進用之新興階級。
以下敘述何項正確?(A)唐的開創依靠甲,至太宗時始重視丙(B)武則天不屬於甲,於是培養丙來壯大自己(C)唐室與甲的緊密關係,直到黃巢之亂才鬆懈(D)唐代牛李黨爭傾軋激烈,與甲乙丙的對立有關。
4. 下列關於魏晉玄學對政治、社會、思想、文藝的影響之描述,那些是正確的觀念?(1)重清談,思辯精神昂揚,豐富了哲學的辭彙(2)崇尚自然,力求個性解放,名士衝破社會禮法規範,影響社會秩序的維持(3)崇尚玄風的士族,不務世事,在政治上苟且偷安(4)講究唯美、浪漫、自然,文藝成就可觀(5)打破經學對思想的禁錮(A)12345 (B)1245 (C)1235 (D)235。
5. 我國歷史上有所謂的「三武之禍」,其意義所指為何?(A)假借道教起事的三個亂黨領袖(B)禁止或限制佛教的三個皇帝(C)重用胡將,導致中原淪陷的三場亂事(D)喜清談,導致權臣篡位的三個皇帝。
6.陳小明是唐貞觀年間的商人,以下的敘述何者是他可能會遇見的事情:(A)由廣州的市舶司進口天竺的地區的茶葉(B)購買越窯的白瓷加以收藏(C)向官府繳納兩稅(D)沿絲路到達西亞地區並販售絹帛及瓷器。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詴高一歷史詴題範圍:第10,11,12,15-1,15-2章(一)單一選擇題:(50%,每題2分)1清初滿人以少數民族身分入關統治漢人,除了以高壓政策使漢人順服,却時以懷抱政策來籠絡漢人,以下哪一項是清初所實行的懷柔政策?(A) 薙髮是女真人的習俗,漢人則行束髮,為了尊重漢人舊有的文化,允其束髮而冠。
(B) 延攬士人,編纂巨籍,有籠絡學者、消耗士人精力的用意,對保存中國文化有偉大的貢獻,還藉機銷毀禁書。
(C) 康雍乾遇有災荒,必減輕賦稅,為減輕賦稅,以乾隆50年的丁額為準,永不加賦,因此呈現盛世景象。
(D) 清初滿人入主中原,與其他朝代異民族統治不却處,就在於鼓勵士人上書直言國家弊病,因此清初政治清明。
2. 「大將西征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贏得春風度玉關」是對清代一位名將收復失地的稱許, 請問這位名將是誰?(A) 李鴻章(B)左宗棠(C)崇厚(D)曾國藩3. 北京為清代的政治中心,造成北京紫禁城第一次被攻陷,淪落到外國人手中的事件為何?(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第一次北上(C)英法聯軍第二次北上(D)八國聯軍之役。
4. 『凡人學問, 有解得一半者, 有解得十九或十一者, 獨幾何之學, 通即全通, 蔽即全蔽, 更無高下分數可論。
…此書有四不必:...似至繁實至簡, 故能以其簡, 簡他物之至繁; 似至難實至易, 故能以其易, 易他物之至難。
…』請問以上是出自哪一位傳教士所翻譯的作品?(A)艾儒略(B)利瑪竇(C)南懷仁(D)鄧玉函【題組】(5~9)1840年的中英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列強第一次以武力與中國交涉,請問:5.西元1840年, 中國與西方發生了因禁鴉片而衝突的戰爭, 中國稱之為鴉片戰爭。
但在英國歷史上,此戰爭並不稱為鴉片戰爭, 那麼觀察南京條約內容,中國所謂的鴉片戰爭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A)外交戰爭(B)商務戰爭(C)禮儀戰爭(D)遠東戰爭6.中國鴉片進口量在道光十五年到十八年(西元1835~1838年)暴增的最主要原因, 是因為當時何種情況的改變?(A)清廷已對鴉片弛禁(B)在英國力爭下鴉片已經合法上稅(C)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壟斷權,英商更加積極對華貿易(D)工業革命後英國中產階級取得對華貿易的主導權。
台灣師大附中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國文科期末考題詳解一、單選題:40%(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1.以下引號中字義相同的選項為何?(A)舉匏樽以相「屬」/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B)徐幹時有齊「氣」/文以「氣」為主(C)孔融「體」氣高妙/「體」貌衰於下(D)五十絃「翻」塞外聲/為君「翻」作琵琶行答:(B)。
(A)勸請/連綴(B)文氣(C)性情/身體(D)演奏/改寫2.下列有關文學批評作品的敘述,何者有誤?(A)〈典論論文〉的內容,除了評論建安七子文章的優劣外,也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觀念、八類文體的特點及肯定文章的價值和作用(B)《文心雕龍》是南朝梁劉勰以駢文寫成,為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書(C)《詩品》是南朝梁鍾嶸論述漢魏至齊梁的古詩,為中國第一部詩歌批評專著,將曹操的作品列為中品,曹丕和曹植的作品列為上品(D)《人間詞話》是清末民初王國維結合傳統文學及西方美學理論而寫成的詞學批評名著答: (C) 將曹操的作品列為下品,曹丕列為中品,曹植列為上品3.《世說‧言語》:「劉公幹以失敬罹罪。
文帝問曰:" 卿何以不謹於文憲?" 楨答曰:" 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
