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2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经历连接电路的动手过程,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4.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激发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电路的概念,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二节电路》。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电路的组成自主阅读教材P3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最简单的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1)像电池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2)像灯泡消耗电能的装置叫用电器;(3)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叫开关;(4)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自主阅读教材P3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如图,有甲、乙、丙三个电路,其中甲图是通路,乙图是开路,丙图是短路。
3.我们常说的开灯是指开关闭合(选填“闭合”或“断开”),使电路接通,电流通过用电器的电路叫通路。
4.我们常说的关灯是指开关断开(选填“闭合”或“断开”),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又叫断路。
5.由于错误的操作或故障,导线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三)电路图自主阅读教材P39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记忆教材第39页的图3-2-6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其中电源的符号是,灯泡的符号是,开关的符号是。
7.把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电路》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用具: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动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你周围到处都有电路。
从你的台灯,到跨越大海的电缆;从你的玩具车,到飞向太空的火箭,都有电荷流动的电路。
通过展示高架输电线、跨海电缆、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和电动玩具的电路,以及家庭照明电路等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世界。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电路的组成1、提出问题——如何让灯泡亮起来材料:电池1节,灯泡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怎样连接才能让灯泡亮起来让学生试着把它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2、动手做在实验前,教师要强调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3、认识电路、电源、开关及用电器在“动手做”的基础上,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电源:提供电能,持续供电的装置。
干电池、发电机、蓄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灯泡、电风扇、电饭锅。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按钮、闸刀、拉线、空气开关。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通路:接通的电路。
现象:闭合开关。
本质: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开路:断开的电路。
现象:断开开关。
本质:无电流通过用电器。
短路:由于错误操作或故障,使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有大电流,烧毁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三)电路图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
P47图4-1-6电路中常见的图形符号。
强调:规范。
门铃电路图: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四、作业P41 自我评价1、2、3。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 2 电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电路”。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的闭合和断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
2. 培养学生动手连接电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难点:电路的闭合和断路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学具:同上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路的定义,即用电源、导线、开关和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
3. 组成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学会使用导线、开关、小灯泡等元件搭建基本电路。
5. 闭合和断路讲解:讲解电路的闭合和断路现象,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和断路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个电路现象,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答案:略2.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照明电路和充电器电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电路的概念和组成。
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的电路,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动手实践”环节和学生作业设计部分。
这两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知识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将对这两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第二节电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二节,主要涉及电路的定义、组成以及简单电路的搭建。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路的概念: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2. 电路的组成: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流,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
3. 简单电路的搭建: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能够识别电路元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和组成,简单电路的搭建。
难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电路的组成。
2. 理论讲解:讲解电路的概念和组成,重点讲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搭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电路为例,讲解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电路图、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2)请写出一个家庭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3)请解释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并说明如何测量。
答案:(1)电路图略。
(2)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作用:提供电能,传输电流,控制电路通断,消耗电能。
(3)电流:电荷的流动。
电压:电源提供的电势差。
测量方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在讲解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时,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
教学设计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演示:电源,开关,导线,灯泡(2个),电动机,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电源,开关,导线,灯泡(2个),电动机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景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漂亮的夜景是怎么实现的吗?这些五彩缤纷的灯光,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初步认识电路。
学生思考通过城市夜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新课教学一、电路的组成展示小灯泡,提问:你们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活动1:让灯泡亮起来!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部分小组不提供开关),进行连接,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提倡先完成的小组协助未完成小组,体现合作,互助的精神)展示连接好的电路:选取两组小灯泡发光(有开关和没有开关两组)同学们请思考,哪种连接更合理。
为什么?同学们一个完整的电路,请问电路由哪些组成?总结归纳: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回路。
小组合作连接电路答:有开关的那组,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
答: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通过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带电体的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组成电路的各部分缺一不可,那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阅读课本P38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2、电路各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例如:干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站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例如:电灯、电饭煲、电风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导线:传输电能交流讨论:蓄电池可以作为用电器吗?请给出理由。
充电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电路的三种状态请阅读课本P39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在之前的分组实验中,我们闭合开关,小灯泡亮了,这种状态应属于?1、通路:闭合电路中的开关,就有电流通过用电器,接通的电路。
阅读课本,完成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伏电池:光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电饭煲: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交流讨论答:可以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答:通路特点: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工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2.电路教案:3.2 电路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路的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
难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压表、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充电宝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观察实验3. 探究电路状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状态,如通路、开路和短路。
4. 测量电流、电压指导学生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
5. 课堂小结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电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路的概念、组成和状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
难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电路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了解电路的状态。
但在测量电流、电压的部分,部分学生对于仪器的使用还不太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操作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手机充电等。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路的原理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电路的创新设计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知识。
学会简单的电路设计
你们发现这个电路和两个开关的作用和优
:设计制作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作、展示作品
其他学生完成找出
联想家中电器的指示灯,怎样显示你的报警装置是否处于
门窗上?
