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漏验案:明确诊断,勿妄止血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
倪海厦点评弟⼦张孟超诊病案例之崩漏编者注:⽂中⿊⾊字体为病情描述,蓝⾊及红⾊字体为张孟超医师判断,下⽅为倪海厦⽼师评语。
⼗枣汤案例【⼀】崩漏◎2-27-2008初诊43岁刘姓已婚妇⼈求诊,原因是三个多⽉持续经⾎不⽌,经中西医多位医师治疗⽆效,(本来⼼想,不过是芎归胶艾汤或桂枝加龙牡汤之属,转念想,多位前医治疗⽆效,必有其它原因,别先⼊为主,莫忘倪师告戒:放空⾃⼰)。
经问诊得知:经⾎⾊淡红,质稀⽆⾎块,点滴不⽌,腰腹没有疼痛不适,四肢冰凉,怕冷怕风,平时不易出汗,⼝不渴,喜热饮,⾷欲尚可,⼆便正常,病⼈⾃诉:我还有⼀个奇怪的症状(来了来了, 我⽴即竖起⽿朵, 倪师说过, 当病⼈如此陈述时, ⼀定是个关键因素.)已经咳嗽⼀两年了,每⽇清晨必有许多⽩⾊稀稀的泡沫痰吐出,除了第⼀⼝痰微黄之外,其余皆⽩⾊,偶尔带有⾎丝,⼝⾥时有凉凉⿇⿇,⼜似辣辣的味道(想必是肺⾦之⽓味),于是我追问:睡眠好吗?可否⼀觉天亮?答:不⾏,每周总有两三次,清晨四到五点醒来不能睡。
胸闷吗?胸闷短⽓,⽽且背部膏盲区⼀直有⼀个巴掌⼤⼩的⾯积觉得冷,好像有⼀台冷⽓在吹我的背。
(再问⼀句我就可以确诊了,不是⼩青龙,便是+枣汤)。
您可以平躺着睡吗?答:可以。
此乃⼩青龙汤症⽆疑,我开⽴处⽅:【⼩青龙汤,加重⼲姜、再加炮附⼦】。
刻下脉诊:双⼨脉细弦=>(寒饮之脉)。
腹诊:⼼下部有振⽔⾳及⿎⾳=>(⼼下有⽔⽓之腹証),⼩腹及少腹区⽆压痛,但腹⽪软⽽⽆⼒。
切诊也⽀持我的诊断。
◎3-4-2008复诊第⼀次病⼈⾃诉⽉经量减少了,甚⾄有⼀两天是⼲净的,她赞道:你是唯⼀的⼀个医⽣告诉我,问题不在妇科,⽽是肺部引起的上虚不能制下,因⽽有漏下之症。
不愧是倪医师的学⽣!(原来⼜是⼀位恩师的粉丝)现下已⽆怕风之症,咳嗽及⽩痰也减少,背后冷的区域缩⼩⾄拳头般⼤⼩,但四肢仍冰冷。
表寒已除,⾥寒饮重,于是处⽅:【射⼲⿇黄汤,加⼲姜、⽣附⼦⼆钱】。
◎3-14-2008复诊第⼆次病情⽆⼤进展。
李可治疗崩漏的几个医案–经方派(一)青霉素过敏后血崩水峪农妇张翠英,48 岁,1984 年11 月16 日初诊:3 日前青霉素过敏休克,急以毫针刺鼻尖素髎穴,行雀啄术;内关提插捻转约20 秒,患者苏醒脱险。
(此法救治过敏休克20 余例,最多1 分钟脱险)然暴受惊恐,气短身软不能起床。
前日适值经期,遂致暴崩不止,经妇科抢救,仍淋漓不断,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色苍白,气喘自汗,食少头晕,心动神摇。
血色鲜红无块屑,脉沉细弱,舌淡红。
此由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脾胃气虚下陷不能摄血,陷者举之:生芪60 克,当归20 克,煅龙牡、朱茯神各30 克,山萸肉60 克,姜炭、三仙炭、红参(另炖)、灵脂、炙草各10 克,柴胡、升麻各6 克,鲜姜5 片,枣6 枚,3 剂。
11 月9 日二诊:血止,脉起,食纳好,隐隐头痛不休,此由血脱气陷,血不上荣,予补中益气汤3 剂而愈。
(二)暴崩欲脱豪子头村老七之妻,46 岁,1983 年6 月13 日,因暴崩邀诊,至具家,见患者倚被侧卧,面色惨白,喘汗心悸,四肢不温,口不能言。
诊脉右空大,左沉弦,舌淡。
暴崩之后,气随血脱,阴损及阳,急固之,予破格救心汤平剂:山萸肉120 克,红参30 克(捣末同煎),煅龙牡、活磁石、附子各30 克,姜炭30 克,炙草60 克,急煎频灌,约1 小时许脱险。
询之,知患者去年遭伤子之痛,当时适值经期,悲伤忧思,致食少经乱,淋漓不断达10 个月之久。
妇科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出血。
悲切伤肺,忧思伤脾,脾肺既伤,中气萧索,不主统摄。
日久失治,损及八脉。
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肾失封藏,故近日崩漏大下,腰困不能转侧。
年近五旬,天癸将竭。
治崩之法,傅氏女科有安老汤一方,峻补中气,滋培肝肾,当属对证。
唯于八脉损伤,气虚下陷欲脱,不甚合拍。
拟参照《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止崩汤意,合方化裁进治:生芪、九地、红参、当归、山萸肉、煅龙牡各30 克,乌贼骨24 克,茜草炭10 克,柴胡、升麻、炙草各10 克,三七6 克、五倍子1.5 克研末冲服,阿胶15 克(化入),盐补骨脂30 克,胡桃4 枚,3剂。
“一句经验谈”——治漏勿忘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121000)张雷真正接近来《爱爱医》快半年了,认识了一批热爱中医的朋友和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斑竹,真的很高兴!学生从医十余年,先后自费进修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中医学府,求拜十余位***中医**学习,受益匪浅,对中医也有了微薄的认识,每每回想起在学习期间因为老师画龙点睛的一句经验之谈,至今应受益于临床,不亦乐乎!今不顾己之浅陋,愿抛砖引玉讲“一句经验之谈”,与同道共享:临床时我们经常遇见一些患者月经淋漓不断,或时发时止,西医多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性出血”,西药无特效方法,大都建议刮宫,还有的因为临床彩超显示子宫内膜太厚又怕有坏病,所以又建议诊刮取病理。
我承认刮宫对部分患者确实有效,但大多数患者还是复发。
如果碰见一些粗劣妇科的大夫,不仅此病未好,又出现闭经,痛经,甚者可见子宫内膜异位证。
嗨!西医这方面真的不行。
但我们中医真的有办法。
我们中医将经血突然暴下,量多势猛的叫做“崩中”;将月经淋漓不尽的叫做“漏下”。
“子宫内膜增殖性出血”类似后者“漏下”。
临床老师们治疗此病根据《备急千金要方》云:“瘀血占据血室致血不归经”的理论,认为漏证即便属虚,亦是虚中夹实,治疗上忌一味止血,以犯“虚虚实实”之戒,而要“通因通用”。