"」有關此段文字的詮釋何者正確?(A)曹丕責怪劉楨創作文章壯而不密,有失嚴謹恭敬(B)劉楨態度謙和,虛心接受曹丕的意見,並稱讚曹丕的文章綱目分明(C)此段文字記錄在言語篇,推其原因應是讚美曹丕之善於言談(D)劉楨自承舉止失當,但亦認為曹丕的法令嚴苛答: (D)。
翻譯: 劉公幹(楨)因為失敬而獲罪。
文帝問他說:" 你怎麼會不小心觸犯刑律呢?" 劉楨回答:" 臣實在是平庸,見識短淺,不過也是因為陛下您法網恢恢呀。
"4.以下各選項中前後兩句無法相互印證者為何?(A)「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文章,不朽之盛事(B)目短於自見,智短於自知;常人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C)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D)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答: (D)。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102學年度下學期高三地理期末考試題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76分,答錯不倒扣)1.巨大機械臺灣的大甲廠主要生產具有碳纖維和鋁合金的高階自行車款,而中國的昆山廠則以生產中低價位的城市車為主,以上敘述是在描述巨大機械是根據何種概念來進行分工?(A)工業區位論(B)比較利益原則(C)中地理論(D)微笑理論。
2.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世界上最富裕前五大國家和最貧窮的五個國家的帄均所得已擴大為520:1,新的核心與邊陲的差距更加擴大。
請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何?(A)國際分工生產(B)國際經濟組織(C)全球交通革新(D)國際貿易活動。
3.「現今汽車使用了大量的電子零件,日本目前在這些零件的生產上居於壟斷地位。
近來汽車產業為了節約成本,實施『零庫存』營運模式,並且在全球各地建立起嚴密的供應鏈,顯現出更大程度的全球化。
但是,在這條由汽車製造商和各種零件供應商所構成的緊密產業鏈結上,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企業將無法維持生產。
」下表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其他國家汽車產業受牽連的狀況。
汽車用的晶片在三一一震災後,全球短缺現象很快顯現出來,此和文中所謂「零庫存」有著密切的關聯。
請問汽車電子零件之所以能以「零庫存」維持生產的根本關鍵為何?(A)日本產業的空洞化(B)汽車電子零件規格化(C)全球貿易的蓬勃發展(D)快速且便捷的航空運輸。
4.「半導體工業是一項極為細分的產業,通常其生產可以分成設計、光罩、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與行銷等多個流程,而臺灣竹科裡大部分的半導體公司,幾乎都只專業化的負責其中的某一個流程。
」請問以上的敘述是指臺灣半導體產業,具有下列何種產業組織的特色?(A)垂直整合(B)垂直分工(C)水帄整合(D)水帄分工。
5.目前的國際分工體系中,不管為何種分工鏈的型態,已開發國家的廠商因為具有哪兩項生產優勢,因此在整個貿易過程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形成核心與邊陲的貿易關係?(甲)核心技術;(乙)原料豐富;(丙)行銷網絡;(丁)環保政策(A)甲乙(B)丙丁(C)甲丙(D)甲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一百學年度期末考高二歷史考科(自然組)考試範圍:歷史第三冊第三章第二節~第四章第三節一、單選題(共50題,每題2分)1.十八世紀的伏爾泰曾經描述:「人們詢問,所有正從中南美洲不斷地流入西班牙的黃金和白銀會有什麼結果?它們落入法國人、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口袋,他們加德斯斯經商,…這些金錢的大部分流到東印度群島,支付絲綢、香料、鉀硝、冰糖、茶葉、紡織品、鑽石和古董。
」請問:這樣的現象在西歐的經濟上發生變化,造成社會階級的消長,因而被史家稱為「貴族危機」?(A)商業革命(B)工業革命(C)物價革命(D)法國大革命。
2.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入侵中南美洲時,把古馬雅文物和神聖書本都全數燒毀,還帶給馬雅人天花、結核等疾病,傳教士也徹底破壞了馬雅文明。
當時的西班牙主教無法容許馬雅人不信奉基督宗教的事實,所以收集所有神官手上的神聖文書,全部燒毀,使很多記錄馬雅文明的珍貴書籍從此消失。
請問:下列關於其作為的原因解釋,何者較為合理?(A)馬雅文明太過先進,先毀之而後快(B)懼怕馬雅文明的神明會降禍給西班牙人(C)馬雅文明較為低落,不值得保存(D)與基督宗教文明及教義不合,被視為異教。
3.資料一:日本九州到畿內一帶的彌生式遺跡中,發現王莽時代的「貨泉」、「貨布」。
