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美术人物比例美术创作中,人物比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绘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美感。
正确的人物比例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美术人物比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创作技巧。
一、人物比例的重要性人物比例在美术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逼真度和观赏性。
如果人物比例错误,人物形象会显得扭曲、不协调,给观者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正确的人物比例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人物比例的基本原则在创作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人物比例原则可以帮助艺术家绘制出更加准确、优美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人物比例原则:1. 正面人物比例:人物的身高通常可以分为头部、躯干和下肢三个部分。
在正面视角下,头部的高度大约占整体身高的1/7。
眼睛位于头部的中间位置,鼻子的高度位于头部的1/2。
2. 侧面人物比例:在侧面视角下,头部的长度大约为全身的1/4。
眼睛位于头部的中间位置,嘴巴的位置位于眼睛的下方。
3. 人物四肢的比例:手的长度大约为全身的1/10,手指的长度大约为手的2/3。
脚的长度大约为全身的1/6,足弓的高度大约为脚的1/3。
三、调整人物比例的技巧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能会遇到需要调整人物比例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使用比例辅助工具:比例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准确地绘制人物比例。
例如,可以使用比例尺或者参考物体来测量和校准各个部位的长度,确保比例的准确性。
2. 视觉对比法: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和人体,艺术家可以判断人物的相对大小关系。
例如,可以比较人物与周围物体的大小,从而调整人物的比例。
3. 实践和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艺术家可以提高对人物比例的感觉和判断力。
多画、多观察,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的创作,逐渐掌握绘画中的人物比例。
四、总结美术人物比例是作品中的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目标: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导入组织教学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生:绘图铅笔二、发现新知1、今天咱是一节美术课,美术课就是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愉悦的课。
欣赏图片,看看你在这些图片中能发现什么共性: A.古埃及金字塔。
(点出红、绿线)B. 古印度泰姬陵。
C.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
看出图中红、绿线之比,有什么关系来?板书(黄金比例“ 1 :0.618 ”)这也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板书: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设计意图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感受欧亚建筑中的黄金比的运用)把黄金比做到极致的 D. 法国巴黎圣母院师问:这些图片中运用黄金比例的建筑都给你什么感觉?(板书:大气、庄重、和谐)、舒服(简称“美”),这么神奇的黄金比例是谁发明的呢?他是2400 年前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的。
所以欧洲建筑中非常推崇运用黄金比例,优秀建筑也非常多。
那在我们中国建筑中有没有运用黄金比例的呢?示故宫图,有人在里面求证了许多黄金比,今天我们不来探讨,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索答案。
2 、刚才我们都是欣赏的建筑中的黄金比例,那么在其它方面有没有黄金比例呢?出示《维鲁维斯的人》这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画,他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
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4.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冀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分类。
2.学会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
3.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视听法。
2.组合法。
3.创造法。
四、教学内容1.比例的概念和分类。
2.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
3.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比例的概念和分类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分类。
比例是指事物之间数量的关系,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等,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比值。
比例分为绝对比例和相对比例两种类型。
2.教师演示绝对比例和相对比例的计算方法。
绝对比例可以用实际尺寸和画图尺寸比值计算得出,相对比例则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比较得出。
第二步: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1.教师示范如何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
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需要用尺子、标尺等工具,以实际物体的尺寸为基准,来计算画图尺寸与实际尺寸之间的比值。
2.让学生自行操作测量工具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
让学生自行操作测量工具,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并对比实际尺寸和画图尺寸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第三步: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1.教师演示如何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
创造美术作品时要注意比例关系,避免出现歪曲、变形的情况。
教师可以借鉴实际物体的尺寸比例,来确定图像的比例。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加强对比例概念的应用,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初步认识到比例的概念和分类,并学会了测量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和创造美术作品时注意比例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美术比例的名词解释美术比例是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正确运用比例,画家能够在作品中展示出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物体或景物。
正如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比例关系一样,美术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比例法则。
其中最基础的比例法则是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是一种以斐波那契数列为基础的比例关系,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和设计中。
它认为,当两个物体的比例关系接近0.618(或其倒数1.618)时,会产生一种美感和和谐感。
除了黄金比例,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美术比例,例如人体的七头法则。
在绘画人物时,艺术家通常会使用人体的头部作为基准,将整个身体划分为七个等分。
这种比例法则可以帮助画家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形、面部特征以及肢体比例。
除了在绘画中使用比例之外,美术比例在建筑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师会运用各种比例法则,如点线面法则和虚实对比等,来营造出适宜人眼观看的建筑形态。
通过合理运用比例,建筑物可以显得更加稳定、和谐,给人以舒适和美感。
在艺术中,美术比例的正确运用是一门独特的技巧。
艺术家需要观察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比例法则。
通过高超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画家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主题,在作品中表达出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美术比例不仅仅适用于传统绘画和建筑,它在现代设计和摄影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设计师和摄影师会运用比例原理来创造出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
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空间设计,正确的比例关系可以改变观者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美术比例作为一门艺术技巧,既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又需要严谨的观察和测量。
艺术家必须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比例关系,同时又能保持个人的创造性。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艺术家才能逐渐掌握和运用好美术比例的技巧。
总之,美术比例是绘画、设计和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正确运用比例,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美感和和谐感的作品。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比例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发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定义、比例的类型。