治疗上提出“化瘀生新法”。
中药活血通经之品可使子宫内的瘀血排除而止血,这与西医“刮宫”的作用类似,不仅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完全脱落,而且还有止血之功。
临床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子瑜老师:当归24 g、川芎9g、桃仁9g、姜炭6g、益母草15g、甘草6g.三七粉2g (冲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许润三老师:当归24g、川芎9g、蒲黄9g、五灵脂15g、党参15g、枳壳15g、益母草15g、桑叶20g、甘草6g、三七粉2g (冲服).北京中医药大学郭志强老师:黄芪15g、党参15g、益母草15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2g、姜炭6g、益母草15g、桑叶10g、甘草6g、三七粉3g (冲服).北京中医药大学肖承悰老师:党参15g、太子参15g、南沙参15g、(为小西洋参)白术10g、枳壳15g、益母草15g、蒲黄15g、生贯众10g、花蕊石12g、煅龙牡各30g、三七粉2g (冲服)。
崩漏治验(名医验案)崩漏乃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不能制约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
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
崩、漏经乱可以交替出现,互相转化。
崩漏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崩漏的病因病机,拟定清热固冲汤、补脾固冲汤、益肾固冲汤、活血固冲汤治疗崩漏,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1 清热固冲汤1.1 方药组成及应用:方由煅龙骨、煅牡蛎各20 g,生地、黄芩、黄柏各15 g,阿胶(分2次烊冲),白芍、地榆炭、侧柏炭各10 g,大黄炭、升麻各6 g组成。
方中生地、黄芩、黄柏滋阴清热,白芍敛阴和血、阿胶、地榆炭、侧柏炭养血止血,大黄炭祛瘀止血,煅龙牡收敛止血,升麻升提气机。
全用具有清热固经、凉血止血的功效。
适用于热灼冲任,迫血妄行的崩漏。
在临证中,虚热者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实热者加知母、黑栀子;兼气滞血瘀者加柴胡、益母草。
1.2 案例:林某,15岁,学生,1995-03-15初诊。
主诉月经13岁初潮。
2 a多来月经紊乱,始则30~40 d一至,近6个月月经先期,15~20 d一至。
量中等,色红。
3 d前又提前10 d余突然来潮,量是平时的2倍,色红,质稠。
口干烦热,心烦不寐,大便干结,小便如常。
舌红、苔少,舌心光剥,脉弦细。
诊为青春期功血。
证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热迫经血,妄行无度。
治宜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拟清热固冲汤加沙参、麦冬各10 g。
连服3剂,月经量减少,继服5剂,血止。
后予知柏地黄丸20粒,1粒/次,2次/d,巩固疗效。
2 补脾固冲汤2.1 方药组成及应用:方由党参、黄芪各30 g,白术、淮山各15 g,熟地黄、阿胶(分2次烊冲)各12 g,血余炭、仙鹤草、升麻各10 g组成。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淮山益气培元,熟地黄养血滋阴,阿胶、血余炭、仙鹤草补血止血,升麻升提气机。
合用具有益气摄血,补脾固冲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失统,气虚下陷为主的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止血三法止血三法是指治疗崩漏常用的“塞流”、“澄源”、“复旧”三种治疗方法。
止血三法首见于明代方约之所著《丹溪心法》一书,方约之主张治疗崩漏:“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慎守病机,结合临床具体见症,灵活变通,对止血三法进行充实和完善。
(一)塞流治标,兼重逐瘀。
崩漏的主症为出血,治疗崩漏的目的是止血,塞流止血乃“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但止血之道并非一味的固涩止血,应该根据病情之缓急,出血时间之长短,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崩漏下血量多时,临证选用独参汤或者生脉散加减以补气摄血救急为要,待病情稍缓和以后,再根据出血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相配伍。
血热者加贯仲炭、旱莲草、黑栀子等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属于气虚者加白芍炭、荆芥炭、升麻等升提止血之品;属于血虚者加阿胶、熟地黄炭等滋阴养血止血之品。
崩漏出血作为妇科之急症,医患皆以止血为要,无可非议。
叶天士曾说:“留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
”但是临床观察,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总由冲任损伤,胞脉不固,而致血不归经,所以用药上,当止血和祛瘀并用,引血归经。
若单用止血之品,唯恐旧血不去,瘀血内阻,常有它变,且仅能治标,非治本之法。
所以在止血的同时常加用逐瘀止血之品,一者可以加速止血,二者可以防止瘀血留滞。
临床多选用失笑散加益母草、枳壳、茜草等化瘀止血之品。
崩漏虽然有时下血量多,但正气未虚或者未见脱证者,逐瘀止血应该贯穿始终。
方药组成:益母草三十克,蒲黄炭十五克,茜草十克,三七五克(冲服),黑山楂十五克,红参十克,枳壳十克。