資料二:東漢光武帝頒賜「漢委奴國王」金印給倭國境內的國王。
資料三:曹魏齊王芳時,倭奴國受封為「親魏倭王」。
由以上三資料,我們可以作何歷史解讀? (A)文化流向是由中國傳入日本(B)日本發明文字後,與中國文化攀關係(C)王莽時代,日本是屬於中國的領土(D)日本從西漢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
4.有一種類型的建築偏好紅砂岩、大理石結構,大量採用細格子花紋或幾何圖形的雕刻,牆壁上的繪飾不是花葉植物圖案,就是伊斯蘭經文,而且建築物的前面常常有座對稱設計的花園,中央闢有噴泉或水道。
請問這是哪一類型的建築形式?(A)文藝復興(B)蒙兀兒(C)巴洛克(D)犍陀羅。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A 卷(模块检测)一.单项选择题(40题,共4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 )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4.“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 .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5.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A .武则天与科举制 B.周武王与分封制C.秦始皇与“焚书”“坑儒”D.汉武帝与内阁6. 《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B.主张效仿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思想上的启蒙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7.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维新变法运动D 义和团运动8.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9. 江泽民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里”是指( )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施政纲领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联合政府》1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 )A.解放战争问题B.革命统一战线问题C.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12.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三权分立制度出卷人:黄振华 审核人:林 萍A.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3. “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C.要防止个人崇拜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14.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结束“文革”D.包产到户15.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福建省师范高校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说明:本卷共二大题,36小题,答案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
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一雄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成周”的修建意在A.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B.维护分封制度C.强化西周在东部的限制力D.满意关中经济需求2.《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作儿子的都应当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
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
这说明荀子的主见A.丰富了民本的内涵 B.发展了孝道的思想C.强调了仁爱的意义 D.突出了德治的主见3.有学者特殊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心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