拓
拓展:家里串联的节日小彩灯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环节四:分层作业
要求:
A层次:只做基础题,选做提升题。
B层次:选做+自编练习题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
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
3.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
四个车门
个开关断开
都发光时,取下灯
小明和父母想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假期是否外出旅游,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同花园的报警器。
要求正常情况下,值班室内的灯亮铃不响。
2. 电路一、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2.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及各自的特点。
3.掌握电路图的画法。
二、重点了解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路图的画法。
三、难点电路图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上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三.新课讲授。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3.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 这种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 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解释短路的含义和在电路中的实际情况在的部分短路。
4.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的符号。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叫电路图.①示范。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板书设计: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持续供电的装置,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2电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电路”。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以及如何判断电路的通断。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路的定义:电流的流动路径称为电路。
2.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电路的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判断电路通断的方法:使用测电笔或电流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能正确判断电路的通断。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判断电路通断的方法。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测电笔、电流表。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如家庭电路,引导学生关注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路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3. 组成讲解:讲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各部分功能。
4. 电路分类: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电路的区别。
5. 判断电路通断:讲解如何使用测电笔和电流表判断电路的通断,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
6.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实际电路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判断电路通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概念2.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3. 电路的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4. 判断电路通断的方法使用测电笔使用电流表七、作业设计(1)一盏灯与一个开关相连。
(2)一个电视与一个电源插座相连。
(1)家庭电路。
(2)充电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3.电路的连接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知道电路分串、并联两种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掌握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能够识别串、并联电路2.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了解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黑板上挂两串小灯泡,一串同时亮;另一串小灯泡交替亮,为什么同是两串小灯泡,它们呈现的现象不同?它们连接方式上有哪些不同?区别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串联电路1.定义:把电路元器件逐个按顺序首尾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样连接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连接串联电路实物图,并画出相应电路图。
3.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必通过其他用电器,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开路停止工作,其他用电器也无法工作。
完成课本P43“实验探究:连接串联电路”(3)开关的作用和它的位置无关,总是同时控制着连入电路里的全部用电器(原因: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注意:串联电路中,不管用电器的多少,只要开关闭合,电流必是同时通过所有用电器的。
探究点二并联电路1.定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由这种方式连接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连接并联电路实物图,并画出相应电路图。
3.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在a点出现分支,“a”称为分流点;电流分别通过L1、L2,又在b点汇合,“b”称为汇合点。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正极(或负极)到分流点(或汇合点)的电路部分叫干路,各个用电器部分的电路称为支路。
完成课本P44“实验探究:连接并联电路”(2)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控制这个支路上的用电器。
(3)每条支路都与电源形成一个通路,各支路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开路时,其他支路仍可为通路。
当某一支路被短路时,形成电源短路,其他支路也被短路,简称“一短全短”。
九年级物理上册新版教科版:电路的连接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班级授课人教学内容3. 电路的连接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能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3.会根据实物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4.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规范作图的意识及严谨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掌握连接电路的步骤,识别串并联电路图教具准备导线、干电池、开关、小灯泡等教学过一、导入请同学画出电路图,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在这个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止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它们是怎样连入电路呢?二、新授1、交流讨论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
请设计出电路图。
个性修改程交流与归纳:展示学生设计的各种电路,根据连接上的特点,进行分类。
讲解: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
实践活动:请有代表性的电路图的设计者将设计的电路连接好,并演示连接的情况。
分析讨论:电路设计中开关的位置有所不同,开关的位置不同有何影响吗?(结合电路图,描电流路径)实验探究:学生更改相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探究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分析讨论:电路中的两个用电器如果要单独工作,能否实现?该如何进行操作?(结合电路图,描电流路径)实验探究:将两种电路中的其中一个小灯泡取下,观察另一个小灯泡的工作状况。
归纳总结:根据讨论和实验探究完成下表。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开关的作用电流路径的条数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2、补充拓展:思考:一个复杂的电路,如何判断其是否是串并联电路?以下图为例,判断电路的串并联。
例:如图所示,当开关均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联的;当开关都闭合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联的;当S1闭合、S2断开时,能亮的灯是________联的。
电路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2)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
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
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同时电学部分也是综合体考点。
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
新课改条件下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
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对九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2)通过自己亲手组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知道什么是电路的开路、通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路的基本了解及基本电路图的学习,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规范地画出简单电路图及连接实物图,了解基本电路图。