水煎服。
用之可使瘀血速去尽去,而出血速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逐瘀止血中药,可以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使子宫内膜迅速脱落。
(二)澄源求因,看重肝脾肾。
崩漏下血量减少,或者出血缓和以后,澄源求因,是治本的主要措施。
崩漏一证,热证多而寒证少,虚证多而实证少,所以此时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不可偏废。
崩漏一、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使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关系密切。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常规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量可少至点滴淋漓或多至大量出血,有时有数周数月停经。
然后出现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大,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此病人常伴贫血。
三、临证(症)施护1、出血量多时,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必要时去枕平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的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燥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血压下降、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厥、气海等穴,以血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饮食护理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
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阴虚者宜食用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养之品,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
肾阳虚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脾虚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血热患者以清淡为主,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湿性食物,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
五、用药护理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重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不得随意修改用量,药物减量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天减量3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
六、并发症护理1、贫血:患者体质较差,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
活血化瘀止漏下验案3则
成荣生;武月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2(018)006
【摘要】@@1 崩漏rn 李某某,女,25岁,2001年8月7日初诊。
rn 阴
道出血,淋漓不断52天。
患者于52天前经血来潮,量多色暗,夹有血块,10天自止。
4天后又见出血,点滴而下,持续不止,伴小腹疼痛拒按,且带下量多,全身乏力,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淡红、有瘀斑、苔白,脉涩无力。
证属瘀血内阻,正气匮乏。
治以活血化瘀,益气摄血。
药用:当归24g,川芎6 g,桃仁g,炙甘草6 g,炮姜1 g,炒蒲黄12 g,炒五灵脂10 g,炙黄芪20 g,黄芩10 g,川牛膝6 g,阿胶10 g,荆芥穗炭10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漏下停止,诸症消除。
……
【总页数】1页(P61)
【作者】成荣生;武月平
【作者单位】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 033300;柳林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2
【相关文献】
1.冉青珍主任医师清肝止淋汤治疗妇科出血性疾病验案举隅 [J], 何才燕;冉青珍
2.加减固本止崩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案二则 [J], 许良华
3.黄政德教授运用固本止崩汤辨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验案 [J], 霍铁文;黄政德
4.止漏汤治疗妇女漏下 [J], 钟靖
5.熄风止痉药在治疗胆囊结石病中应用验案1例 [J], 鲍向楠;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固本止血汤治疗室女崩漏
薛葵,主治医师(江苏省太兴市红十字医院)。