这样的体制实质上A.弱化了中心政府的权力 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冲突C.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 D.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4.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学问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学问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A.造纸术的独创 B.印刷术的推广 C.指南针的应用 D.对外交往频繁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夫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逼下,常出现武官越级运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状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心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特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状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亩。
國立台灣師大附中10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科目:高三物理(數理班)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5分,答錯不倒扣,共75分)1. 如圖,一橢圓線圈以速率v,沿其長軸方向等速前進。
t=0時,線圈開始進入一大小為B,方向垂直圈面(進入紙面)的磁場區域,並維持等速前進。
已知橢圓長軸長度為2a,短軸長度為2b,順時針方向為正,則通過線圈的磁通量 與時間t關係應為下列何者?(A) (B)(C)(D)(E)2. 有一均勻磁場B垂直進入紙面,另有一封閉矩形線圈平置於紙面上,其長、寬分別為a、b,左方有一電阻R,如圖所示。
當線圈受一外力,其功率P為定值,使線圈以等速度向左方離開磁場區域,試問當線圈仍有磁場通過時,線圈受磁場作用力的大小為多少? (A) (B)2(C)(D) (E)23. 一金屬導線ACDE長度3 ,折成圖示形狀,每段長 ,放置鉛直向紙面內的均勻磁場B中(圖中陰影部分),其中AC段與水平面夾60°,CD段緊貼光滑水平面,DE段垂直水平面,導線繞通過A之鉛直軸作角速度ω的圓周運動,則AE間的感應電動勢為若干?(A) 2ω 2B(B)21ω 2B(C)29ω 2B(D)89ω 2B(E) 0。
πππππ4. 有一固定的超導體圓環,在其右側遠方放著一個條形磁鐵,此時圓環中沒有電流。
當把磁鐵向向左靠近超導體圓環時,如圖所示,由於電磁感應,在超導體圓環中產生了一定的電流 (A)此電流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磁鐵停止後,電流很快消失(B)此電流方向不停來回變換,磁鐵停止後,電流很快消失(C)此電流方向與圖中箭頭方向相反,磁鐵停止後,電流很快消失(D)此電流方向與圖中箭頭方向相反,磁鐵停止後,電流繼續維持(E)此電流方向與圖中箭頭方向相同,磁鐵停止後,電流繼續維持5. 有一個線圈擺在磁場中,已知通過此線圈面的磁通量為Φ=t 2-4t +4韋伯,當線圈上瞬間應電動勢為0時,當時的磁通量為(A) 0 (B)-1.12 (C)-1.25 (D)-2.02 (E)-2.25 韋伯。
國立師大附中101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歷史科第一次期中考試題一、單選題每題2分1.他們把太陽、月亮、星星當作神來祈禱,認為某些行星帶來幸運,某些帶來不幸。
例如:火星代表戰爭、金星代表愛情。
人們為每位行星(金木水火土)之神奉獻一個日子,再加上太陽、月亮剛好七個,尌產生了星期制度。
請問他們是哪一民族?(A)蘇美人(B)迦爾底亞人(C)希臘人(D)阿卡德人。
2.法國拿破崙征埃及時,發現「羅賽塔石碑」,此碑文內有希臘文、世俗體、聖書體三種文字,此碑促成商博良解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謎。
何以此石碑會出現希臘文,它與哪一件史實有密切關係?(A)邁諾安人至埃及經商(B) 波斯帝國統治(C) 托勒密王朝統治(D)羅馬帝國統治。
3.《呂氏春秋》中部分內容強調「節葬」、「義戰」、「求賢」、「重樂」、「自然」的觀點。
由此來看,這部分是混雜了當時哪些學派的學說?(A)儒、墨、道(B)墨、法、陰陽(C)法、名、農(D)陰陽、道、儒。
4.羅馬歷史演變為:(甲)王政(乙)軍人獨裁(丙)帝國(丁)共和時期。
若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 (丁)(乙)(丙)(甲) (B)(甲)(丁)(丙)(乙)(C)(甲)(丁)(乙)(丙)(D) (甲)(乙)(丙)(丁)。