难点: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还是要重视这一点的。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还不完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
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在连接十五过程中往往会出错。
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问题分析、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1 / 22目录1电现象⋯⋯⋯⋯⋯⋯⋯⋯⋯⋯⋯⋯⋯⋯⋯⋯⋯⋯⋯⋯⋯⋯⋯ 1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4 第三课时⋯⋯⋯⋯⋯⋯⋯⋯⋯⋯⋯⋯⋯⋯⋯⋯⋯⋯⋯⋯⋯⋯ 6 2电路⋯⋯⋯⋯⋯⋯⋯⋯⋯⋯⋯⋯⋯⋯⋯⋯⋯⋯⋯⋯⋯⋯⋯⋯9 3电路的连接⋯⋯⋯⋯⋯⋯⋯⋯⋯⋯⋯⋯⋯⋯⋯⋯⋯⋯⋯⋯12第一课时⋯⋯⋯⋯⋯⋯⋯⋯⋯⋯⋯⋯⋯⋯⋯⋯⋯⋯⋯⋯⋯⋯12 第二课时⋯⋯⋯⋯⋯⋯⋯⋯⋯⋯⋯⋯⋯⋯⋯⋯⋯⋯⋯⋯⋯⋯14 第三课时⋯⋯⋯⋯⋯⋯⋯⋯⋯⋯⋯⋯⋯⋯⋯⋯⋯⋯⋯⋯⋯⋯17 第四课时⋯⋯⋯⋯⋯⋯⋯⋯⋯⋯⋯⋯⋯⋯⋯⋯⋯⋯⋯⋯⋯⋯19 4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21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第一课时(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并掌握带电体的性质。
2.掌握摩擦起电及起电原因、实质,了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
3.掌握电荷的种类。
4.了解电场。
教学重难点重点:带电体的性质及电荷的种类。
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天气干燥时,化纤质地的内衣、地毯、坐垫和墙纸等受到摩擦都会产生静电。
例如:秋冬季节有时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的声音,就是因为毛衣与其他衣物摩擦而带了电。
由上述事例引出本节新课--- 静电现象。
二、电荷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注:轻小物体可以为小纸屑、通草球、灰尘等。
2.电荷的种类(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号表示。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 ”表示。
注: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如:冬天脱毛衣,会在暗处看见毛衣冒火花并伴有“劈劈啪啪”的声音;当用手指抠泡沫塑料时发现泡沫塑料的小颗粒会粘在手上;梳过头的梳子会吸引轻小物体等。
3.2电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连接电路的动手过程,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2.通过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运用物理图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路的概念及三种电路状态。
【教学难点】会规范地画电路图及连接实物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材料(高架输电线、跨越大海的电缆、台灯、电动玩具汽车等)、干电池两节、电铃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条等。
◆学生准备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两盏、单刀单掷开关1个、单刀双掷开关1个、导线若干条等。
教学过程一、播放多媒体材料,引入新课通过播放高架输电线、跨越大海的电缆、台灯、电动玩具汽车、电视、电脑等电路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师:这些现象中,都有电荷在电路中流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电路的组成。
1.动手做:让灯泡亮起来。
教师引导说明操作目的:把桌上的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学生操作。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完成“让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用到了很多元件,结合动手操作情况,说明它们的作用。
交流小结:(1)电源: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用电器提供电能;(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把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形式;(4)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2.电路的定义: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当指导。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兴趣很高。
2.电路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电路的组成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2.通路、开路和短路能判断一个电路是通路、开路还是短路3.电路图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演示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彩灯,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让它们也亮起来,美化美化教室,好不好?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两点哟展示:绝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的两端!开关在接入电路时要断开!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有的组能够使彩灯亮起来,有的组不能使灯泡亮起来,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路的组成1.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如课本P38图3-2-2所示。
2.电路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组成的。
无论多么简单或复杂的电路,都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缺一不可。
3.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装置(或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如电灯、电铃等。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如拉线开关、拨动开关、闸刀开关等。
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荷移动的通路,用于输送电能。
4.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拓展:电源有正、负两个极,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在电源内部,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典例剖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B.干电池、蓄电池和电动机都是电源C.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负极流经灯泡回到电池正极的D.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探究点二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其电路特点如下:电路的状态定义电路特点通路或闭合电路接通的电路如课本P39页图3-2-4、3-2-5所示。
《电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3)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电路的概念,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动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周围到处都有电路。
从你的台灯,到跨越大海的电缆;从你的玩具车,到飞向太空的火箭,都有电荷流动的电路。
通过展示高架输电线、跨海电缆、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和电动玩具的电路,以及家庭照明电路等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世界。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电路的组成
1、提出问题——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材料:电池1节,灯泡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
怎样连接才能让灯泡亮起来
让学生试着把它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
2、动手做
在实验前,教师要强调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3、认识电路、电源、开关及用电器
在“动手做”的基础上,让同学思考:
一个正确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复杂还是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电源:提供电能,持续供电的装置。
干电池、发电机、蓄电池。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灯泡、电风扇、电饭锅。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按钮、闸刀、拉线、空气开关。
(二)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现象:闭合开关。
本质: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开路:断开的电路。
现象:断开开关。
本质:无电流通过用电器。
短路:由于错误操作或故障,使导线不通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有大电流,烧毁电源,甚至造成火灾。
(三)电路图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的电路。
P47图4-1-6电路中常见的图形符号。
强调:规范。
门铃电路图:
三、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四、作业P41 自我评价1、2、3。
教学反思: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作用。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清通路、开路与短路,并记住其特点。
《电路的连接》
2、串联电路
电路。