主治: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处方:生地、熟地、旱莲草、白芍、女贞子、黄柏、地骨皮、炙黄芪、炒白术、失笑散(布包)、地榆各10克,续断15克,三七粉(冲服)3克。
上药于经潮第3日始煎服,日1剂,分2次服。
症见宫血如涌,色深红,伴灼热唇赤,口渴喜饮、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取本方加丹皮、炒山栀各10克。
症见宫血时多时少,淋漓不尽,色鲜红,伴头目眩晕,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舌红中有裂纹,脉细数,取本方加龟板、萸肉各10克。
症见宫血时多时少,迁延不尽,色清而夹有血块,少腹坠胀刺痛,血块下后则少腹胀痛可减轻,面色光白,头晕乏力,短气懒言,舌淡紫或边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本方加党参、当归、红花各10克,黄芪增至30克。
治疗患者30例,服药3剂血止者12例。
4~6剂血止者14例,7~9剂血止者2例,服10剂以上血不止者为无效,计2例。
总有效率达93.33%。
室女崩漏又称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为妇科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女过早进入青春期者较多,但因体内性腺激素水平不足,常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
固本止血汤重在补肾养
血固冲为本,以益少女先天,并酌加清热泄火,祛瘀止血之品以澄源兼顾塞流,再伍以益气健脾之药以助生化之源,调养后天补先天,故收效较好。
经期忌食生冷辛辣及体育活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妇科学》-崩漏的学问(不可盲目止血)我记得有一位小姑娘之前曾来找过我看病,去年她曾在我这里治疗痛经,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她最近又来找我了,说她在本月的排卵期出现了异常的出血情况,而且血色很深。
她感到非常害怕,赶紧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她没有大问题,医生给她开了一盒止血药,她吃了几天却发现出血越来越多,才想起来来找我看看。
我要求她把吃的止血药拿给我看看,但是她没有带来,只给我看了照片。
一看那个止血药的配方,我大概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虽然我不记得这个止血药的名字,但我知道它的配方包括了地黄炭和地榆炭等成分。
我问她最近有没有吃过冷的东西,她说她最近吃了很多水果和酸奶。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发现它呈暗青色,同时她的脉搏也很沉紧。
根据这些症状,我可以确定她的寒凝冲脉血不归经。
只要清除掉胞宫冲脉的寒气,血就会自然回归脉中。
《素问·痿论》:“是谓夺精,此为病名,妇人下血,名为崩。
”-(出处:《素问·痿论》)注释:夺精指肾精亏虚,妇女因先天之气弱,后天之气易于外泄,故容易形成崩漏之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虚则崩,阳虚则漏。
”-(出处:《素问·生气通天论》第四章)注释:本段经文讲述阴阳失衡导致崩漏之证的形成,阴虚则出现崩,阳虚则出现漏,因此治疗崩漏之证需要调整阴阳平衡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阿胶、艾叶炭、当归、白芍、仙鹤草、地榆等,我让她回去喝七天。
她只喝了三天,就跑回来告诉我她的出血情况已经好了。
我提醒她,如果再吃冷的东西,下次可能还会出现痛经。
她保证再也不会这样了。
现在很多人面对崩漏出血,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这是血热外溢的表现。
其实这种陋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地辨证。
崩漏之证虚实寒热变化无穷,其中以寒热最为关键,纯寒纯热寒热夹杂都是很常见的。
如果医生连寒热都判断错误的话,就会让崩漏加重,带来更多的伤害。
崩漏临床验证崩漏汇编发表者:赵东奇2648人已访问1 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不公开且有显著疗效汇萃》【构成】生荒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处】①先将药物用冷水数量适宜浸泡1钟头,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逐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餐前及晚饭后1钟头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荒、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猛然下血甚多,赤色绯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疲乏困倦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烦心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新姜,加茺蔚、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施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2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不公开且有显著疗效汇萃》【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荒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草、喷鼻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儿3块为引。