5.史學研究的資料來源有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一般而言,前者之價值遠高於後者。
若你要研究早期希伯來人的歷史,下列何書的價值最重要?(A)《舊約聖經》(B)《新約聖經》(C)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D)現代研究古希伯來史權威史家的著作。
6.西元前八世紀前後,這個民族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裝備最精良的軍隊。
他們發動戰爭,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的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埃及等地。
他們的繁榮完全建立在掠奪他國財富的基礎上。
後人稱他們為「血腥的獅穴」。
請問這是指哪一民族?(A)西臺人(B)古巴比倫人(C)亞述人(D)波斯人。
7.墨子說:「古之民尌陵阜而居。
」孟子也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一上歷史科期末考試題一、單選題(第1~35題每題2分不倒扣)1.多種族的國家,如果無法維持境內各族群的和諧融合,則族群間的對立衝突,勢將導致內亂的發生,造成人民的流離死亡與國家的滅亡慘禍。
下列哪一事件最能作為上述觀點的證明?(A)七國之亂(B)黨錮之禍(C)赤壁之戰(D)永嘉之禍。
2.上歷史課時,進行發表教學法,說明魏晉南北朝士族的信仰。
甲生說:「永嘉之禍前,士族多尚玄學,並無深厚信仰。
」乙生說:「中原士族普遍以信道教居多。
」丙生說:「佛教注重現世生活,以求長生不老。
」丁生說:「葛洪著抱朴子一書;提倡養生之術,不少士族競相崇奉。
」戊生說:「北方士族是佛道兼容,南方士族是佛道對立。
」老師對他們的評論:(A)五生全對(B)甲乙丙生對(C)五生全錯(D)甲丁生對。
3.隋唐的統治者和官僚以「關隴集團」為主體,這批官僚集團的形成和何件史事有密切的關係?(A)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B)高歡的胡化政策(C)宇文泰的府兵制 (D)武則天的行科舉考試。
4.印度的天文學、醫學、數學傳入中國並對中國文化發生過影響,這和哪一宗教有相當的影響?(A)回教(B)佛教(C)婆羅門教(D)印度教。
5.北方「國姓」士族的出現和何項歷史事件有密切的關係?(A)永嘉之亂(B)北魏行均田制(C)西魏行府兵制(D)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
6.《資治通鑑》提及有一人,他對鮮卑人說:「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他對華人則說:「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為疾之?」這段話主要反映的意義為何?(A)顯現關隴統治集團和中原豪強長期對立(B)說話人身為漢人,再三告誡胡人不得欺壓漢人(C)胡漢衝突中雙方都不是贏家(D)努力化解雙方對立,緩和彼此情感。
7.寇謙之是北朝道教的重要人物,寫一篇介紹他生帄的報告,可以說什麼?(A)廢除道官世襲、收租米錢稅舊制(B)特別講究煉丹以達到長生不死(C)備受君主尊崇,有「山中宰相」美稱(D)將混入道教中的儒家經典清除出去,以保持純粹性。
北京101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题,共48分。
1.中国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
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形图案。
由此可推论出①中国各地文明进程模式存在极大差异②中国出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雏形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④初步形成龙的信仰和以玉为贵的理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狄族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
考古工作者在中山王厝墓中发掘出一套九件升鼎(依据周礼,升鼎只能专用于陈设牲肉),其中两鼎有烟熏烹煮痕迹,另一鼎壁有篆书汉字铭文,文字典雅优美。
这反映了中山国①学习华夏制度文化②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③僭越华夏礼制规范④完全丧失游牧民族习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祝岁习俗古已有之。
《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
”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
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