2. 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人物比例、物体比例、画面比例。
3. 比例美的感知: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
4. 实践练习: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难点:比例美的感知,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分析经典美术作品。
2. 示范法:演示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美术创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比例的基本概念、经典美术作品等。
2.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参考资料:有关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的书籍、文章等。
4. 展示空间: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比例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介绍比例的定义、比例的类型,如等比例、不等比例等。
3. 分析比例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讲解人物比例、物体比例、画面比例等方面的应用。
4. 感受比例美:欣赏一系列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5.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比例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以比例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初中美术比例知识点归纳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凭借着独特的视觉方式和表现手法,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在美术创作中,正确的运用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艺术家的意图。
初中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比例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比例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一些应用实例。
一、人体比例人体比例是美术创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绘画中,正确的人体比例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人体比例的关键在于头部和身体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人类的身高大致是7个头的长度,其中头部占据了一个头的长度。
此外,头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部分,如额头、眼睛位置、鼻子位置、嘴巴位置等。
掌握好这些比例关系,就能够绘画出具有立体感和比例协调的人物形象。
二、静物比例静物比例是指在绘画中描绘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在画静物时,需要准确把握物体之间的大小、间距和位置关系,以使整个作品看起来和谐、舒适。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画一组水果,如苹果、橙子和香蕉。
在画这些水果时,要注意它们的大小差异和排列方式。
比如,大苹果应该放在前面,小苹果应该放在后面,以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
三、透视比例透视比例是指在绘画中创造出三维空间感的技巧。
通过正确运用透视比例,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有远近之分,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常见的透视技巧有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在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通过将物体从前到后逐渐变小来表现远近关系。
两点透视是画面中有两个消失点,通过将物体从两边的消失点到中间逐渐变小来表现远近关系。
正确运用透视比例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更好的观赏体验。
四、建筑物比例绘画中的建筑物比例是指在画建筑物时准确把握建筑物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
在画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宽度、长度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
比如,在绘制一座房屋时,需要确保门窗的大小和位置与整个建筑物的比例协调。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专业知识汇报人:日期:•比例基础知识•比例在美术中的应用•比例的心理学效应•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目•比例的进阶概念与技巧•美术中比例的案例分析录01比例基础知识定义与重要性定义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在美术中,比例是指形状、尺寸或距离之间的相对大小和关系。
重要性比例关系在美术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作品的平衡、和谐和美感。
正确运用比例知识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掌握构图、色彩和明暗等元素。
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1:1.618或0.618:1。
这个比例被认为是最具美感的比例,因为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螺旋壳、植物生长等。
应用在美术中,黄金分割比被广泛应用于构图、绘画和雕塑中。
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个比例来安排画面的布局、确定形体的位置和大小,以达到和谐、平衡和美的效果。
数学比例的应用定义数学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通常用交叉乘法或直接比较来表示。
在美术中,数学比例被用于精确地表示形状、尺寸或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应用数学比例在美术中有很多应用,如建筑设计、绘画和雕塑等。
艺术家可以利用数学比例来精确地控制形体的比例、确定色彩的明暗和深浅,以及平衡画面的构图等。
此外,数学比例还可以帮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02比例在美术中的应用在绘画中,掌握正确的人物比例非常重要。
通常,人物的头和身体的比例是1:7或1:8,而头部本身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大约是1:1。
人物比例绘画中的构图比例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
例如,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都是常见的构图比例。
构图比例在绘画中,色彩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画家需要通过调整不同颜色在画面中的比例,来达到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彩比例雕塑中的人体比例通常也是以头长为单位,常见的比例有1:7、1:8等。
雕塑家需要精确地掌握人体比例,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雕塑中使用的材料比例也非常重要。
教学反思南山小学许文明教学反思一、《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正是让学生认识比例知识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计算,找出黄金分割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知道黄金比例并且会用比例知识进行绘画,课堂效果很好。
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由于偶戏这一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很多学生带来了布袋偶和木偶。
在课的一开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偶,兴高采烈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偶戏表演,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根据所带来的材料,发挥想像力制作可爱的手偶形象。
学生制作过程中,我适时的巡视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最后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编创一些手偶剧,到前面临时扯起的幕布后面表演起来。
幽默滑稽的表演给学生们带来了一阵阵的欢笑,同时也尝到了偶戏的民俗味道。
二、《飞天》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的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发动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尽量的让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
在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带学生具体分析飞天人物的动态特征,学生还提到了春晚上的飞天舞蹈,我也让几个学生在集体面前尝试着模仿几个飞天的动态,学生的兴趣浓厚。
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画中出现的问题。
三、《色彩的色相》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
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4、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 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布置下节课工具
课后记:对于上节课来说,这节好多了,有了透视的一点基础,对于比例就比较好理解和接受,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收效好了很多。
六、板书设计
4、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国画
意大利达芬奇《维鲁维斯的人》素描黄金分割的比值是1:0.618
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教学反思: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
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