【用处】逐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餐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此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首要病发机理是脏腑气血功效掉调,冲任损伤不克不及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干,不过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吃亏,冲任掉调等。
经方案例分享: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顽固崩漏一年余,用胶姜汤一剂血止作者/宋柏杉王某,女,51岁,患者阴道下血1年余。
曾在某医院行止血治疗,输注止血药,身体僵硬,把身体都输硬了,用她的话说:“这血都定了,要凝了,但是我底下这血,哗哗的往出流,止不住。
”后来西医想要给她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拒绝,经多方中医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来到我门诊。
每天排出大量血水,我一直认为女性很奇怪,你看她就这么天天地流血,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贫血,这要男人流这些血,早死了,这女人就很奇怪。
女人是以血为本,天天流特别多,卫生巾都不行,得用纸尿裤,一张一张往出扔,后来我还特意让她留一个,我说我看看,你究竟是不是血,这一天下这么多血,你能活着,我都觉得奇怪。
后来一看还真是,就是那种淡粉色的水。
伴见轻微腰酸,脸色略黄,体力尚可,饮食可,二便无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是崩漏,证型是冲任虚损,我们用的是姜胶汤。
阿胶20g,熟地3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生姜30g,炙甘草15g,黄酒200ml。
3付,水煎服,日三次。
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
因为她年头太长了,我没开一付,开了三付,患者服用一剂中药血止,就是一剂,姜胶汤治疗的冲任虚损,就是一剂,非常好用。
二诊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5g,生地10g,桃仁5g,红花5g,赤芍5g,枳壳5g,柴胡5g,川芎5g,桔梗5g,牛膝10g,生水蛭5g,益母草10g,刘寄奴10g,炙甘草3g。
7付,水煎服,日三次。
为什么又改成血府逐瘀汤了?因为在下血日久,里边的络脉会有瘀血,我们用它做一下清道夫的工作,清理一下络脉。
三诊处方右归丸,填精补肾来善后。
熟地20g,附子6g,肉桂6g,山药30g,山萸肉10g,菟丝子15g,当归10g,杜仲15g,鹿角胶10g,枸杞子10g。
7付,水煎服,日三次,善后。
这是一个补肾法善后,患者要发怵喝中药,完全可以用丸药,有现成的成药。
崩漏的几个证型我们把崩漏,分为几个证型:一个是血热妄行,第二个冲任虚损,第三个瘀血阻滞,第四个宫寒不缩。
崩漏治验彭坚崩漏24、胶艾汤治疗功血症胡某,女,32岁,已婚。
1996年4月5日初诊。
患者一年来经水不断。
每次月经来潮四、五天,量特多,夹有血块,以后则淋漓不断,拖至20余天,一月仅有几天干净。
曾进行过两次刮宫术,效果不佳,反而出血更严重。
现在月经已来两天,量多、色红、有大的黯色瘀块,腹痛,腰酸,头晕,失眠,面色无华,食欲及大小便均可,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此属崩漏,当止血消瘀,用胶艾四物汤加减,处方:阿胶10g 艾叶5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5g 续断15g炮姜5g 侧柏叶10g 茜草15g 乌贼骨10g 花蕊石10g(布袋包) 琥珀10g(布袋包) 五剂4月10日二诊:服完五剂后,血已渐止,腹痛、腰痛均减轻,但感到十分疲劳,食欲不佳,胃部饱胀,大便次数多,睡眠仍差。
舌淡,脉细软。
当补气养血,用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30g 红参10g 白术30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茯神15g 远志10g枣仁15g 桂圆肉15g 广木香5g 焦三仙各10g(布袋包) 生姜10g 红枣10g 7剂4月20日三诊:服上方精神好转,食欲恢复,大便正常,仍睡眠欠佳,腰酸,略有白带,舌淡红,脉缓。
处方:上方去焦三仙,加杜仲10g,续断10g,菟丝子10g,再服七剂4月28日四诊:服上方感到舒适,精神脸色均如常人,离正常月经来潮已近,在上方的基础上,续服七剂,处方:黄芪30g 红参10g 白术30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炮姜5g 艾叶5g 续断15g 琥珀10g(布袋包) 花蕊石10g(布袋包) 生姜10g 红枣10g5月10日五诊:5月3日月经来潮,基本准时,月经量仍较多,但五天即干净,只有少量血块。
处方:黄芪30g 红参30g 白术30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炮姜5g 艾叶5g 杜仲15g 续断15g 菟丝子15g 山萸肉20g 鸡血藤30g巴戟天20g 琥珀10g 花蕊石10g 三七10g 血竭10g 三剂研末为蜜丸,每服10g,早晚各一次,可服二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