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5.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
三桓将鲁国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A.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B.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力量的膨胀C.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D.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6.阅读下表:记载出处存疑古罗马《地理学导论》公元100年,一个罗马使团途经安息(今伊朗)、于圍、敦煌等地,到达洛阳。
2010-2023历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有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中美正式建交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李维汉在1946年11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国共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
”这次谈判是A.重庆谈判B.北平谈判C.南北和谈D.西安谈判3.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4.“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上面这段话,是周恩来在什么场合说的?A.1950年1月访问苏联B.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C.1955年出席亚非会议D.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5.“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可能是A.大清帝国国歌B.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国歌C.伪满洲国国歌D.新政协征集的国歌之一6.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会师是在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7.如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
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C.甲午战争后不久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8.“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9.“一边倒”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重要举措。
台灣師大附中101學年度第1學期高三歷史科期末考班級: 座號: 姓名:一單選題(共39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1.老師在上課時指出:「1935年時,臺灣地區電力總產能是1931年的3倍,產量也增加一倍」,並要同學討論其原因。
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最為合理﹖(A)當時日本總督府因為要發展鐵路電氣化,所以需要大量用電(B)這與普遍裝設電燈有關,因為臺灣鐵路電氣化在1970年代才開始(C)電燈耗電量小,日本要發展煉鋁及軍火工業,才需要發展電力(D)為了因應世界經濟不景氣,所以日本推動電力工程,增加就業機會2.下圖是學者對歐洲史上某一歷史事件所繪的示意圖,請問其描述的內容應是下列何者? (A)黑死病(B)工業革命(C)拿破崙戰爭(D)英國霸權的擴張3.一本旅遊雜誌介紹某地時,提到:「這裡是幾個宗教的交會點,遊客可以看到佛教、道教的寺廟,也可以看到回教清真寺及印度教的廟孙,回教信徒佔總人口的50%,華人則佔35%,街上更可以看到各種文字的招牌。
」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是指何地﹖(A)泰國(B)新加坡(C)馬來西亞(D)巴基斯坦4.近日巴勒斯坦申請入聯成為眾所關注的國際大事,許多人認為此事將影響未來中東發展,事實上,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早已成為影響當前中東地區穩定的關鍵因素。
請問:以阿衝突是從那一場戰爭結束以後才開始的?(A)第一次世界大戰(B)第二次世界大戰(C)六日戰爭(D)波斯灣戰爭。
5.關於19世紀歐洲的文學與藝術風潮的流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19世紀初浪漫主義盛行,哥德、拜倫與孟克皆為主要代表(B)歐洲各國陸續推動工業化後,工人階級的困苦與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影響了不少藝術家,遂出現寫實主義的文藝風格(C)照相術的出現使畫家們創作時不再以「畫得像」為主要圭臬,轉而追求客觀地描繪週遭景物(D)由於新帝國主義的盛行,刺激「達達主義」畫家們以創作表達厭戰的心態6.民族主義的風潮在19世紀風起雲湧,請問此時期民族主義有何重要表現?(A) 19世紀初,西班牙受拿破崙戰爭波及,中南美洲遂趁此時機積極尋求獨立,開羅宣言的發布則成為其獨立成功的重要依據(B)德國的統一與拿破崙積極在該地宣揚民族主義思想有關(C) 義大利趁普法戰爭之際,收回羅馬與教宗國的控制權,正式完成國家統一(D)日本的室町幕府不敵討幕軍的勢力,決定「大政奉還」,明治天皇結束了數百年的封建割據局勢7.德國自19世紀以來歷經統一、戰敗、分裂、統一…等歷程,堪稱歐洲史上命運多舛的政權之一,回顧其歷史發展何者正確?(A)由於奧匈帝國在普奧戰爭失敗後正式瓦解,削弱了奧國的勢力,使得普魯士取得統一德國的領導(B)德皇威廉二世提出世界政策、大海軍主義、大日耳曼主義等主張,使得法國形勢更加孤立(C)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成立共和政體,是為威瑪共和(D)根據英、美、法、蘇四國在雅爾達會議的決議,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一分為四,分別由四個戰勝國分區佔領8.美國建國堪稱世界史上的大事,回顧其歷史發展下列何者是正確的?(A)北美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曾得到歐洲的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的支助(B)南北戰爭後,美國歷史進入重建時期,藉著工業化的強大勢力,開始四處侵略,取得了佛羅里達和加利福尼亞等地,國土因而橫跨大西洋與太帄洋(C) 19世紀美西戰爭後,美國勢力擴及東亞,因此向日本和中國提出開港通商的要求(D) 20世紀初,英國曾趁歐洲強權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無暇他顧之際,再度發兵攻打美國,是為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9.學者評述某個時代的士人群體地位時,以「邊緣人」的心態稱之,並指他們從以往社會的寵兒,忽然成為社會的棄兒,學而優不能仕,甚至有「儒人顛倒不如人」的感嘆。
他們對舊日的角色認知無法拋掉,對新的角色規範又不能適應,因此只得寄情於文藝的創作,發展出新的文藝之花—一種適合社會地位的文藝形式以抒發自己的性靈感受,以其靈活自由、雅俗共賞的特點,受到社會各階層群體的喜愛而空前地繁榮起來。
請問上文所謂的「某個時代」和「新的文藝之花」所指為何?(A)唐代的傳奇(B)宋代的話本(C)元代的雜劇(D)明代的崑曲10.南宋時,有位日本禪師到浙江徑山寺學習,返國時將著名的茶宴儀式傳入日本,是為日本茶道的重要起源。
請問:上文所述的禪師是下列何者?(A)達摩祖師(B)圓光法師(C)鑑真和尚(D)紹明禪師11.西方醫學發展中,曾見四種關於疾病起源的解釋:(甲):「生病是人的四種體液不帄衡所致。
」(乙):「生病是空氣汙濁所致。
」(丙):「生病是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影響。
」(丁):「生病是細菌感染所致。
」上述四種解釋出現的先後次序應是下列何者?(A)甲丙乙丁(B)丙甲乙丁(C)甲丙丁乙(D)丙乙甲丁★以下三題為題組:演戲、唱戲一直是民間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動,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以下三段資料討論臺灣民間演戲與看戲的相關活動,請仔細閱讀並回答問題。
資料一:村莊神廟,或建或修,牆務求高大,飾以花樣。
年節之時,除了擺設香燈之外,還要演戲,動輒花費許多金銀,凡是遇到神誕喜慶,還願或設醮,都要演唱戲曲,連日繼夜。
近日的盂蘭會,對僧侶施捨,也極為豐富。
資料二:演戲之風甚盛,凡寺廟佛誕,擇數人以主其事,名曰頭家;向大家收取銀錢,作戲,以為慶祝。
鄉間亦然〃每遇唱戲,隔鄉婦女駕牛車,團集於戲臺左右來看戲,有子弟等人代為駕車。
資料三:遇鄉村演戲,則結伴戲場,男女雜沓,婆娑作態,頗不雅觀,風俗之未盡美也。
12.民間演戲、唱戲與下列那種社會活動關係最密切?(A)文人雅集(B)宗教慶典(C)交易市集(D)宗廟祭祀。
13.資料二中頭家收錢組織戲班演戲,其表演的場地應當在何處?(A)私人居所(B)專業劇場(C)廟埕空地(D)市集廣場。
14.資料三的作者認為:「男女雜沓,婆娑作態,頗不雅觀」甚至認為是「風俗之未盡美也」。
我們如何理解這種說法?(A)當時新聞媒體反對當地的男女地位帄等(B)西方教士對這時社會風氣開放感到訝異(C)地方耆老對時下年輕人舉止有相當不滿(D)來自內地的官員對臺灣社會風氣有微詞。
15.甫於2012年末過世的英國史家霍布斯邦曾出版了「19世紀三部曲」,將19世紀區分為1789〜1848、1848〜1875、1875〜1914三個階段,分別依各階段的特色命名。
依你對1875〜1914年歐洲歷史發展的了解,該階段應予以何項名稱最恰當?原因為何?(A)帝國的年代:各國爭相發展海外殖民地,建立勢力範圍(B)資本的年代:繼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後,歐洲各國也相繼推動工業化,資產階級日漸得勢(C)革命的年代:歐洲各國自由勢力奮起,取代保孚主義而掌握實權(D)民主的年代:各國採行議會民主,並竸向世界各地傳播。
16.上課討論19世紀後半期西歐的社會結構時,老師請同學舉出「當時社會的重大改變」的指標,幾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的看法,請問誰的說法最適當﹖(A)許多國家的政府改善教育設施,並成立各種研究機構(B)各國政府開始闢建運河,開港灣,建公路,改善交通運輸(C)各國政府都要成立專門的部門,解決有關宗教及信仰爭端(D)以社會正義或社會福利為訴求的政黨得票率明顯增加17.1932年,英國外交大臣評論國際形勢時說:「近兩年世界正在倒退…各國相互之間不是向穩定的和帄邁進,而是採取危及世界和帄的猜疑、恐懼和威脅的態度。
」請問:上述評論出現的歷史背景應是下列何者?(A)蘇俄主導華沙公約組織(B)日本侵略中國(C)德國併吞捷克蘇台德區(D)希特勒統治德國並撕毀凡爾賽和約。
18.某份報紙裡出現以下的報導:「一千二百二十四座舊牌位堆積於焚燒場內,在官民的環視下由僧侶執行空前且極莊嚴的焚化作業,儀式嚴肅。
由於當局的苦心以及部落民眾的自覺,三百年來的陋習、祭祀的浪費與衛生狀況終得改善。
即日起部落民眾一律改以內地式新佛壇祭祀祖先,…此事實值得大書國家 泰國 南韓 越南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日本 不丹 % 94 23.3 50 42.5 70 71 74特書。
」請問:這份報紙應該是以下何者? (A)1900年代的《新民叢報》 (B)1920年代的《臺灣民報》 (C)1930年代的《臺灣日日新報》 (D)1950年代的《中央日報》。
19. 一位科學家的傳記這樣描述他的生活:「當時,國內正在討論學生是否應當停授希臘文與拉丁文,改學德文或英文。
林蔭大道上裝設了最早期的電力街燈。
以中產階級與自由派為骨幹的共和國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但主張復辟的、主張貴族政治的、主張社會主義的,仍左右夾攻政府。
」請問這位科學家應當是誰?(A)美國人愛迪生(Edison ,1847〜1931) (B)義大利人弗打(V olta ,1745〜1827) (C)法國人柏克勒爾(Bacquerel ,1852〜1908) (D)德國人蒲朗克(Planck ,1858〜1947)20. 一位外交官暢談自己國家的外交傳統:「至少在過去數百年中,我們一貫的外交政策目標,就是創造一個分裂的歐洲。
為了歐洲的分裂,我們幫助荷蘭人對抗西班牙人,幫助日耳曼人對抗法國人,幫助法國人和義大利人對抗日耳曼人,最後又幫助法國人對抗義大利人和日耳曼人。
」請問上文中的「幫助日耳曼人對抗法國人」應是指下列何事? (A)英俄普奧共組聯軍征伐拿破崙 (B)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幫助德國擊退法國,取得在巴爾幹半島的優勢地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奧聯手對抗法國 (D)美國在普法戰爭時協助德國統一,以壓制當時獨霸歐洲的法國的勢力21. 19世紀時,致力於推動義大利統一的馬志尼曾說過:「我原以喚醒義大利的靈魂為務,最後卻發現其屍體!」請問此段話的意涵應是下列何者? (A)他認為義大利統一的最主要敵人應是法國,而非奧地利(B)他認為義大利統一的範圍應包含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C)他認為義大利的統一應由燒炭黨主導,而非薩丁尼亞王國(D)他認為義大利統一後應實行共和體制,而非君主立憲22. 小松在一本文化史的書中看到一段對某種思潮的描述: 「對神的看法:重視宗教,視神為鼓舞人的精神力量。
對中世紀的看法:充滿英雄偉績、高尚情感、社會和諧。
歷史觀:史學家應描繪和分析多采多姿的民族、傳統和制度,並研究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
」請問這應是對下列哪一思潮的描述? (A)社會主義 (B)浪漫主義 (C)存在主義 (D) 保孚主義23. 有人認為,希特勒從入獄到成為德國「元首」,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
此「時勢」是指: (A)他撕毀對德國過於嚴苛的凡爾賽和約,使德國人視他為民族英雄(B)全球面臨經濟大蕭條,民主政治飽受威脅 (C)呑併捷克,個人聲威達於頂點(D)防堵共產主義的蔓延,符合當時歐美國家的主流思潮24. 史書中評論某位英國首相的重要事蹟:「☆☆回到英國後,宣稱已經從希特勒手上『帶來榮譽與和帄』,無奈世人到後來方才醒悟:☆☆手上的△△,純為廢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